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贤明皇后阴丽华:史上不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

贤明皇后阴丽华:史上不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98 更新时间:2024/3/10 16:01:53

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堪称中国帝王中的顶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了再无人企及的程度。他前后有过两位皇后:郭圣通与阴丽华。这两个女人,虽然一废一立,但是她们都是中国后妃群中最幸运的人。即使是被废离异的郭圣通,也不例外:在同样离异的后妃中,她是唯一没有被囚入冷宫、没有母子俱丧、过得最自由的一个。刘秀是南阳郡蔡阳乡(今湖北省枣阳县)人。汉高祖的九世贤孙,长沙定王的后裔,九岁失去父母而成为孤儿,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他有两个哥哥,长兄刘縯,次兄刘仲,都气度恢宏,轻财仗义,在当地有一帮朋友,小有名气。刘秀更是生得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被当地人们称赞。

年轻的刘秀对阴丽华一见钟情,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刘秀有两大人生目标:“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一理想在当时看来是不着边际的空想,简直是天方夜谭。想不到时势造英雄,后来刘秀竟成了中兴汉室的光武帝。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以后,推行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比如恢复井田制,设置六关、五均、赊贷等经济制度,改革币制,复古建制,变更官制等。因为准备不周,条件不成熟,反而造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荒旱连年,盗贼蜂起的局面。

当时,义军四起,山东有“赤眉军”起兵,湖北有“新市兵”、“下江兵”和“平林兵”。28岁的刘秀和哥哥一起,借机利用宗族势力起兵,并与进入南阳的绿林军联合起来。为了顺应人心思汉的潮流,他们推立汉朝宗室刘玄为皇帝,以“反莽复汉”为口号,改元更始,一路攻略,战无不胜,中原地区尽皆归复“绿林军”。威望日增的哥哥受到更始皇帝刘玄的猜忌和排斥,被更始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正领兵在外的刘秀自知势单力薄,强忍悲痛,主动回到宛城谢罪。就在此时,随刘秀作战的阴氏兄弟,深感刘秀前程远大,抓住机遇,说服家人,把阴丽华嫁给了刘秀。刘秀忍辱负重,不为哥哥举办葬礼,反而与倾慕多年的爱人阴丽华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婚礼,洞房花烛夜之后,天天花天酒地,一副及时行乐的模样。刘玄对他放了心,认为刘秀不过是纨绔子弟一个,因此他得以躲过杀身之祸。

对哥哥的死,刘秀表面上只能强颜欢笑,到晚上就偷偷地哭。阴丽华就劝慰丈夫:“更始皇帝气量狭小,小具规模便沉迷酒色。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发展,也好相机独树一帜。”阴丽华虽是妇道人家,但刘秀十分听她的话。她的话给刘秀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指明了方向。通过一番计划,19岁的新娘阴丽华回到娘家暂住,刘秀以有名无实的特使虚衔,带领数百人马渡过黄河,一路废除苛政,排除万难,争取民心,赢得了河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刘秀就是以此地做根据地,建立了东汉。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也多出自这一带地区。当时,河北邯郸有一个以卜卦为生的术士王郎,乘群雄并起之际,诈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自立为王,声势浩大,有一定的实力,是刘秀在河北扩展势力的绊脚石。真定王刘扬聚兵10多万,听命邯郸王郎,不肯归附刘秀。刘植亲自前往劝说刘扬,刘扬勉强同意,却提出与刘秀结亲的条件。刘扬有一个外甥女叫郭圣通,欲为其择一良婿。作为权宜之计,刘秀只好答应娶郭氏为妻,终于借得精兵击败王郎,廓清河北。他拒绝了更始皇帝给予的封号,另树一帜,不久即帝位于部南的千秋亭,以建武为年号,定都河南洛阳。

刘秀称帝的第二年,议立皇后。有一个阴氏,又有个郭氏,于是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立郭氏为后呢,还是立阴丽华为后。一边是郭氏——与刘秀患难相随的红粉知己,在戎马倥偬中,郭氏一直追随左右,恩爱有加,并已身怀六甲,这时只得了一个贵人的称号,显然地位很低;一边是阴丽华——这个刘秀梦寐以求,终于如愿以偿的结发妻子。他认为阴氏先娶,又雅性宽仁,欲立之为后,但阴丽华却拒绝了,她认为郭氏有子嗣,坚决辞让。阴丽华最大的失落,就是自己3年前被迫离开刘秀的时候,居然没有为丈夫孕育一个孩子,就眼睁睁地看着他去赴生死之险,万一他死在了战乱之中,那他不是连一丝血脉都留不下来了吗?对此,她时时耿耿于怀。

所以,当刘秀郑重其事地提出,自己将要册她为皇后的时候,阴丽华表现出高风亮节,大公无私,她拒绝了。她告诉刘秀,现在他的孩子是郭圣通为他生育的,而她也不知道自己未来是否能够为他生育儿女,所以,为了不伤害孩子,当皇后的不应该是自己,而是郭圣通。阴丽华还通情达理地说:“困厄之情不可忘,而况郭贵人已经生子。”结果刘秀只好立郭圣通为后,立其幼子刘疆为皇太子。刘秀在称帝后的10年,勤政务实,恩威并济,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终于使天下归心,成就了大一统的局面。于是他转而偃武修文,休养吏民,保全勋臣,崇尚义节。其间,刘秀对阴氏始终念念不忘,一直非常宠爱,阴丽华也陆续生养了五个子女,这便使得郭皇后对刘秀“数怀怨怼”。这种怨怼之情明显违背了刘秀倡导的“宫教”,再加上郭皇后不能同宫内其他妃妾友好相处,也不能很好地抚育其他妃妾的子女,刘秀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一纸诏书废除了郭皇后,立阴丽华为皇后。

阴丽华之所以能得到册封,与她的谦德关系密切,使刘秀感动万分,终于下定决心。而阴丽华的谦德与她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建武二年,阴丽华的哥哥阴识因随军征战有功,刘秀本拟破格封赏,然而却受到阴识的谢绝,他说:“天下初定,将帅有功的多,臣托属外戚的关系,不能示天下以不公。”阴丽华的另一个兄弟阴兴当时为黄门侍郎,指挥武骑,随军征伐,算是刘秀的贴身侍卫长,鞍前马后,小心伺候,万无一失。建武九年,刘秀升迁他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印绶已经准备妥当,阴兴却坚决辞让:“臣未有先登临陷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赏,转令天下失望,诚所不愿。”事后,阴丽华私下问兄弟为什么要那样说,遭到阴兴一阵义正辞严的教育:“亢龙有悔,盛极则衰,外戚家苦不知谦退耳!”当然,刘秀册立阴丽华还有更多原因。

刘秀亲自草拟的诏书,说明废郭皇后、立阴丽华的道理:“我在微贱的时候,就娶了阴贵人,由于兵荒马乱,被迫别离。幸亏老天有眼,我和她都从战乱中劫后余生,再次团聚。对她的美德我非常了解,因此想要立她为皇后,她却坚持推辞,甘愿为姬妾。我敬慕她的谦让高尚,曾经想要封她的弟弟们为侯爵。可是没想到,他们没有得到我的封爵,却陡遭祸患,母子俱丧。我十分愧疚伤怀。虽然他们不能活着享受高官厚禄,身后也应该得到尊荣。”刘秀又说:“贵人阴丽华,是乡间良家女子,在我当平民的时候就嫁给了我。如今已经3年没有见过面。她的品性,足以母仪天下。大臣们照从前皇帝废后立新的规矩,把仪式办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对于我来说,是人生的不幸,更不是国家的福气。你们都不必上书祝贺。”

阴丽华虽然真的没有当皇后的念头,但由此也明白了刘秀对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满足。她仍和先前一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不喜笑谑,谨慎柔顺,矜惜慈爱,当时的人们都称她为贤后。为了安慰郭圣通和郭氏家族,也让刘疆宽心,皇后阴丽华又向丈夫提出了一些建议。于是,出人意表的诏令一道接一道地飞出来,令人眼花缭乱。郭圣通的哥哥郭况、侄子郭璜、堂哥郭竟、堂弟郭匡、叔父郭梁的女婿陈茂都得到封赏。提前得到了“皇太后家族”的待遇和爵位。郭圣通于是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不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郭氏家族也成为史上惟一一个非但没有遭殃丢命,反倒全家升官发财的废后家族。

日子,终于,他在郓郅的劝说下找到了好办法。他向父亲上书表示要退出太子位,让给阴丽华的长子刘庄。刘秀与阴丽华原本觉得父母之间的纠葛不应该连累孩子,也就没有同意。刘疆屡屡向身边的官员和十个弟弟表示,自己甘愿去做外藩亲王的心事。这样再三多次,刘秀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父母的决裂不影响儿子是不可能的了,还是顺其自然吧,终于在两年后(建武十九年)作出了决定:改封刘疆为东海王,原来的东海王刘庄成为新任太子。阴丽华对自己生的刘庄取代太子刘疆的地位心中不安。于是,按照阴丽华的要求,刘秀将刘疆的封地再次扩大,使他实际上成为拥有两个封国的亲王,领地合计29县。以此弥补刘疆未能登基为帝的遗憾。

当年6月,郭圣通离开人世。她比刘秀和阴丽华都要年轻,却比他们更早离开人世,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她的皇后被废不无关联。刘秀是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他在位32年,每日凌晨起临朝处理朝政,直至日落西山,午后也常召集公卿郎将,开研讨会,讲论经书,入夜还秉烛而读,直到夜深人静。皇太子刘庄一次利用刘秀休息的时间加以劝说:“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生之福,愿颐养精神,优游自宁。”刘秀微笑说道:“我自乐此不疲!”阴丽华一生谦德做人,相夫教子,不曾干预朝政,却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她不仅以身作则,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

刘秀死后,阴丽华的儿子即位,即为汉明帝,尊阴丽华为皇太后。阴丽华依然保持一颗菩萨般善良的心,叮嘱她的儿孙们善待郭圣通的家族,而不像有的皇后掌握权力后肆意打击情敌及其家族。这一点,从明帝刘庄,到阴丽华的孙子汉章帝刘炟都做到了。中元三年,阴丽华的孙子章帝北巡路过真定时,特地按照阴丽华的叮嘱和郭氏家族聚会,赏赐万斛粟米和五十万钱。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62岁的阴丽华去世,被合葬在光武帝刘秀原陵。后来的东汉皇族,虽然不是每个皇后都能像阴丽华那样善待情敌及其家族,但是确实再没有发生过杀害废太子和非己所生皇子的事情。这不能不说是与刘秀和阴丽华的身体力行、传为家训分不开的。

标签: 阴丽华汉朝皇后

更多文章

  • 汉初三杰到底有何过人之处?汉初三杰的丰功伟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皇帝,汉初三杰

    说起汉朝的建立就离不开西汉三杰张良(字子房)、萧何、韩信这三个人的名字。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 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为大帝的竟仅有五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历史,大帝

    在世界军事史上,苻坚的命运与拿破仑好有一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从此退位流放,百日王朝彻底垮台;苻坚兵败淝水,最后身死国破,一统江山化为泡影。大约是因为历史教材的影响所致,在大众心中苻坚的名气并不大,但作家柏杨却认为:“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

  • 嘉靖的智慧:为何说嘉靖是明代最聪明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皇帝,嘉靖,海瑞,严嵩

    明代有皇帝16个,为什么我要讲嘉靖呢?相对而言,这个人的知名度高,公元1566年,有个“海瑞罢官”,嘉靖从此红遍全国。一般人眼里,嘉靖是一个昏庸、整天忙于修道、不理国事、很愚蠢的一个人,但事实绝不是如此。我可以下一个定论,他是明代有史以来最为聪明的皇帝,在明代的十几位皇帝中间,如果要按智商水平排序,

  • 海盗王陈祖义:曾令永乐帝悬赏750万白银捉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海盗,明朝,朱棣,

    在明朝洪武年间,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海盗陈祖义,让明太祖朱元璋伤透了脑筋,开出了50万两白银天价悬赏金。捉拿无果后,到了永乐皇帝朱棣,悬赏金竟然达到750万两(当时明朝政府每年的收入也仅仅1100万两)。话说陈祖义这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海盗,其手下成员最鼎盛时期超过万人,战船近百艘。活动地点从我国台湾扩

  • 解密宋仁宗的饮食:皇帝的饮食都有严格的规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仁宗,皇帝,饮食,

    《尚食志·糟》一文,曾述宋仁宗皇后向吕夷简夫人索糟鱼一事,宋朝宫廷有制度:不得取食于四方。就是说,京城所在地方产什么,皇宫里基本上就吃什么,不能让全国各地进宫土仪即地方特产,以免增加百姓负担。京城绝没有逢年过节前,突然多了外地的送礼车,将道路堵死的情况!岂止如此,宋仁宗有天晚上肚子饿了,特别想吃烧羊

  • 朱元璋治贪有决心!女婿犯法被其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

    核心提示:朱元璋是一位出身贫苦的草根皇帝,从小饱受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敲诈勒索,长大后又亲眼目睹前朝官员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杀尽贪官朱元璋他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污吏。不想后来朱元璋果然登基,当上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于是便在举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

  • 揭秘项羽的人生抉择要么漂亮的赢要么悲壮的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

    核心提示:项羽与刘邦不同,正宗将门之后,根红苗壮,其家在楚国世世为将,且有封地,被封于项。帝王之相项羽相貌堂堂,虎虎有威,用相术语说生有帝王相。就因为楚汉之争刘邦当了皇帝,后人才谄媚依附地杜造出刘邦头上有“龙相”。其实刘邦走到项羽面前,他内心都发毛,除了实力不硬外,其相貌自卑已甘拜下风。虎啸山林说项

  • 揭秘汉恒帝刘志:史上最有心机的“扒手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恒帝,刘志

    汉朝时,大将军梁益杀了皇上刘缵,保荐了15岁的刘志当上了皇上,并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做了皇后,梁益又让刘志下诏将他的两个弟弟都封了侯。梁益垂帘听政独霸朝纲,满朝文武百官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却敢怒而不敢言。刘志当上皇帝后号称汉恒帝,虽为九五之尊,却整天贪玩,还染上一个手脚不干净的毛病,专爱偷大臣家的东

  • 一统六国的秦始皇在历史上究竟做了多少疯狂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一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成为了中国的首位皇帝。可以说,秦始皇的功绩是永远无法磨灭的,堪称“千古一帝”。但是,你知道吗?秦始皇得以如此的成功不仅仅靠的是秦始皇一个人的谋略,而是因为他手下有这样一员猛将。他就是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在秦始皇时期,蒙恬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员大将,甚至论武略比秦

  • 王莽改制:只不过是一场过火的”文字游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莽,汉朝,历史

    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对历史上的大儒们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羡慕不已。王莽一向认为,“承天当古,制礼以治民”,他议论决断,全部引经据典。新朝建立后,他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把一切政令、设施都弄得古色古香,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他认为所有改革都必须在儒家典籍中找到依据,或在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