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49 更新时间:2024/2/9 9:58:5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临终之前,知道刘据含冤而死,为何不立刘据的孙子为储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武帝‘知道’刘病已的存在,或者说汉武帝把刘病已推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87年,也就是汉武帝病重的时候了。

当时汉武帝病重,朝中有大臣懂所谓的‘望气术’,这个人告诉汉武帝,说长安监狱里面有天子之气。为了以防后患,汉武帝拖着病体,直接下令,要处死长安监狱内的所有囚犯。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当汉武帝派去的人,要处死监狱里的囚犯。身为监狱看守的丙吉,坚决不同意,根本不让这些人进去,然后告诉他们,监狱里有汉武帝的曾孙。

直到这个时候,汉武帝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刘病已这么一个曾孙。但此时的汉武帝,已经是病入膏肓,而且早就立幼子刘弗陵为储君了。如此一来,汉武帝就算对自己那位冤死的大儿子,再怎么愧疚,也不可能临时换继承人。如果汉武帝当时真的换了刘病已做太子,那估计他前脚刚刚去世,后脚汉朝就彻底乱套了。

有关刘病已的事情,我们得从汉武帝去世五年之间,也就是巫蛊之祸发生的那一年开始说起。

公元前91年,刘病已在长安出生。刘病已出生的时候,他爷爷刘据还是当朝太子。而他的父亲刘进,则是刘据的长子。所以,如果后来什么都没发生的话,老刘家一直是嫡长子顺位继承皇位,那汉武帝去世之后,就该是太子刘据即位;刘据去世之后,应该是刘进即位;而刘进即位之后,就应该是刘病已即位了。

也就是说,对于刘病已来说,皇位原本其实就应该是他的。

但可惜的是,就在刘病已出生之后不久,朝中有一些反对太子刘据的奸臣,联合了起来,给刘据设下了一个圈套。此后,通过一场极为复杂的斗争,以江充为首的这帮奸臣,指认太子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在这帮人的操作下,刘据虽然是冤枉的,但是却没办法说出来,所以最后只能被迫起兵抵抗。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恰好汉武帝正好不在京城,在京城之外避暑。所以刘据这一起兵,就让事情更加说不清了。所以最终,汉武帝只能派兵前去镇压,而刘据最终则是战败,然后自杀而亡。

刘据死后,他的全家上下,同时遇害。对于刘据死后全家被杀这件事,史书上记载得非常有意思,史书上对刘据家人的死,用的是‘遇害’这两个字,而不是‘坐诛’。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区别,但却这意味着,当时刘据家人被杀,并不是汉武帝下令,而是那些太子刘据的反对者,擅自动的手。

这个微小的差别,对后来刘病已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在这场巫蛊之祸当中,整个太子府上,包括刘病已的父母,全都被杀绝。甚至就连太子府上的门客,也无一例外,全部被杀。唯有刘病已,因为当时还是婴儿,所以蒙混过关,暂时逃过了一劫。

对于刘病已当时到底是怎么逃过一死,这点史书上确实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有两件事,我们可以推测出来:第一,刘病已作为刘据的孙子,逃过了一劫,这事当时并不是太隐秘的事情,而是很多人都知道。第二,刘病已逃过一劫之后,被收容在郡邸狱当中。

这个郡邸狱,并不是普通的监狱,而是指郡国在长安内部的官舍,临时设置的监狱。这个监狱的职能,就不是关押普通犯人的,而是直接归大鸿胪管辖。一般是只有皇族的人犯了罪,才会被关入这种监狱。

这就说明,刘病已被关起来的时候,是以皇族身份被关押的。所以,当他被关押起来的时候,很多人就知道他的身份。

而接下来,就在巫蛊案尚未结束的时候,汉武帝其实就已经后悔了。汉武帝其实一直很相信自己的儿子,他始终不认为,自己培养多年的太子,真的有可能会谋反。所以,巫蛊案尚未结束,汉武帝就已经下令,想要保住太子一家人的性命。

但可惜的是,长安城内的那些奸臣,肯定不会给太子翻盘的机会,所以才会着急杀了太子全家,只有刘病已侥幸活了下来。

所以,当汉武帝回到京城的时候,其实就是已经大致知道,太子刘据其实是蒙冤被杀的了。

那么,既然当时汉武帝已经知道了真相,为什么不马上给刘据翻案,恢复刘病已的身份呢?

这就要说到巫蛊案的复杂内幕了。

实际上,在巫蛊之祸当中,真正和太子刘据作对的,其实是两股势力。一股是以江充为首的一些奸臣,他们反对刘据,是因为刘据太过刚正不阿。他们担心刘据登基之后,会清算他们,所以才会给刘据设局。

至于另外一股,就相对复杂很多了。另外一股势力,带头人是当时的宰相刘屈氂,以及将军李广利。他们和刘据作对,主要是因为政治斗争。他们想要扶持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刘髆,做新的太子,所以不得不陷害刘据。

就是因为有这些复杂内幕的存在,汉武帝回到京城之后,就算知道太子是冤枉的,依然不敢马上给太子翻案,更不敢直接恢复刘病已的身份。

因为他不知道,这件事里面,到底都牵扯到谁。如果真的牵扯到老五刘髆,那自己是不是也要追究?恢复刘病已的身份之后,那就意味着汉武帝承认自己错了。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是不能轻易承认错误的。因为皇帝犯了错之后,他的统治威信就没了。

最重要的是,恢复了身份之后,那些没有被查出来的奸臣,会不会继续对刘病已下手呢?

所以,对于当时的汉武帝来说,恢复刘病已的身份,远没有继续隐藏他更合适。

当然,汉武帝回京之后,也不是什么都没做。汉武帝回京之后,马上从外地调了一个叫丙吉的司法官员入京,负责到郡邸狱去审讯巫蛊案的相关事情。

这件事,是不是也显得很奇怪?

偌大的长安,难道就连一个合格的司法官员,都找不出来了吗?非得从京城外面调?这就说明,当时汉武帝已经察觉到了什么,不再信任京城内部的官员,所以才会调丙吉入京。

而丙吉入京之后,他第一时间就知道,刘病已这个皇家后裔其实是被冤枉的。作为一个外地调回京城的官员,丙吉是怎么知道的?如果丙吉知道,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当时整个京城,都已经知道了太子是被冤枉的呢?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丙吉的入京,完全就是汉武帝的手笔。丙吉知道真相,知道刘病已是无辜的,也是因为汉武帝派人告诉的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丙吉入京之后,名义上是在审案,实际上就是负责照顾刘病已。为了照顾刘病已,丙吉还调了两个女囚,前来抚养刘病已。如此一来,刘病已虽然被关在狱中,但是在物质生活方面,却并没有受到太苛刻的待遇。

如此,接下来的几年里,汉武帝逐渐查清了事情的真相,并且清算了那些陷害太子的小人。江充被杀了三族,李广利被迫逃往匈奴,然后也被杀了三族。丞相刘屈氂,因为出身皇族,论关系的话,其实是汉武帝的亲侄子,所以没办法杀三族。但结果,同样也被当街腰斩了。

做完这些之后,汉武帝总算是把当年陷害太子的那些人,都给清理一空了。此后,汉武帝又为刘据翻案,并且下了罪己诏,还建造了一座思子宫,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愧疚。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汉武帝总算是可以恢复刘病已的身份了吧?

其实,依然不行。

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汉武帝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需要考虑接下来立谁做继承人的问题了。如果恢复了刘病已的身份,刘病已原本是太子的长子长孙,从法理上来说,刘病已是有继承权的。如果这时候恢复了刘病已的身份,那汉武帝可能就不得不立刘病已做太子。

如果此时的汉武帝,立刘病已做太子,又会发生什么呢?首先,当年在巫蛊之祸当中,太子背后的外戚卫家,几乎被清理殆尽。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刘病已未来做了皇帝,他背后能依靠的力量,非常有限,很难坐稳皇位。

而且,汉武帝虽然清理了巫蛊案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当时的朝堂上,依然还有很多反对太子刘据的人。如果这时候立刘病已做继承人,这些人会怎么想?等到刘病已即位之后,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除此之外,当时刘病已只有三四岁而已,只是一个幼儿,什么都不懂。相对来说,汉武帝当时还有好几个儿子。如果跳过了这几个儿子,直接立自己的曾孙做继承人,那这几个儿子又会怎么想,未来又会怎么做呢?

所以,这些问题,依然在制衡着汉武帝,导致汉武帝无法恢复刘病已的身份。

就这样,直到接下来汉武帝处理好了继承人的问题,立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做太子,同时把其他几个儿子都分封到了各地,限制了他们的权力。到了这个时候,汉武帝其实才真正有能力,去恢复刘病已的身份。

但问题是,此时的汉武帝,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给刘病已正名呢?

如果直接由汉武帝下旨,这肯定不是什么好想法。因为这样一来,等于是汉武帝承认了,自己一直知道刘病已的存在。既然一直知道,为什么不恢复刘病已的身份呢?这样很容易会导致汉武帝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所以,接下来就有了汉武帝派人去监狱查案,然后丙吉宁死不开门,汉武帝这才终于知道了刘病已身份的事情。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刘病已的存在,才真正公之于众。大家才真正知道,原来太子刘据,还是有后人在世的。

在这之后,汉武帝直接大赦天下,赦免了长安城监狱里所有的犯人。

不过,就在汉武帝刚刚大赦天下几天之后,汉武帝本人就病逝了。此后,因为汉武帝病逝,长安城内也是乱糟糟的,暂时也顾不上给刘病已正名的事情。但即便如此,汉武帝临终之前,还是下了两道遗诏。一是让霍光等人辅政,另一道就是恢复刘病已的皇族身份。

有了这道遗诏存在,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虽然刘病已暂时无法入宫,但他的皇族身份,已经确定无疑。所以在这之后,刘病已先是被接到了自己奶奶的母亲家,也就是刘病已的外曾祖母家抚养。等到汉昭帝即位两年之后,按照汉武帝的遗诏,刘病已又被接回宫里,放在宫中的掖庭内抚养长大。有趣的是,当时主管掖庭的,恰好正是当年太子刘据的家臣,名叫张贺

要说这一切的背后,没有汉武帝的授意,纯粹是一个巧合,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总之,巫蛊之祸结束后,虽然汉武帝知道了刘病已的存在,但因为那些复杂的原因,还是无法立刘病已为储君,甚至不能恢复他的身份。因为如果强行立刘病已的话,很容易会导致汉朝出现朝堂动荡,这显然不是汉武帝希望看到的。

但汉武帝估计怎么都没想到,十几年之后,皇位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刘病已的手里。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是自有天意吧?

标签: 汉武帝刘据

更多文章

  • 雍正当初盛宠李卫十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不喜欢这个臣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李卫

    对李卫身在庙堂,两全江湖,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喜欢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在历史上,尤其是在雍正朝的时候是名满天下,他身在庙堂,两全江湖被雍正宠了十三年,但是乾隆不是很喜欢他,本文小编给大家谈论下清朝名臣李卫,从这位封疆大吏上,读出不一样的历史。

  • 李文忠是什么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文忠,明朝

    李文忠,明朝开国六王,名将,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都说朱元璋疑心很重,到底是真是假?朱元璋从草根逆袭成明朝开国皇帝,坐上皇位之后,他开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明初四大案”曾轰动全国,而因这四起案件受到诛杀、牵连的王公大臣就有十多万人。有句话叫“虎毒不食子”,他的

  •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云,三国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备五虎上将中,赵云一向以沉稳著称,和关羽的傲、张飞的猛,有明显不同。汉水之战,赵云勇救黄忠,以少胜多,曹操都败在赵云手下。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敢和赵云交手。赵云救回黄忠之后,曹操率兵追来,赵云说了一

  • 刘备如果能统一三国之,一定会除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兔死狗烹”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熟悉了。它的意思是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在三国之前,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霸业之后,为了加

  • 历史上刘邦为何要在临死前处死樊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樊哙,汉朝

    樊哙,为吕后妹夫,西汉开国元勋。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一个在汉朝历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他是西汉开国元勋,后封舞阳侯,后来位居大将军、左丞相,更难得的是他的妻子是吕雉的妹妹吕媭(xū),跟刘邦算是连襟,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信任。鸿门宴中,樊哙曾出面

  •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高干,官渡之战

    还不知道:高干在官渡之战之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背叛曹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干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字元才,出生于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陈留高氏,在当时的士林、豪门中颇有声望,在袁绍帐下时常受袁绍重用,并以为袁绍军队提供粮草,保障后方供给的身份出现在

  • 顾徽:三国时期东吴官吏,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顾徽,东吴

    顾徽,字子叹,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官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年轻的时候游历四方,有口才。孙权刚统事的时候,听说顾徽很有才,召进幕府为主簿。顾徽常常跟着孙权出行。一次见军营拖着一男子到市场欲处死,就问他有什么罪。别人说:“他偷了一百块”。顾徽叫他

  • 顾悌: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他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顾悌,东吴

    顾悌,字子通,生卒年月不详,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家。顾雍的族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悌从小因为孝顺父亲,尊敬兄长和为人廉洁在乡里闻名,15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吴国的郡吏、郎中。后来升到偏将军。孙权快去世时,嫡庶不分,顾悌几次毫不讳言与朱据一起说

  •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董卓,汉献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是东汉末年群雄中的一位,作为第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董卓无疑有群雄一哥的地位。之所以董卓能够取得如此地位,是因为时势造英雄,外戚势力的代表人物大将军何进引董卓进京对抗宦官

  • 谢缵:魏晋时期大臣,得到司马懿重用,负责屯田事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谢缵,曹魏

    谢缵(214—282年),字伯登, 陈郡阳夏县人,魏晋大臣,东晋名相谢安的曾祖,陈郡谢氏开基始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选为太学生。毕业之后,跟随大司农桓范做事。高平陵政变时,阻止桓范外出。得到太傅司马懿重用,授典农中郎将,负责屯田事务。西晋太康三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