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甲养了两条龙,雌龙死了,雄龙的涎沫传至周厉王时生褒姒而亡夏

孔甲养了两条龙,雌龙死了,雄龙的涎沫传至周厉王时生褒姒而亡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廊人 访问量:3071 更新时间:2023/12/24 23:06:59

孔甲姓姒,是夏朝的第十四任君主。历史上对于孔甲的差评较多,史籍里似乎没有对他的正面记载,比如《国语·卷三·周语下》中说“孔甲乱夏,四世而殒”;《竹书纪年》记载:“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史记·夏本记》中也说他“好方鬼神,事淫乱”。不过也有人认为“祖甲贤明,并非乱君”,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可靠的史料佐证,所以孔甲或淫乱或贤明还仍然存在争议。

史学界大都认为,夏朝传至孔甲时,已经出现“德衰,诸侯畔之”的局面。分析其原因,也大多归咎于孔甲的两大爱好,一是好事鬼神,二是喜欢养龙。

孔甲帝喜欢养龙的事情见于多种史籍,而他似乎还有一个好爱好就是打猎。但孔甲喜欢打猎的事情史籍里记载的并不多,在我所接触的史料之中,目前只发现《吕氏春秋·音初篇》和《竹书纪年》中有关于此事的记载。

《吕氏春秋》中说,有一次孔甲帝带了一大帮侍从和卫队,驾着车子,骑着骏马,上翔猎鹰,下逐猛犬,浩浩荡荡地到东阳萯山田猎。东阳萯山也叫东首阳山,在今河南巩义市北,坐落于黄河南岸。《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三经》中有记载:“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琈(túfú)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皇甫谥《帝王世纪》中也认为萯山“即东首阳山也。”

东阳萯山居住着一位吉神名叫泰逢,而郭璞《图赞》中则说他“好游山阳”。不管是居住还是“好游”,反正我们知道吉神泰逢是经常在那里出现的。神仙们都喜好清静,而孔甲的这次打猎却又这样声势浩大,吉神逢泰恼于骚扰,于是施法兴趣一阵狂风,刮得飞砂走石,天昏地暗,孔甲和他侍从及卫队们在狂风中晕头转向,大多失散,也因此迷失了道路。

孔甲身边只剩下了几个侍从,东奔西藏地到处乱撞,最后跑到山沟里一个百姓的家里躲避风暴。正巧这家人刚刚生了一个男孩,邻居和亲友们都挤在屋里向主人道贺,看到国君孔甲突然驾临,非常高兴。有人就说:“这孩子出生的日子真好,刚生下来就遇见了国君,将来必定富贵大吉。”也有人觉得这并非吉兆,以为这孩子出生的日子虽好,但恐怕承受不住,将来或许会有祸殃。

孔甲帝听了非常生气,大声说道:“胡说!把这个孩子给我做儿子,看谁敢使他遭殃?”于是在狂风停息了之后,孔甲帝就把这个孩子带回宫中,交由宫人们养育,自己也经常探视,对孩子的成长极为关心。

后来,孩子渐渐长大,到了成人之后,孔甲便想着封一个官职给他做,用来人们证明,帝王有不但有让人免遭祸殃的能力,还有让人富贵显达的能力。然而事与愿违,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改变了这个孩子的命运。

这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年轻人正在王宫的演武厅里玩耍,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厚重的帷幕吹动,屋上的椽子支撑不住,轰然坍塌下来,重重地砸在兵器架上。兵器架上的一把板斧被震飞起来,不偏不倚地砍在这个年轻人的足踝上,登时把他的一只脚砍了下来。从此他就成了一个残疾人。本来想着给他安排一个官职的孔甲这时也不由得感叹起来,唉声说道:“呜呼,有疾,命矣夫!”看来这就是命啊,不是人力所能够改变的!无奈之下,只好让他做了一个看门人。

孔甲帝因为此事而感慨,于是作了一首歌,名为《破斧之歌》,据说这是东方的第一首歌曲。

《破斧之歌》的具体内容,《吕氏春秋》里并没有收录,可见这件事情的真伪还有待考证。在无白书生看来,此事也恐怕只是野史趣闻,未必是真。

至于孔甲帝“好事鬼神”以及“淫乱”之事,史书上也只是那么一说,并没有用事实来证明。可见此事虽不能断定它就是空穴来风,我们也只能说它是“莫须有”了。

然而对于孔甲帝喜欢养龙,不但《史记》中有记载,《左传》和《竹书纪年》等古籍中也有记述,所以我们后人也不得不相信这就是真的了。

在中国的历史上,龙一直是人们敬畏和崇拜的吉祥动物,它被人们赋予了种种神奇的特性。龙应该在远古历史上真的的存在过,黄帝就是乘着黄龙升天的,甲骨文中的龙就是一个龙的象形。后来龙特别频繁地出现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想来与它在远古的存在有着极大的关系。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自夏朝时起,龙就与历代帝王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神话中的大禹本身就是一条虬龙,他在治理洪水时又有应龙等许多龙的帮助,治水成功后又有两条神龙从天上降下来表示祝贺。《拾遗记》卷一记载,帝舜时南浔国曾从地脉深处挖掘出一雄一雌两条龙,并把它们献给了舜,舜于是建豢龙宫,并设专人来喂养它们。后来舜帝神位于禹时,也同时把两条龙赐给了他。由此看来夏朝和龙有极为关系。那么孔甲喜欢养龙也是无可非议的了。

孔甲帝也养了一雄一雌两条龙,这两条龙是从哪里来的呢?《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则记载:“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这里又说明龙是天帝赏赐给孔甲的,而且一次性就赐给了他四条。而《史记·夏本记》中说“天降龙二”,说龙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并且只有两条。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条或者四条龙都是从天上而来。

有人曾对此表示过怀疑,说孔甲既“扰于帝”,也就是扰乱天帝的意思,天帝又为何还赐给他龙呢?而且还同时赐了四条。我想问题就在于我们对于“扰”字的理解。孔甲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去天帝那里扰乱的,所以这里的“扰”应该是拜访打扰的意思,这是一种礼貌用语,就好像我们到别人家里经常据说的“打扰了”的意思一样。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甲并不像史书里所说的那样“淫乱”,若真是孔甲非常淫乱的话,天帝给他的恐怕就是惩罚而不可能给他四条龙。

孔甲得到了两条或四条龙却不知道如何喂养它们,也找不到懂得喂养龙的人。这时有一位唐的后人叫刘累,他曾在“豢龙氏”也就是会养龙的人那里学习过驯养龙的方法,因而被召入宫中替孔甲帝养龙,孔甲帝还赐他为御龙氏。

[图片9]

刘累所遇到的豢龙氏的祖先叫董父,舜帝时曾做过养龙的官,大概的那两条龙就是他所驯养,因而他的后代子孙便被称为豢龙氏。其实刘累在豢龙氏那里只学了几天的养龙技术,并不是多精通,所以孔甲的这两条龙他驯养的郊野并不好,没过多久那条雌龙就被他“养”死了。

刘累心里虽然害怕,但行动却十分大胆,他把死了的这条雌龙偷偷做成了肉酱献给孔甲帝吃。孔甲吃了以后大赞味道好极,命令刘累再给他做,刘累这才真的惊惧害怕,竟连夜逃走,跑到鲁县(今河南省鲁山县)躲藏了起来,再也不敢露面了。

雌龙死了,被自己吃进了肚子,刘累跑了,剩下的这条雄龙因为失去了伴侣而终日恹恹不快。孔甲帝愤怒至极,却找不到刘累,只好再一次寻找养龙的人。后来果然找到了一位名叫师门的养龙人。师门的养龙本领要比刘累高出不知多少倍,他是当时的异人啸父的弟子,经常食用桃李花做的食品,能像上古的赤松子和宁封子那样在火中自焚,然后在火光中升天。

师门的养龙手段的确不一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那条雄龙养得精神抖擞,神采焕发,孔甲心里十分高兴。也许古代有本领的奇人异士大都有一种怪异的性格,师门养龙本领高强,但是他性情耿直,脾气也大,常常批驳孔甲对养龙不懂装懂,还乱发表意见,有时弄得孔甲非常难堪。最后惹得孔甲恼羞成怒,再也无法忍受,终于命人将师门杀死,并把他的尸体埋在荒郊旷外。

[图片11]

哪知师门的尸体刚刚埋下就刮起了大风,接着又下起大雨,等到风停雨止,城外附近的山野树木又突然燃烧起来,一时间浓烟滚滚,烈焰冲天。孔甲在王宫里看着城外的浓烟大火,心里也有些害怕起来。他本来就“好事鬼神”,此时更认定是师门的冤魂在作祟,只得乘上马车,赶到郊外去祈祷,请求他不要作怪。祈祷完毕之后,火势果然比原来小了许多,而且眼看着渐渐熄灭。孔甲帝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于是登车回城。

侍从护卫着车队回到王宫,内官年久掀帘请孔甲帝下车,孔甲坐在车里却不动弹,也不说话,二目圆睁,似偶人一般。内官呼唤了两声,不见答应,再细看时,孔甲帝早已气绝。

《列仙传》中这样写道:“孔甲祠而祷之,还而道死。”

孔甲养龙的故事之外还有一段故事。

[图片13]

据说,刘累把死掉的雌龙做成了肉酱,也有说是肉羹,让孔甲吃进了肚子,然后逃到了鲁县。雄龙见雌龙已死,又没有了喂养它的人,便在庭中流着涎沫说:“我是褒国的神龙,还我雌龙来!”孔甲请卜师占卜,或杀或留都为不吉,卜师便把龙的涎液收藏起来,再卜则大吉。而雄龙腾空而去。

孔甲帝以为,龙的涎沫,即是龙的精气,龙走而精气在,或将利于夏朝。于是命人以木匣收藏。后经殷商至周厉王末年之时,厉王由于好奇而打开木匣,便又生出了一段关于褒姒乱夏,烽火戏诸侯的奇闻。

这段奇闻有不同的版本,无白书生曾写过一篇题为《小宫女碰上大蜥蜴,后莫名生下一女并遗弃,开口一笑倾覆一个王朝》的文章,发在头条号里,朋友们若有兴趣,可翻来看看。

诚邀朋友们一起探讨!

标签: 孔甲周厉王褒姒竹书纪年雌龙

更多文章

  • 褒姒的人生:世人只知美人误国,却不知背后也是顶级宫斗!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褒姒,周幽王,周宣王,申侯,犬戎

    周幽王名叫姬宫湦,是周宣王之子,为人刻薄,喜怒无常。周宣王还在位的时候姬宫湦还有所收敛,但是自己登基之后便开始无所顾忌,贪婪腐败。刚坐上国君的位置,就开始学着自己的父亲为自己建立威信,四处征战。这一日就打到了褒国的门前,褒国的老大叫褒珦,曾经因为耿直,直言进谏而得罪了周幽王,周幽王想要立威,便决定首

  • 周王宠妃褒姒为何不笑?不是不爱笑,而是因为私生子身份而压抑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褒姒,骊姬,周王,宠妃,先秦,周幽王,周天子,烽火戏诸侯,周朝君主列表

    笑,是人的面部对其当下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和描述,原是人的生理本能,是人都会笑,即便最不爱笑的人,一生也会笑上无数次。所以一般情况下,笑对人来说极其平常,算不得大事。一个人的笑对社会,对国家,更平常,更算不得大事。西周末年的大美女褒姒却不然,她的笑,竟然密切关乎着王朝的存亡和时代的更替,以至古今史书有

  • 烽火戏诸侯,褒姒灭周真实存在吗?探究西周灭亡与褒姒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小洪说事儿标签:褒姒,周幽王,周王室,烽火戏诸侯,褒国,诸侯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家国自有兴亡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 罗隐古语有言“红颜祸水”,尤其是在先秦时期,不少朝代都流传着美人误国的传说,如妹喜、妲己、褒姒、西施等。国家可能仅因一个人就灭亡吗?从

  • 烽火戏诸侯的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褒姒是无辜的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褒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爱妃,烽火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古代史》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一代君王为博她一笑,以点燃烽火为戏,招致诸侯唾弃。世人道她红颜祸水,毁了一个国家。谁曾想过,她只是一个女人,肩无挑水之能,手无缚鸡之力。作为周幽王的宠姬,她也许并不快乐,只因她的身份,一个战败国献出的乞降物。

  • 褒姒的出生之谜:像极了恐怖片桥段,却又被视为正史

    历史解密编辑:孤影潇湘标签:褒姒,周幽王,妲己,宫女,商朝,周宣王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有数不尽的王侯将相的故事流传至今,伴随着这些伟大人物的则是一些祸国妖妃的传说,比如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相比起妲己,褒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显得那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周幽王为她烽火戏诸侯,陌生的是,似乎除了这件事之外,褒姒就没有其他的故事流传下来了。实际上褒姒自打一出生就

  • 此女被誉为“朝鲜三大妖女”之首,其行径堪比中国的妲己、褒姒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君的投食日记标签:褒姒,妲己,朝鲜,妖女,周朝,先秦,商朝,张绿水,燕山君

    被誉为朝鲜三大妖女之首的张绿水,本是朝鲜燕山君李隆叔父齐安大君家的一名女婢,此前张绿水还曾被齐安大君玷污,被其当做泄欲工具蓄养了起来。齐安大君从未打算将张绿水纳为小妾,在他眼中张绿水只是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发泄工具罢了。齐安大君宴请同僚时,时常会让张绿水作陪,任由其他好色的宾客对张绿水上下其手,以此

  • 西周第一美人褒姒是从哪里来的?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金中心在海边标签:褒姒,周幽王,申侯,幽王,犬戎

    褒姒是从哪里来的?她的结局又是怎样的?褒姒是西周第一美女,周幽王对她无限宠爱,曾为了博她一笑,竟然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导致西周灭亡。褒姒生于褒地乡僻之村,父名姒大,取名为褒姒。褒姒到14岁就已经出落的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肌肤胜雪,容貌胜花,是一个人间少有的绝色女子。只是因为居住在乡村野僻,少有人见到

  • 封神:苏护对纣王和姬昌要求妲己入宫的双标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江明月好标签:妲己,苏护,姬昌,纣王,楚王

    妲己入宫是封神大劫将起的一个关键性事件。正是因为妲己入宫给轩辕坟三妖之一的千年狐狸精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妲己的内里被调了包,拉开了纣王江山崩坏的大幕。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如果自己的女儿有了进入皇宫的机会,而且必然成为皇妃,那会是一件相当光宗耀祖的事。天子纳女,对于女子的身份当然是有讲究的。历代王朝的

  • 明知西伯侯姬昌,最有可能取代商朝江山,纣王为何还敢纵龙入海?

    历史解密编辑:墨小墨说故事标签:姬昌,纣王,商朝,西伯侯,文王,商纣王

    明知西伯侯季昌极有可能取代商朝,纣王为何“放虎归山”在商朝末年的诸侯王公中,以西伯侯季昌的名气最大,最受民间欢迎。残忍无辜的商纣王把自己作茧自缚。为摆脱商朝的覆灭,他将东伯侯姜桓初、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重玉、北伯侯崇侯胡一起召见朝歌。召集诸侯相见,是纣王听取了奸臣费仲的建议,骗四诸侯去见。弄得四方八

  • 虾讲封神(九)假仁假义的西伯侯姬昌的演艺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姬昌,纣王,朝歌,姬发,西伯侯,伯邑考,黄飞虎,烽火戏诸侯

    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了七年,这七年日子不好过啊。一个人在朝歌,举目无亲,生活艰难,好在日子将近,快要熬出头了。这个时候纣王送来了一份肉饼,拿着肉饼的时候他就知道里面有个巨坑。姬昌毅然决然的跳进了这个大坑,吃下了自己儿子肉做得肉饼,还一个劲的夸肉饼好吃。于是,他让纣王看到了一个闭目待死的囚徒姬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