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眼看就要做同事了,晏子为什么拆孔子的台?

眼看就要做同事了,晏子为什么拆孔子的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评 访问量:2306 更新时间:2024/2/15 14:16:52

话说孔子生活的时期,真是个伟大的时代。

一个时代之所以伟大,往往是因为有伟大的人物。

孔子活着的时候,专门出差去洛阳,坐了几天牛车,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老子

两人相谈甚欢。

儒家的创始人兼大BOSS,和道家创始人兼大BOSS,要搁今天,怎么着也相当于乔布斯拜见任正非吧。

齐国名相晏婴,就是传说中的晏子,和孔子也是同时代的。

墨子在孔子去世后一两年左右出生,算是擦肩而过。

抛开墨子不说,同时代的孔子、老子、晏子这三位,朋友圈已经够显赫了。

其中最有趣的是孔子和晏子,俩人差点成为同事,不料晏子同志玩了点心机,一脚把孔老师给踢了。

事情是这样的。

孔子30多岁的时候,鲁国乱了,卿大夫擅权、纷争,国君鲁昭公想认认真真当老大,不料却被小弟(卿大夫)痛扁,无奈逃到了齐国。

孔老师很无奈,鲁已经不是当年的鲁了,去齐吧。

在齐国,通过介绍人高昭子,见了国君齐景公,经过面试,齐景公总体上满意,打算录用。

总经理晏婴一想,不对劲儿啊。孔老师能力这么强,他来了,至少也是个常务副总经理,眼睁睁是对咱的威胁啊。

咋办?晏子老师一向以智慧著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转天便对大老板齐景公说:

“这帮新兴的儒者啊,只会说漂亮话,很难约束,自以为是,不肯俯就别人;而且治理丧事喜欢铺张浪费,甚至为了死去的亲人不惜倾家荡产。这种风气要不得啊!礼节繁琐得要命,对治理国家不是什么好事!”

齐景公耳根子软,而且胸无大志,什么孔子不孔子的,其实他也没太重视,于是听了晏婴的话,对孔子冷淡了。孔老师无奈离开了齐国。

孔老师心里憋屈,可一想,咱整天号召“以直报怨”,有啥法子呢?忍吧。

不仅如此,孔老师在《论语》里还经常夸奖晏子,说他如何如何好。这就奇怪了。就算晏婴不错,毕竟暗中拆自己的台,为什么还要替他说好话?

肚量当然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恐怕是两人在治国理念上有相似之处。

孔子重视礼,痛恨“礼坏乐崩”的现实,希望恢复周礼。晏婴未必希望完全恢复周礼,同样主张以礼治国。

同样重视“礼”,路径有所不同。孔子更看重细节,晏子更提倡节俭,主张删繁就简,讲求实效。

即便具体路径不同,毕竟在“礼”的认同上,孔子找到了知音。所以,即便晏婴暗中作梗,孔子也没往心里去。

何况,在姜太公立国之初便已“工商之利”起家的齐国,想要完全依靠礼来治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齐景公越重视孔子,孔老师压力就越大,因为如果在鲁国施行礼治的成功概率为50%,那么在齐国至多10%,甚至更低。

孔老师和晏老师都深知这一点。所以,晏婴的礼,一定是简约的,更重实效。即便如此,他辅佐下的齐国,也已经在下坡的路上酝酿加速度、一坡更比一坡低了。他去世前后,齐国陷入内乱,不能自已。

晏老师治国都如此,用更加繁琐、更重视程序的孔门之礼治理齐国,更是不可能。

所以,孔老师大概想开了,晏老师当年这是要把咱推出火坑啊。

除了具体业务上的有点摩擦,两人在理念上可谓知音。除了礼,“和而不同”的概念,更是先由晏子提出,再由孔子发展,最终成了中华民族最经典的理念之一。

高金国,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标签: 孔子晏子晏婴齐国墨子论语

更多文章

  • 晏子识才

    历史解密编辑:南海网海南新闻标签:晏子,齐国,晏子春秋,丞相,车夫

    《古圣贤像传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本)中的晏子。晏子是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后,继任齐卿,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辅政长达四十多年,传世有《晏子春秋》一书,是战国时代后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识才不拘一格,有独到的眼光。他任齐国宰辅之时,刚刚

  • 齐景公请教晏子:治国从哪里入手?晏子回道:社鼠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晏子,治国,奸臣,君王,社鼠,晏婴,周朝,先秦,齐景公

    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从哪儿入手?晏子答道:社庙中的老鼠。这没有头绪的回答,齐景公一下子就迷茫了。什么意思?难道咱们这儿的老鼠吃人吗?晏子不紧不慢地答道:说道社,就是把木头一根一根有序的排列起来,并给他们涂上泥浆,这样一来,老鼠就栖居在了那里。用烟熏,怕烧毁了木头,用水罐,又怕冲毁了泥浆,这些老鼠

  • 晏子因势利导成良相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晏子,齐国,诸葛亮,鬼谷子,景公

    晏子因势利导成良相我辈岂是蓬蒿人82022-05-3115:56山东文化领域爱好者关注春秋时的齐国名相晏子,不仅德行出众,而且智慧过人。在他辅佐齐景公时期,有一次,景公派遣晏子去治理东阿,晏子受命前往。三年后,有很多人向景公说晏子的坏话,景公十分不悦,于是召晏子人朝,要罢免他的职务。晏子恳切地说:“

  • 晏子根本不敢讽刺楚王!他的使命是实现齐楚联盟!共同对抗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晏子,齐国,晋国,齐楚联盟,楚庄王,勾践

    中国人讲究格局,在历史中,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桥段,供后人品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晏子的辩才天下无双,留下了南橘北枳的成语,淮河躺枪了!春秋末期,天下将乱,国际交往越发频繁,齐国大夫晏子受命出使楚国。楚王为人傲慢,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准备在气势上打压齐国,自然要从侮辱晏子下手!找来一大堆谋臣,

  • 晏子“两桃杀三杰”的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晏子,三杰,齐国,楚国,齐景公

    老李讲历史故事0032想必大家对“晏子使楚”的故事都比较熟悉了。讲的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面对楚国让他“钻狗洞”、“齐人在楚国偷盗”等刁难,从容机智化解,保住了齐国尊严,赢得了楚灵王的赞赏和尊重。这期老李讲的是“晏子使楚”后发生的故事。晏子从楚国回到齐国,得到了齐景公的奖赏,被封为

  • 古人智慧:楚王接连三次羞辱齐国使臣晏子不成,反被晏子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社会温情标签:晏子,齐国,楚王

    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及其大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想羞辱他,等到晏子来到王宫大门外后,不让晏子从大门进入王宫。而是让人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来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拒之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走狗洞,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楚国迎接宾客的人心想:晏子果然厉害,若非要让晏子

  • 为何晏子将玉比作恶心的东西,却能得到齐景公盛赞?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晏子,晏婴,晏子春秋,史记,齐国,景公

    圭璧这种宝玉礼器是天下重宝,只有天子和顶级的人臣才能执、守。 有一次齐景公长疮,宰相晏婴晋见。 景公问疮,晏婴以苍玉 、圭、璧作比喻,让齐景公心中激赞,从而对“ 君子 ”有更深刻的敬服。晏子为何让齐景公激赏晏婴(公元前578年─前500年)是春秋时代齐国人,生来就是一副远远矮于常人的特殊身材,然而,

  •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历史解密编辑:失忆的蝴蝶PLUS标签:晏子,齐国,丞相,国君,周朝,先秦,齐景公,历史故事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严格信守自己的使命、职责,顺人心,尽人事,以免亏污过去、辜负未来。但为数不少的执政者,却难以做到,致使政权易人,后悔莫及。战国时期,齐景公拥有了智能之士晏子。齐国在丞相晏子

  • 《晏子春秋》10句名言,言简意赅,句句警醒世人!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晏子春秋,晏婴,齐国,禽兽,贤能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历史典籍,内容由历史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晏婴,后人尊称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是齐国大夫晏弱的儿子。一、贵不凌贱,富不傲贫。——《晏子春秋.卷三》点评:身份高贵的人,不应该欺凌地位卑贱的人;腰缠万贯的人,不应该对穷人傲慢无

  •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的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历史解密编辑:附允历史观标签:晏子,齐国,丞相,国君,先秦,周朝,齐景公,历史故事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严格信守自己的使命、职责,顺人心,尽人事,以免亏污过去、辜负未来。但为数不少的执政者,却难以做到,致使政权易人,后悔莫及。战国时期,齐景公拥有了智能之士晏子。齐国在丞相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