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功卓越的明朝大将张玉:“东昌之战”中牺牲

战功卓越的明朝大将张玉:“东昌之战”中牺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43 更新时间:2023/12/30 5:55:53

张玉,早年间在元朝做官,后元朝破灭归顺于明朝,为朱棣效力。在洪武二十一年,在一次捕鱼儿海战役准中因立了功被封为指挥佥事,后又随蓝玉出征讨伐元军,直至把元军赶出境内。因这几次战役张玉的贡献之大,他的才华被燕王朱棣所发现,把他招到自己的麾下。

张玉多次跟随朱棣出塞,由于他聪明智慧和英勇作战,也因此越来越得到朱棣的重视,朱棣出征也一直把他带在身边。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发起靖难之役,张玉率领军队夺取北平九门,在短时间内就控制了整个北平。朱棣听从张玉的作战计划,效果显著。张玉把从敌方所夺取的士兵来充实自己部队的力量,使得燕军的队伍更加强大。在中秋之夜,张玉率领的军队在敌方庆祝中秋之时进行偷袭,擒拿前去援救潘忠等将领,然后夺取要地。

之后,张玉又率领军队窥视敌方的军营,回来后他向朱棣报告说敌军纪律散漫,这个时候正是出击之时。于是朱棣听从了张玉的建议,率领军队继续向西挺进,当众多人认为南部敌军的军队力量太强大,因此建议驻扎军队在新乐的时候,张玉却认为虽然敌方的军队强大但都是新兵不会构成多大威胁还是要乘胜追击。朱棣非常信任张玉,他仍旧还是接受张玉的意见向真定出发。不出所料,张玉的坚持是对的,在燕军军队内外夹击的情况下南军落败而逃。在这场战役中,张玉立下了大功,他的声望也随之升高。

张玉简介

张玉,河南开封人,字世美,是明朝的靖难之战中的名将。在元朝还未灭亡之前,张玉在元朝的枢密院主持政事。到元朝灭亡后,张玉开始是从走漠北,后来又投顺于明朝。

经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他的功绩显著,才华也逐渐显露出来,直到被封为燕山左护卫,他才真正投到朱棣的麾下。张玉为燕王朱棣出生入死,燕王发起的几次大战都有张玉的参与,而且张玉在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燕王多次采用他的计策,可以看出燕王是极其信任和重用张玉的。

燕王发动的靖难之役,张玉是最主要的将领。靖难之役是朱棣起兵反叛自己的侄儿朱允炆,此次战役持续三年,最终以燕军胜利而告终。在这次的战争中,张玉灵活运用计策,同时窥探敌军的军情,对敌方的军情了如指掌后再进行趁胜追击,这样的计谋果然奏效结果使得敌军防不胜防,最终在北平将南军歼灭。

建文二年,朱棣带领张玉出击大同、广昌等地获得节节胜利,在敌军想要收集军队再干一场,但张玉以精骑出击没有让敌方得逞。张玉把南军逼到了济南,想要破城而入,但经过三个月仍然不能破城他只好撤回军队。在十二月份,燕王率领的军队与敌军不期而遇,结果被包围,张玉为了救出朱棣被困,结果战死在沙场,享年五十八岁。朱棣痛失爱将,伤心不已,在朱棣称帝后追赠张玉为指挥同知,后又追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以表彰他的功绩。

张玉后代

张玉,明朝著名的将领,为明朝的巩固付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他的后代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张玉的后代。

张玉长子张辅,在幼年时便表现出才华和本领。张辅刚开始担任的是某县的县令,当时有一个家族仗着自家有点名望便故意生事来困扰普通百姓。张辅对此十分愤怒,他非但不害怕豪强反而与他进行对抗,从这点事情上就能看出张辅非凡的人品和胆识。之后,他又跟随父亲参加了靖难之役,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突出,多次封侯。后来又平定安南,使得安南再一次回到明朝版图中。先后辅佐明朝不同的皇帝,为明朝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最后,死于土木堡战争中。

张玉次子张輗,是明朝的军事人物。张輗的哥哥张辅认为他殴打守坟的人是一件有损自家家族颜面的事情,故明代宗下令将其逮捕,后又把他放了。之后又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在英宗复辟后,由于张輗有功便封他为文安伯。

张玉三子张軏,也是明朝有名的将侯,跟随宣宗多次出外征讨,多次战胜。后以副总兵的身份出塞到麓川,并讨伐少数名族的叛乱,参与夺门之变,与众人迎英宗,被封为太平侯。

张玉除了三个儿子以外,还育有一女,张氏嫁给了朱棣,做了他的贵妃。在朱玉被杀之后,朱棣深知张玉对他有恩便把他的女儿召进了宫,册封为贵妃。

标签: 明朝大将张玉

更多文章

  • 宋代名儒杨时:杨时有什么值得后世学习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代名儒杨时

    杨时在中国理学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今天我们主要讲与理学无关的一个杨时。要讲这样的一个杨时,就要先了解杨时是哪个朝代的,那么到底杨时是哪个朝代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杨时出生于公元1044年,这个年份属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所以杨时就是北宋时期的人。杨时在熙宁九年考取了进士,被授予汀州司户参军,

  • 三国黑历史:刘备为称帝让汉献帝被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汉献帝

    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惊天辩论,估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两位老人家不辞辛劳在两军阵前高声激辩,实际上一开始围绕的还是双方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只是后来丞相把辩论变成了一场人身攻击的骂战,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终。网络配图回到前面的话题,在辩论中,诸葛亮言必称“汉室”、“曹贼”,俨然是将蜀汉政权归为正统,而曹魏只是

  • 元朝的元文宗图贴睦尔:曲折婉转的皇帝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

    皇帝登基,都要发布一份登基诏书,说是老皇帝说我又红又专让我接着干,以后都听我的。这样的诏书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套路,并不涉及这个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其实,皇帝也没有必要向天下世人解释一下他是怎样当上皇帝的。朕受命于天,是天子,关尔等什么事?!不过,历史上还真有一个皇帝觉得非常有必要,而且还专门下诏解释说

  •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船有哪些类型可以航行千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和

    我国内部也曾涌现一大批航海事业的专家们,他们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很多人的心里,提到航海事业,脑海中浮现的全部是西方国家的探险,比如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但实际上东方国家的航海事业的起点远远早于西方诸国,比如中国的郑和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在我国内部也广为流传,那么郑和下西

  • 弘扬大明威仪的郑和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郑和下西洋

    早在公元1405年,中国的航海事业便迈出了极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虽然带来的影响不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么令人震撼,但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中国明朝时期,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官员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带着皇帝的任务去弘扬大明朝之威仪。从结果来看,郑和下西洋的任务完成的相当不错,

  • 历史上真实的曹真最后伐蜀结果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真最后伐蜀结果是怎样的

    曹真的父亲是个历史之迷,但曹真与曹操的关系却比父子更胜父子。曹真的父亲有很多种说法,但是不变的是他与曹操是兄弟之交,情如手足。曹真父亲在战争中牺牲后,曹操就把曹真过继到自己宗族中,并让他与自己的儿子曹丕等人一同生活。曹真年少便英勇善战、力大无比,深得曹操赏识。自小,曹操便对曹真疼爱有加,因此他们之间

  • 醉酒之后来一发:竟然延续了帝国200年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帝国

    汉朝曾是一个非常辉煌牛X的时代,对中国人而言汉朝也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大部分中国人是汉族,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文字是汉字。在前后两汉29位皇帝中,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帝王。开国皇帝汉高祖就不说了,今天聊聊汉景帝刘启,他虽然没有儿子汉武帝那样的雄才大略,但是因为他的一次精虫上脑,多延续了大汉王朝200多

  • 谁才是真正的军事天才?一生未尝败绩若非早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策

    孙策,字伯符。名字不俗,相貌也不错。三国志说他“美姿颜”,因此决非国字脸、浓眉大眼阔嘴的刚毅形象,大抵是眉清目秀、风采飞扬。如此英俊的孙郎,性格也讨人喜欢:“好笑语”,会说话,幽默风趣;“性阔达听受”,雍容大度,从善如流,不会耍大腕脾气。仅凭这一些,已足以倾红颜之芳心,树青春之偶像。不过还没完。最重

  • 曹操生性狡诈多疑 为何司马懿能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

    曹操生性狡诈,不相信任何人。打小不务正业,叔叔老骂他,于是装癫痫病口吐白沫,叔叔赶紧去找他老爸,来了一看嘛事没有。老爸问,纳尼。小曹说,我叔看我不顺眼,咒我呢。从此曹爸再不信曹叔告状。长大跟袁绍抢别人新媳妇,看看要被追上袁绍却掉在荆棘丛中出不来,大喊,采花贼在这里,袁绍一惊嗖一下跳了出来。袁绍怀恨在

  • 上古时代的炎帝:牛头人身还发明刀耕火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炎帝

    我们经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还是有相对一部分人不知道炎黄两个字的含义。炎是指炎帝也称炎帝神农氏,黄是黄帝有熊氏也叫姬轩辕。他们是上古两个部落的领导。大家都知道神农尝百草吧,这里的神农就是炎帝,他们是一个人!那为什么后人称他为炎帝呢?他对人类做出了那些贡献呢?网络配图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所以一般比较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