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土木堡之战后,明朝还有哪些重要人物可用?

土木堡之战后,明朝还有哪些重要人物可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10 更新时间:2024/1/21 11:31:11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这一年,明英宗率部亲征北伐,结果被掳走北上,大明的军事力量遭遇沉重打击,国运危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而说到这次明朝和瓦剌大型战役,都不免痛恨于明英宗过于听信王振的话,结果导致数十万明军被拖累之死。

本来在土木堡之战前,明军虽然和瓦剌的前期对决失利,名将朱勇战死,但是明军远远没有到被瓦剌几近全歼的地步。

《明史.英宗前纪》庚申,瓦剌兵大至,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战没,成国公硃勇、永顺伯薛绶救之,至鹞儿岭遇伏,全军尽覆。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

所以说当土木堡明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北京的时候,所有人都懵了,仗怎么就打到了这个样子,一时间,没人能给出解释。

而土木堡之战后,边关明军是士气备受打击的,多少产生了畏敌之意,不敢与瓦剌交战,于谦主导的北京保卫战,虽然保住大明,但是尚不能打消明军对瓦剌的畏惧感。

因此在北京保卫战后不久,明朝和瓦剌围绕着大同的交战,极大地振奋了明军的士气,双方在军事上才再次回归平衡,瓦剌趁土木堡大胜之际,南下侵扰的势头才会减弱。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说一下,当时镇守大同的主将之一,郭登,个人认为,他的功绩虽然比不上于谦的北京保卫战,但是在那个年代,他也是帮助大明稳住局势的关键人物。

先说一下,郭登原本是主要在南方作战的,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随军出征。

《明史.郭登传》十四年,车驾北征,扈从至大同,超拜都督佥事,充参将,佐总兵官广宁伯刘安镇守。

当明英宗率领大军抵达大同后,他便留在了大同,辅助刘安镇守大同,可以说这一任命对郭登来说是很幸运的,因为他没有继续随军出征,不然的话,郭登也难逃土木堡的厄运。

这里要说一下,大同府是明朝重要的九边之一,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防区相当今山西外长城以南,东自晋、冀省界,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

明英宗在大同府感觉战事不顺,尤其是折损了名将朱勇,损失了部分兵力,所以说随行的大臣们大多建议,差不多得了,赶紧撤吧,明英宗也是见情况不对,那就撤呗,就是撤退的抉择上,被王振给坑了。

本来明军已经沿着一条安全的道路回撤了。

那就是经由大同转军至紫荆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八十里紫荆岭上),王振是同意的,因为这条路线不仅安全,路程较近,可以尽早入关,摆脱瓦剌的追击,同时可以经过王振的老家蔚州。

也就是这个时候,王振的小心思出现了,他想回家乡好好炫耀一番啊,本来他真炫耀一下就好了,可是他非要给自己捞取名声,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军队通过蔚州,难免不会践踏蔚州百姓的庄稼,所以坚持改道。

《明史.郭登传》硃勇等军覆,仓猝议旋师。登告学士曹鼐、张益曰「车驾宜入紫荆关」,王振不从,遂及于败。

《明史.宦官传》振初议道紫荆关,由蔚州邀帝幸其第,既恐蹂乡稼,复改道宣府。军士纡回奔走,壬戌始次土木。瓦剌兵追至,师大溃。帝蒙尘,振乃为乱兵所杀。

结合这两处记载来看,当时应该是所有人都以为明英宗南归无虑的时候,被王振的骚操作给整懵了,大军已经将临近蔚州了,这个时候,王振提议走原来的路线,再度折返,从东线归京。

估计当时郭登心里把王振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他联系明英宗身边的大臣,建议还是从紫荆关入关,但是王振坚持不同意,明英宗也是太过宠信王振了。

结果就是,明军马上要逃出虎口了,愣是让王振给一脚踢了回去,送到瓦剌的嘴边,本来从原来的路线归京,路程就比较长,再加上明军折返蔚州的消耗,可以说王振很好的疲惫了明军,并且给瓦剌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最终,在土木堡,明军大败,明英宗因为王振一人,而葬送了明朝数十万将士。

从土木堡明军战败开始,郭登就意识到,大同府作为明朝的边防重镇,日后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大幅提升了。

《明史.郭登传》当是时,大同军士多战死,城门昼闭,人心汹汹。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拊循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曰:「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

郭登首先做的就是提升大同守军的士气,毕竟打仗嘛,将士们心气泄了,什么仗都打不赢,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敌人抓三万头猪要比俘虏三万人苦难的多。

可以说如果大同丢了,那么瓦剌南下入侵明朝京师的意愿就更加强烈了,没有了侧翼的威胁,势必令瓦剌的野心更加膨胀。

《明史.郭登传》是夕,敌营城西。登谋遣壮士劫营迎驾,不果。明日,也先拥帝去。

瓦剌北撤的时候,路过大同,还子城外扎营,大有试探性攻城的意味,当时郭登还曾组织兵力营救明英宗,只是那个时候,大同兵力不足,瓦剌对明英宗的看押也是很严密的,郭登并未得手,如果他得手了的话,大明的走向可能就又不同了。

土木堡之变同年,瓦剌大军南下入侵京师,当时郭登是派人给京师送信,请求率部驰援京师的,毕竟自己作为边关主将,没要得到命令就率部驰援京师,容易造成误会,只是没想到,于谦够狠,在危难之际,在北京城下击退了瓦剌大军,将大明拉出深渊。

所以说郭登请求率部驰援京师的信还没送到,瓦剌大军就撤了,这是郭登没有预料到的吧。

最主要的是,明朝打赢北京保卫战之后,瓦剌的重心也转移了,拿不下明朝的京师,还啃不下明朝的边关重镇吗?所以瓦剌开始尝试性进攻大同,也就是这个时候,郭登的作用得以体现。

《明史.郭登传》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营沙窝。登率兵蹑之,大破其众,追至栲栳山,斩二百余级,得所掠人畜八百有奇。边将自土木败后,畏缩无敢与寇战。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捷闻,封定襄伯,予世券。

明代宗朱祁钰继位之初,瓦剌再度来袭,郭登得知了瓦剌骑兵的动向,率部出击,大败瓦剌军,追击至大同东北的栲栳山(今山西大同县东北十七里阁老山),斩首200级,这意味着此战,瓦剌军的伤亡可能在一千左右,对于这支瓦剌先锋军,算是重创了。

最主要的是,郭登所部是大明边军之一,可以在野战中击败瓦剌,就足以证明,明军面对瓦剌还是有一战之力的,这给了土木堡之变后,士气低迷的明军极大的振奋。

《明史.郭登传》四月,寇骑数千奄至,登出东门战。佯北,诱之入士城。伏起,敌败走。登度敌且复至,令军士赍毒酒、羊豕、楮钱,伪为祭冢者,见寇即弃走。寇至,争饮食之,死者甚众。

瓦剌先败,但是并未打消其南下的意图,所以说同年,瓦剌再度攻打大同,但是被郭登引入城内,瓦剌军遭遇伏击败走。

之后郭登预判瓦剌军会杀一个回马枪,所以故意当将士带着毒的酒肉,假意出城祭祀,等到瓦剌军杀到,明军败走,瓦剌将士争抢酒肉,结果可想而知,在中毒身体不适之下,郭登率部追击,瓦剌军再次遭遇重创。

也先见郭登不好对付,就亲自率2000骑兵再度袭扰大同,并且号称是送明英宗回去。

《明史.郭登传》六月,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登再击却之。越数日,奉上皇至城外,声言送驾还。登与同守者设计,具朝服候驾月城内,伏兵城上,俟上皇入,即下月城闸。也先及门而觉,遂拥上皇去。

也先的意图是,城郭登打开城门之际,率部冲入大同,只要突破了城门的防守,那么后面的瓦剌大军就会源源不断的涌入,以此来达到自己的意图。

也先的谋划很明显,但是他也很自信,毕竟手里的筹码是明英宗啊,任何一位明朝将领,都希望把明英宗就出来吧,因为只要成功了,那么无论是谁都将成为明英宗一朝最大的功臣。

只是郭登没有被冲昏头脑,知道也先的小心思,暗下设伏,只是说被机警的也先识破,在被围困之前,也先就带着明英宗跑了。

可以说在瓦剌大军败于北京城下后,大同就成为瓦剌争夺的重镇,而大同有郭登的镇守,成为了挫败瓦剌南下的关键将领。

《明史.郭登传》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战者才数百,马百余匹。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

尤其是郭登镇守大同期间,让兵力疲弱的大同,成为一座由数万精兵护卫的坚城要塞,这对大明是一件幸事,有大同府的存在,瓦剌就

标签: 明英宗明朝

更多文章

  • 关羽和张飞早年一个杀猪,一个卖枣 两人的武功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张飞

    关羽和张飞都出生在民间,又属于寒门,两人却有一身“万夫不当之勇”的武功,他们的绝世武功从哪里学的呢?首先来说这第一点,古代下层劳动者是非常的辛苦的,关羽和张飞都出身于民间,又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张飞杀猪,关羽卖枣,在长期的的劳动生活中,锻炼了自己,强身健体,这般的日积月累,有了一把力气,也练就了一身武

  • 汉文帝有多信任贾谊?汉文帝与贾谊君臣情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贾谊,汉文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汉文帝和贾谊,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等,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汉文帝和贾谊君臣之谊的详细介绍,和大家一起分享。据《汉书·贾谊传》记载,汉文帝刘恒执政初期,就因听闻贾谊从小就有“洛阳神童”的名号,故而特意召其

  • 定陶王刘康为何会与皇位失之交臂?他去世后的西汉皇室经历了哪些巨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康,西汉

    刘康,即定陶恭王,汉元帝刘奭之子,他在公元前23年8月22日去世。作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诸侯王,刘康的去世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西汉政坛或者皇室的巨大波动,一切似乎如普通诸侯王去世那般,过眼云烟的飘散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回到定陶王刘康本身,他则是带着遗憾离世的

  • 吕雉的死因是什么?她去世后,史书如何记载她的身份与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雉,西汉

    吕雉,即吕后,汉高帝刘邦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皇后、皇太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吕后的生平,我们了解最多的莫过于其屠戮功臣、残害刘邦姬妾和子嗣以及与审食其的绯闻等,唯独关于她是怎么死的,许多人不甚了了,那么吕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其实史书早已点出,只

  • 第五琦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为唐朝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第五琦,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五琦(71

  • 姜维和陆逊都被称为“社稷之臣” 两人谁的才能更高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姜维,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姜维和陆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陆逊和姜维都是三国名将,两人的才能相比,谁更加厉害一些?姜维是蜀汉名将,陆逊不仅是东吴的名将,更是东吴的名臣,被称为“社稷之臣”,所以二者比较才能,肯定是陆逊更高一筹。如果真的把这两个人拿出来进行对比,恐怕我们只能比较两人

  • 张柬之是如何登上宰相之位的?又为何腰推动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柬之,唐朝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689年参加朝廷考试时,张柬之在这一千多人中,位列第一,然而这一年,他已经六十五岁了。而名列第一,也让张柬之立刻就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在后来的工作中,他也没有辜负朝廷的信任和重视:他到处走访县区,

  • 朱棣对“太祖铁牌”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对“太祖铁牌”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富丽堂皇的大明内宫,曾经存放着一块寒气逼人的铁牌。与巍峨华丽的皇城相比,这块铁牌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究竟是谁立下了这块铁牌?立这块铁牌的目的是什么?朱棣与它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块铁牌是朱元璋立下的。早在夏商周

  • 允礼有何过人之处?他为何能有个不错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允礼,清朝

    爱新觉罗·允礼,原名爱新觉罗·胤礼,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的异母弟,他在康熙帝诸多皇子中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满人入关以来,为了巩固皇权统治制约汉人的发展,每个皇帝都会重用自己的皇子,让他们来共同治理朝政。可是皇子们未免不有野心,主持朝政水

  • 南宋宰相曾怀简介:累迁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鲁国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宋,曾怀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