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官吏韦澳:皇帝都无奈评价他“不可冒犯”?

唐代官吏韦澳:皇帝都无奈评价他“不可冒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25 更新时间:2024/2/14 21:36:36

大中十年(856),唐宣宗任命翰林学士韦澳担任京兆尹。京兆尹是首都长安的市长,这个官历来不好当,因为天子脚下皇亲国戚、豪强士族有背景的人太多,这些人为非作歹、有恃无恐,管理的难度极大。韦澳为人正直,听说他上任后,豪强们都有所收敛,不过也有不信邪的,这个人就是郑光庄园的一个庄吏,租税拖欠了几年,拒绝缴纳,态度极为嚣。庄吏敢这么做自然有底气,他的主人郑光正是当朝皇帝的亲舅舅。

网络配图

这事放在别人身上还真得思量思量,可韦澳却想都没想,一声令下,派人将那个庄吏抓进了京兆府大牢。巴掌打在郑光脸上,太后却觉得火辣辣的,气愤地找皇帝算账,唐宣宗闻讯,急忙召韦澳到延英殿询问此事。韦澳将事情的原委做了汇报,唐宣宗陷入了深思。此前为了关照舅舅郑光,他曾下诏郑光的庄园可以免税,但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认为此举破坏了国家的税赋法令,他因而收回成命,要求舅舅同别人一样依法交税。

宣宗问韦澳说:“你打算怎么处置这个庄吏?”韦澳说:“臣将依法行事。”宣宗说:“可郑光很喜欢这个庄吏啊!”韦澳回答说:“陛下任用我为京兆尹自然是希望我能清除京畿地区多年的积弊,郑光的庄吏这些年来的行为表明他是国家的蠹虫,这样的人如果得到宽大处理,那就是外界宣告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是针对平民百姓的,臣以为此人不可宽恕。”

宣宗点点头,为难地说:“你说得有道理,但郑光毕竟是朕的母舅,郑光的面子可以不给,太后的面子不能不顾。你可不可以把这个庄吏痛打一顿,然后免他一死?”韦澳说:“我不敢不执行陛下的命令,但必须等他补足了税款之后,才能将他释放。”

韦澳的回答颇有些不得不奉诏的意思,宣宗只得说:“那就这样办吧,朕为母舅郑光阻挠你依法行事实在感到惭愧。”随后他将此事的处理结果告诉了太后,无可奈地对她说:“韦澳不可冒犯!”

韦澳说到做到,将那个骄横无比的庄吏狠狠地揍了一顿,并等郑光庄园缴清数百斛租税后,才将他释放。此事让京畿的贵戚豪强们张大了嘴巴,没有人敢再胡作非为了。

网络配图

韦澳虽然不肯看皇帝的眼色行事,却得到了宣宗的格外器重。在任职京兆尹七个月后,有一次他汇报完工作后,宣宗说:“朕打算让你去户部主持工作,你看怎么样?”韦澳回答说:“臣近一个时期感到心力衰耗,难以胜任繁杂艰巨的工作。臣曾经多次向陛下讨一个小州的州官做,但一直没有得到您的恩准。”宣宗本想对韦澳委以重任,没料想他却如此推托,心里很不高兴。韦澳回到家中,外甥柳玭以为他推辞圣恩的做法不得体,韦澳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我不被当朝的宰相信任,如果突然间从圣上那里直接得到官职,外人一定会认为我走的是私人路线,这件事牵扯到圣上是无法向旁人解释的。你知道现在朝廷的风气越来越差,这都是因为我们这些官员贪图名利地位所致,这一点你我都应该警惕。”

这就是韦澳,他敢于拒绝皇帝的要求,原因就是从来没把头上的乌纱帽当回事。早在宗大和六年(832年),韦澳就考中了进士,接着又登宏词科。以他的条件和家庭背景,谋个一官半职不是件难事,但他在登科十年后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韦澳的叔伯兄弟韦温和御史中丞高元裕是好朋友,一次闲谈中,高元裕答应安排韦澳做侍御史。韦温很高兴,回到家便对韦澳说:“你去和高中丞见个面就可以去御史台上班了。”韦澳像没听到一样,一点反应也没有。韦温郑重其事地说:“高中丞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他只是想和你见见面,没有其他意思,你不应该轻视他。”韦澳回答道:“然恐无呈身御史。”意思是,哪有亲自登门、自我推荐的侍御史呢?最终,韦澳也没有迈进高家的大门。

网络配图

正直的品格背后,是淡然。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曾撰写过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只有能够摆脱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望眼,才能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因为无所欲求,才能让我们的风骨刚劲挺拔、卓然屹立。

标签: 唐代官吏韦澳

更多文章

  • 明代第一奇人刘伯温:准确预言了朱棣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代第一奇人刘伯温

    烧饼歌对于预言采取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其中成功的预测到靖难之役,明成祖夺得天下的是以下这几句。面对朱元璋对于明朝气运的提问,刘基回答道“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朱元璋又问道:“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刘基回答道:“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

  • 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广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但是有人为他伸冤,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背上千古骂名?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头一件事,是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那些双手沾满黎民特别是文人鲜血的,却有人为之大唱赞歌。骂杨广,委实有欠公平;其二,首创

  • 在明朝皇帝不敢杀孔子和张天师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皇帝

    在明朝一般犯了非常严重的大罪,处以死刑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犯人的身世背景是千古名人的后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网络配图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三月癸卯,居住在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孔弘绪,因为奸淫妇女四十余人,无辜杀死四个平民,被官府捉拿归案,按《大明律例》应当斩首。鉴于孔弘绪的特殊身份,当地官员不敢擅

  • 听别人的建议不能听一半:韩信被杀的自身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被杀的自身因素

    韩信被杀,很多人都认为是刘邦卸磨杀驴。即使韩信自己也认为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其实韩信被杀还有别的原因,这与手下谋士献计不无关系。常言道;庸医害死人呀,韩信就死在蒯通这个庸医手里。网络配图大凡良医用药,往往对症。蒯通此人,不看病人,就下虎狼药。那韩信是何等样人,以前不过是当地被人戏弄的对象,在

  • 历史揭秘:太平天国为何定都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天国

    导读: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除了少数的失败之外,一路摧枯拉朽,短短两年便打下南京。之后便定都天京,建国太平。按理说,在一片形势大好的局面之下,他应该继续北进,一鼓作气打下更多领土,是什么让他放弃了这一举动?网络配图其实太平军攻陷南京之时,就北占中原还是是定都南京这个问题,首领之

  • 唐朝名将王玄策灭了全印度究竟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灭了全印度吗?王玄策是唐朝太宗年间著名的官员,也是一名著名的外交官,他有着“一人灭一国”的彪悍战绩,但是史书中对于王玄策这个人的前半生记述并不多,而因为其淡泊名利,属于立下天大功劳之后挥挥手便离开的人,在和平年代没有什么作为,因此他的事迹除了出使印度之外便没有其他记载了。王玄策曾经在印度打了场

  • 清东陵专家揭秘:慈禧太后陵墓到底有多奢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太后陵墓到底有多奢华

    慈禧太后,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无名无分地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尽管中外史学界对她褒贬不一,但对于她生前的奢靡生活,正史当中着实记载翔实。有人算过一笔账,慈禧一天的生活费是纹银4万两,宫廷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能够买两艘“吉野号”战舰。当时晚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然而慈禧依

  • 慈禧用五年时间就从贵人荣升贵妃甄嬛都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

    这时候慈禧会很自觉地调整自己情绪。她会马上回到她的宫中,进到西室,里面有一间静室供着白衣大士。慈禧到了里面在佛像面前一坐就是40分钟,不管有多急的战报、军报都不许报告她,谁都不能打扰她。她这个时候就是在里面一心礼佛,心中无杂念专心念经,以此来静静地沉淀情绪,洗濯心灵。礼佛的过程能够使她冷静下来,很好

  • 大清慈禧太后的千古名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太后的千古名句

    经过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革命史观的塑造,慈禧太后就是一个凶狠残暴、顽固守旧、丧权辱国、阴险狡诈、玩弄权术的民族罪人,被永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有人在分析史料之后认为,慈禧自有一套安邦之术,开展了部分改革,延长了大清的国祚。在这篇小文中,不妨暂且抛开治国理政的是是非非,看看在家庭生活中,慈禧究竟是怎样

  • 探秘开国之君朱元璋卓越军事家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说到朱元璋,相信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谁,不过大家对他的关注往往是他的长相之谜,最多也就知道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濠州钟离人,原名朱重八,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生于公元1328年,去世于公元1398,在位30年,史称明太祖,他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二十年,平辽东。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