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喜爱秦淮名妓的顺治皇帝 是出家了还是病死了?

喜爱秦淮名妓的顺治皇帝 是出家了还是病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08 更新时间:2024/1/17 14:26:55

顺治帝和董妃的关系,历来传闻极多。有关的史料、论文、著述也有不少,本文约略记述,讲明其来龙去脉。

顺治帝对董妃很迷恋,他们相亲相爱。董妃不幸死去,顺治帝便丧失了一切生的希望。顺治帝和董妃的爱恋,在古今的历史上实属罕见,只有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恋情能与之相比美。由于清代的专制和高压统治,使得有关顺治和董妃的史料零零碎碎,没有一部可信的史书将其完整详细的记述下来。人们从顺治和董妃的记述中找不到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种生生死死、揪人心肺的生动史实,但人们却可以从想象中加以丰富和完善。于是,顺治和董妃的恋情便罩在一重又一重的迷雾之中。传闻最盛的便是董妃就是明末秦淮四大名妓之一的董小宛,所说的生动、逼真、有板有眼似乎令你没法不信,信得你进而怀疑是否真有董妃其人?是否顺治帝在历史上存在过?是否顺治和董妃真有恋情?一句话,传闻最后令人怀疑历史,怀疑是否真有其事。

网络配图

历史上的顺治帝和董妃是存在的,他们真诚相爱也是一段不容置疑的历史真实。令世人所迷惑的是董妃和董小宛是不是一个人?顺治帝和董小宛是否有关系?顺治帝因何出家?是否出家?顺治帝所葬的孝陵为何没有棺椁,也没有尸骨,陵中空空如也?康熙帝因何多次奉母命拜谒五台山?

流行的说法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心爱的宠妃董氏去世,时年二十岁。顺治帝得悉这个噩耗痛不欲生。他辍理朝务,不思饮食。五天以后,顺治突然召见群臣,在大殿发布了第一道圣谕,为董氏升格名位并加谥。

圣谕一下,群臣目瞪口呆。董氏不过是一位贵妃,何以如此隆重?况且,朝中盛传董妃实际上是明代秦淮名妓,真名叫董小宛,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的宠姬。董小宛是在明末弘光年间被掠入京师的,入宫以后赐姓董鄂氏,旋即册封为贵妃。冒辟疆曾访知其下落,知大势已去,不敢声张,便写下了《影梅庵忆语》,寄托哀思。像这样的一位贵妃,皇上竟然要追封为皇后?群臣们默然不语。

顺治帝追封贵妃,不过是寄托一腔相思。然而,深切的哀痛折磨着他,使他终日神思恍惚,不能自拔。年轻的顺治无法面对人去楼空的空寂殿阁,便毅然决然地离宫出走。他削去头发,决心远离尘世,登上五台山遁入空门,长守空寂。

关于这一传闻的虚妄显而易见,不必再去辩驳。事实上,董妃和董小宛并非一个人,顺治帝也没有出宫上五台山,削发为僧。

董妃的来历似乎有些曲折,她的身份不过是后宫的一个美妃。据清初经常出入宫禁的传教士记述说,董妃原是一位满洲贵族的妻子,这位贵族不知何罪,被顺治虐待至死。这位贵族就是顺治的异母兄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他在董妃入宫前一个月死去。顺治虐待死了自己的兄弟,于是就顺理成章地占有了他的妻子。据这段记述推测,那么顺治是在襄亲王府中见到董氏的,董氏的美貌惊动了年轻的皇帝,皇帝向董氏示爱,董氏的丈夫自然就忧愤而死。这段洋人的记述是否可信,耐人寻味。不过,这位洋人是清初大名鼎鼎的传教士汤若望,他和顺治关系密切。

网络配图

董妃留在正统史书中的记述是非常简略的。《清史稿》称其为栋鄂氏或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栋鄂氏十八岁进入后宫,侍奉顺治帝,顺治眷爱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栋鄂氏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隆重的册立礼,大赦天下。

上皇太后徽号时,鄂硕本以军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再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栋鄂氏去世,顺治追封栋鄂氏为孝献皇后。栋鄂氏是何等的女子?顺治帝在她死后,曾亲作《行状》记述她的为人。

董妃确实是一位温柔、贤慧、知书达礼的女子。如果说顺治初次见到董氏,为其气质所动,主要是迷恋她的美色,那么在共同的生活中,她的关怀、照顾、娴静、体贴,问寒问暖,无微不至,一切的关爱和温情,令顺治帝刻骨铭心。除了董氏,顺治短暂的一生中没有一个女子能做得这样周全,这样至善至美,这样给他以人的温情和挚爱。他因此很珍惜,倾尽心血,情深义重,不惜献出生命。

顺治是在十九岁时结识董妃的,当时她确实是汤若望所称的一位军人的妻子。这位军人大多数人认为就是顺治异母弟博穆博果尔。顺治十三年八月,董氏入宫被册为贤妃,时年十八岁。

网络配图

承乾宫,顺治帝宠妃董鄂妃生前居住之所董氏入宫以后,深得顺治的爱幸,两人似天作之合,爱得如漆似胶,乃无以复加。顺治曾想废掉第二个皇后,立董氏为皇后,但遭到了太后和大臣的反对,未能实现。第二年,董妃生了一个儿子,两人兴奋至极。但三个月后,孩子夭折,两人又双双陷入巨大的哀痛之中,身心备受摧折。《行状》说董妃生荣亲王在顺治丁酉年,即顺治十四年。汤若望记载说,皇子生下数星期以后不幸死去,不久,其母亦逝。实际上,董妃是在两年以后撒手尘寰的。她的死成了顺治帝生命史上最悲壮最凄惨的一页。顺治帝追怀董妃的音容,五天没有上朝,天天守护在灵前,几次哭倒,昏死过去。顺治追封她为皇后,在灵柩停放的承乾宫,举行了隆重庄严的追封仪式。董妃死后不到半年,顺治便离开了人世,终年二十四岁。

董妃的事迹已经清楚,她并不是董小宛。顺治出家之说,也是子虚乌有。顺治好佛礼佛,确实是事实,但没有出家,而是死于天花。顺治身体羸弱,又多愁善感,经历了爱子的夭折和爱妃的去世,便对生已绝望。董妃去世后仅仅半年,他便染上了天花。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死于养心殿。第二年五月,顺治的骨灰坛和董妃的骨灰坛一同入葬遵化孝陵。

标签: 顺治

更多文章

  •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吴三桂倒戈大顺引清军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三桂

    提起李自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领导了明末农民革命,勇猛有识略,被称之为闯王,他建立了大顺政权,并率革命军攻入北京,逼使崇祯皇帝自杀。然而,他领导的革命军最后却功亏一篑,成了失败者。这其中跟一个人不无关系,这个人的名字叫吴三桂。网络配图 1641年,明军和清军“松锦之战”后,明朝在的

  • 曹操打肿脸充胖子:赤壁之战竟自己烧船撤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

    《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赤壁水战的结束,不在乌林(长江北岸),而在湖南的巴丘湖。网络配图《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三国志·郭嘉传》:

  • 揭秘史上最大冤案:汉武帝因为一封信斩杀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有名的阳陵大盗叫朱安世,公孙贺为了给自己儿子赎罪,就答应为汉武帝抓住这个大盗,结果朱安世被抓之后就想报复公孙贺,于是就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举报信,心里面写了好多公孙贺的罪行,还说公孙贺要谋反,说已经在皇上经常出入的一条路上埋了好多木偶,打算用巫术蛊死皇上。本性猜忌多疑的刘彻看了这封信,

  • 此人能力一般地位却在诸葛亮之上 深得刘备敬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糜竺

    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虽是汉室后裔,却落得个编草席为生。在乱世当中,身为草根出身的刘备,可谓是求贤若渴,但凡有点能耐之人,想尽一切办法拉到自己的账下。当初为了让诸葛亮出山,曾三顾他于茅庐之中,甚至痛哭流涕,不惜向诸葛亮下跪,最终得到诸葛亮这个绝世奇才。入主益州后,刘备开始论功行赏,诸葛亮作为军师,地位相

  • 揭秘宋太宗即位之后是如何施展妙计树立威信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太宗

    宋朝第二任皇帝是太宗赵光义。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死的不明不白,民间有“烛影斧声”的传言,都说是赵光义杀害了赵匡胤。此文不讨论这个问题,但从此也可以看出,宋太宗即位之后并非一帆风顺,朝廷上下有人反对,有人质疑,这都需要宋太宗迅速做出反应。网络配图首先,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大,太宗封太祖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为

  • 揭秘中国历史上冤死的八大名臣 两个被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

    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涨,为秦始皇最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物。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下场。网络配图李斯。李斯不仅是辅助秦王横扫天下的政治家,也是小篆的发明人,现在

  • 刘备称帝合法吗?看了这些理由你不服都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近年,网络普及了,能看到好多人骂刘备。其实,自从易中天在CCTV讲了三国,赞扬了曹操奸雄的“可爱”,仿佛这刘备就忠厚的“可恨”,扬曹骂刘的声音就一浪高过一浪。那这刘备究竟惹谁了呢?应该跟他的称帝有关,不过网友们不知道的是,在当时,刘备除了称帝,他真的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了,而且刘备称帝也是合情合理的—

  • 揭秘:秦始皇和汉武帝一生四大共同嗜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

    秦皇汉武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可比肩的风云人物。一个扫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的中央集权国;一个内修文治,外用武功,统治整个西汉王朝约四分之一的时间。有意思的是,这秦皇汉武毕生还有着共同的四大“嗜好”或曰激情:一曰征伐网络配图 秦始皇无疑是一个血性汉子,凭着他与生俱来的血性与刚烈,凭着他的

  • 朱元璋的结拜兄弟都有谁?结局为何都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但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拜把子兄弟让人诟病不已。网络配图 他们是武殿章,胡大海,邓愈,朱元璋,汤和,常遇春,郭英。武殿章为大哥,胡大海行二,汤和行三,朱元璋行四,邓俞行五,常遇春行六,郭英最小排到第七。朱元璋的拜把兄弟都被朱元璋杀死!网络配图

  • 60岁登基的崛起之路:揭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役

    晋文公重耳还没当上国君流浪到楚国的时候,楚王亲自迎接重耳。楚王赏识重耳的才能,对重耳厚待礼遇有加,常常宴请重耳。有一次楚王在饭局中问重耳,我如此厚待于你,你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如果他日能重返晋国,当时晋国的国君,万一有一天晋楚两兵对战,晋国一定退避三舍,绝不主动进攻。重耳流落到楚国的时候,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