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第一奇人刘伯温:准确预言了朱棣造反

明代第一奇人刘伯温:准确预言了朱棣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18 更新时间:2024/2/15 1:43:32

烧饼歌对于预言采取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其中成功的预测到靖难之役,明成祖夺得天下的是以下这几句。面对朱元璋对于明朝气运的提问,刘基回答道“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朱元璋又问道:“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刘基回答道:“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只恐燕子飞来。”随后刘基又做了下面这首歌:

网络配图

刘伯温《烧饼歌》部分内容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灵明日月振边疆。

对于朱元璋身后之事,刘基首先预言道:明代虽然是一统天下,但是仍然需要日夜提防警惕,大明朝在南方的气运将会衰落,北方将会重新成为龙兴之地,这便是预言王朝的国都将会迁移到北方。“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意思是说:太子标虽然是嫡出,可是文星却要继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孙子

其中的“文星”,实指后来的建文帝,而他当皇帝后会遇到很多麻烦。也即是说,虽然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北已平,国事也步入正轨。虽然皇太子是直系血亲所传承下去的,但皇上仍应该慎防以后子孙手足相残,兄弟内斗。还有也要防国土内封侯王爷各据一方,且北方势力将强大,南方之王室,将会被北方侯爷消灭。

网络配图

在后面提到诗中,还见到了朱棣的年号永乐,而朱棣的靖难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皇位,年号永乐。“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则提到了朱棣的一个重要的谋臣姚广孝,他曾经是一个和尚,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后面的四句诗分别又预测了朱棣即位之后,几次亲征蒙古的活动和明代中期的一些事情。其实对于靖难之役不仅烧饼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我国另外的比较著名的两个预言《推背图》和《梅花诗》也有比较精彩的着笔,关于“靖难之役”一事,《推背图》在其第28象中做出了这样一个预言。其谶曰:“草头火脚,宫阙灰飞,家中有鸟,郊外有尼”;颂曰:“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关于这一条清代著名的大才子金圣叹批注道:“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宫中大火,建文祝发出亡”,这显然也是预测了朱棣夺权的信号。

在南宋卲雍所传下来的《梅花诗》中,第四首专门预言明朝史事,其曰:“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英雄起布衣”系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却建立了一番千秋的功业;而“飞来燕子寻常事”,而燕子就是指“燕王”,这句话即指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废掉建文帝,篡夺政权后又迁都于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后来在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文即位,此后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为了解除这种尾大不掉的情况,建文帝采纳谋臣的建议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这些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京城南京,当天宫廷之中发生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

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网络配图

尽管后人对于《烧饼歌》虽然见仁见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既不可完全相信它,但又无法怀疑它否定它,中国后来历史中所发生的许多事情确实又和《烧饼歌》有吻合之处,《烧饼歌》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在这里我们只能是姑妄言之了。

更多文章

  • 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广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但是有人为他伸冤,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背上千古骂名?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头一件事,是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那些双手沾满黎民特别是文人鲜血的,却有人为之大唱赞歌。骂杨广,委实有欠公平;其二,首创

  • 在明朝皇帝不敢杀孔子和张天师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皇帝

    在明朝一般犯了非常严重的大罪,处以死刑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犯人的身世背景是千古名人的后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网络配图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三月癸卯,居住在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孔弘绪,因为奸淫妇女四十余人,无辜杀死四个平民,被官府捉拿归案,按《大明律例》应当斩首。鉴于孔弘绪的特殊身份,当地官员不敢擅

  • 听别人的建议不能听一半:韩信被杀的自身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被杀的自身因素

    韩信被杀,很多人都认为是刘邦卸磨杀驴。即使韩信自己也认为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其实韩信被杀还有别的原因,这与手下谋士献计不无关系。常言道;庸医害死人呀,韩信就死在蒯通这个庸医手里。网络配图大凡良医用药,往往对症。蒯通此人,不看病人,就下虎狼药。那韩信是何等样人,以前不过是当地被人戏弄的对象,在

  • 历史揭秘:太平天国为何定都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天国

    导读: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除了少数的失败之外,一路摧枯拉朽,短短两年便打下南京。之后便定都天京,建国太平。按理说,在一片形势大好的局面之下,他应该继续北进,一鼓作气打下更多领土,是什么让他放弃了这一举动?网络配图其实太平军攻陷南京之时,就北占中原还是是定都南京这个问题,首领之

  • 唐朝名将王玄策灭了全印度究竟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玄策

    王玄策灭了全印度吗?王玄策是唐朝太宗年间著名的官员,也是一名著名的外交官,他有着“一人灭一国”的彪悍战绩,但是史书中对于王玄策这个人的前半生记述并不多,而因为其淡泊名利,属于立下天大功劳之后挥挥手便离开的人,在和平年代没有什么作为,因此他的事迹除了出使印度之外便没有其他记载了。王玄策曾经在印度打了场

  • 清东陵专家揭秘:慈禧太后陵墓到底有多奢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太后陵墓到底有多奢华

    慈禧太后,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无名无分地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尽管中外史学界对她褒贬不一,但对于她生前的奢靡生活,正史当中着实记载翔实。有人算过一笔账,慈禧一天的生活费是纹银4万两,宫廷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能够买两艘“吉野号”战舰。当时晚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然而慈禧依

  • 慈禧用五年时间就从贵人荣升贵妃甄嬛都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

    这时候慈禧会很自觉地调整自己情绪。她会马上回到她的宫中,进到西室,里面有一间静室供着白衣大士。慈禧到了里面在佛像面前一坐就是40分钟,不管有多急的战报、军报都不许报告她,谁都不能打扰她。她这个时候就是在里面一心礼佛,心中无杂念专心念经,以此来静静地沉淀情绪,洗濯心灵。礼佛的过程能够使她冷静下来,很好

  • 大清慈禧太后的千古名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太后的千古名句

    经过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革命史观的塑造,慈禧太后就是一个凶狠残暴、顽固守旧、丧权辱国、阴险狡诈、玩弄权术的民族罪人,被永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有人在分析史料之后认为,慈禧自有一套安邦之术,开展了部分改革,延长了大清的国祚。在这篇小文中,不妨暂且抛开治国理政的是是非非,看看在家庭生活中,慈禧究竟是怎样

  • 探秘开国之君朱元璋卓越军事家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说到朱元璋,相信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谁,不过大家对他的关注往往是他的长相之谜,最多也就知道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濠州钟离人,原名朱重八,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生于公元1328年,去世于公元1398,在位30年,史称明太祖,他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二十年,平辽东。至二

  • 三国时期死的最窝囊名将排行!第一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侯杰

    在三国时期,名将辈出,英雄辈出,而作为武将来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那应该是最光荣的,也是最希望的结局。但是,在三国时期,有四位名将,却死的非常窝囊,成为历史的遗憾!网络配图第一位,夏侯杰,被吓死。这位可以说是最窝囊的,一个武将,作为曹操集团的猛将,加上夏侯家的外戚关系,应该来说,在曹魏是很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