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时期的钱比盛世还要多 为什么突然间就垮台了呢

晚清时期的钱比盛世还要多 为什么突然间就垮台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80 更新时间:2024/1/30 13:09:17

清朝那么有钱为什么突然就垮台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909年11月,大清帝国海军大臣载洵一行抵达柏林,受到德国方面高规格的接待,原因也很简单:德国的财神爷来了。早在三个多月前,载洵刚刚就职海军大臣时,就雄心勃勃的提出重海军计划,准备在未来七年内,添置8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此后,载洵一行开始了环球采购,在到达柏林前,载洵已经在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兵工厂下了订单。德国人眼见大清真的撒银子了,自然不敢怠慢,高规格的接待外,带载洵逛遍了德国的兵工厂。可惜这位贝勒爷似乎对德国的舞会和妓院更有兴趣,这也成了当时德国报纸的槽点。

虽然载洵有点儿不着调,但大清这土豪可不是装出来的。一年后,即1910年,又一条消息传遍了世界:大清为了新政,决定在北京贡院的旧址上兴建国会大厦,由德国人设计,德国施罗特公司负责施工。虽然设计上参考了德国国会大厦,但体量却是德国国会大厦的两倍,而且电梯、电报、电话、暖气一应俱全,尽显现代化风采,因此造价不菲,全世界也就再次被大清的挥金如土所震撼了(注:1911年武昌起义后,此大厦刚打好地基,被迫停工)。

走出柏林凯宾斯基酒店的载洵

今人看来,清朝在末年居然还是一副土豪的样子,确实出乎意料。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末年的大清朝应该穷困潦倒才对,毕竟1901年的《辛丑条约》,使清廷背上了连本带息9.7亿两白银的赔款,从1902年开始,各项赔款和外债使清廷每年就需付出4700万两白银。要知道,康熙时的财政收入不过三千万两白银,乾隆作为清朝的巅峰时代,年入也不过是四千多万两而已。况且,早在康熙时,清朝就已定下国策:永不加赋(指田赋),想提高财政收入似乎不太可能。

但现实情况是,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后,清朝的财政收入持续升高,先是在1899年突破一亿两大关,接着1908年突破二亿两,到了清朝垮台前的1911年,财政收入更是突破了三亿两,已经几乎是康乾盛世的十倍了。那么,问题也就来了,理应破产的大清帝国,咋就变成土豪了呢?而既然这么有钱,清朝又怎么突然垮台了呢?

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在乾隆时代,清朝税源主要有三:田赋,大约每年三千万两;盐税,每年约500万两;关税,每年约500万两。在清朝末年,传统的税种均有大幅增长,虽说永不加赋,但1895年后,迫于《马关条约》赔款的压力,清廷也开始提高田赋,到1911年,田赋收入达到4800多万两。至于盐税,清廷通过盐税抽厘和食盐加价的方式,大幅提升了盐税收入,1911年这项收入竟高达4600多万两。而关税的增加,与列强打开中国国门有很大的关系,以前只有广州一口通商,后来,各种不平等条约将越来越多的城市辟为通商口岸,客观上扩大了海外贸易的规模,关税收入自然水涨船高,1911年已经达到了4300多万两。

传统的赋税是一方面,清廷还不断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比如说厘金。那是在1853年,太平军攻入苏南,清朝重要财税之地沦陷,为了敛财,咸丰就下令在各交通要道、各关口设卡,凡是商品路过,均征收1%的厘金。此后,厘金就成为清朝一个重要的税种,而且税率不断提高,曾经高达20%,到1911年,厘金收入也已到达4300多万两。

铁路是清朝末年另一项新兴收入。最早的时候,清廷认为铁路破坏风水,不肯修路。后来甲午战败,清廷才发现,清军虽本土作战,但因为没有铁路,援军、物资依靠马拉车推,贻误了战机,于是,开始修建铁路。很快,大清官员们发现了铁路另一个妙处: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尤其是1906年通车的卢汉铁路,去掉借款利息、成本,每年还净赚三百多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各地火车站所带来的商税收入。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清廷从讨厌铁路,到疯狂修路,铁路已成了清廷眼中的香饽饽。由于早先已经把一些地方路权卖给了民间资本,为了把蛋糕独占,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将民营铁路和路权全部收回,由此引发保路运动,这也成为了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所以,清朝财政收入突飞猛进的原因,我们用八个字可以概括:横征暴敛,与民争利。虽然清廷挣了很多银子,却已是民心尽失,江山能长久,那才叫怪事。但清廷不知道这一些,自以为有钱就可以江山永固,1911年10月4日,清廷颁布了国歌《巩金瓯》,其中一句歌词是“帝国苍穹保”,大清自我感觉可谓良好。六天后,武昌起义的枪声成为大清的丧钟。1912年1月初,清廷度支部公布了1911年财政收入:30191万两银子,这是个史无前例的数字,清朝财政收入喜破三亿大关。一个多月后,即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逊位,至此,清朝结束了对中国268年的统治。(/澹台卓尔,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清朝晚清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同样是太监,为什么魏忠贤比赵高更出名?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忠贤,明朝,赵高,野史秘闻

    魏忠贤比赵高更出名,这个论断还需要再斟酌,赵高事实上在宦官这个群体内也算是个很出名的人了,所以,姑且说,二人各有千秋。那么,既然题主问起,咱就假如问题成立,不妨聊上几句。二人出身差距很大,魏忠贤逆袭成功案例比较吸引人赵高本是秦国宗室的远亲,虽然只是个远亲,但毕竟是宗室,算是出身贵族。他之所以成为卑贱

  • 朱棣的发妻徐皇后是个怎样的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朱棣的发妻徐皇后是个怎样的女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燕王妃徐氏叫停了跟在身后的婢女,她想一个人登上城楼去看看。放眼望去,阳光依旧在儿时的东方铺开,洒在南京城上空,与晨㬢交融。远处的太傅院正冒着炊烟一一一整个院落早已林木参天,遮住了曾经的闺房,可怎么也挡不住她深情的目光。二十多年了,弹

  • 曹植在监视下去往自己的封地后,他怎么度过自己的晚年?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和魏王,并在同年受禅登基。随后,不仅当初选择站在曹植一侧的臣子们被曹丕清算,贬得贬、罚得罚,那些亲近曹植的其他曹家兄弟,以及曹丕觉得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兄弟,悉数被他断了从政之路。其中,曹植和同母兄弟曹彰,以及与自己交好的曹彪,都被排挤出京,在监国使者的

  • 探索孙策平定江东之战的具体经过,最终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孙策平江东之战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的一场战争,发生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至建安元年(196年)。由于袁术多次失信于孙策,使孙策有自立门户的方向,并以助袁术攻刘繇为藉口,得到袁术派出的兵马,在发生战争前,孙策拥有士兵五六千人,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孙策最后把在江东的诸割据势力消灭,成功统

  • 揭秘: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孔融一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一代枭雄,在历史上曹操都是非常厉害的。可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述成了“汉贼”。不过对于曹操是不是汉贼,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历史上的人对曹操评价不一。不过曹操的能力毋庸置疑。曹操的一生都是雄才大略的,只不过最终的曹操没有看到天下统一,同时最终的三国赢家也不是曹氏宗亲,反倒是了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宋皇后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光义,宋朝,赵匡胤,野史秘闻

    在古代皇帝那个位置让人敬畏,也让一些人眼红,在通往帝王的路上踩着遍地尸体,血液四处飞溅,可是登上皇位之后,便是永久的孤独。赵匡胤重新统一了国家,结束了战乱,建立了宋朝,从整个历史来看,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仅活了49岁就驾鹤西去,身后留下来一个年仅24岁的皇后,后继者是如何对待这个宋皇后呢?一起来看

  • 楚王负刍为什么会贬为庶人?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楚王负刍,春秋战国,风云人物

    秦王嬴政少年即位,他在公元前238年平定嫪毐的叛乱后,顺势剥夺了相国吕不韦的大权,成为了真正的秦王。嬴政亲政后,继续祖辈们吞并六国的事业,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灭亡了齐国,大体统一了华夏,建立了第一个帝国。对于秦灭六国,大家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是在秦王嬴政身上,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六国国君的命运,小编今天就为

  • 曹操为何要舍近取远,派距离更远的于禁去救援曹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219年7月,在刘备先后拿下汉中和东三郡后,镇守荆州达十年之久的关羽也趁势提兵北上,发动了对天下格局影响极其深远的襄樊之战,此时镇守襄樊前线的是曹魏征南将军曹仁,因为曹操主力刚刚败退汉中,东线也要保持足够的兵力以防范孙权,所以此时曹仁的兵力不足,一番交战下来关羽击败曹仁,只剩下几千兵马的曹仁被数

  • 讨伐董卓发生在汉末哪一年?这场战役造成了什么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讨伐董卓,汉末,战史风云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

  • 为什么故宫叫做紫禁城呢 这里有什么样的传说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故宫,皇帝,历史解密

    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故宫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其实在古代,故宫又叫做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修建而成的。在元朝时,北京是都城,那时候叫大都。从朱棣开始,之后的明朝和清朝共有二十四个皇帝,在这里统治天下。那么为什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