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你被人排挤时,看看“晏子使楚”里的五句话,就知道如何回击了

当你被人排挤时,看看“晏子使楚”里的五句话,就知道如何回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布衣粗食68 访问量:1952 更新时间:2024/1/19 5:14:21

常在人群混,哪能不合群?

人只要走出家门,就得面对职场、事业等,无法做到绝对的不合群。一方面要依靠群体,获得利益,一方面要被群体依靠,显示能耐。

可是,别人凭什么和你合作,你又凭什么加入利益的圈子?靠委屈自己换来的“合群”,显然不会被人看好,甚至会被人厌恶。

春秋时,晏子作为齐国的大臣、使者,去了一趟楚国,经历了多次被排挤、嘲讽的过程,和楚国人斗智斗勇,最后凯旋而归。

他在楚国说的五句话,不带“脏”字,却让楚国人刮目相待,回击得非常精准。如果你学会了,就成为了群里的明白人,进退自如。

01

“非为攻战,安用武士”:以和为贵,别愤怒。

先说一说晏子去楚国的背景。

楚国吞并了陈、蔡两国,震慑到了周边的诸侯。因而齐景公派晏子去楚国,主动示好。

晏子身高不足五尺,丝毫没有将军的威严,也没有翩翩少年的风度。加上齐、楚两国实力有差距,齐国处于弱势,因此他在楚国,难以受到热情的欢迎。

楚灵争强好胜,故意建了小门,还称为狗洞,让晏子走过;派了两位高大威猛的将军,站在晏子身边,体现出“身高差”。

晏子说,去狗国,走狗洞,这是入乡随俗,如果是人住的国家,就不一样了。这一句话,让楚国人很不舒服,有了怒气。

面对愤怒的氛围,晏子说出自己的观点:我不是来打仗的。

古人说:“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

真正的战斗,不是用刀剑,而是用智慧。不用武力,也能让人信服,那就比什么都好。

一个人被排挤之后,第一时间不要想到挥拳头,而是努力维系和谐,不让自己受伤。

02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学会变通,别固执。

楚灵王笑话齐国,自从齐桓公管仲过世后,就一蹶不振了。一会儿依靠楚国,一会儿依靠晋国。

晏子回答,这是因为齐国人会变通,能屈能伸,而不是逞能,强行要做霸主。

做人要看清自己的实力,判断人际关系的处理。低头了,没有关系,说明自己当下不够好。来日,若能变成强者,也不要咄咄逼人,继续低头,才能走得更远。

人,千万不要一根筋。

在被排挤的局面里,做到左右逢源,看起来很软弱,但是能够从夹缝中找到生存的机会。千万别做以卵击石的蠢事。

03

“邻国往来,载在王制,何谓臣仆”:尊重规矩,别讨好。

讨好别人,是有限度的。如果卑微到尘埃里,那么你大概会变成别人眼里的软柿子。

因此在受到碾压的时候,要学会用制度来规范社交,并且非常礼貌地提醒对方:公事公办,私事另外说。

比方说,你作为单位上的代表,去参加某次活动,就不要因为自己性格软弱、成绩不够突出而唉声叹气了,要以单位为荣,并且敢于亮出单位的气势。

还比方说,你去找客户合作,不要过分依赖私人感情,要说清楚合作的规则,要讲一讲双方能够获得什么利益,面对什么样的风险。

规矩能够约束你,也能够保护你。周围的人不搭理你,但是规则会告诉大家,在某些时候,仍旧要合作。

04

“秤锤虽小,能压千斤;舟浆空长,终为水役”:依靠智慧,别貌相。

晏子身材矮小的问题,多次被揪出来,作为笑话。

当晏子把大家说得心服口服之后,又有人说,晏子就是逞口舌之快。

晏子举了两个例子。

秤砣很小,但是可以体现出千斤的重物,这就是杠杆原理,也是了不起的智慧。

船桨修长,放到水里,就能划动大船。这是四两拨千斤的格局。

言外之意,一个矮小的人,就是“精明能干”的人。做人,真的不要妄自菲薄。

在社交上,人们很容易犯“以貌取人”的错误。在社交之初,相貌平平的人,往往不会被看好;成绩不突出的人,缺少了光环,也是如此。

如果是一群人参与活动,你不是群体的主角,很容易被边缘化,没有人注意到你的存在。此时的你,应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用智慧去弥补外表和位置的卑微。

当你有了让人信服的谈吐时,自然会被人高看一眼。

05

“江南有橘,移之江北 ,则化而为枳”:坚持立场,别摇摆。

楚国人拿出柑橘招待晏子,晏子非常开心地吃了,表示感谢。

楚国人找了一个齐国的盗贼,说:“齐国人,偷东西啊。”

晏子马上解释,南北的水土不一样,种出的柑橘味道也不一样;齐国人到了楚国,因此接受了楚国的风气影响,从而变成了盗贼,太令人难受了。

很明显,人在社交中,各自的立场不一样。你不能害怕被排挤,就融入对方的群体去。

在小群体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因为迎合大家,就迷失自己,放弃自己的个性。

你可以到某些群体中去,但是不能把群体看得太重要了。毕竟,人归根结底是靠自己的,群体是某一个时间段,大家彼此需要而已。

06

兵法里说:“识众寡之用者,胜。”

根据兵力多少,采用不同的战斗方法,取胜就容易了。群体不是固定的,个人也不能停留在某个层面。

你要回击别人,第一时间要“知己知彼”。回击不是使劲去报复别人,也不是强行加入别人的群体,而是用自己的态度、智慧,打造自己的磁场,吸引别人。

当你无法吸引别人的时候,就应该自己做大做强,反观自己。

人都有居高临下的本性,你若要长期回击,就得敢于登高,别在低处徘徊、哀怨。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东周列国志》。

标签: 晏子管仲俊杰楚国齐国晋国晏子使楚

更多文章

  • 晏子秦岭大熊猫《母子》获第四届国际具象艺术大赛“荣誉奖”

    历史解密编辑:时事焦点标签:晏子,母子,大熊猫,秦岭,艺术,油画

    第四届国际具象艺术大赛获奖证书获奖作品《母子》 布面油画 90㎝×120㎝9月2日第四届国际具象艺术大赛评选在美国洛杉矶揭晓,中国画家晏子选送的油画秦岭大熊猫系列之《母子》获荣誉奖。第四届国际具象大赛是2019年由国际具象艺术大赛组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每年一届的国际性具象艺术作品大赛,今年有66个国家的

  • 初心讲堂廉洁篇|晏子的“廉政为本”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标签:廉洁,晏子,廉政,实干家,政治家,初心讲堂,廉政为本

    晏婴,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春秋时期,齐国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思想、言行、事迹主要记载于《晏子春秋》中。晏子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把“廉”当作为政的根本,从而形成了“廉政”一词。晏子廉政思想最突出的表现是重民与爱民,强调统治者自身廉洁的重要性。晏子是一个实践型的政治家、实干

  • 眼看就要做同事了,晏子为什么拆孔子的台?

    历史解密编辑:趣评标签:孔子,晏子,晏婴,齐国,墨子,论语

    话说孔子生活的时期,真是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时代之所以伟大,往往是因为有伟大的人物。孔子活着的时候,专门出差去洛阳,坐了几天牛车,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老子。两人相谈甚欢。儒家的创始人兼大BOSS,和道家创始人兼大BOSS,要搁今天,怎么着也相当于乔布斯拜见任正非吧。齐国名相晏婴,就是传说中的晏子,和孔子也

  • 晏子识才

    历史解密编辑:南海网海南新闻标签:晏子,齐国,晏子春秋,丞相,车夫

    《古圣贤像传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本)中的晏子。晏子是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后,继任齐卿,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辅政长达四十多年,传世有《晏子春秋》一书,是战国时代后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识才不拘一格,有独到的眼光。他任齐国宰辅之时,刚刚

  • 齐景公请教晏子:治国从哪里入手?晏子回道:社鼠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晏子,治国,奸臣,君王,社鼠,晏婴,周朝,先秦,齐景公

    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从哪儿入手?晏子答道:社庙中的老鼠。这没有头绪的回答,齐景公一下子就迷茫了。什么意思?难道咱们这儿的老鼠吃人吗?晏子不紧不慢地答道:说道社,就是把木头一根一根有序的排列起来,并给他们涂上泥浆,这样一来,老鼠就栖居在了那里。用烟熏,怕烧毁了木头,用水罐,又怕冲毁了泥浆,这些老鼠

  • 晏子因势利导成良相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晏子,齐国,诸葛亮,鬼谷子,景公

    晏子因势利导成良相我辈岂是蓬蒿人82022-05-3115:56山东文化领域爱好者关注春秋时的齐国名相晏子,不仅德行出众,而且智慧过人。在他辅佐齐景公时期,有一次,景公派遣晏子去治理东阿,晏子受命前往。三年后,有很多人向景公说晏子的坏话,景公十分不悦,于是召晏子人朝,要罢免他的职务。晏子恳切地说:“

  • 晏子根本不敢讽刺楚王!他的使命是实现齐楚联盟!共同对抗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晏子,齐国,晋国,齐楚联盟,楚庄王,勾践

    中国人讲究格局,在历史中,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桥段,供后人品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晏子的辩才天下无双,留下了南橘北枳的成语,淮河躺枪了!春秋末期,天下将乱,国际交往越发频繁,齐国大夫晏子受命出使楚国。楚王为人傲慢,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准备在气势上打压齐国,自然要从侮辱晏子下手!找来一大堆谋臣,

  • 晏子“两桃杀三杰”的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晏子,三杰,齐国,楚国,齐景公

    老李讲历史故事0032想必大家对“晏子使楚”的故事都比较熟悉了。讲的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面对楚国让他“钻狗洞”、“齐人在楚国偷盗”等刁难,从容机智化解,保住了齐国尊严,赢得了楚灵王的赞赏和尊重。这期老李讲的是“晏子使楚”后发生的故事。晏子从楚国回到齐国,得到了齐景公的奖赏,被封为

  • 古人智慧:楚王接连三次羞辱齐国使臣晏子不成,反被晏子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社会温情标签:晏子,齐国,楚王

    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及其大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想羞辱他,等到晏子来到王宫大门外后,不让晏子从大门进入王宫。而是让人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来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拒之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走狗洞,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楚国迎接宾客的人心想:晏子果然厉害,若非要让晏子

  • 为何晏子将玉比作恶心的东西,却能得到齐景公盛赞?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晏子,晏婴,晏子春秋,史记,齐国,景公

    圭璧这种宝玉礼器是天下重宝,只有天子和顶级的人臣才能执、守。 有一次齐景公长疮,宰相晏婴晋见。 景公问疮,晏婴以苍玉 、圭、璧作比喻,让齐景公心中激赞,从而对“ 君子 ”有更深刻的敬服。晏子为何让齐景公激赏晏婴(公元前578年─前500年)是春秋时代齐国人,生来就是一副远远矮于常人的特殊身材,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