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末农民起义首领:项梁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末农民起义首领:项梁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27 更新时间:2024/1/5 3:34:42

在公元前209年的时候,秦始皇去世之后,秦国依旧骄奢淫逸,对百姓不断的剥削,并且秦法极为严苛,导致陈胜等人因过了服徭役的诗句,觉得都得死,那还不如起义,于是在大泽乡进行农民起义。

这一年的9月,在会稽这个地方,有着项氏一族在此居住,并且其领头的项梁跟当地的太守殷通关系还不差,曾替他出谋划策。眼看陈胜起义之后,殷通就对项梁说:“江西那一块的农民都起义造反了,这也许就是上天告诉我们,是时候可以反抗暴秦的统治了,我听说这种事情最好先发制人,比别人慢了一步,那就得听从别人的派遣了。而我也想要起义,任命你和桓楚为大将军。”这个时候,桓楚其实已经逃亡到了泽中那一带。项梁说:“桓楚都逃到那么远的地方了,谁都不知道他的落脚点在哪儿,只有我侄子项羽才知道,我回去问一下他。”于是项梁出了太守府,把项羽给叫了过来,让其拿着剑,在府外等候。

于是,项梁再次进入太守府,坐下来跟殷通说:“我侄子项羽现在就在府外,请召他进门,令他去找桓楚。”于是,殷通就跟下人说,把项羽带入府内。而项羽刚一入府没多久,项梁就示意,叫项羽动手。于是,项羽就拔剑砍下殷通的脑袋。项梁此时,提着殷通的脑袋,然后手中拿着他的太守印,到了门前,引得殷通的手下大吃一惊,拿剑就上去。项羽见状,就把上来的几百个士兵都给杀死,而剩余的士兵都畏惧项羽,然后臣服于他。

项梁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他号令自己原来认识的那些官吏,告诉他们自己将要起事,马上发动暗地里的那些吴中8千子弟兵。然后任命各个官职,把混乱的局面治理的条条有道。集中力量,准备对抗暴秦。

项梁怎么死的

在项梁的帐下,有一个名叫宋义的人,此人是之前楚国的末代宰相。他不像项梁一样,在对抗秦军的多次战争中取得胜利,并且洋洋得意、骄傲自满。针对这个现状,心中存有了一丝不安。

于是,他到项梁的营帐中,给他提提意见。告诫项梁,在多次取得胜利的时候,你都开始变得志得意满,更何况手下的士兵们,他们都出现了懒散的现象,假如不加以改变,那么下次跟秦军的对抗,我军必败。但是,此刻的项梁并不把他的建议放在心上,摆摆手,依旧采取自己的战略方针。在项梁心里是这么想的,各诸侯在面对秦军的时候,都是溃败,而唯独我楚军,才能够击败秦军。这种刚愎自用式的领导方式,怎么可能会把下属的建议放在心上呢。于是对宋义说:“先生你在这里帮不上什么忙,要不帮我出使一次齐国。”宋义深知此刻的项梁根本听不进自己的话,于是拍拍屁股离开了营帐,准备前往齐国。

在路上,他遇到了齐国的使者,问其是不是要去楚军营帐,齐国使者说是的。于是宋义建议,走慢点,过不了多久,章邯的大军就来到来,走快了必是死路一条。齐国的使者听信了建议,就慢吞吞的前进。

章邯率令着大军天刚亮就前进,长途奔袭了一天,准备在大半夜的时候攻打楚国个措手不及。正在楚军松懈的时候,秦军趁夜攻打定陶,打的楚军一个落荒而逃。大将知晓必败无疑,于是且战且退,快马逃亡。而守将项梁,被章邯斩于马下。

项梁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关项梁的形象,在众多电视剧中都有所刻画,让人们对其的性格和品德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历史上的项梁就是这么一个人,早已栩栩如生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在《楚汉传奇》中,刚开始项梁还只是一个落魄的贵族,虽然一心想着复辟楚国,但奈何时机未到。有一次,项梁曾杀了一个人,但是他没有逃跑,敢于承担,跟自己的侄子项羽,去司马欣的府上自首。司马欣觉得他是一个英雄、志士,就将他放走,不治他的罪。可见,项梁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大丈夫形象。

之后,他们就想要逃亡到吴中避难。恰巧李斯派遣司马欣,想要将其击杀在咸阳。本来士兵们早已经发现了项梁,碰巧张良路过,将其解救,于是张良就成了他的救命恩人。虽然日后张良投奔到刘邦的帐下,项梁为了挖掘这个恩人,费尽了心思,但是于事无补。范增建议他,将张良给杀了,也不能让其在刘邦帐下效劳,但是项梁念及恩情,并没有这么做,只是把张良送回韩国,给予金钱。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对自己的恩人下狠手,这也说明他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

不知为何,项梁在吴中这一带的为难依旧很高,对贤士可谓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对待士兵们,他是念及性命,不希望损失任何一个人。

之前说到项梁出身于贵族,是大将项燕的后代,因此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能够屡次在跟秦军的拼杀中,取得胜利。但就因为胜利来的太快,让他在骄傲自满中,战死在定陶,可见他的性格还是有点缺陷,不是一个成大事的料。

标签: 项梁

更多文章

  • 郭子仪凭什么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郭子仪

    唐朝却有位高人,他出将入相三十余年,受到四朝皇帝的尊宠,被呼为“尚父”,八子七婿都身居显贵,麾下数十名部将封王晋侯,获赐的良田房产自己都搞不清有多少,最后以85岁高龄谢世,称得上“富贵寿考,哀荣终始。”后人评价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这位“人生大赢家”,就是平

  • 唐朝为什么要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老子

    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唐皇室的扶植和崇奉。主要特征是尊崇老子,神化老子。老子不仅被尊为唐皇室的“圣祖”,而且先后被册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太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等。事实上,老子成为唐朝的护国神,道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网络配图唐代崇奉道教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它利用道教来制造皇权神

  • 揭秘:和珅仅仅是因为贪财才遭到同朝大臣的厌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

    和珅大家肯定都知道,史上有名的贪得无厌,朝中大臣多次弹劾他,但都被他用计谋给掩饰过去了。那么,这样的人物,为何嘉庆帝不喜欢,也就是嘉庆与和珅有什么过节呢?嘉庆帝讨厌他仅仅因为他贪财么?花花有自己的见解,那今天就给大家叨叨一下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

  •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人: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子婴

    子婴是大秦帝国最后一位统治者,史称秦王子婴。子婴的出生和小时候的事情在历史中没有太多的记载,只有在后来秦始皇去世之后,历史上关于子婴的笔墨才开始多起来。秦二世胡亥篡改遗诏,坐上了皇位,还把蒙恬、蒙毅两位大将圈禁。子婴就向胡亥谏言,不该听信奸臣的谗言,而委屈了真正效忠于国家的重臣。但昏庸无能、刚愎自用

  • 明朝最独特皇帝朱厚熜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厚熜

    朱厚熜,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他幼时聪敏,吟诵唐诗,学习古籍,其父亲自辅导,还让他参加王府的一切例行仪式和典礼,并经常随父进京觐见皇帝,因而,嘉靖从小就熟知朝迁的仪式和典礼的规矩。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无子,由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等大臣,据宗法“皇明祖训”寻找继位人,立兴献王

  •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二者谁更值得后人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刘备

    在三国时期,每个英雄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刘备和曹操就好像是两个人格的对立。曹操被人们称为枭雄,其文采和军事才能被后人所认可。而刘备凭借仁德之心广纳人才,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二人谁更值得后人推崇呢?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让刘备讲讲天下英雄是谁?在刘备罗列了一大堆人名之时,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

  • 揭秘:朱由检是如何阴差阳错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由检

    中国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太多了,有一大串。这些亡国之君或者是残暴肆虐、荒淫无耻而亡国,例如商纣王和隋炀帝;或者是昏庸无能而丢掉了江山,如三国时,蜀国的刘禅;有的是昏愦无能、醉生梦死,不仅把江山弄丢了,而且自己也成为阶下囚而悲惨地毁灭了,例如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网络配图我们对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

  • 一生之中无一败绩的白起究竟屠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白起

    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人们往往只看到战场上功臣名将表面的荣耀,却忽视了这荣耀背后战死的无数英魂。后人无法准确评价这些锐不可当、战无不胜的将军们,因为他们既伟大又残暴。战国末期是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时代,在那个以杀人掠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里,秦国的白起无疑是将军

  • 他曾是慈禧身边得宠的太监 却因太拽死得年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德海

    慈禧身边的太监,除了李莲英,最有名的就是安德海了。但李莲英懂事,会做人,谨守着做太监的本分,活到了六十多岁。而安德海就玩得有点过火,妄想干预朝政,结果死时年仅二十五岁。安德海八九岁时就净身入宫,由于聪明伶俐,深得咸丰和慈禧的喜爱。咸丰皇帝去世之前,任命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但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

  • 战国秦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翦

    秦国在春期战国时期绝对是一个最出彩的国家,且不论秦国最后一统六国时候的辉煌,秦国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的程度,全要仰仗于秦国辈出的英雄豪杰们,比如那个历史上被称为战神的白起,绰号“人屠”,是多少人心中的超级大英雄,除了白起,秦国还有另外一个英雄,也是一员大将,他的出现也极大地推进了秦国的一统。战国四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