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凭什么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

郭子仪凭什么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48 更新时间:2024/2/19 20:52:16

唐朝却有位高人,他出将入相三十余年,受到四朝皇帝的尊宠,被呼为“尚父”,八子七婿都身居显贵,麾下数十名部将封王晋侯,获赐的良田房产自己都搞不清有多少,最后以85岁高龄谢世,称得上“富贵寿考,哀荣终始。”后人评价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这位“人生大赢家”,就是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大唐的汾阳王郭子仪

郭子仪的赢家心得,概括起来其实就五字:忠、信、勇、严、度。

忠:不恋兵权,随叫随到

网络配图

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要战役,他的儿子郭旰也英勇战死;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说服回纥,威服叛将,平定河东,简直就是唐王朝的“救火队长”。因此唐肃宗曾拉着他的手说:“国家再造,卿力也。”

像历代的名将一样,郭子仪也遭到来自朝廷权臣的猜忌和谗言,有人屡次诬告他拥兵自重,唐肃宗也因此几次急诏他回京述职。与其他节度使抗命不行的态度相反,郭子仪只要一得到诏书,每次都是当天就移交兵权,随来使程回京。

郭子仪曾推荐了一名县官人选,但朝廷没批准。幕僚们很不满,在他面前挑事:以您的名望和功劳,连个县令也安排不了,那些宰相真是太不懂事!

郭子仪听说后却十分开心:你们应当给我道贺才对。现在是乱世,武将们大多跋扈,朝廷常常不得已屈从他们的要求,这恰恰表明朝廷对他们的疑忌。现在我的请求被驳回,正说明皇上视我为心腹,没把我当那些武将们一般看待啊。

一个人对国家、对君王的忠诚之德,往往在受到委屈,甚至受到诬陷时才能更加真切地表现出来。许多人经受不住各种憋屈,或举兵造反,或负气出走,逞一时一己之快,却对国家、人民造成巨大损失。这些悲剧的责任,不能全部算在君王的昏庸无道上,是谁的责任谁承担。

网络配图

清乾隆皇帝读唐史读到这段时,深有感触地说:自古大臣出将入相,为国安危者,必有忠诚之德,经世之才……汉之孔明,唐之子仪,信其人也。

信:人格魅力也是战斗力

郭子仪在部属中的威信很高,史载“朔方将士思子仪,如子弟之思父兄”。这份信赖的养成,是郭子仪多年来讲仁义,重诚信的结果。

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出了很大力气,当初唐肃宗为早日收复长安,曾许诺回纥人,城破之日,土地、士子归唐,金帛、女人归回纥。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唐代宗认为不妥,但又不敢驳他爹的面子,就主动与回纥王子结为兄弟,并在长安收复后利用私人情谊感化回纥王子,千方百计减少了赔偿和损失。

后来,回纥人提出要卖给唐朝一万匹马,而朝廷手头紧,只同意买一千匹。郭子仪向唐代宗提出,回纥立有大功,应当尽可能报答他们,而且国内也需要马,他请求拿出一年俸禄帮助买马。回纥人听到此事后,认为郭子仪讲诚信,讲义气,因此乐意听从他的命令。

网络配图

鱼朝恩曾好几次在皇帝耳朵边说郭子仪坏话。一次郭子仪进京,鱼朝恩想缓和一下关系,邀请他同游章敬寺。宰相元载怕他俩搞小动作,派人离间郭子仪说:鱼朝恩想谋害您。郭子仪不听,诸将请求安排三百甲士相随,他淡定地说:我是国家大臣,没有天子命令,他怎敢害我!如果他是受皇命要这么做,你们这样动刀动枪想造反不成?

最后,他带着几个家僮如约而至。鱼朝恩迎住他,惊讶他为何就带这几个人,郭子仪实言相告,并笑着调侃说:怕你杀我太费周折了(恐烦公经营耳)!鱼朝恩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握着郭子仪手说:要不是您是忠厚长者,咱俩的梁子就算是结死了!

鱼朝恩是个典型的小人,能让小人都心悦诚服,这份胸襟气度,满满一个大写的“服”字。

忠信严勇,而又深察人情世故,自信的郭子仪没有像一些名臣那样,功成之后夹起尾巴做人,或者远遁江湖。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85岁的郭子仪病逝,追赠太师,谥号“忠武”。德宗为之废朝五日,亲临安福门送葬,并下令违反礼制,特意将他的坟墓加高一丈。

标签: 郭子仪

更多文章

  • 唐朝为什么要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老子

    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唐皇室的扶植和崇奉。主要特征是尊崇老子,神化老子。老子不仅被尊为唐皇室的“圣祖”,而且先后被册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太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等。事实上,老子成为唐朝的护国神,道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网络配图唐代崇奉道教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它利用道教来制造皇权神

  • 揭秘:和珅仅仅是因为贪财才遭到同朝大臣的厌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

    和珅大家肯定都知道,史上有名的贪得无厌,朝中大臣多次弹劾他,但都被他用计谋给掩饰过去了。那么,这样的人物,为何嘉庆帝不喜欢,也就是嘉庆与和珅有什么过节呢?嘉庆帝讨厌他仅仅因为他贪财么?花花有自己的见解,那今天就给大家叨叨一下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

  •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人: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子婴

    子婴是大秦帝国最后一位统治者,史称秦王子婴。子婴的出生和小时候的事情在历史中没有太多的记载,只有在后来秦始皇去世之后,历史上关于子婴的笔墨才开始多起来。秦二世胡亥篡改遗诏,坐上了皇位,还把蒙恬、蒙毅两位大将圈禁。子婴就向胡亥谏言,不该听信奸臣的谗言,而委屈了真正效忠于国家的重臣。但昏庸无能、刚愎自用

  • 明朝最独特皇帝朱厚熜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厚熜

    朱厚熜,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他幼时聪敏,吟诵唐诗,学习古籍,其父亲自辅导,还让他参加王府的一切例行仪式和典礼,并经常随父进京觐见皇帝,因而,嘉靖从小就熟知朝迁的仪式和典礼的规矩。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无子,由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等大臣,据宗法“皇明祖训”寻找继位人,立兴献王

  •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二者谁更值得后人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刘备

    在三国时期,每个英雄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刘备和曹操就好像是两个人格的对立。曹操被人们称为枭雄,其文采和军事才能被后人所认可。而刘备凭借仁德之心广纳人才,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二人谁更值得后人推崇呢?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让刘备讲讲天下英雄是谁?在刘备罗列了一大堆人名之时,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

  • 揭秘:朱由检是如何阴差阳错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由检

    中国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太多了,有一大串。这些亡国之君或者是残暴肆虐、荒淫无耻而亡国,例如商纣王和隋炀帝;或者是昏庸无能而丢掉了江山,如三国时,蜀国的刘禅;有的是昏愦无能、醉生梦死,不仅把江山弄丢了,而且自己也成为阶下囚而悲惨地毁灭了,例如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网络配图我们对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

  • 一生之中无一败绩的白起究竟屠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白起

    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人们往往只看到战场上功臣名将表面的荣耀,却忽视了这荣耀背后战死的无数英魂。后人无法准确评价这些锐不可当、战无不胜的将军们,因为他们既伟大又残暴。战国末期是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时代,在那个以杀人掠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里,秦国的白起无疑是将军

  • 他曾是慈禧身边得宠的太监 却因太拽死得年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德海

    慈禧身边的太监,除了李莲英,最有名的就是安德海了。但李莲英懂事,会做人,谨守着做太监的本分,活到了六十多岁。而安德海就玩得有点过火,妄想干预朝政,结果死时年仅二十五岁。安德海八九岁时就净身入宫,由于聪明伶俐,深得咸丰和慈禧的喜爱。咸丰皇帝去世之前,任命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但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

  • 战国秦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翦

    秦国在春期战国时期绝对是一个最出彩的国家,且不论秦国最后一统六国时候的辉煌,秦国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的程度,全要仰仗于秦国辈出的英雄豪杰们,比如那个历史上被称为战神的白起,绰号“人屠”,是多少人心中的超级大英雄,除了白起,秦国还有另外一个英雄,也是一员大将,他的出现也极大地推进了秦国的一统。战国四大名

  • 道光将节俭发挥到极致 为何改变不了满清王朝的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道光

    虽然说中国古代是家天下,但奉行节俭的君主还是不少。尤其是历朝开国皇帝,得天下不易,大多都比较节约。清朝的道光皇帝也很节俭,但是他的带头节俭,并没有起到净化国家社会风气的作用,反而是闹出了一堆笑话。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笔者就来说说道光皇帝的节俭癖好。道光皇帝是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