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位北宋名臣,不仅保住了西湖,还为当地人留下了一道美食

这位北宋名臣,不仅保住了西湖,还为当地人留下了一道美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83 更新时间:2024/2/15 16:47:08

今日所说的杭州“老市长”并非他人,正是朝著名诗人、词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又东坡居士),同时他也是一位胸怀远大抱负的政治家,无奈怀才不遇,但东坡居士生性与人不同,天生乐观积极,在被贬期间不仅留下了诸多诗词,还有诸多趣闻轶事。任职今浙江杭州时,不仅成功疏浚西湖,挽救西湖于填埋危机,还留下了至今为人称赞的西湖轶事,例如“东坡肉”的故事。

元祐四年(1089年)到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在宋朝即太守职位,相当于今日市长一职。

苏轼任职杭州时,西湖因已有多年未疏浚,导致淤塞过半,湖水干涸,湖中更是野草丛生,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有官员提出顺势填平西湖,这样不仅能省去疏浚的人力以及财力,还能增加良田千顷。此番建议遭苏轼极力反对,他认为“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遂决定疏浚西湖,克服重重困难,报告当局朝廷争取经费,组织数万民众与第二年(元祐五年即1090年)开展西湖疏浚工作。开除葑田,把挖出的淤泥集中修筑成纵西湖的长堤,即今日“苏公堤”;并在西湖最深处修建三塔,也即今日三潭印月。

苏轼疏浚西湖的事迹,不仅为杭州带来了闻名遐迩的中外著名风景区,更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经典故事,如苏东坡与民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吃陈仓米饭的故事,还留给我们一道如今享誉中外的中国美食——东坡肉。

相传在疏浚西湖期间,苏东坡每日事事都亲力亲为,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湖方案,每天都到西湖工地参与疏浚工作,杭州百姓都看在眼里,自发主动捐钱宰猪,送到杭州州府以表达对苏轼这位“老市长”的感激之情。苏东坡看到此情此景,叫人将送来的猪肉切成大块,在锅底垫上葱姜等调料炖熟后在淋上调好的姜汁等,送到西湖工地,分发给每一位工人享用。民众得知此肉是苏东坡亲自指导制作而来,很是感动,遂称之为“东坡肉”。如今,东坡肉已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经典的菜肴,甚至是走出国门、走海外的经典名菜。虽然,流传下来的东坡肉的做法已演变成多种多样,但与此相关的动人故事仍是值得回味与称赞的。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这些立下大功的将相是如何应对君王的猜忌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刘邦

    历史上功高震主能够善终的人大多比较豁达,对君主秉性和本质看得很清楚。如春秋时期的范蠡,文种辅佑越王勾践十年生聚灭了吴国。精明的范蠡早就看穿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秉性适时退隐,后来经商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商界祖师“陶朱公”。而文种没有看穿勾践刻薄的本性,最后被勾践借囗弄死。还有一位,就是汉初的留侯张

  • 这位皇帝病重,立下一道圣旨,没想到第二天竟反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万历

    有一句话叫“君无戏言”,这君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君子,二则指的这古代的天子——皇帝。通常情况下皇帝说的话,基本都是不会轻易收回的,对于皇帝本人而言,他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树立威信,若总是言而无信的话,则难以服众。可历史上有这么位皇帝,他的做法则有点儿让人觉得可耻了,他本就算不上一位明君,有一次得了场重

  • 黄道周为什么被乾隆称为“一代完人”?死前留下7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道周

    古代的亡国之君,下场大多都很凄惨,要么死于敌人之手,要么选择寄人篱下、忍辱偷生,有勇气自杀殉国的屈指可数,而崇祯皇帝则是其中之一。尽管崇祯生性多疑,但他并不昏庸,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依旧没能够力挽狂澜,从某方面来说,这并不完全是崇祯的原因,面对当时的烂摊子,除非明太祖朱元璋再生,否则换作任何一个大明皇

  • 明朝大忠臣卫景瑗,李自成用他80岁老母劝他投降,他自杀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卫景瑗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从西安率兵渡过黄河,取道山西,准备挥师东进,占领北京城。李自成的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前来投靠,而扼守要地的明朝官员也大多选择投降李自成。二月十五日,农民军占领太原城,当时镇守太原的总督王继谟选择带兵而逃。农民军又继续攻克代州等地,直接威胁宁武城的安危

  • 中国史上输的最冤的皇帝苻坚,百万人马打不过八千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苻坚,王猛

    古往今来能成帝王霸业者,时也命也。果真有真龙天子的命格,哪怕从前是乞丐都有可能定鼎中原,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父母亲人都饿死后,孤身走上了逃荒讨饭的路,混着混着就成为起义军。本来朱元璋的人马是最弱的,没想到日后他居然打败了实力最强的陈友谅,开创大明王朝,赶跑了蒙古人。还有汉宣帝刘病已,祖父是为太子刘据,

  • “格格”起源于哪里?清朝哪些人能被称作格格?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格格”

    清宫剧一直是热播剧,近几年《宫》《甄嬛传》等使清宫剧再次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经典的《还珠格格》《明珠格格》《李卫当官》《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王朝》等大家也历历在目,在这些剧中有一个称谓“格格”格外引人注意。格格都戴有旗头,戴上这宽长的装饰品,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

  • 三国中的霍峻是谁?名将霍峻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霍峻,刘备,名将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劝降霍峻,霍峻严词

  • 如果诸葛亮投靠魏国,还能当上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诸葛亮

    公元193年,曹操攻徐州时,大肆屠杀彭城、郯城、取虑、雎陵、夏丘、五地百姓数十万,鸡犬无余,泗水不流。徐州士民流离失所,当时年约14岁的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避难,先赴豫章,再转荆襄,躬耕于荆州南阳郡襄阳县境。诸葛亮出山以前,认真考察过刘表、孙权,但唯独没考虑过实力最强统一大势在手的曹操,确实和他少年

  • 懋嫔是雍正最早的女人,生下两位公主,为何仅仅只封嫔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懋嫔,清朝

    雍正的一生中只有四个女儿,但是三位都早亡,只有一位活到了二十三岁。可见在皇家出生的无论是皇子还是公主,能活下来的都是命比较硬的啊!但是在乾隆的妃嫔里,有两位公主,都是一位后妃所生,这位后妃就是乾隆的第一个女人,懋嫔雍正的后宫佳丽有许多,但是在历史上,雍正的后宫嫔妃数量可是与康熙乾隆相比,是少之又少。

  • 懋嫔是雍正的第一个女人,五十多岁才被封嫔,但有一定地位,是泰陵妃园寝中唯一的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懋嫔,清朝

    懋嫔,她应该是雍正帝最早的女人,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丑时为刚17岁的雍正生了皇长女。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皇三女,二女皆未逾月殇。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封为懋嫔,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举行册封礼,卒于雍正八年九月。由于当时泰陵刚刚兴工,妃园寝尚未营建,懋嫔金棺暂安于田村殡宫。乾隆二年十二月随同齐妃金棺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