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流放四王,逼死湘王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严禁将士伤害燕王?

流放四王,逼死湘王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严禁将士伤害燕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73 更新时间:2024/2/15 17:57:09

每当一提起建文帝朱允炆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话说,朱元璋在元末乱世削平群雄,建立了以他为首的大明王朝后,经过一番劳心劳力的治国,深感创业难、守业更难。

他通过总结历史上统治者亡国绝祀的沉痛教训,决定封建诸子为王,分镇诸国。

朱元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本固支荣,从而确保朱明王朝君临万代。

洪武三年四月,朱元璋在分封第二子至第十子为亲王,手舞足蹈地对廷臣说:“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

朱元璋认为,周朝之所以可以延续八百年,就是因为实行了分封建土制度;而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就是没有实行这一制度。而且,汉、晋以来,各朝各代的败亡都是这个原因。

朱元璋似乎忘了,汉高祖刘邦是实施过封建诸藩制度的,后来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与之相类,西晋也发生了“八王之乱”。

朱元璋只顾着沾沾自喜于自己这一想法,眉飞色舞地说:“朕封诸子颇殊古道,内设武臣,盖欲藩屏国家,备悔御边,闲中助王,使知时务。所以出则为将,入则为相。”还一再强调:“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

为了实现诸藩拱卫中央的目的,朱元璋在各王府中设立相府,任命了文相、武相、文付、武付。武相和武付多派宿将充任,如华云龙为燕府武相,耿炳文为秦府武相,汪兴祖为晋府武付,吴祯为吴府武付。

有了将,还需有兵。朱元璋诏令:“凡王国有守镇兵,有护卫兵。其守镇兵有常选指挥掌之。其护卫兵从王调遣。如本国是险要之地,遇有警急,其守镇兵、护卫兵并从王调遣。”规定设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王府设三护卫,约为一万六千多人。另外还有权节制封国内的守镇兵。

这还不够,朱元璋还有意识地安排王府官兼任地方高级职务,如郑九成为秦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参政,汪河为晋府左相兼山西行省参政,等等;即亲王有权过问所封国内的重大事务。

洪武三年,汪河赴任晋府左相兼山西行省参政时,好友苏伯衡写《送晋王相江君序》相赠,文中这样慨叹:“矧今晋王所赐履表里山河,乃之故都,叔之旧封,韩赵魏之全壤,地大且要,保王躬而制外阃。”

想想看,单以一晋王论,其已占尽了战国时韩、赵、魏三国之全壤;诸王的权势加在一起,岂不会导致强枝弱干之势?!

有大臣觉察出了其中的危险,不断提醒朱元璋。

其中,洪武九年,山西平遥训导叶伯巨上万言书,说:“国家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以树藩屏,以复古制,盖惩宋元之孤立、宗室不竞之弊也。然而秦、晋、燕、齐、梁、楚、吴、闽诸国各尽其地而封之,都城宫室之制广狭大小,亚于天子之都,赐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

的确,亲王典兵当然可以预防外姓利用掌握军权反叛朝廷,但诸王兵权过大也可能导致皇室内部斗争的加剧。

建文帝为什么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呢?

《明史.黄子澄传》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答案:惠帝为皇太孙时,尝坐东角门谓子澄曰:“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对曰:“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太孙是其言。

所以,建文帝在即位后不久,就以太祖遗诏的名义宣布“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

该年“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

“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察燕阴事。”

次年(建文元年)二月断然下令:“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吏士。”

“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

“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

特别补充一下,建文帝流放了四个皇叔,逼死了一个皇叔,看着这五个皇父逆来顺受,听凭摆布,他却全无一点怜悯。甚至,湘王朱柏全家自焚明志,他还赐给这位叔父一个谥号“戾”,足见其心坚如铁,与史书所称的“仁慈”完全不符。

七月,建文帝“诏让燕王棣,逮王府官僚”,终于迫得燕王朱棣举兵相抗。

建文帝的表现也相当干净利落,马上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燕王属籍,派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等人率数十万大军分道并进,气势汹汹,直扑北平。

如此杀伐干练的建文帝,为何会有“仁慈”之名呢?

主要得益于《明史.》里的两条记载。

一条来自《黄子澄传》,文中说:明日又入言曰:“今所虑者独燕王耳,宜因其称病袭之。”帝犹豫曰:“朕即位未久,连黜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于天下?”

另一条来自《恭闵帝本纪》,文中说:王以十余骑逼庸营野宿,及明起视,已在围中。乃从容引马,鸣角穿营而去。诸将以天子有诏,毋使负杀叔父名,仓卒相顾愕贻,不敢发一矢。

《黄子澄传》条的记载突如其来,让人手足无措。

建文帝处理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手脚麻利,血腥残忍,怎么轮到处理燕王时,却踌躇犹豫起来了?来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若又削燕,何以自解于天下”,让人难以置信。

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央军与叛军交战,中央军自士兵到将领,都以“天子有诏,毋使负杀叔父名”,不敢伤燕王朱棣一根毫毛。

人们也因此将朱棣赢得天下的原因归结于“毋使负杀叔父名”这句话,感叹无限地说:建文帝,真是太仁慈了!

想想看,因为这所谓的“仁慈”,致使兵祸连结,在三年的战乱里,双方战死士卒高达几十万人,“淮以北鞠为茂草”,这是“仁慈”吗?

还有,因为这所谓的“仁慈”,致使江山易主,建文帝自己生死不明、下落成谜,这又是 “仁慈”吗?

我总觉得,朱元璋是把就藩诸王当成小孩子哄,说“当皇帝不如当藩王好”;而《明史》是把读者当成小孩子哄,说建文帝因“毋使负杀叔父名”而失天下。

话说回来,“毋使负杀叔父名”这一句“名言”,并非《明史》的胡编乱造,其在明朝官方修订的《明神宗实录》中也出现过,明朝不少人也对此产生过质疑。

崇祯年间的朱国祯曾指出,在白河沟之战中,朱棣被猛将平安追杀得极其狼狈,在走投无路之际,平安的战马马失前蹄,他这才侥幸逃了一命。后来朱棣登基,和平安聊起前事,问:“前日之战,汝马不蹶,其杀我乎?

” 平安据实回答:“杀之。”

另外,镇守济南城的铁炫假装向朱棣投降,准备在朱棣进城的时候,用千斤铁闸将之砸死。只不过,此计实施时,控制机关的人时机把握不准,仅砸中朱棣的马头而已。

还有,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后,曾效仿唐太宗表彰“照陵六骏”的做法,命画师给自己曾乘坐过的战马画像,有《四骏图》、《八骏图》,画像上有记录:“其一曰龙驹,郑村坝大战,胸膛着一箭,都指挥丑丑拔箭;其二曰赤免,白沟河大战,胸膛着一箭,都指挥亚失帖木拔箭;三曰枣骝,小河大战,胸膛一箭,后两曲池一箭,安顺侯脱火赤拔箭;四曰黄马,灵璧县大战,后曲池着一箭,指挥鸡儿拔箭……”

刀枪、弓箭都是不长眼睛的,朱棣没死在战阵,实赖其命大,而非建文帝的“毋使负杀叔父名”啊。

标签: 朱允炆明朝

更多文章

  • 乾隆赏赐的猪肘子难吃吗 大臣真的敢丢掉乾隆赏赐之物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猪肘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的猪肘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皇帝是九五至尊,在古代的时候,最聪明的人都是想要通过考取功名,到皇帝家给皇帝去打工的。毕竟皇帝家大业大,把皇帝伺候好了,自己的一生也就不愁吃不愁穿了。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若是臣子把皇帝给惹怒了,轻则杀头,重则灭族。所

  • 郭嘉作为曹操最欣赏的谋士 鬼才的称号实至名归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嘉,曹操

    很多人都不了解鬼才郭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郭嘉郭奉孝作为曹操最欣赏的谋士,世人称之为“鬼才”,曹操对他所寄予的希望实在太大,甚至认为平定天下之后的治国大事都可以全权托付。郭嘉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自从投奔曹操之后屡献奇谋,帮助曹操讨张绣,斗吕布,破袁绍。在诸侯争霸的时代,让曹

  • 秦始皇杀美人鱼是不是真的 长明灯是用人鱼膏做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美人鱼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始皇杀人鱼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严格来说,秦始皇并没有杀过美人鱼,因为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美人鱼。美人鱼的说法来自西方,其原型是希腊神话里的海妖塞壬。在古希腊神话中,塞壬是人面鸟身的海妖,天生就有高超的歌唱技巧。后来因为不服文艺女神缪斯,决定和她来一场歌唱比赛

  • 秦始皇修长城花了多少钱 一天消费多少粮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长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修长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将目光游到了更加南方的南越地区,同时更加痴迷于长生之策,连带着变得非常相信方术的鬼话,在当时有一个术士献上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灭亡秦国的一定是胡啊。于是秦始皇就信了这个术士的鬼话,认为自己的心腹大患应该是北

  • 韩信的谋士蒯彻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蒯彻,秦朝

    韩信的谋士蒯彻的传奇故事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蒯彻,秦末汉初范阳(今河北定兴固城镇)人。他为人机敏聪明,能言善辩。秦朝末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陈胜自立为王,派大将武臣率军攻打赵国,蒯彻帮助武臣,劝说范阳令投降,从而影响到赵国诸邑令,使武臣不费一兵一卒,

  • 秦昭襄王晚年时期,导致秦国失去了多少的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昭襄王,秦国

    说到秦昭襄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在秦国历史上,秦昭襄王(秦昭王)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秦昭襄王早年在燕国为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公子稷在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以及右相樗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王位。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

  • 为什么说朱高炽从继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是个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高炽,明朝

    朱高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册立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为燕王世子,朱高炽作为朱棣继承人的身份得以确立。建文四年(1402年)的江上之战中,朱棣望着已是强弩之末的燕军陷入了绝望:“难道帝王之路就要葬送在盛庸、平安之手了吗?”就在燕

  • 在金国有14个孩子的宋徽宗,他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徽宗,宋朝

    宋徽宗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宋徽宗能在金国生了14个孩子,从侧面反映出他的生活要比普通老百姓较强,可以不为了14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发愁,身体状况也不错,至少没有遭到太多肉体上的虐待。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他被流放到五国城之时,除了身边的随从大打折扣之外,平时的生活应该

  • 如果朱标不死他来削藩,朱棣还会不会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标,明朝

    说到朱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众所周知,朱允炆在朱元璋死后很快丢掉皇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削藩操之过急,致使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那么,如果朱标不死,削藩由他来实行,朱标还会造反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了解朱标生平及为人。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

  • 想学刘备割据益州自立的钟会为什么要造反?他有什么靠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钟会,三国

    说到钟会,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景耀六年(263),魏国伐蜀,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小路,一支奇兵,拿下江由,攻克绵竹,直逼成都,刘禅随即投降,蜀汉灭亡。刘备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的家底,被刘禅一下败光了。在伐蜀过程中,魏国大将邓艾和钟会,立下了大功,尤其是邓艾,功勋赫赫,太引人注目了,钟会和监军卫瓘、胡烈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