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吴三桂倒戈大顺引清军入关?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吴三桂倒戈大顺引清军入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60 更新时间:2024/1/18 11:37:07

提起李自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领导了明末农民革命,勇猛有识略,被称之为闯王,他建立了大顺政权,并率革命军攻入北京,逼使崇祯皇帝自杀。然而,他领导的革命军最后却功亏一篑,成了失败者。这其中跟一个人不无关系,这个人的名字叫吴三桂

网络配图

1641年,明军和清军“松锦之战”后,明朝在的将士损失殆尽,洪承畴祖大寿两大将军被迫投降,骁将曹变蛟被杀,只剩下辽东总兵吴三桂重新组织起一支接近万人的边防劲旅,在山海关一线拼死抵抗清军。

三年后,也就是1644年,李自成率领革命军逼近北京,崇祯皇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带兵入卫首都。吴三桂接到命令,马上挥师入山海关,当到达河北丰润时,得知北京已被革命军攻破,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他只好撤兵回山海关,观望局势的变化。

而这时的李自成和清朝都看上了吴三桂这个关键的人物。李自成派原居庸关总兵唐通前去招降吴三桂,给吴三桂送去四个月军粮和白银四万两,并许诺只要吴三桂投降大顺革命政权,一定会对他裂土封侯。

这对于已缺饱饷一年多的山海关守军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碳。但令世人意外的是,就在这当儿,吴三桂却突然主动投降清朝,并带领清军入山海关攻打革命军,最终大败革命军。

网络配图

吴三桂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为何关键时刻会反戈一击,帮异族来攻打自己的同族兄弟呢?史学家有三种说法。

第一,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投降清朝。

据悉,吴三桂原本对李自成给的招降条件很满意,本有意归降大顺。但就在要付诸于行动的节骨眼上,京城传来消息,他在北京的家被扫了。原来革命军攻入京城后,采取了对前明官员“追赃大行动”,结果他家也没能幸免于难,不但家产被抄,父亲吴襄被关入死牢,连他的宠姬陈圆圆也被李自成的副将刘宗敏霸占了。抄家、辱父、霸妻,吴三桂一怒之下,彻底和李自成决裂了,于是转头清朝,并借助清军势力来攻打李自成,以血心头之恨。

第二,吴三桂柔情一动为盟友而投清朝。

洪承畴、祖大寿等明将投降清朝后,都得到了爱惜人才的皇太极的重用。而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又和洪承畴是好朋友,他们投降后对吴三桂不遗余地劝说,让其砰然心动。当李自成攻下北京后,进退无路的吴三桂最终没能过“亲情关”和“友情关”,选择了归顺清朝。

网络配图

第三,吴三桂雄心一亮为前程而投清朝。

吴三桂是个政治眼光很敏锐的人,他通过仔细观察,分析认为,李自成尽管建立了大顺政权,并占据了北京,但他们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大局观念。而且义军的纪律及作风不严谨,存在严重缺陷,前景堪忧。而清朝军事力量强大,纪律严明,统帅也英明、果敢,是一只具有很大上升空间的潜力股。权衡利弊,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最终,吴三桂选择了投降清军。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可靠呢?目前还没有定论,或许三者或多或少都有吧。

标签: 吴三桂

更多文章

  • 曹操打肿脸充胖子:赤壁之战竟自己烧船撤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

    《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赤壁水战的结束,不在乌林(长江北岸),而在湖南的巴丘湖。网络配图《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三国志·郭嘉传》:

  • 揭秘史上最大冤案:汉武帝因为一封信斩杀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有名的阳陵大盗叫朱安世,公孙贺为了给自己儿子赎罪,就答应为汉武帝抓住这个大盗,结果朱安世被抓之后就想报复公孙贺,于是就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举报信,心里面写了好多公孙贺的罪行,还说公孙贺要谋反,说已经在皇上经常出入的一条路上埋了好多木偶,打算用巫术蛊死皇上。本性猜忌多疑的刘彻看了这封信,

  • 此人能力一般地位却在诸葛亮之上 深得刘备敬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糜竺

    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虽是汉室后裔,却落得个编草席为生。在乱世当中,身为草根出身的刘备,可谓是求贤若渴,但凡有点能耐之人,想尽一切办法拉到自己的账下。当初为了让诸葛亮出山,曾三顾他于茅庐之中,甚至痛哭流涕,不惜向诸葛亮下跪,最终得到诸葛亮这个绝世奇才。入主益州后,刘备开始论功行赏,诸葛亮作为军师,地位相

  • 揭秘宋太宗即位之后是如何施展妙计树立威信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太宗

    宋朝第二任皇帝是太宗赵光义。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死的不明不白,民间有“烛影斧声”的传言,都说是赵光义杀害了赵匡胤。此文不讨论这个问题,但从此也可以看出,宋太宗即位之后并非一帆风顺,朝廷上下有人反对,有人质疑,这都需要宋太宗迅速做出反应。网络配图首先,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大,太宗封太祖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为

  • 揭秘中国历史上冤死的八大名臣 两个被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

    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涨,为秦始皇最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物。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下场。网络配图李斯。李斯不仅是辅助秦王横扫天下的政治家,也是小篆的发明人,现在

  • 刘备称帝合法吗?看了这些理由你不服都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近年,网络普及了,能看到好多人骂刘备。其实,自从易中天在CCTV讲了三国,赞扬了曹操奸雄的“可爱”,仿佛这刘备就忠厚的“可恨”,扬曹骂刘的声音就一浪高过一浪。那这刘备究竟惹谁了呢?应该跟他的称帝有关,不过网友们不知道的是,在当时,刘备除了称帝,他真的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了,而且刘备称帝也是合情合理的—

  • 揭秘:秦始皇和汉武帝一生四大共同嗜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

    秦皇汉武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可比肩的风云人物。一个扫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的中央集权国;一个内修文治,外用武功,统治整个西汉王朝约四分之一的时间。有意思的是,这秦皇汉武毕生还有着共同的四大“嗜好”或曰激情:一曰征伐网络配图 秦始皇无疑是一个血性汉子,凭着他与生俱来的血性与刚烈,凭着他的

  • 朱元璋的结拜兄弟都有谁?结局为何都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但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拜把子兄弟让人诟病不已。网络配图 他们是武殿章,胡大海,邓愈,朱元璋,汤和,常遇春,郭英。武殿章为大哥,胡大海行二,汤和行三,朱元璋行四,邓俞行五,常遇春行六,郭英最小排到第七。朱元璋的拜把兄弟都被朱元璋杀死!网络配图

  • 60岁登基的崛起之路:揭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役

    晋文公重耳还没当上国君流浪到楚国的时候,楚王亲自迎接重耳。楚王赏识重耳的才能,对重耳厚待礼遇有加,常常宴请重耳。有一次楚王在饭局中问重耳,我如此厚待于你,你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如果他日能重返晋国,当时晋国的国君,万一有一天晋楚两兵对战,晋国一定退避三舍,绝不主动进攻。重耳流落到楚国的时候,晋国

  • 春秋五霸齐桓公:五霸之首却为啥下场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首领,在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是属于他的在位时期。他是春秋时代期间齐国历史上的第十五任君王,他是姜姓,名为小白,他的父亲是齐僖公,哥哥是齐襄公。在后来王位之争中,他和公子纠两人为争王位各出其招,最后公子小白赢得了胜利,成为了君王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当宰相,并且推行改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