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察必登上皇后之位是因为她的勤俭朴素吗?

察必登上皇后之位是因为她的勤俭朴素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98 更新时间:2024/1/17 19:08:39

察必皇后是济宁忠武的女儿,聪慧机敏,容貌美丽。但是后人提及察必皇后最多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审时度势。那时,南宋的太后被俘虏至大都,水土不服。察必皇后一时善心大发,请求丈夫将太后送回江南。

忽必烈不肯答应,但是察必皇后不肯放弃,一连求了三次。这时忽必烈才对察必皇后说了他的真实意图,如果将太后放回南宋只怕会害了她。要是真为太后好,就让她待在大都。并让皇后多做做南宋太后的思想工作。察必皇后一点就透,读懂了丈夫的真实意思。

至此之后察必皇后不再提释放南宋太后,而是配合丈夫,对太后多加关心。南宋太后自觉回归无望,出家为尼。为此,察必皇后还将免税的土地拨给太后当做她的生活费。因为察必皇后的用心,太后一直对家国仇人心生感激。

翰林学士曾经为忽必烈讲过唐史,读到长孙皇后的事件时,皇帝让学士到皇后寝殿前读。察必皇后承诺自己会多读这样的故事。

察必皇后并不爱铺张浪费,相反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一次,察必皇后曾经使用了丝绸。忽必烈知道后说,丝绸是军需用品,不可随便取用。于是,察必皇后带领宫女自己纺织,不仅将旧弓弦的丝织成绸缎,也将无用的羊毛编织成地毯。世人赞叹一个皇后竟能勤俭节约都这个地步。察必在历史上留下的声名并不响亮,但她确实是一个贤明的皇后。

察必的故事

察必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其中有一则关于她改制衣帽的趣闻。蒙古帽本来是没有帽檐的,忽必烈常常会觉得阳光刺眼。他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察必。察必兰心蕙质,聪明机智,想到在蒙古帽边缘加上前檐。

忽必烈很喜欢这种样式的帽子,自此之后就成为了蒙古帽的定式。察必还为丈夫缝制了一件衣服。它没有前襟,没有领口,也没有袖口。后长前短,非常便于骑马射箭。当时的人们纷纷效仿,很快大都就开始流行起来。

察必也经常会劝谏忽必烈。元朝灭亡宋朝,忽必烈在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大家都非常高兴,只有察必闷闷不乐。忽必烈询问他已经征服了整个江南,以后不用发生战争,为什么还不高兴呢?察必回答,她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哪个帝国能够绵延千年,她不希望元朝最终的结果也像宋朝一样。忽必烈为了让察必能够高兴起来,命令太监将他从南宋皇宫中拿来的珍宝带到皇后寝宫前。但是察必只匆匆看了一眼就离开了。面对丈夫的询问,察必只好说出原因。原来察必不忍心拿宋王朝积攒多年的珍宝。那本是留给赵氏子孙的。

察必登上后位后,依旧不改自己朴素的作风。传说,察必在王宫前亲自栽种了名为誓俭草的植物,用以劝告皇室勤俭节约。察必在富贵中依旧不忘勤俭,这是非常少见的。察必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皇后。

察必的儿女

察必一共生有三子一女。大儿子名唤真金,他还有一个早夭的哥哥。真金出生在漠北,适逢海云禅师应召到此。忽必烈请海云为自己的儿子命名,海云以世间万物真金最贵,定下了真金的名字。

真金少年时代时,父亲忙于政务,由汉臣教育成人。真金深受汉家文化的影响。忽必烈继位后,真金封为燕王。蒙廷中的汉臣建议忽必烈采取中原嫡长子继承制来决定储君人选。

忽必烈最终采取了建议,将真金封为太子。1285年,有御史上奏忽必烈禅位真金。真金得知此事后忧虑非常,为此忧郁成疾,不久就去世了。真金的死让作为母亲的察必悲痛欲绝。真金死后,忽必烈将储君之位传给真金的儿子铁穆耳。铁穆耳后来成为了元朝第二任皇帝。

察必的二儿子叫做忙哥刺,他的地位比较特殊。忙哥刺被忽必烈封为安西王,在诸王的地位中很高。安西王府设立在元朝灭亡南宋的关键时刻,初时的王府兴旺发达,掌管西北军政大权。公元1280年,忙哥刺遇刺身亡。忙哥刺的妻子奏请让他的儿子阿难答继位。但是忽必烈认为年幼的阿难答还承担不了这个职务,拒绝了王妃的请求。

察必的三儿子叫做那木罕。忽必烈曾派他出征阿力麻里,陪同的有脱脱木儿等。在途中,脱脱木儿不满忽必烈抓捕了那木罕。脱脱木儿还联络了许多草原部落首领一起反叛。后来反叛集团内部发生内讧,脱脱木儿被杀,剩余的人也投降了忽必烈。那木罕被释放。那木罕比他的两位哥哥活的更长久,他在公元1292年逝世。

察必的女儿叫做囊家真,嫁给了自己的表兄。丈夫去世后改嫁给小叔子。谁知第二任丈夫也去世了,囊家真再改嫁给丈夫的幼弟。以上是察必的儿女的资料,其实他们都像自己的母亲一样聪慧。

标签: 察必皇后

更多文章

  • 为何说朱元璋的“缓称王”策略棋高一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

    蒙古人从马背上得天下,也企图在马背上治天下。元朝建立后,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高高在上,汉人、南人饱受剥削和压迫。元末,汉人、南人奋起反抗,红巾军大起义波及全国。在起义军首领纷纷称王称霸时,朱元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采用“缓称王”的策略,使北方红巾军成为自己的屏障;然

  • 隋炀帝为何成大昏君?只因太聪明 太有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为何成大昏君?

    核心提示:杨广之聪明多才,恐怕放到中国历史上所有明君行列中也不会逊色。他自己也认为,就算是跟士大夫们比才学,他也应该做皇帝的。话虽有点浮夸,但此公才学确实有。如果不聪明而且多才,恐怕杨广不会有那么多的大手笔的动作,后来让唐朝占了那么多年便宜。独享制度之利的制度创制,多半出于这个被后人骂为“炀”的皇帝

  • 顺治爱死董鄂妃全因恋母作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董鄂妃

    一般在说顺治皇帝这位少年天子的时候,总是绕不开他那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后宫。她的两位蒙古皇后,一位以“无能”被废,另一位虽然保留了后位但备受冷落;他共有14个子女,但他那数量庞大的6位有记载身居高位的蒙古族后妃却无一人有子女;最后在万花从中选定了一朵别人家的花——董鄂妃。顺治十四年十月,董鄂氏生子,排

  • 道光帝真的是一提拨款就会不高兴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光

    道光不仅在生活细节上吝啬、抠门,在为政治国方面也是如此。道光初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数万清军万里远行,征战数年,终于平定了叛乱。网络配图道光八年(公历1828年)夏,清政府在午门举行献俘礼,现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壮举”——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士。几天之后

  • 历史上少年康熙是如何除掉权臣鳌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

    鳌拜的骄横在清代权臣中是罕见的,或许只有雍正初期的年羹尧勉强可以比拟。在朝贺新年时,鳌拜竟身着黄袍(黄色是帝王之色,着黄袍是相当跋扈的僭越之举),仅帽结与康熙不同。不仅如此,他甚至可能暗藏谋杀康熙、发动政变的祸心。昭梿《啸亭杂录》记,有次鳌拜称病在家,康熙去宅中探望。鳌拜卧于床上,席下悄置利刃一柄。

  • 给朱元璋陪葬的大量妃子竟是靠水银保持不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根据朱元璋生前的遗嘱,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一起陪葬。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学家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竟然发现了众多宫女的白骨,很明显,朱元璋死时实行过秦汉时期的殉人制度。那么,这些陪葬的妃子是怎么死的呢?殉人制度重启明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它最大的特殊之处,便在于恢复了已经被废

  • 揭秘:史上最浪得虚名的名将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广

    综观李广一生,不能说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他也多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李广曾有与卫青等人各领万骑,独任一面,受到武帝信重,充分展示将才的重大机会。可是李广却被打得大败,而且被生擒,只是凭一时之急智,才得逃回。“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

  • 明朝第一清官竟然断案不公?为何逼死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海瑞

    在中国百姓的心中,海瑞已经成了正义的象征,全国各地共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作为一代清官的形象,海瑞戏在舞台上久演不衰。近来,海瑞的研究往纵深方向发展,探讨海瑞的法律观,研究海瑞的法律事迹成为热门。然而,随着探讨的深入,海瑞的光辉形象却打了大折扣。网络配图首先,在断案技巧上,海瑞不 能明察秋

  • 雍正驭人有术 对自己智囊也不说实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

    雍正的驭人之术是有一套的。他作皇子时(当时还是叫“胤禛”,为方便起见,本文且一律叫“雍正”),建立了智囊团,养了一群谋士。一般来说,对自己的智囊,应该是沟通无间、坦诚相待,这样才能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雍正对这些“奴才”,保持了很深的城府,对他们的忠诚建议和“金玉良言”,不仅不轻易赞成,甚至还

  • 曹操始终收复不了关羽真相 抢了他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关羽

    可以说关羽就是做降将,也做到了让人羡慕妒忌恨的地步,为什么这么说呢,曹操对他那是老好了,美女珠宝随便送,还送赤兔宝马,封汉寿亭侯,可谓是恩宠有加。可是曹操如此还是打动不了关羽的心,人家一听刘备还活着后,千里走单骑也要去投奔他哥哥去(正史里关羽比刘备大,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也是传说)。网络配图曹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