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只是委婉问了一句,就能惹得儿媳大发雷霆。
这些年,虽说因为带孙子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她和儿媳也曾由于诸多问题闹过矛盾,但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让她如此生气。
事情还要从晚饭时候说起。
当时,儿子和儿媳突然异常兴奋地宣布,今年他们打算要二胎,实现儿女双全的愿望。
这猝不及防的消息,非但没有让蔡阿姨开心,反而让她颇为震惊、疑虑:在这之前,小两口对再生一个孩子一直都是特别排斥的态度,以前哪怕蔡阿姨提一下谁家要了“二胎”这个话题,都会被他们非常不耐烦地打断。
不过,除此之外,最让蔡阿姨纠结的是,她害怕儿子有了二胎之后自己还要再继续“奉献”几年,她也有自己的主意:小孙子明年就可以上小学,而她,到时也打算给儿子、儿媳提出回家休养一段时间。自己退休没多久,就开始帮忙照看孙子,这几年,随着年纪的增长,她的身体越发的脆弱,时不时的发烧、感冒,偶尔还头晕目眩,虽然到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她渐渐觉得自己在带孩子方面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着对面笑意盈盈的儿子和儿媳,蔡阿姨一时左右为难,她不知是该趁现在直接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还是暂时先“妥协”,到以后真撑不下去了再提出来。
不过,思来想去,她还是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那若是有了二胎,以后出了月子,你们可不可以请一个保姆?”
本以为儿子、儿媳听到自己的说法多少都可以理解,未曾想,儿媳竟瞬间就炸了毛。
“妈,你什么意思?你是说以后不打算再帮我们看孩子了吗?找保姆?咱们家什么条件啊?到时候两个孩子压力又那么大,你总不能就这样撒手不管了吧!”
儿媳的态度让蔡阿姨慌了神,本期盼着儿子当时可以出面替自己解一下围,然而,在看到他抽着烟一直不发一言之后,蔡阿姨只有满脸通红的说出她思量已久的想法。
“我的身体状况你们也不是不知道,这几年,来来回回没少去医院。我是想,你们现在的条件也比原来好了很多,以后就算是有了保姆,我能过来帮忙肯定还会时不时的过来。”
话虽这样说,但儿媳依旧不依不饶:“妈,你身体有任何不适,哪次我们不是急急忙忙的带你去检查?说来说去你就是不想给我们看孩子了对吧?你看看别人家,不都是婆婆一直帮带孩子、子女出去打拼的嘛,再说了,你一个人在老家也是闲着,在我们这里就看个孩子有什么不好。你别忘了,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你以后还要不要指望我们?”
看到儿媳咄咄逼人的态度,想着自己这些年又是孩子、又是家务,也算是尽心尽力的在照顾一大家子,蔡阿姨顿时心生委屈,她气不打一处,忍不住和儿媳争执了几句。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愿主动退让一步,后来,实在不想再继续做无谓的“挣扎”,蔡阿姨便夺门而出。
02
蔡阿姨自然是无比愤怒的。
一来,儿媳的那番话让她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在他们小两口眼里完全是理所应当;二来,儿子的态度让她心里忍不住发凉:暂且不说儿媳以不带孙子就不愿意给自己养老而“讨价还价”,作为自己的孩子,儿子至少是可以赡养她的吧,可面对儿媳的说辞,他非但不去制止、纠正,反而无动于衷、听之任之。
儿子的做法,让蔡阿姨心寒的同时又不禁想起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她真的一意孤行、不再继续帮带孙子/女,自己辛苦拉扯长大的儿子,会如儿媳所说,狠下心对她的晚年不管不顾吗?
越是这样想,蔡阿姨就越是害怕。
她今年62岁了,虽然年纪也算不上很大,但以后还能有几个六年呢?她想休息、放松一下,但也不想“得罪”儿子和儿媳。
以前,她也时常抱着“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只有这一个儿子,以后多多少少还是要依赖他一些的,把他的生活安排妥当了,自己的晚年也会有一些保障,尤其是在老伴儿过世之后,她愈发的觉得,以自己的身体状况,身边确实离不开人。
可是,若是硬着头皮继续“打肿脸”的带孩子,她又不清楚还能坚持多久,倘若自己哪天真的累得病倒了,她不知道儿子是精心照顾她,还是会嫌弃她。
03
62岁阿姨的心酸:我不想再帮带孙子,但又害怕自己晚年老无所依。
实话讲,蔡阿姨面临的难题,也是很多老人在生活中避免不了的:人到晚年,在照看孙子与照顾自己之间“进退两难”。
我们先来看一下蔡阿姨的儿媳。
她以“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为由,偏执地钻“帮带孩子”的牛角尖,不顾自己婆婆的身体,即便蔡阿姨最终是继续坚持了下去,她真的会善待蔡阿姨的晚年吗?
在我看来,却是未必。
一个不懂得感恩与体恤长辈的人,是不会发自内心的“善良”的。
生活中,尽管很多人都说“婆婆帮带孩子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但多数情况下,还是会有一些婆婆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的。只不过,公婆带孩子确实也要面对一些躲不过的现实:就是身体的因素。
每个人都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年老,身体自然会慢慢变弱,只要婆婆真心实意对待儿媳,即便她没有践行完“十年看婆”,即便她存在一些“瑕疵”,也不应该忽略她之前对家庭、对孩子的所作所为。
其次,蔡阿姨儿子的做法也有很大的问题。
蔡阿姨出于减轻子女压力的份儿,才会帮带孙子,作为儿子,理应心怀感恩,而不是觉得是理所当然。
同样,对父母孝顺、赡养也是为人子女是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而不该以“帮带孩子”为筹码去变着法儿的要挟父母。
退一步来说,自己生的孩子,为何非要强行把重担压在他人身上?只因为ta是奶奶/爷爷,就得无条件负责到底吗?
不是这样的。任何时候,自己的孩子都只能自己负责ta的养育,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不该成为父母推脱的借口。
04
一直以来,老人都是带娃的“主力大军”,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既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又想缓解一些经济压力,大概只能有一种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就是子女在外打拼、父母在家帮带孩子。
然而,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所致,会逐渐的让很多人认为父母帮带孩子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甚至,还会出现有些子女以“不帮带孩子就不给养老”去“恐吓”父母。
对于有些老人而言,一直带孙子,自己的身体条件可能会不允许;但不带孙子,又担心会被子女心里记恨、晚年不善待自己。
其实,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永远都需要互相体谅、互相理解。
倘若父母有能力帮助子女,子女一定要心存感激,即便父母做的不太完美,也应该知足、感恩;但若是父母真的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比如最正常但又最不能避免的身体因素,而不是刻意或者是故意不帮助子女,那么,子女也要尝试着去理解,而不是苦大仇深的去记恨。
当然,作为父母,不能一股脑儿地对子女大包大揽,钱财、精力统统的花费在子女身上。
会有一些父母,“养儿防老”的执念太过根深蒂固,因为害怕晚年老无所依,往往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子女“来者不拒”、“有求必应”。
只是,父母们在付出的时候也要清晰一点:当你有钱、身体好的时候,如果子女尚都不能保证会特别孝顺,那么,没钱身体又差,子女怎么能好好待你?
62岁,说小不小,说大也不算很大,有些人可能有了重孙、已经在享受生活,而有的人还在面临带孙子的压力。
希望像蔡阿姨一样的老人,更多的是要好好善待自己,与其把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整天忐忑不安,不如多“投资”一下自己,趁着身体还允许,多攒一些钱、多锻炼自己的身体。
若是到了晚年,自己都不为自己着想,子女又怎么能重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