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惠王为何要杀商鞅?事后为何没人替他平反?

秦惠王为何要杀商鞅?事后为何没人替他平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56 更新时间:2024/1/16 3:07:48

商鞅,法家代表人物,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秦国因为实施“商鞅变法”,获得了巨大的红利。后来,秦孝公去世后,秦惠王却开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无路之下,被逼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商鞅被杀后,秦惠王还对商鞅的尸体处以车裂之刑。

秦惠王虽然对商鞅处以极刑,但是,他依然坚持不断地实施“商鞅变法”,巩固并扩大商鞅变法的成果。不但秦惠王这么做,此后秦朝的所有国君,一直到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也没有改变商鞅变法的各种做法。并没有因为国家已经统一了,就另行一套。由此也可以看出,秦始皇也是对商鞅变法极为认可的。

除此外,秦朝宰相李斯还对商鞅做了高度的评价:“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要知道,李斯是深得秦始皇信任的人,他所表达的观点,差不多就是秦始皇的观点。这也侧面证明秦始皇对商鞅的认可。

商鞅当时被秦惠王所杀,大家都知道商鞅是被冤枉的。

秦惠王之所以要杀商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商鞅在实施变法的过程中,当年的秦惠王带头违反法令,商鞅说,秦惠王是储君,不能受刑,就让他师傅受刑吧。因为这件事,也就得罪了秦惠王。二是当年秦孝公去世的时候,准备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这也直接影响了秦惠王的利益,所以他不容商鞅。三是商鞅在变法执政过程中,树立了巨大的威信。秦惠王为了让自己有威信,不得不杀掉商鞅。

因此,公子虔(他就是当年秦惠王的老师之一)等人就配合秦惠王,告商鞅“谋反”。于是秦惠王就下令抓捕商鞅。商鞅吓得逃跑,可是,沿途的百姓因为受商鞅变法条款的限制,不敢收留他。最后商鞅逃到魏国边境,可是魏国曾经因为他在战争中抓获了魏国的公子卬,同时也害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拒绝他入境。这样一来,商鞅走投无路,不得不造反。

但是,他毕竟没有什么兵力,因此很快就被打败战死。

而就算他已死,秦惠王还不饶过他,不但对他灭族,还对他的尸体处以车裂之刑。

由此可见,商鞅实在是非常冤枉的。

那么,商鞅既然是非常冤枉的,为什么秦国后世的历代帝王,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商鞅平反呢?他们享受着商鞅变法带来的巨大红利,却那么残酷无情地对待商鞅。他们这样做,难道不觉得愧疚吗?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秦孝公去世时候,准备把皇位传给商鞅的这个举动来分析。

秦孝公准备把皇位传给商鞅的事,记载在《战国策》里:“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就是说,秦孝公准备传位给商鞅,但是商鞅拒绝了,“辞不受”。

秦孝公准备传位给商鞅的这件事,是很让人疑惑的。我们知道,古代任何帝王在传位的时候,都会传给自己的儿子这种血缘关系最近的人。就算是传给弟弟,也不是太情愿。他怎么会提出传位给商鞅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秦孝公想学习舜,搞“禅让”。但这话是不对的。历史上所有的所谓“禅让”,大都是被逼迫的结果,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绝对没有主动而为的。更何况是在权力完全没有受到逼迫的情况下主动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秦孝公相信的是法家那一套,他怎么会做儒家提倡的“禅让”之道呢?

由此可见,秦孝公做的这件事,一定是一个“阴谋”,是因为害怕商鞅的威望太高,秦惠王无法压制住他,故意试探他的。说不定,秦惠王杀商鞅这件事,秦孝公生前就已经和秦惠王商量好了,布置好路数,等着秦惠王来实施。就算没有商量好,秦孝公这样做,也会在秦惠王心中激起更大反感,增强其一定要处决商鞅的强烈愿望。

既然连秦孝公都在担心商鞅权力太大,夺了他秦国的国君之位。后世的帝王怎么可能还给他平反呢?虽然商鞅死掉,也已经被灭族了。但是,后世还会出现商鞅这样的权臣。给商鞅平反,就意味着肯定这些权臣的做法。君王们当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自然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标签: 商鞅战国

更多文章

  • 韩安国为何没能成为丞相?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安国,汉朝

    韩安国为何没能成为丞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安国无缘丞相的位置,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汉武帝出于对韩安国人品的质疑和与自己不同的政治见解,所以放弃立韩安国为丞相的想法。相信大家都听过死灰复燃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就是源自韩安国。大致故事是这样的:韩安国曾经因为犯罪

  • 王允在董卓死后,不愿意接受西凉军的投降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董卓,汉朝

    董卓死后,西凉军为何会发生叛乱?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汉司徒王允联手吕布,一起干掉了霍乱朝政的董卓,共同夺得朝廷大权,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且“允以布为(奋威)(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在刚刚诛杀董卓时,

  • 女将秦良玉:唯一载入史册的女将军 大败张献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良玉,张献忠,女将军,明朝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关外清兵经常寇掠关隘,关内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斯文凋弊,整个大明朝的总体局势用兵荒马乱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个时候,地方武装在与反武装的斗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将领及其优秀的作战部队。白杆兵就是比较著名的其中之一。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枪(长矛)为主的部队,其首领

  • 谁与争锋: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武林高手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高手

    所谓的武学高手,不是指 名将,不是只军队指挥才能,只是指单打独斗的能力。但是名将中,的确有很多武功高手。所以,武学高手,不等于名将,但是名将中出武学高手的几率最高。但是,并非当世名将,就能打得过民间的武学技击名家。一、春秋时代的武学高手 1、专诸、要离、庆忌这三个人,应该都是武学高手。2、养由基养由

  • 徐达的墓碑何以超出规定高度?徐达是怎么撕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功臣,徐达

    一般来说,在古代是极端讲究君臣之礼的。据《明史》记载,功臣殁后封王者,陵前神道碑“身高九尺,广三尺六寸”,也就是说,像徐达这样的臣子,墓前的碑只可高3米,而建成后的徐达神道碑显然远远超过这个标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知道,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

  • 关羽水淹七军吓到曹操 孙权为对付他一再装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关羽,三国

    公元219年,是建业作为东吴“准都城”的最后一年,也是孙权报仇雪恨的一年。先来看看对阵双方的形势。关羽战绩惊呆了曹、孙7月,关羽派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他自己率领主力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经过:天降大雨,连绵十多天,汉水因此暴涨,关羽挖开江堤,大水冲向赶来救援的于禁七路大军,于禁军在平地

  • 溥仪两登《时代》封面:美国人称他《兰花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溥仪,清朝,婉容,

    对于溥仪的处境。1934年3月5日的《时代》里写道:“骑自行车是他的爱好之一。作为一个日本的傀儡,他不敢在无人警卫下走出皇宫,于是他只好在花园里转来转去,练习车技。”19世纪中叶美国商人和传教士从新英格兰坐船,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片离他们最远的土地上有着如此多的文化异象:男人的长辫

  • 名臣管仲不为人知的一面:早年曾三次求职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管仲,名臣,齐国,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第二》中国古代一提到经营管理,就必须说到春秋时代的管仲。他辅佐齐桓公全方位打造齐

  • 宋徽宗赵佶在被俘前后一共生了多少儿子和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徽宗,赵佶,俘虏,

    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其一,多才艺;其二,多子女。在艺术领域,不论是吟诗作赋,填词作曲,还是笔墨丹青,鞠场竞技,宋徽宗堪称一流;在生育方面,宋徽宗也以多子多女,在中国古代帝王生育史上独领风骚。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单凭这份官方的不完

  • 解密:女皇武则天为何能够两次宽恕上疏请她退位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皇,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其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