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亏郭子兴朱元璋才有了称帝的基础 朱元璋早期是怎么搭上此人的

多亏郭子兴朱元璋才有了称帝的基础 朱元璋早期是怎么搭上此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198 更新时间:2024/2/27 11:06:0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郭子兴朱元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郭子兴算是朱元璋的大贵人,也多亏郭子兴朱元璋才有了称帝的基础。那朱元璋早期是如何搭上郭子兴的呢?其实对于朱元璋这种底层出身的人,早期也只能靠自己的人品去征服别人,朱元璋也是获得了同伴的信任,所以才有人愿意追随他。早年的刘邦刘备几乎都是靠此招崛起,后来郭子兴正好非常欣赏朱元璋的为人,就与他同盟。等郭子兴病逝后,他的大部分势力都跟随了朱元璋,也让朱元璋成为了元末群雄之一。

朱元璋的江湖义气,在许多史料和传记作品中都有记载。

吴晗先生在其《朱元璋传》中,曾经对此绘声绘色地作过描述:

朱元璋少年当放牛娃时,有一次,他与同村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一干小伙伴,在山上玩饿了,又找不到吃的。于是,朱元璋提议,将自己替人家放牧的一头花白小牛犊宰了来吃。大家欢呼雀跃,吃得心满意足。随后,当一群小坏蛋们意识到无法向主人交代时,朱元璋一个人拍胸脯承担了全部后果。他想出的主意是:告诉牛主人,小牛钻进石洞里,拉不出来了。最后,事情以朱元璋挨了一顿痛打并丢掉放牛的差事而告结束。

吴晗先生评论道:“朱元璋虽然吃了苦头,丢了饭碗,却由此深得伙伴们的信任,认为他敢作敢为,有事一身当,大家心甘情愿把他当作自己的头目。”

朱元璋投奔扯旗造反的红巾军以后,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保持了这个特点。这可能是他能够迅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这支部队的大头目——元帅郭子兴很赏识他,才几个月时间,就将他提拔到自己的亲兵卫队里担任小头目,并且很快亲自主婚,把自己的养女——就是后来名声很大的马皇后,嫁给了他。

但是,使他能够真正团结起一批死党,并得到死心塌地的拥戴,除了才干等因素,他的胆识与江湖义气所起的作用,恐怕不小。

当时,在这一伙造反部队中,分成几个不相统属的山头,相互间时常发生摩擦。有一天,郭子兴一个人上街,撞上了冤家,结果被对方绑架后关进地窖。他的所有亲信、亲属,包括两个儿子,都被吓坏了,纷纷躲藏起来。朱元璋是人们公认的郭子兴心腹,肯定也是被打击的对象。此时,他恰好领兵在外,躲过了此劫。

得到消息后,出乎人们意料,朱元璋立即动身,准备返回去营救郭子兴。有人力劝他不要自投罗网,白白送死。朱元璋回答得大义凛然:“郭公有大恩于我,现今有难,我若只顾自己不去搭救,还能算个人吗?”结果,他回去后,利用那几派之间的矛盾,又打又拉,竟然平息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派系残杀。朱元璋自己则爬墙上房,身蹈险地,最后纵身跳进地窖,砸烂枷锁,将郭子兴背上来。

后来,当郭子兴被其他造反好汉挤兑得很难受、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根据地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甚至将自己发展起来的数万人马,拱手交给他,一如既往地辅佐这个并不成器的末路英雄。

还有一件事。有一回,朱元璋在打败一支曾经背弃他的部队后,抓获了数万名俘虏。这些人极度不安,害怕遭到报复。朱元璋却下令,从中挑选500名勇猛壮士,担任自己的宿卫。

当晚,星光灿烂。朱元璋蒙头大睡,原有的警卫全部换成这500人。灯火通明之中,这500人静听着朱元璋鼾声大起,相当感激。从此,全军死心塌地地冲锋陷阵,极大地扩充了朱元璋的实力,成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基本力量。

汤和比朱元璋大3岁,是当年一起分吃那只小牛犊的小坏蛋之一。

汤和比朱元璋更早地投奔了红巾军,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是汤和写信给朱元璋,劝诱这个游方和尚也投奔了红巾军。当时,由于战功,汤和已经官居千户,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县团级干部了,但他对朱元璋相当恭敬。史书记载说: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的信任,从一个马弁迅速崛起为部帅后,军中诸将以同辈视之,没有人肯服低做小,唯独年龄与资历都胜过他的汤和,遵从他的约束与指挥。这使得朱元璋“甚悦之”,感觉特别愉快。

稍微用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上述故事和朱元璋参加红巾军之后的诸多故事,已经具备了古代江湖义气的全部要素和现代黑手党故事的一些最重要特点。朱元璋显然也具备了成为团伙老大的基本素质。

这些分吃过小牛犊肉,和后来在红巾军受过朱元璋恩惠的伙伴们,大多成为朱元璋武装集团中的重要战将,出生入死地跟着他打天下。

大明帝国建立后,他们全部成为帝国的开国元勋,享有崇高的荣誉、地位与待遇。比朱元璋小4岁的徐达,甚至成为这些武将中的首席功臣。最后,这些人除了早死的之外,只有中风后不停地淌口水的汤和,算是逃脱了洪武皇帝的毒手,其余无一善终。

而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无论如何,朱元璋的含生忘死、“有肉大家吃”的义气、才干及其对未来的预期,可能是相当多的好汉死心塌地跟着他的重要原因。

标签: 郭子兴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康熙临死前为什么要点名要隆科多陪葬呢 只因这件事和雍正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隆科多

    还不知道:康熙为什么要隆科多陪葬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今天小编就不搞什么不弄玄虚了,直接进入主题。这个被康熙点名要求一起陪葬的隆科多其实跟康熙本人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却根雍正的关系挺大的,当时康熙帝完全就是为了雍正才要隆科多陪葬。着这件事就不得不从康熙中晚期

  • 吴玠:与岳飞齐名的大将,领5千兵打败1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玠,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吴玠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事实上,在北宋、南宋交替之时,亦有一位名将与岳飞齐名,更是曾经率领5000兵马便将金兀术的10万大军打败,他便是名将吴玠。1093年出生的吴玠,少年时便性格沉稳,而有节气,不仅通晓兵法更是善于骑射。而这般优秀的素质以及报国之心下,不

  • 梁冀:汉朝最残暴的将军,毒杀皇帝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梁冀,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梁冀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汉汉顺帝时期,大将军梁商有一个儿子名叫梁冀,女儿则是汉顺帝的皇后。汉顺帝驾崩后,年仅一岁的汉冲帝继位,梁冀的妹妹因此被尊为皇太后并执掌朝政,梁冀本人也接任了其父大将军的职务,成为朝中炙手可热的外戚权臣。据历史

  • 盘点汉朝三位“窦太后”,风光无限却都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窦太后,汉朝

    在整个汉朝四百余年的历史里,太后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光“窦太后”就出了三位,她们分别是西汉文帝窦皇后、东汉章帝窦皇后、东汉桓帝窦皇后。这三位窦皇后都由于自己皇帝丈夫的寿命“不够长”,后来都顺理成章地熬成了“窦太后”。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一、西汉初期“窦太后”一听

  • 揭秘: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太子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清朝

    其实在康熙之前都是活着的时候就立好太子,进行培养,只是这样的情况下太子谋反的情况太多了,痛定思痛,再也不提前立储。但是已经是太子了,这些皇储为什么还要谋反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中国的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在子女中,长兄如父一直都是家庭生活中不成文的规定,只有老大才能撑起

  •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个筐鱼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刘伯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伯温送鱼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许多人认为刘伯温就是诸葛亮转世,专门来辅佐朱元璋一统江山,完成自己未竟事业的,刘伯温的足智多谋,能掐会算,是刘伯温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即使是到了今天,刘伯温的许多传说都被世人在坊间不

  • 秦侩一心想着宋高宗建立两个宋朝 秦桧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桧,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桧两个宋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的秦侩大家可能有的不太熟悉,其实,秦侩是当时南宋初期的一位大臣,手中的权利和地位还是比较大的。据说当时秦侩总是向宋高宗献言献策,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有一个特别搞笑的事情,当时的秦侩一心想着宋高

  • 秦始皇嬴政在位11年,曾出巡五次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再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在短短11年的时间里,秦始皇曾有过五次出巡。有人说秦始皇如此频繁的出巡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游山玩水的私欲,也有人说秦始皇出巡是为了向六国遗民显示武力,以威慑意图

  • 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太后是谁?上官皇后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上官皇后,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上官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她6岁进入皇宫成为皇后,15岁成为慈禧太后。她就是孝昭上官皇后,汉朝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上官皇后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伟大的将军,他们的爷爷是霍光。上官皇后从出生起就有着显赫的地位,所以她可以被称为富家子弟。这个6岁的孩子正在成长

  • 明朝才子唐伯虎,因交友不慎导致悲剧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伯虎,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伯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 张狂才子,人生如戏成化六年,也就是公元1470年,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因为那一年是庚寅年,因此他得了个“寅”的名字。“寅”就是虎,他又是家中老大,所以就字伯虎。但到了后来,却改成了“子畏”,意思是老虎嘛,人见人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