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南京城的城墙上还有字呢?原来是这个作用

为什么南京城的城墙上还有字呢?原来是这个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1 更新时间:2023/12/25 12:20:16

现在网络上,报道不少的豆腐渣工程,就是有奸商在从中谋取利益,其实古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甚至有些防御型的工事,都能被他们搞成了豆腐渣,所以很多皇帝在这方面,也想了不少的办法,但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想了一个好办法,人人都称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南京的老城墙,这些虽然也都是古代的砖块,但是这里的砖,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上面刻满了字,写的就是监制单位,烧砖是谁烧的,匠人有哪些,连他们的信息都详细的刻了上去。

这南京的城墙是防御型的工事,规模可以说是挺大的,但是他们却在上面,还专门刻了砖,这可不是因为好看,防御一定是耐用的,其实这还是朱元璋发明的。

在1366年的时候,本来朱元璋可以称帝了,但是当时他身边有个谋士,给他出了个提议,叫他不要着急称帝,先修筑好城墙,再囤积够一定的粮食,再去当这个皇帝,朱元璋想了想挺有道理,于是就开始在南京,修建城墙。

两年之后,他才正式称帝,当时为了加强都城的防卫,他就下令,叫人把城墙修建的更好一些,这个城墙的修建耗费的可不是一些时间,还有各种人力物力,据记载,当时朱元璋几乎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才修建了这个城墙。

先后召集了二十八万民工,很多省县都投入了建筑,他想的是,要打造最坚固的城墙,原来的城墙都是泥沙混合的,但是朱元璋不要这样,他准备全部用砖头修建,这样算下来,就得需要3.5亿块砖头。

要是有人想从中获利,那么砖头的质量就会差,这样的城墙是起不到作用的,这些砖块,基本上都是从江西、安徽等地运来,都是用优质的黏土以及一些白瓷土,烧制而成的,是很坚固的。

但是这样大的工事,不仅动用的人多,要烧制的砖块也很多,为了避免不出现豆腐渣工程,所以朱元璋也是几天几夜睡不着,就想着这事怎么解决,后来他就想到,每个砖块是谁烧的,就刻上谁的名字。

于是他就下令,这些砖头上不仅有监制人的名字,还有烧制砖块的匠人,他们的基本信息也都在砖头上,一旦发现质量不过关,就能找到到底是谁的错,所以南京城的城墙,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至今屹立不倒。

标签: 明朝,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海瑞外号海青天,为什么一生都没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海瑞

    张居正和海瑞,同是明朝中期的朝官。论年龄,海瑞比张居正年长十岁。论做官年龄,海瑞恐怕比张居正早得多。但论及做官级别,海瑞老是升不上去,小县令原地踏步,顶多做到司厅级。而张居正虽起步低,既无背景又无人脉,但他圆滑,后劲十足,一直做到内阁首辅,成了皇帝的大管家。那么,身居高位的张居正为何不去重用海瑞呢?

  • 南明隆武帝的生平简介,隆武帝的人物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隆武帝

    早年经历朱聿键为明太祖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后裔,是太祖九世孙。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四月丙申生于唐王府,母妃毛氏。朱聿键的爷爷老唐王朱硕熿惑于嬖妾,心里一直爱惜小妾生的儿子,憎嫌朱聿键之父(当时的唐王世子朱器墭)。于是,他暗中把朱聿键父子囚禁在承奉司内,想活活饿死他们,当时朱聿键才12岁。幸亏

  • 大明儒将王越的生平简介,王越的人物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成化

    王越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卒于孝宗弘治十一年,年七十六岁。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授监察御史,出按陕西。父丧不归,被都御史弹劾,后被明景帝原谅。天顺初年,启用掌管道章奏,后拜为山东按察使。天顺七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明英宗感叹继任人选,李贤于是举荐王越,后召见。晋升为右副都御史赴任。刚行

  •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生平简介,顾恺之的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晋

    个人介绍顾恺之顾恺之(约348-409)东晋画家,出身士族家庭,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曾为醒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405-418)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南燕,恺之为作《祭牙(旗)文》。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

  • 南北朝著名文人鲍照的生平简介,鲍照的人物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北朝

    生平简介鲍照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 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 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 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 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 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

  • 汉朝正值壮年的霍去病是怎么死的?真的是病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霍去病

    西汉时期,汉武帝命卫青和匈奴多番征战,卫青也是多次将匈奴击溃,随后霍去病也出现,霍去病也是卫青的外甥,仅仅17岁霍去病就随着名将卫青出征匈奴。可惜的是霍去病在17岁出征后,战绩斐然,而仅仅二十三岁的时候,这为英雄救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霍去病十七岁第一次出征就率领八百将士杀入匈奴军营,将匈奴杀的大

  •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

    刘邦,是个思路极为缜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临终之际要杀樊哙,不但不是老糊涂,而且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其中缘故,听小编慢慢道来。首先,刘邦不是因为个人仇恨杀樊哙。樊哙早年是个杀狗卖肉的,刘邦是他的老客户,所以俩人关系不错。后来刘邦做沛公,樊哙便成了他的副官。樊哙这个人,智略谈不上,似乎唯一可以夸耀

  • 三国时期五虎将是怎么排的?有一人名声很响,实际上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

    NO.1关羽位列五虎之首,文韬武略兼而有之。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足见其胆色过人,但其人待人过于孤高,傲慢有时让他失去理智,最终败走麦城,死与小人之手。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三国时

  • 卫青也是抗击匈奴的英雄,可是他为什么没什么存在感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汉武帝

    卫青原本是平阳公主的骑奴,但是因为自己的三姐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卫青因才开始受到重用。他原本只是太中大夫,负责长官朝廷的议论。但是他之后的成就可不全是靠他姐姐的提拔,而是靠着自己七战七捷远征匈奴换回来的。在元光六年的时候,这一年匈奴开始兴兵南下,而汉朝刚经过了“文景之治”国力空前强盛,于是汉武帝决心

  • 为什么郭子仪功劳那么大,皇帝却从来不猜忌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郭子仪

    就历史一般规律而言,功高震主者均难有善终。即使功高如韩信,仍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就比如唐朝大将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是朝廷平定叛乱的核心,他与大唐众将士戮力同心,扶社稷于不倒,立下了绝世战功,可谓是再造大唐之人。安史之乱平定后,郭子仪的声望如日中天,在汉人与胡人之中享有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