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时期的选秀:不肯应征会被全家处死

唐玄宗时期的选秀:不肯应征会被全家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25 更新时间:2024/2/10 16:42:26

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公开派遣宦官强行采择公卿百官及庶民之家的美女,纳入后宫。甚至下诏,官民之家如果隐匿其女,不应征选,即处死刑。太常卿卢崇道父子就是因此被杖杀的。

后宫粉黛如云,为皇帝一人所有,无论大老婆、小老婆,还是没有老婆名分却随时可以被占有、玩弄和抛弃的无数后宫美女,这么多的后宫女子从何而来?从帝王选取后妃、宫人的途径上看,有正式的规范化的礼聘和采选,也有非程序化的籍没、进献和劫取掠夺。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采选和采选和礼聘

采选是后宫女子的基本来源,也是通过正当手段的途径。

在皇宫,采选也称选秀,主要是从民间选择容貌美丽、素质上乘的良家女子入宫。

有专门法令的采选制度是从东汉确立的。《后汉书·皇后纪》:

汉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每年农历八月,朝廷向农民征收算赋,也就是按人头征收赋税,这个时候,朝廷派遣中大夫、掖廷丞偕同精通相术的人员到民间阅视良家童女(13岁以上,20岁以下),亦称“算人”。所谓“良家”,指的是非医、非巫、非商贾、非百工。选中者被载入后宫,再优中选优,以备皇帝“登御”。

崔颢的《邯郸宫人怨》:“何知汉帝好容色,玉辇携登归建章。”从民间选中带回宫中。

祖咏的《古意二首》之一:“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吴王夫差在全国范围内为自己选美。

白居易《杂兴三首》之一:“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楚王有不少大小老婆,还调动全国上下找老婆。

礼聘其实跟采选的意思差不多,只是针对名门望族或士宦人家的女子而已。这些女子往往以才、德、色闻名,入宫后即册封为有名有号的后妃,不是作为一般宫女。如徐惠以才名远播,武则天以美貌出众,被唐太宗礼聘入宫。

于濆的《相和歌辞·宫怨》:“一旦及天聪,恩光生户牖。”一旦皇帝听说了这位民间女子的美貌,于是恩及门楣,意即入选宫中。诗里还说“少年家财厚”,表明她是大家闺秀。

唐代有“花鸟使”之称,就是指专门为皇帝从事采选的宦官。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公开派遣宦官强行采择公卿百官及庶民之家的美女,纳入后宫。甚至下诏,官民之家如果隐匿其女,不应征选,即处死刑。太常卿卢崇道父子就是因此被杖杀的。

《全唐诗》直接提到“花鸟使”一词只有1处,是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上阳白发人》:“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诗自注:“天宝中,密号采取艳异者为花鸟使。”

这些“花鸟使”怀揣着皇帝亲笔书写的诏书,肆意横行,无所顾忌,随便出入人家,家里的女眷不得回避,闹得生离死别、呼天喊地。即使通过这样的途径选入宫中,十个女子也不过就有一个能轮到侍寝,其余就是宫中的使女而已。采选对于百姓人家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而且这灾难随时可能降临,因为花鸟使的采选并没有规定的时间,他们随时可能出现,看上谁家的女子就不会放过。

有压迫自然有反抗,有的女子以死抗争,还有临时成婚、仓皇出逃的,更有甚者,不惜摧毁自己美丽的容颜。

白居易的《过昭君村(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昭君村在一个非常荒僻的地方,村女以毁容的方式逃避采选。白居易虽然明写汉代的事,但是“至今”脸上“烧灼成瘢痕”的“村女”显然不会是汉代的女子,借古刺今,可见唐代的采选给百姓带来多大灾难了。

标签: 唐玄宗

更多文章

  • 揭秘:武则天处死唐玄宗生母的恐怖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

    唐玄宗生母窦氏是唐太宗生母窦太皇后从兄窦抗的曾孙,祖母是高祖第二女,太宗的异母姐襄阳公主。窦氏是李旦为相王时作为宫人选入相王府的,但是,旦非常喜欢她,与之相爱。当武则天废中宗立旦为睿宗时,窦氏被立为德妃。不过李旦对当皇帝并没有兴趣,只想做一个清静无为的人。所以,他与皇后刘氏、德妃窦氏在一起并不感到寂

  • 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文帝

    说起皇帝,好多人无比艳羡。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夜夜笙歌,好不热闹。不过也有做皇帝怕老婆的,最著名的莫过于隋朝的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据说在宫中他是不敢招惹其他女人的,仅仅有一次临幸了一个漂亮的尉迟姑娘,结果皇后悲愤交加,盛怒下杀死了尉迟,文帝一气之下“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最后在左

  • 男宠被宰相打耳光武则天为何怕找宰相算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以后,像男性皇帝一样随心纵欲,常常让男宠陪寝,过着荒靡淫荡的生活。率先成为武则天男宠的,名叫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个市井卖药郎,身材魁梧,能说会道。据《旧唐书·薛怀义传》载:他先是与高宗的幺女千金公主勾搭成奸,后被武则天横刀夺爱。武则天从冯小宝身上尝到了未曾有过的闺房欢乐,脸上重

  • 历史解密:嘉庆皇帝为何能在半月内铲除先朝宠臣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庆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他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

  • 这个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却被后人称为“一代雄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嘉靖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开创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大一统时代,堪称彪炳千秋的一代帝王。但在明朝也有一位“汉武帝”,与刘彻不同,这位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深居宫中,但却革除朝廷弊政,进行一些列改革,使得国家恢复生机。这个皇帝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在明朝历史上,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皇帝有两位,这里所说的是第

  • 张居正的的什么做法给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主政时期,巩固国防整顿吏治,大有是大明中兴之势,不过就算是圣人也有做出错误的决定,张居正也不不列外,其推行的“一条鞭法”就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隐患。网络配图当时的大势是,大量的白银涌入明朝境内,而陷入交通条件,白银只是在沿海地区流通,在大明广袤的内地白银并没有给百姓带来好处

  • 曹操一生窃国汉贼的污名是谁泼上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

    曹操一生戎马十数年,讨董卓、迎天子,力保汉室垂危之江山,延续了数十年大汉国祚,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嫌,但其毕竟没有在有生之年行篡汉自立之事,有何来窃国汉贼之名呢?网络配图曹操的污名并非是三国时期定下的,在三国时期,曹操的名声还是不错的网络配图 第一次转变是在唐朝,唐太宗将曹操与霍光相提并论,权臣之名

  • 朱元璋什么决定为大明王朝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

    明朝初期,为防备北元的军事压力,明朝在北疆千里防线上建要塞、布重兵,来防备北元的进犯,但边境苦寒之地,无粮食储备,20余万边防明军的军粮需由内地调拨,久而久之,明朝财政不堪重负,半成以上均消耗在北疆驻军,为此,朱元璋采用谋臣建议,将历朝严控的官方垄断盐政网开一面,准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运粮来换取“盐引”

  • 揭秘唐朝历史上武则天时代的刑罚有多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时代的刑罚

    唐朝时,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引得各国景仰和向往,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唐朝对外的政策也十分开明,对“远夷”不歧视,唐太宗对华夷就一视同仁,因此,唐朝不仅有少

  • 温酒读帝王:因一个汤饼被毒死的短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缵

    汉冲帝刘炳,是汉顺帝刘保之子,东汉王朝的第八位皇帝。东汉后期,皇室衰微,好几位皇帝都昏庸无能,连子嗣也单薄起来。安帝刘祜只有一个儿子刘保,而刘保也只有一个儿子,就是刘炳。刘炳生于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他的母亲是虞贵人,她和皇后梁氏是同年入宫的。也许是刘保常年花天酒地,身体不好。梁皇后侍奉刘保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