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盛唐诗人高适的完美逆袭!是什么让高适坚持了五十年?

盛唐诗人高适的完美逆袭!是什么让高适坚持了五十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81 更新时间:2024/2/27 11:06:5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盛唐诗人高适的完美逆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盛唐诗人深受时代精神的熏染。彼时,初唐的生机勃勃走向了盛唐的如日中天。疆域扩大开边战争频繁,社会繁荣稳定,多种文化交融发展,科举考试制度逐渐优化,一切都是昂扬向上的样子。原来由高门大族把持的权力通道逐渐出现裂缝,寒门士子通过科举考试或在边疆建功立业,走进权力系统的通道逐步宽阔起来。寒门士子不再依靠好爸爸的关系,就能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逆袭之路。

因此,盛唐的士子们,大多心怀豪迈壮怀激烈,心中鼓荡着风云之气。他们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认为,一旦风云际会之时,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日。他们甚至看不起原来安身立命的儒家之道和那些白首章句的儒生,如李白般用“终南捷径”,就可直达天听;更可以如岑参般怀抱“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理念,在边塞实现人生的理想。

但诗人们孜孜以求的仕途谈何容易?对大部分人来说,仕途之路是一条不归路,弥漫着清冷孤独甚至是失败绝望,仕途之路还是一条流血之路,纵然踏上朝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脑袋落地。

有的人终其一生,就是个布衣,如孟浩然;

有的人理想光芒万丈现实却栖栖遑遑,如杜甫;

有的人身负青云之大才,没想到却死在贪官污吏与残暴的军阀之手,如陈子昂王昌龄。

可见,文人从政,喜剧少而悲剧多,成功者少而失败者多。

但也有一个例外,他从少年时代的要饭开始,一直等到五十岁最终封侯,成为有唐一代官职最高的诗人,他就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高适。

高适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纵然有无数不堪,但只要雄心犹在,任何时候努力都不算晚,所以,不要相信什么人到中年万事休,人到五十可封侯!

高适有着盛唐诗人普遍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但高适人生的前五十年,基本上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中度过的。

《旧唐书》中说高适:“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他大概是诗人中最贫穷的了。但高适少年时混迹江湖草莽中,与那些流氓赌徒打交道,生命野草般野蛮生长,这也铸就了他生性豁达坚强豪爽不服输的性格。

高适的人生失败,是从二十岁开始的。

少年意气的高适,去京城寻求仕途,但几年慌慌张张毫无头绪,饶是性格豁达的他,心中充满了郁闷不平之气。他写道: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豪放的盛唐诗人高适,活生生地被生活搞成了晚唐绝望悲伤的样子。

高适是不会坐等机会的,他要换个姿势,再来一次。科考不得意,不如当兵去。他适北游燕赵之地,并在燕地加入军队。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与边关大漠的雄浑苍凉,再次点燃了高适的从军报国的热情,他的诗也从悲凉变成了苍凉高远。《塞下曲》: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反思并取笑自己做儒生的过往,“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自信很快就能“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但理想丰满,现实很骨感,高适的军旅生涯并未实现“画图麒麟阁”的理想,也没有“入朝明光宫”的荣光,几年的军旅生涯,除了年龄渐长,高适什么也没有。

高适还是决定回去考试。开元二十三年,高适落榜了。没有面子没有盘缠,高适只能躲在一个小旅馆中,一个人度过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多年以后的高适,一定会回忆起那个不堪回首的除夕之夜。《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求仕无门,从军失意,科考落榜,有家难回,还有什么让人到中年的高适更加悲伤?

但高适的悲伤,不是绝望。

失意的时候多读书,困顿的时候多交友。继续沉淀自己,读书交友,终于让高适迎来了人生中最快意的时光。

诗仙李白刚刚带着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高光时刻,带着唐玄宗给他的失业保障金,来到梁宋之地;

杜甫还是个裘马轻狂的毛头小子的时候,带着“会当凌绝顶”的渴望与“致君舜上”的理想,也来了;

三个人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时光,观洛阳花赏梁园月,他们登台赋诗纵马打猎,他们酩酊大醉三人同睡,心情极为酣畅。盛唐诗坛三位大诗人的相遇,让盛唐诗歌的天空云蒸霞蔚。

经过多年的等待,高适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

睢阳刺史张九皋推荐高适做封丘县尉,相当于县级市的公安局长。高适虽然去了,但这与他“画图麒麟阁”的理想差距太大,所以高适很是不爽。没过多久干脆辞职不干,好不容易进入体制内,高适还是勇敢地跳了出来。高适在他的名诗《封丘作》中说,有两条理由让自己辞职不干:

一是“拜迎长官心欲碎”,他不会溜须拍马如同潘岳般望尘而拜;

二是“鞭挞黎庶令人悲”,他无法对老百姓下毒手。

既然自己“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干脆就“转忆陶潜归去来”。

但高适绝对不是陶渊明,纵然自己已经快要五十岁了,纵然一事无成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但他仍然在等待,等待属于自己的风云际会的时刻。五十岁的高适依然在等待,在人生的后半段,在知天命之年,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命运,一个坚强的观点认为,人生就是要跳起来,以更高的姿态,去触摸自己命运的高线,从而跨越命运的底线。有句话说得好,穷死莫过要饭,不实总要翻身。

机会终于来了。

高适加入了朝廷的实权派哥舒翰的幕府,任掌书记,深受哥舒翰的信任,在哥舒翰的推荐下,担任了比杜甫高半级的左拾遗,与王维官职相同的监察御史等。安史之乱爆发,成为高适人生的转折点。

如何对待安史之乱这个社会大变局,体现了人的敏锐性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在这场大动乱中,李白错误判断了形势,加入了叛军,最终兵败被俘;王维在长安没有跑掉被叛军活捉最后做了叛军的官员;杜甫在动乱中像个没头苍蝇凄凄惨惨戚戚,而高适随着唐玄宗逃亡四川,靠着自己的才华,做了淮南节度使,平定了李白的主子永王的叛乱,活捉了李白。命运在时代面前分野如此鲜明,是时?是运?

高适晚年虽然不如意,但最终被封为渤海县侯。从混迹草莽的一介布衣到封侯,高适用五十年的寂寞五十年的失败与坚持,完成了他一生最华美的逆袭。

人到中年万事休?

不,高适说,天命之年可封侯!

标签: 唐朝高适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什么给李建成一个隐太子称呼 难道说李世民有后悔的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李建成

    李建成为何被称为隐太子,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当中,作为一个失败者,其实还是很有些遗憾的,他原本才是李渊定下来的太子,不出意外的话,最终他会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杀,李渊不得不把太子之位给了李世民,这才有了我

  • 郭佳·穆彰阿:清朝大臣,曾国藩一生对他感激不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郭佳·穆彰阿,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穆彰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的一天,年迈的乾隆帝平生最后一次到木兰围场,举行围猎,乾隆的众多皇子皇孙也陪同而来。在一次出猎中,年仅10岁的皇孙旻宁手持弓箭,一箭射中一只梅花鹿,乾隆帝非常高兴,对这个皇孙大加赞赏,并当场赏赐他

  •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 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什么没有人敢争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朱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自古皇家权欲至上,为了太子之位、皇帝位置,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但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登基大宝,坐稳皇帝位之后,在他的26个儿子中,直接立大儿子朱标为太子,其他皇子为什么没人敢争,甚至连文武兼备的朱棣也选择隐忍呢

  • 和珅出身贫寒 和珅是怎么做到权力的巅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和珅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和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前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非和珅莫属,从他进入官场开始,到被嘉庆帝革职抄家处死的二十七年里,和珅共贪污十一亿两白银,而当时清帝国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七千万两,等于十五年的清廷财政收入。和珅家中光是为他管理账务的就有四名婢女,墙中、地下

  • 被千挑万选出来的嘉庆帝治国不行,在文学上却大有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嘉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嘉庆帝的文学贡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大清有一位皇帝还算得上是比较悲催的,嘉庆帝作为乾隆皇帝在晚年,千挑万选之后的继承者,在亲政之后本打算要努力做一番大事业,先是打掉了巨贪和珅,又在全国大张旗鼓的要抓贪官。在位的二十五年之间,每天都是工作模式,非常的忙碌。不过,即

  • 清朝是在嘉庆手中衰败的吗?他上位后做过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嘉庆,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嘉庆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爱新觉罗·颙琰13岁被乾隆皇帝秘密立为储君,36岁时由乾隆皇帝禅位登上皇帝宝座,成为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嘉庆皇帝在位时间25年,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在他的执政期间,清朝迅速走向了衰败。为什么会说嘉庆的统治让清

  • 朱祁镇曾妄杀于谦,为什么后人评价他是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祁镇,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祁镇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明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太师也先威逼利诱蒙古诸部,分几路大军进犯明境辽东、宣府、甘州、大同等地。长城还未修缮完工,失去防护功能。明参将吴浩战死猫儿庄。战报传至京城,朝廷震动。极受正统帝朱祁镇宠信、操控朝廷大权

  • 汉献帝手中连实权都没有 曹操为什么还要挟持在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汉献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和汉献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挟天子的事件,很多人都知道,也正是因此,很多人对于曹操的作为表示不能接受,不认同。但是曹操的头脑非常清醒,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更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当时的天子汉献帝,虽然名义上还是皇帝,但实际上已经没

  • 那些被秦国收容的人才们!秦国虽小却最能容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战国,范睢,张仪,李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那些被秦国收容的人才们!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国偏处西方,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小,不被中原各国看重。大都认为秦人多诈,好奸谋,恩威并施,成大事不拘小节。秦国人甘茂谋事如神,受秦王之命伐韩,料定秦王会因久战无功,轻信人言,召回自己,使前功尽弃,特意与秦王定约,以坚秦王之心

  • 曹操曾经几次险些丧命!这几次曹操都是怎么逃脱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险些丧命事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小字阿瞒,一名吉利。喜爱游猎和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在历史演义中,曹操被刻画为一个胸怀大略却又疑心重重的奸雄形象,与各路诸侯争霸天下。曹操的一生作为,为曹魏政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