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轻时的曹操,最像《人民的名义》中的哪个人?

年轻时的曹操,最像《人民的名义》中的哪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897 更新时间:2023/12/20 6:27:27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优秀的公务员,20岁出头就当上了首都洛阳的北部尉,相当于公安局长,后来当过县令、议郎,又投身军界,镇压过黄巾起义,立下军功。

黄巾起义被扑灭后,作为功臣曹操于中平元年(184年)底被朝廷任命为济南国相,这一年他30岁,比侯亮平当反贪局长时还年轻。

国相形同郡太守,但他们在治民理政之外还得考虑如何与所在国宗室处理好关系,工作难度比一般郡太守大

济南国归青州刺史部管辖,人口大约45万,在东汉100多个郡国中属中等的郡国。

年轻,有文凭、有背景,实践经验丰富,照这样干下去,曹操的未来应该一片光明。

年轻时的曹操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他一再要求下,当时最善于品评人物的许劭曾给他了一个评价,说他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能臣”,曹操对这个评价相当满意。

黄巾民变结束了,全国的局势变逐渐平静起来,曹操心里又开始了关于“乱世”、“治世”的思考,也许天不亡汉,只要天子经过这番震荡能振作起来,朝野上下充满正直之士,国家的根基还是稳固的。

在治世里做个能臣也是曹操的人生选项,要做能臣,就要积累实践经验,了解民情,增添阅历,使自己不断受到历练,这次到济南国任职,就是一个好机会。

网络配图

所以,曹操是带着在济南国干出一番事业的心情来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走马上任,详细了解了济南国的情况,曹操高涨的热情和事业心受到了很大打击。

济南国下面有东平陵、历城等10个县,前任的国相干得都不怎么样,有的疏于政务,在这里混日子,有的虽然有所作为,但在这里却站不住脚。归其原因,都是地方势力太强,这些县令和县长不仅大多数存在严重问题,而且互相串通勾结,抱成团专门跟上面作对。

在这中间,现任济南王刘康也没有发挥好的作用,他与当地官员结成了同盟,又和朝廷里的宦官们来往密切,上下下下织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不管谁当国相,肯合作的好办,不肯合作的都让你当不好,更别说施展拳脚了。

失望之后曹操没有气馁,他虽然年轻,但做事已经相当沉稳,手段也逐渐老练,再不是当初棒杀权贵的那个小伙子了。

他不哼不哈,一上任先搞调查研究,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把事情摸清楚了,谁是贪官,谁做了什么坏事,一一掌握在手。

正当大家放松警惕的时候,曹市长突然出手,一口气拿下了10个县官中的8个,罪名是贪污受贿,滥征税费,为地方黑恶势力当保护伞,鱼肉百姓等等。

给这些人找罪名是很容易的,都有事实,都人所共知,赖不掉也跑不了,关键是敢不敢干。曹市长连大宦官的亲叔都敢往死里打,收拾这些小鱼小虾更不在话下。

被抓被免的这些人自然不甘于吃亏等死,他们的家人赶紧通过各种关系疏通,有的跑来向曹市长求情,有的去刘康那里诉苦,还有的利用各自的关系到朝廷里找人,想从上面施压。

刘康也傻了,没想到还有人真不怕死。官场其实就是这样,越在意越忌讳别人越不把你当回事,你真要耍起横来,阎王小鬼都怕你。国相虽然名义上是刘康这个济南王的属下,但按照体制国相并不归所在国的封王管,既不用汇报工作,做任何事也不需要事先请示。刘康平时耍横是因为没有遇到硬人,看到曹操油盐不进,刘康表面上也退缩了。

这样,曹市长的反贪风暴一下子就刮了起来,受到济南国百姓的欢迎,大家觉得总算等来了个不混日子敢干事的好领导。

网络配图

贪官污吏是下面作奸犯科者的保护伞,上面的人收拾了,下面不用再招呼,各种恶人都看不到了,一部分改邪归正,一部分跑到了周围郡国。

济南国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表面看来正义战胜了邪恶,但是问题绝不会这么简单,本朝官场上的黑暗显然不是一次廉政风暴就能解决的,实际上曹操捅了个蚂蜂窝。

表面的胜利,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危机,奸恶势力之所以奸恶,缘于那是一张看不见却很可怕的网。你要了人家的脑袋,关了人家的人,砸了人家的饭碗,这些人就会跟你拼命。

告黑状的,搞恐吓的,在社会上造谣的,都冲着曹操来了,主管地方官员纠举工作的青州刺史那里,以及朝廷主管官员廉政建设的御史们手中,都收到了大量告曹操状的检举信。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或许会收手以求自保,但曹市长不管,半途而废不是他的性格,刮完反贪风暴他还有另一记重拳要打出,那就是禁淫祠。

淫,泛滥的意思;祠,指的是各种为死人活人建立的祠庙。

济南国的这些祠庙祭祀的是一个叫刘章的人,汉文帝时被封为城阳景王。作为保护刘氏皇室的功臣,逐渐演化为维护大汉统治的保护神,无论西汉还是东汉,刘氏皇权每当面临危机时,不希望改朝换代的人都会想起城阳景王来,给他修庙祭祀。

说起来这只是大家愿望的一种表达,也无可厚非,但这种活动越来越厉害,已经过了头,不仅城阳景国修了好多祠庙,相邻的济南国等郡国也大量涌现,各种祠庙总数多达600多座,这就是所谓的淫祠。

如果是老百姓自发地去拜一拜也倒没啥,问题是有人看到这种风潮觉得可以利用,于是各种地方势力掺合进来中,把这些祠庙操控起来,祭祀所需要花费和大量祠庙日常维护的费用都分摊给了百姓,他们还打着祈福、禳灾和为百姓祛病的旗号,大搞各类非法组织,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不仅是百姓的负担,而且已经演变成腐败问题和社会不安定因素。

淫祠消耗了大量社会财富,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著名党人领袖、已故太尉陈蕃以前曾在本州的乐安国为相,他对淫祠造成的危害也有深刻认识,在任期间曾下令加以禁绝。

有了反贪风暴积累起来的民意基础和权威,曹市长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于是颁布命令,禁止再建新的祠庙,对于已建的进行评估,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将强行予以拆除,禁止官民进行不法祭祀活动。

由于深得人心,加上强力推行,这项工作的效果也不错,很快济南国内的淫祠现象就看不见了。

网络配图

打了两仗漂亮仗,曹操这个市长当得不仅很够格,而且展示了他“治世能臣”的风范。曹操一向意志坚决,做事情方向明确,不瞻前顾后,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很强的执行力。

放在其他朝代,曹操都会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政坛的新星。

但不幸的是当时是末世,上层政治腐烂透顶,整个官场一片黑暗,曹操刮起来的一股新风,在巨大的黑暗中根本产生不了什么反响,你可以暂时改变济南国,你却无法改变整个世界。

即使在济南国,曹操也面临着黑恶势力的反击,正当他信心百倍地要推行新的改革措施时,一些传闻也陆续到了他的耳朵里,有的说朝廷正在调查他,有的说他马上就要被撤职查办。

曹操对此原来一笑置之,但不久后他突然接到诏令,改任为东郡太守。

东郡属兖州刺史部,曹操不久前还在这里战斗过,郡太守品秩和国相一样,不存在升或降。但担任济南国相还不满1年,意味着这是一次非正常的人事调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有人把他排挤出了济南国。

这是谁干的史书没有交代,推测起来可能是济南王刘康,也可能是那些被曹操惩处的贪官,他们在朝中有宦官做后台,把曹操排挤走不是一件难事。

曹操的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转而陷入了深深的失意和失望。

网络配图

失望之余曹操做出了一个决定,不去东郡上任,而是找了个借口,要求调回洛阳。

史书对此的解释是,曹操既做不到和那些地方恶势力同流合污,又多次跟他们作对,曹操“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

如果是这样的话,曹操的确受到了某种威胁,而且来头不小,就连时任农业部部长(大司农)的父亲曹嵩也无法保护他,甚至还要受他的牵连。

在父亲的协调下,曹操被调回朝廷,担任议郎。7年前曹操曾担任了这个职务,战场上拼死立功,济南国厉精图志,一切都如过眼烟云,又回到了那个起点。

当然,这是曹操自己选择的,朝廷并没有降他的职,更没有处分他,他也可以去东郡上任,还当一名郡太守,但曹操已经不想那么做了。

对于改造一个世界,他已心灰意冷。对于成为一名“治世能臣”,他感到了怀疑和力不从心。

曹操的心情糟糕透了,由失意而失望,所以他也不好好上班,经常请病假。

自此,治世能臣渐渐远去,乱世“奸雄”一步步走来。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揭秘:刘邦三次哭祭项羽 真心还是作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

    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

  • 俊逸才子大贪官:揭历史上真实的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珅

    饱读诗书 才貌双全电视剧中的和珅常被描画成不学无术、丑态百出的滑稽角色,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并非如此庸碌不堪。恰恰相反,他倒是一位才貌俱佳、学识出众的“才子”。和珅最初的发迹正是与他出色的个人资质紧密相关。和珅原名和善保,满洲正红旗人。他生于官宦之家,10岁时进入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

  • 努尔哈赤盛宠她多年死后皇太极却逼她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阿巴亥

    努尔哈赤打败叶赫、哈达、乌拉等九部联军,布占泰被俘。努尔哈赤一直想分散各部势力,将布占泰释放,还拉拢布占泰,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布占泰。布占泰也礼尚往来,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弟弟,还将自己的侄女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才十二岁,阿巴亥七岁时父亲便去世了,由叔父布占泰抚养。努尔哈

  • 难以置信!慈禧身为大清太后弟弟却穷困潦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

    有一次,老太监讲到了吕后分封自己家族兄弟为诸侯王的故事,还没等讲完,慈禧太后便对此评论了起来。网络配图在慈禧太后看来,刘邦和汉惠帝虽然死了,但大汉王朝的根基和枝干还在,很多当年的开国元勋还在。在天下众多诸侯王和忠于刘邦的将领面前,吕氏家族的那点力量,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一提。除此之外,最重

  • 元朝皇帝元武宗即位后出现“经济危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皇帝元武宗

    中国历史极为悠久,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在这些朝代中,人们对蒙古成吉思汗的英雄事迹十分熟悉,但对于整个元朝却仍然是相当陌生的,可能提起孛儿只斤·海山这个名字,大家会直接无感忽视掉,那么今天就具体来看看元武宗海山简介,从元武宗海山简介去了解一下海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元朝的皇帝,在元武宗海山简介

  • 战国时期秦国大将军王贲的死因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大将军王贲

    王贲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著名的大将军,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是其父亲,王翦王贲父子俩是秦国灭和统一其他六国的大功臣,王贲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也饱受质疑。对于王贲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史料上没有多少记载,史料上对王贲的生卒没有记载,而同年代的蒙恬的死还是有些交代的,王贲年纪轻轻的的就和父亲王翦为秦始皇统一六国

  • 当官又做买卖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什么被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红顶商人胡雪岩

    何谓“红顶商人”?简而言之,是指既当官有做买卖的商人,不仅有官员的公权,又能够通过自己在商场的地位尽情的做着生意。胡雪岩便是其中最有代表的人物。胡雪岩一生亦官亦商,曾经因为协助左宗棠有功,被朝廷封为二品文官,赏黄八卦,红珊瑚,所以,“红顶商人”也是因此得名。胡雪岩可谓是一代奇商,在晚清时期,他白手起

  • 史上最节俭的皇帝是谁 穿着打补丁的裤子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道光

    道光帝才智虽平庸,却能勤勉朝政,也算是难得。道光登基不久,内宫太监便传出一个信息:道光帝穿着打补丁的裤子上朝。文武百官闻之均感叹不已,但却无动于衷。唯有大学士曹振镛擅长揣摩圣意,旋即响应,穿了修补的官服上朝显摆。一国之君穿打补丁的裤子在内宫晃悠是不足为奇的,但在庄严肃穆的金銮殿御前议政,便有点政治意

  • 张飞的丈八蛇矛是怎么来的?竟和蛇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飞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使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他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呢?小说中没有交代。不过,民间艺人们却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这些充满神奇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漫步于中国广大的乡村田间,成为人们几百年来津津乐道的话题。网络配图有一篇民间传说是这样介绍丈八蛇矛的来历的:刘关张桃园结义后,张飞便要当地铁

  • 揭秘乾隆皇帝为何不待见大臣张廷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死的呢?乾隆为何不“待见”张廷玉呢?1749年,张廷玉已经是个老头子了,花甲之年的他被乾隆抓到了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