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帝:贪官恨他入骨文人争相抹黑

雍正帝:贪官恨他入骨文人争相抹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80 更新时间:2024/2/11 23:56:58

提起清朝的皇帝,比较出名的当属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他们在我们眼中,光芒四射,号称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康乾盛世,尤其是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位皇帝——雍正,如果你接着往下看,就会发现,是雍正拯救了清朝,帮他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寿命,要不然,清朝早就灭亡了!

网络配图

相比康熙、乾隆头顶上的耀眼光环,雍正可谓是名声臭大街的那种,被历代人严重黑化,在文艺作品大众眼里,雍正的形象是这样的:改诏夺位、骨肉相残、好杀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不得善终……

但我要告诉你,这绝对是不是事实,只要懂些历史的人都知道,雍正才是清朝皇帝中最出色的一个,是他把康熙晚年快玩坏了的清朝给重新救了回来,励精图治十几年,把清朝拉回正轨上来,为后来的乾隆皇帝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才能让乾隆不停地挥霍清朝得同时,还能不伤筋骨,下面就来介绍下雍正是怎样被黑的,怎样被我称为满清皇帝中最出色的一个!

网络配图

康熙末年,经过前期康熙的治理,全国已经几十年没有大的战争来影响社会的安定了,而我们都知道内部和平是最容易滋生懈怠心理的,康熙皇帝沉湎于往日的辉煌,对政事也越发松懈了,底下的官员们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各种谀媚上层出不穷,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吏治腐败、贪官横行,底层民众可谓是民不聊生,仇恨的火种可谓是即将点燃。

网络配图

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雍正首先把吏治腐败作为他的头号敌人,为此,雍正发明了反贪政策——及时替补,当时天下因科举而高中的举人和进士很多,但官位有限,所以不是每一个高中的都能当官,而雍正出台的反贪及时替补政策就是,派遣一个大臣查处贪官时,后面跟着一群替补官员,哪一个替补官员在查处贪官的过程中出力最大,那个就直接补上贪官免职后的空缺,在官本位的中国,这样的政策是具有很大的震慑性的,而雍正通过这个政策很是打击了贪官们的气焰,间接缓解了官府和百姓的矛盾。

但古代文人的梦想一般都是升官发财,雍正这样整治贪官,可谓是断了古代大多数文人的命根子,当然也就在他们心中不是一个明君,自然也就要往死了的抹黑雍正,已达到让后代皇帝不敢不愿再行雍正之策的目的!

标签: 雍正

更多文章

  • 他励精图治:清朝走向衰败不能全怪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

    清朝入关后,经过康熙,雍正时期的发展,国力强盛,至乾隆前期达到了鼎盛的阶段,史称康乾盛世。但是在乾隆后期后国立日渐衰弱,从嘉庆到道光一段时期,中国落后西方的颓势就日显而出了。网络配图当时中国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而西方的英法等国家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步入了工业时代。但是道光皇帝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 唐玄宗时期的选秀:不肯应征会被全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玄宗

    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公开派遣宦官强行采择公卿百官及庶民之家的美女,纳入后宫。甚至下诏,官民之家如果隐匿其女,不应征选,即处死刑。太常卿卢崇道父子就是因此被杖杀的。后宫粉黛如云,为皇帝一人所有,无论大老婆、小老婆,还是没有老婆名分却随时可以被占有、玩弄和抛弃的无数后宫美女,这么多的后宫女子从何而来?从帝王

  • 揭秘:武则天处死唐玄宗生母的恐怖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

    唐玄宗生母窦氏是唐太宗生母窦太皇后从兄窦抗的曾孙,祖母是高祖第二女,太宗的异母姐襄阳公主。窦氏是李旦为相王时作为宫人选入相王府的,但是,旦非常喜欢她,与之相爱。当武则天废中宗立旦为睿宗时,窦氏被立为德妃。不过李旦对当皇帝并没有兴趣,只想做一个清静无为的人。所以,他与皇后刘氏、德妃窦氏在一起并不感到寂

  • 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文帝

    说起皇帝,好多人无比艳羡。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夜夜笙歌,好不热闹。不过也有做皇帝怕老婆的,最著名的莫过于隋朝的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据说在宫中他是不敢招惹其他女人的,仅仅有一次临幸了一个漂亮的尉迟姑娘,结果皇后悲愤交加,盛怒下杀死了尉迟,文帝一气之下“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最后在左

  • 男宠被宰相打耳光武则天为何怕找宰相算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以后,像男性皇帝一样随心纵欲,常常让男宠陪寝,过着荒靡淫荡的生活。率先成为武则天男宠的,名叫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个市井卖药郎,身材魁梧,能说会道。据《旧唐书·薛怀义传》载:他先是与高宗的幺女千金公主勾搭成奸,后被武则天横刀夺爱。武则天从冯小宝身上尝到了未曾有过的闺房欢乐,脸上重

  • 历史解密:嘉庆皇帝为何能在半月内铲除先朝宠臣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庆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他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

  • 这个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却被后人称为“一代雄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嘉靖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开创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大一统时代,堪称彪炳千秋的一代帝王。但在明朝也有一位“汉武帝”,与刘彻不同,这位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深居宫中,但却革除朝廷弊政,进行一些列改革,使得国家恢复生机。这个皇帝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在明朝历史上,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皇帝有两位,这里所说的是第

  • 张居正的的什么做法给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主政时期,巩固国防整顿吏治,大有是大明中兴之势,不过就算是圣人也有做出错误的决定,张居正也不不列外,其推行的“一条鞭法”就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隐患。网络配图当时的大势是,大量的白银涌入明朝境内,而陷入交通条件,白银只是在沿海地区流通,在大明广袤的内地白银并没有给百姓带来好处

  • 曹操一生窃国汉贼的污名是谁泼上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

    曹操一生戎马十数年,讨董卓、迎天子,力保汉室垂危之江山,延续了数十年大汉国祚,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嫌,但其毕竟没有在有生之年行篡汉自立之事,有何来窃国汉贼之名呢?网络配图曹操的污名并非是三国时期定下的,在三国时期,曹操的名声还是不错的网络配图 第一次转变是在唐朝,唐太宗将曹操与霍光相提并论,权臣之名

  • 朱元璋什么决定为大明王朝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

    明朝初期,为防备北元的军事压力,明朝在北疆千里防线上建要塞、布重兵,来防备北元的进犯,但边境苦寒之地,无粮食储备,20余万边防明军的军粮需由内地调拨,久而久之,明朝财政不堪重负,半成以上均消耗在北疆驻军,为此,朱元璋采用谋臣建议,将历朝严控的官方垄断盐政网开一面,准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运粮来换取“盐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