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十二个皇帝没有一个是昏君 清朝最后为何还是灭亡了

清朝十二个皇帝没有一个是昏君 清朝最后为何还是灭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639 更新时间:2024/1/3 14:47:11

还不知道:清朝灭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十二个皇帝,没有一个昏君,为何清王朝还是走向了灭亡?

前言

纵观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史,可以发现,一个起初再怎么强大的王朝都会因为昏君而走上陌路,自此改朝换代。

然凡事都有例外,作为封建王朝的顶峰——清朝却在它三百年历史中无一昏君,只不过,清朝虽没有昏君,却也没有逃出灭亡的命运。

努尔哈赤打江山

明代对女真一族实行“以夷制夷”、“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各部落的的女真人由各自部族的首领和酋长代明王朝进行统治。到了明代末期,这些分布在东北一带的女真人大致形成了三个部落——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野人女真。这三个女真部落常年出于混战之中,都想吞并对方,壮大自身。

尽管连年纷争不断,但是女真仍然未被统一。到了1583年,有一个24岁的少年凭借祖父与父亲馈赠的13副盔甲起兵,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成为建州女真首领。后来,经过三十余年征伐,在1616年,他又统一女真各大部族,建立大金,也就是最初的清朝。

此人便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建立大金两年后,努尔哈赤不愿再将霸业局限在女真诸部族中,而是将目光放在了中原之主大明王朝身上,遂起兵反明。

努尔哈赤不断对明朝边境发动攻击。在萨尔浒之战中,他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军事策略,大败明军,势力进入辽河流域;在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努尔哈赤已经占领了辽东大部地区。

可惜的是,皇图霸业正开垦不到一半,还未入主中原,努尔哈赤便溘然长逝。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其子皇太极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大清。

皇太极继承先帝遗志,势必要带领大清入主中原,统一全国。为此,他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从努尔哈赤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皇太极知道决不能再对汉人采取屠杀政策,那样只会将人心越推越远。于是,皇太极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极为重视后金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果然,皇太极在民族关系上的改革使他得到了部分汉人的支持,并且日渐成为民心所向,为大清日后夺取中原奠定了基础。

只可惜他也没能等到大清入主中原便去世了。

康乾盛世

皇太极之后便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顺治帝。这位皇帝只活了23年,在位时间却有17年。在顺治帝时期,在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的帮助下,他成功率军入关,还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南明等强敌,成为清王朝第一位入主中原的皇帝。

顺治之后,清王朝便迎来了其高光时期——康乾盛世。

董鄂妃香消玉殒后,顺治帝无心红尘,便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玄烨,自己遁入了空门。于是,大清国至高无上的权柄交接给了年仅8岁的玄烨手上。

8岁孩童岂能斗得过一个个“人精”。玄烨即位后,大权旁落在了辅政大臣鳌拜手中。此时的玄烨虽身为九五之尊,但有名无权,哪有反抗的余地。但不愧是后来的康熙大帝,在短短六年后,尚且14岁的玄烨便设计擒拿了鳌拜,收回了皇权。

随后,玄烨平定三藩之乱,将残余明朝势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亲征噶尔丹,平定屡屡进犯的蒙古不臣势力;教训进犯的沙俄势力,打得他们乖乖回到自己地盘不敢再犯;任命施琅收复了台湾。

可以说,在康熙这一代,清王朝进入了巅峰期,康乾盛世也由此开创。

康熙之后,雍正成为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

康熙膝下子嗣众多,众兄弟为了争夺皇位也是上演了好些骨肉相残的戏码,而“九子夺嫡”的最终赢家只有一人,即皇四子胤禛。

这位清始宗雍正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在位十三年,批过的奏折高达4万多卷,批语更是多达1000万字,如此勤政实在少见。他在位期间,大力改革吏治,严查贪污腐败,充盈国库,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下的作用。

雍正驾崩后,公元1736年,清高宗乾隆帝登上帝位。凭借爷爷和父亲奠定的基础,乾隆也开创了大清朝的一大盛世。

乾隆平定准噶尔以及大小和卓叛乱,统一西域,命名为“新疆”,维护了领土统一,在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的版图扩展到1380万平方公里,创历代记录;大清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当时的清朝不仅是世界贸易中心,在世界经济中也占有支配地位。

在文化上,乾隆还主持修订了《四库全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字数最多的一本书,共八万卷,九亿九千七百万字。此书包罗宏富,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总汇,它的编撰成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创举。

不可否认,乾隆治理下的大清王朝确实是对得起康乾盛世这个名号,清王朝已经走上了它人生中的巅峰。但晚年的乾隆不复盛年英明,可谓是骄奢淫逸,还纵容一代奸臣和珅贪污,使得国库空虚。

好在嘉庆帝继位后立马处置了和珅,收缴其财物充盈国库,使国库重回富余,缓解了大清的倾颓之势。

盛极必衰

在大清王朝在乾隆手中呈一片盛世之时,海外的一些国家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革命影响下,西方国家已渐渐崛起,世界力量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然而乾隆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世界大势,在各个国家你来我往,交流得如火如荼之时,选择了闭关锁国,导致大清一步步被西方国家弯道超车。

幸运的是,乾隆和他儿子嘉庆帝都不用面对此种局面,第一个处理这个烂摊子的人是乾隆的孙子道光帝,他应是对由盛转衰的清朝感受最深的人。

1820年,道光帝即位。不同于乾隆喜爱奢靡享受,道光帝极为节俭。鸦片战争时期,道光帝为了节省开支支持前方禁烟,龙袍都打了补丁一穿再穿,宫中几万人的用度一年仅开支20万两,就连一国之母的皇后过寿,都只是用打卤面待客。

虽然鸦片战争失败了,清朝割地赔款无能至极,但这能完全归咎于道光帝的昏聩无能吗?显然是不合理的,道光帝虽不能把即将倾倒的大清扶起来,但也为此勤俭至极,付出颇多,肯定算不得是昏君。

道光帝之后,1851年,咸丰帝继位。咸丰帝要处理的麻烦比之道光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先看内忧,面对太平天国起义,他重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平定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再看外患,西方列强对大清虎视眈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再一次惨败。于是,想要重振大清的咸丰帝大受打击,被气死在了热河。

1861年,同治帝登基。同治帝是大有抱负之人,他重用李鸿章等人开展洋务运动,以求“师夷长技以制夷”,然随着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清朝崛起的美梦再一次幻灭。

同治之后便是著名的傀儡皇帝光绪帝,他怀有改变大清的决心和重复大清伟业的雄心,大力支持康有为等人实行变法,但变法不过百日便被慈禧腰斩,戊戌六君子死的死逃的逃,后来光绪更是被慈禧软禁至死。

光绪去世后,在1908年,大清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登基。溥仪3岁即位,无力控制朝政,实际上,溥仪一生都未曾真正拥有过皇帝的权力,如此,又何从挽救大清呢?

1912年,隆裕太后代替溥仪在退位诏书上签字,从此大清灭亡。

想必在大多数人眼中,清朝的灭亡都归咎于末代帝王们的昏聩,但细细梳理之后,可以发现,清朝历史上的这十二位帝王没有一位算得上是昏君,其中甚至有不少明君。而即使无一昏君,为何清王朝还是走上了陌路?

这就要缘于时代大势了。清王朝沉疴已久,积病繁多,早已经跟不上世界大势,这样的国家注定是要被时代淘汰的。因此,明君也好,昏君也罢,时代要你亡,哪有仅凭一人就逆天改命的道理?

结语

曾经“天朝上国”无上风光的清王朝没落至消亡,令人唏嘘的同时不由使人警醒,若刚愎自用、故步自封,辉煌再大也是守不住的,因而我们要“开眼看世界”,跟上时代潮流,不被时代抛弃。

标签: 清朝皇帝

更多文章

  • 虎牢之战时窦建德为何会失败?如果听从凌敬的建议会是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窦建德,隋朝

    窦建德,出身扶风窦氏,世代务农,崇尚豪侠,为乡里敬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德四年(621年),唐夏两军为了争夺中原而爆发了虎牢之战。最后唐军获胜,夏王窦建德兵败被俘。此前窦建德带兵南下时,其谋士凌敬就向他献计,提出了袭取河东而威胁长安的围魏救赵之计。如果窦建

  • 韩信当初有争夺天下的实力 韩信为什么没有自立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西汉

    对西汉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有争天下的能力和实力,为何不自立门户,而是任由刘邦宰割?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一个观点,刘邦虽然在晚年的时候大肆的屠杀功臣,但是韩信这个人的死确实一点都不冤。这是因为韩信的性格使然,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既想着在

  • 燕铁木儿是什么出身?他是如何成为权臣巅峰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燕铁木儿,元朝

    权力是个很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阅尽千帆,洗尽铅华,只为洞悉不一样的历史!如果说千古帝王坐拥江山,享有一切的话,那么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当属那些惯于玩弄权术的权臣。《晏子春秋·谏上十》:“今有车百乘之家,此一国权臣也”就是最早有关“权臣”一词的叙述。在

  • 乐彦祯为何会被儿子乐从训牵连而死?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乐彦祯,唐朝

    乐彦祯,字行达,晚唐割据军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文德元年(888年),魏博镇发生兵变,节度使乐彦祯被迫出家为僧。但即使这样,乐彦祯也未能逃过一劫,最后还是受儿子乐从训牵连而被魏博军杀死。乐彦祯做了什么,教子有多失败,为何引起魏博军的怨恨而难逃一

  • 杨浩是在是什么样的环境下登基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浩,隋朝

    杨浩出身隋朝皇室,为秦王杨俊与王妃崔氏之嫡长子。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叛隋,弑杀隋炀帝而拥立秦王杨浩为帝。然而仅过了半年,杨浩就惨遭宇文化及杀害。杨浩可以说是隋朝最为悲惨的皇帝,一生经历三起三落。那杨浩是如何由落魄皇孙成为皇帝

  • 王昶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昶,曹魏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

  •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权,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是孙权或者曹操,诸葛亮的隆中对会怎么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首先刘备可以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因为以他当时的地位,他是可以放下这个身段的。而孙权和曹操则不同,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孙策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文臣武将兼具。而曹

  • 刘繇:东汉末年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繇,东汉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

  •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刘备,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能文,刘备能武,孙权什么都不会,凭什么三分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论打仗不如韩信,论谋略不如张良,论治国不如萧何,在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没有打赢过一次,为什么刘邦能夺取天下?没错,就是用人,当领导的不需要事事强于对手

  • 陆文圭:元朝文学家,为人刚明超迈,有远见卓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文圭,元朝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