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命令老宰相给小妾下跪 为何宰相的儿子非常感激?

雍正命令老宰相给小妾下跪 为何宰相的儿子非常感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98 更新时间:2024/3/13 11:57:59

说起雍正皇帝,很多人应该对他写过的这段话非常熟悉:

“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上面这段话,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皇帝在大臣田文镜所上的折子上写的朱批。

我们平常说,雍正皇帝喜怒不定,刻薄寡恩,打击敌人如寒冬般冷酷,发起狠来对付亲兄弟也毫不手软。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雍正冷峻的外表之下,其实还藏着一个热血汉子的心,对待朋友也能如春天般温暖。就像他自己说的“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

从本质上来说,雍正算是个爱憎分明的人。

在雍正一朝,除了年羹之外,还有一位非常受雍正宠爱的臣子,他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尹继善。

尹继善是康熙朝国子监祭酒——尹泰的儿子。在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即位之初,尹继善刚好高中进士,在殿试中雍正一见尹继善,当下赞不绝口,从此尹继善就开了他一路开挂的人生。

尹继善的升官速度有多快呢?在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就下令让尹继善署理江苏巡抚;雍正八年(1730年),尹继善又升为两江总督。

当时的尹继善,当官还不到10年,年纪也才不过30岁出头,就成为了一方封疆大吏,还出任总督两江这一重要职位。虽然尹继善能力确实出众,但升官如此之快,前所未有,可见雍正对其恩遇之隆。

我们前面说到,雍正爱憎分明。对尹继善这种真正中意的臣子,雍正对他的照顾简直是无微不至,除了加官进爵之外,还非常关心下属的家庭生活。

在雍正十年(1732年),尹继善从两江总督调任云贵总督,出发前依例觐见皇帝。君臣见面时,雍正从容地询问尹继善:“汝母受封否?”

雍正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尹继善的生母徐氏,是尹泰的小妾。尹泰在家里很讲究嫡庶有别,导致徐氏在家里的地位很低。尽管儿子都当上了两江总督,徐氏还“青衣侍屏匽”,意思是做一些端茶倒水之类的工作,犹如婢女一般。

尹继善还没来得及回答,雍正马上就说:“止,朕知汝意。汝,庶出也。嫡母封,生母未封。朕即有旨。”

听到自己生母要受敕封,尹继善非常开心,但他的父亲,时任东阁大学士(清朝有“入阁拜相”的说法,内阁大学士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但有尊称其为宰相的传统)的尹泰却非常生气,觉得尹继善是搬出皇帝来压自己,于是大骂儿子道:“汝欲尊所生,未启我而遽奏上,乃以主眷压翁耶?”还用手杖把尹继善官帽上的孔雀翎都打了下来,到后来徐氏跪下来求尹泰,才平息一场风波。

雍正知道这件事情后,决定送尹继善一个更大的人情,顺便捉弄一下尹泰。第二天,雍正就派人到尹泰家下谕旨:“大学士尹泰,非藉其子继善之贤,不得入相,非侧室徐氏,继善何由生?著敕封徐氏为一品夫人。”接着命令尹泰当着众人的面,向小妾徐氏下拜,感谢她生出了这么一个好儿子。

最后,雍正又命令尹泰和小妾重行“合卺结缡”之礼,彻底树立了徐氏在尹泰家的地位。尹继善对雍正的恩赏感激涕零,也更加卖力地给雍正干活了。

诚然,雍正导演的这出宰相拜小妾的剧目,主要是为了收买人心,让尹继善对他更加死心塌地。但是雍正能够如此设身处地为下属着想,从看似小事的地方给予下属意想不到的关怀,比高官厚禄更能打动人心,这其实也是许多领导者所欠缺和忽视的一个重要特质。

标签: 清朝,雍正

更多文章

  • 康熙年轻气盛裁撤三藩,差点灭国,关键时刻吴三桂自己犯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三藩

    满清入关后,为了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南方的南明政权不得不借助明朝降将的力量。因此,清朝初年就封了三位汉族藩王,他们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到了康熙朝的时候,三藩已经成为清廷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在康熙智擒鳌拜亲政之后,康熙皇帝雄心万丈,想成为流传千古的有为之君。于是康熙就矛

  • 蓝玉对荒废施暴,私养兵马朱元璋都没动他,为什么只因一个义子却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蓝玉

    洪武年间发生了几件比较大的案件,比如胡惟庸案,一下杀了三万多人,朱元璋也因为杀戮太重,最后背上了屠夫的罪名。其实,在洪武年间还有几个比较大的案件,今天我们来讲洪武年间另一个比较大的案件:蓝玉案。蓝玉最后死的是比较惨的,他被拨皮了,而且拨皮后还被塞上了草。朱元璋在杀蓝玉的时候,是经过反复思量的,那么最

  • 太平军被清军围困,他们是如何解决城内粮食短缺问题的?手段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太平天国,洪秀全,清朝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打击了清朝的根基,这发生在1850年前后,这个时间正是清朝遭遇第一次鸦片战争,国之根本还没有从这里面缓过来,就又来了这么一起风靡全国的运动,直接让清政府无力还手,所以在前期太平天国节节胜利,早1853年的时候,洪秀全没有趁着这种胜利的局势乘胜追击,反而以天京为都城过期了奢侈逍遥的生活

  • 为什么明朝的明武宗会被后人称为荒淫暴虐的昏君呢?原来都是后人杜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明武宗

    据说,清朝皇子们如果贪玩、读书不用功的时候,师傅们便会训斥他:“你想学朱厚照吗?”这里的朱厚照,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在后世的演绎中,朱厚照也成为了一个好色昏庸,荒渺不经的天子。除了商纣、夏桀、隋炀这样的暴君外,这位皇帝的名声大体落在第二梯队的昏君之中,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朱厚照,最大的罪状就是重用宦

  • 这位北宋名臣,不仅保住了西湖,还为当地人留下了一道美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唐宋八大家,黄庭坚,宋真宗

    今日所说的杭州“老市长”并非他人,正是宋朝著名诗人、词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又东坡居士),同时他也是一位胸怀远大抱负的政治家,无奈怀才不遇,但东坡居士生性与常人不同,天生乐观积极,在被贬期间不仅留下了诸多诗词,还有诸多趣闻轶事。任职今浙江杭州时,不仅成功疏浚西湖,挽救西湖于填埋危机,还留下了至

  • 历史上的这些立下大功的将相是如何应对君王的猜忌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刘邦

    历史上功高震主能够善终的人大多比较豁达,对君主秉性和本质看得很清楚。如春秋时期的范蠡,文种辅佑越王勾践十年生聚灭了吴国。精明的范蠡早就看穿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秉性适时退隐,后来经商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商界祖师“陶朱公”。而文种没有看穿勾践刻薄的本性,最后被勾践借囗弄死。还有一位,就是汉初的留侯张

  • 这位皇帝病重,立下一道圣旨,没想到第二天竟反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万历

    有一句话叫“君无戏言”,这君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君子,二则指的这古代的天子——皇帝。通常情况下皇帝说的话,基本都是不会轻易收回的,对于皇帝本人而言,他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树立威信,若总是言而无信的话,则难以服众。可历史上有这么位皇帝,他的做法则有点儿让人觉得可耻了,他本就算不上一位明君,有一次得了场重

  • 黄道周为什么被乾隆称为“一代完人”?死前留下7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道周

    古代的亡国之君,下场大多都很凄惨,要么死于敌人之手,要么选择寄人篱下、忍辱偷生,有勇气自杀殉国的屈指可数,而崇祯皇帝则是其中之一。尽管崇祯生性多疑,但他并不昏庸,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依旧没能够力挽狂澜,从某方面来说,这并不完全是崇祯的原因,面对当时的烂摊子,除非明太祖朱元璋再生,否则换作任何一个大明皇

  • 明朝大忠臣卫景瑗,李自成用他80岁老母劝他投降,他自杀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卫景瑗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从西安率兵渡过黄河,取道山西,准备挥师东进,占领北京城。李自成的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前来投靠,而扼守要地的明朝官员也大多选择投降李自成。二月十五日,农民军占领太原城,当时镇守太原的总督王继谟选择带兵而逃。农民军又继续攻克代州等地,直接威胁宁武城的安危

  • 中国史上输的最冤的皇帝苻坚,百万人马打不过八千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苻坚,王猛

    古往今来能成帝王霸业者,时也命也。果真有真龙天子的命格,哪怕从前是乞丐都有可能定鼎中原,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父母亲人都饿死后,孤身走上了逃荒讨饭的路,混着混着就成为起义军。本来朱元璋的人马是最弱的,没想到日后他居然打败了实力最强的陈友谅,开创大明王朝,赶跑了蒙古人。还有汉宣帝刘病已,祖父是为太子刘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