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女将秦良玉:唯一载入史册的女将军 大败张献忠!

女将秦良玉:唯一载入史册的女将军 大败张献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773 更新时间:2024/2/13 0:35:38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关外清兵经常寇掠关隘,关内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斯文凋弊,整个大明朝的总体局势用兵荒马乱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个时候,地方武装在与反武装的斗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将领及其优秀的作战部队。白杆兵就是比较著名的其中之一。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枪(长矛)为主的部队,其首领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唯一载入正史的女将军明末忠贞侯、四川总兵秦良玉

秦良玉,忠州人,父亲秦葵。自小,秦良玉的父亲以兵法部勒子弟,曾对秦良玉说:“汝一弱女子,盍习兵毋为人鱼肉。”秦父让秦良玉学习兵法与武艺的原始初衷是让秦良玉能够自卫防身,但是秦良玉勤奋学习,亳无输让须眉,“秦良玉与兄弟比肩习武,兼读兵法。20岁之前即精于‘骑射击刺之术’,尤精其父所授韬略。”由此,秦葵无不感慨地评价秦良玉说:“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秦良玉却慷慨答曰:“使儿得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5),秦良玉二十一岁。当时忠州纨绔子弟曹皋看上了秦良玉,被秦断然拒绝,后来曹皋加害于她,以秦良玉支持抗税斗争将其下狱。秦良玉出狱后,搞了一次比武招亲,曹皋也来应征,被秦良玉打败。秦良玉对石砫土司马千乘一见钟情,故意输给马千乘,嫁给马千乘。

石砫地处偏远,民风骠悍,时有叛乱兴起;所以宣抚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所以,婚后不久,秦良玉间语千乘曰:“今天下多故,石硅界黔、楚、蜀交,不可不练兵为保境计。且男儿当立功万里,继先高祖新息侯家声,何区区固吾圉为?”千乘唯唯。

于是,秦良玉与夫马千乘整饬土政,培训军伍,练出了一支戎伍肃然、所过秋毫无犯、为远近所惮的石硅土兵,即白杆兵。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今遵义)宣抚使杨应龙勾结当地九个生苗部落举旗反叛,他们四处攻击,烧杀抢掠,猖狂至甚。朝廷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军,合力进剿叛匪,马千乘与秦良玉率领五百白杆兵也在其中。

叛军守将把手下五千精兵全部拉到阵地上,排下密密麻麻的阵式。秦良玉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毫不畏惧,骑一匹桃花马,握一杆长矛,率领白杆军威风凛凛地杀入敌阵,只见她左挑右砍,东突西冲,所过之处敌军兵士纷纷损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没一顿饭的功夫,敌兵就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五千人马溃散无遗。

二十年时光匆匆流过,转眼到了明神宗万历未年,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 建立“大金”(后金)政权,开始连连发动对明朝的进攻。两年后,萨尔浒一役,明军惨败,诸营皆溃。辽东情势危急,朝延重调全国兵马赴援,秦良玉此时已经四 十六岁了,仍然亲自率领三千白杆兵,连同自己的哥哥、弟弟、儿子,兼程北上卫边。万历四十八年,秦良玉的白杆兵与满清军队打了几场硬仗,重创清兵。沈阳之战中,秦氏兄弟率白杆兵率先渡过浑河,血战满洲兵,大战中杀辫子兵数千人,终于让一直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知晓明军中还有这样勇悍的士兵,并长久 为之胆寒。由于众寡悬殊,秦邦屏力战死于阵中,秦民屏浴血突围而出,两千多白杆兵战死。但也正是由此开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杆兵名闻天下。秦良玉闻讯 后,亲自率领百名白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了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其后,朝廷任命秦良玉为把守山海关的主将,赐予秦良玉二品官服,并封为诰命夫 人,任命其子马祥麟为指挥吏,追封秦邦屏为都督佥事,授民屏都司佥事之职,还重赏了白杆兵众将士。

又过了十来年,起义军张献忠进入四川一带,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风采不减当年。她率领白杆兵,连战连捷,解除太平之围,扼罗汝才于巫山,斩东山虎于谭家坪,使张献忠的军队在川地吃了不少苦头。然而,由于川地屡经兵灾,府库空乏,粮饷短缺,损失的兵力无法补充;而起义军部队势力强大,如潮水般涌进川蜀,整个战局上,官兵无法取胜。秦玉良万般无奈,只有退保石砫一地。这时京城已被李自成所率领的义军攻破,明思宗自缢于煤山,大明皇朝在风雨飘摇中终于彻底倒塌,李自成入主京城,张献忠则想牢牢控制住川蜀,以作为自己的据点。张献忠东征西战,几乎囊括了全蜀,却唯对石砫弹丸之地无可奈何。已六十八岁高龄的秦良玉,带着她手下历经百战的白杆兵,誓死抗拒,一直到张献忠败亡,起义军终没能踏入石砫半步。清顺治五年端阳节过后,七十五岁的秦良玉,在一次检阅过白杆兵后,刚刚迈下桃花马,身子突然一歪,溢然离开了人世,这次阅兵成为她与自己的白杆兵诀别的礼物。

从秦良玉的创建直到她去世那天,这支部队经历大小百余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平播之战、浑河血战、收复四城(滦州、永平、迁安、遵化)之战等大战役。由此,白杆兵“遂著名海内”便不难理解了。

标签: 秦良玉张献忠女将军明朝

更多文章

  • 谁与争锋: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武林高手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高手

    所谓的武学高手,不是指 名将,不是只军队指挥才能,只是指单打独斗的能力。但是名将中,的确有很多武功高手。所以,武学高手,不等于名将,但是名将中出武学高手的几率最高。但是,并非当世名将,就能打得过民间的武学技击名家。一、春秋时代的武学高手 1、专诸、要离、庆忌这三个人,应该都是武学高手。2、养由基养由

  • 徐达的墓碑何以超出规定高度?徐达是怎么撕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功臣,徐达

    一般来说,在古代是极端讲究君臣之礼的。据《明史》记载,功臣殁后封王者,陵前神道碑“身高九尺,广三尺六寸”,也就是说,像徐达这样的臣子,墓前的碑只可高3米,而建成后的徐达神道碑显然远远超过这个标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知道,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

  • 关羽水淹七军吓到曹操 孙权为对付他一再装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关羽,三国

    公元219年,是建业作为东吴“准都城”的最后一年,也是孙权报仇雪恨的一年。先来看看对阵双方的形势。关羽战绩惊呆了曹、孙7月,关羽派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他自己率领主力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经过:天降大雨,连绵十多天,汉水因此暴涨,关羽挖开江堤,大水冲向赶来救援的于禁七路大军,于禁军在平地

  • 溥仪两登《时代》封面:美国人称他《兰花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溥仪,清朝,婉容,

    对于溥仪的处境。1934年3月5日的《时代》里写道:“骑自行车是他的爱好之一。作为一个日本的傀儡,他不敢在无人警卫下走出皇宫,于是他只好在花园里转来转去,练习车技。”19世纪中叶美国商人和传教士从新英格兰坐船,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片离他们最远的土地上有着如此多的文化异象:男人的长辫

  • 名臣管仲不为人知的一面:早年曾三次求职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管仲,名臣,齐国,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第二》中国古代一提到经营管理,就必须说到春秋时代的管仲。他辅佐齐桓公全方位打造齐

  • 宋徽宗赵佶在被俘前后一共生了多少儿子和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徽宗,赵佶,俘虏,

    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其一,多才艺;其二,多子女。在艺术领域,不论是吟诗作赋,填词作曲,还是笔墨丹青,鞠场竞技,宋徽宗堪称一流;在生育方面,宋徽宗也以多子多女,在中国古代帝王生育史上独领风骚。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单凭这份官方的不完

  • 解密:女皇武则天为何能够两次宽恕上疏请她退位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皇,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其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

  • 曹参是刘邦军中最听话的大将南征北战 夺城无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参,刘邦,汉朝

    韩信活捉魏豹并将他全家押送至荥阳以后,他又命令曹参诸将领兵征伐魏都平阳以外的其他地区,魏豹既降,群龙无首,其他地区也是望风而逃或者望风而降,不久,魏地即平定。随着魏地的平定,如何开辟第二战场,打开北向通道,成了韩信在军事上的首要思考。但从何地开始动手呢?不能无缘无故去征伐吧?像当时刘邦伐楚,还听从了

  • 太平公主的权力可以只手遮天但是却没有美好姻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平公主,唐朝,武则天

    回望中国五千年洋洋洒洒的历史,女性在其中的比例占了很少的一部分,而我们能记住的女性更是寥寥无几,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走进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生活在古代女性权利巅峰时期的太平公主。年幼的太平公主像大部分大家闺秀一样,生活无忧无虑,女子的心思寄托在将来的家庭中,期盼安稳的与自己心属的男子度过余生。这一

  • 慈禧太后逼完儿子逼儿媳 最后把儿子都逼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清朝

    清朝晚期,朝政一片混乱,皇帝形同虚设,权力都掌握在两位皇太后的手中,也就是说慈安慈禧两位太后是清朝实际的掌权者。但是这两位太后素来不和,毕竟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慈安太后并不是一个喜欢宫廷纷争的人,而慈禧则是一位心狠手辣之人,所以慈安处处受到慈禧的压制,包括同治皇帝选皇后一事,两位太后也是争执地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