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侯国史话卷一:鲁伯禽率众守土,并举兵伐徐夷来策应周公东征

诸侯国史话卷一:鲁伯禽率众守土,并举兵伐徐夷来策应周公东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306 更新时间:2023/12/26 2:36:49

讲述过周公离世的故事后,咱们不忍他的时代过早离去,特意闲叙了一篇关于“解梦”的趣谈。并且,在上一次末,笔者特意留下一个悬念想在今天揭开,那到底咱们这次会不会回到成亲政后的那些事儿呢?答案是暂时还不行,既然前面刚讲过了父亲,咱们也要说一说他儿子的表现,因此,笔者这一次特意为众“诸侯国史话”开篇,讲一讲继“建国录”之后,第一个有故事的国家——鲁。

看过在下前面文章的朋友一定还记得,当初咱们讲“鲁国建国录”时曾提到过,周公的长子伯禽因为父亲要留在朝中辅佐天子不能赴任就国,所以他代父就任,把鲁国建立起来,成为事实上的第一任鲁国国君。而且,文中咱们还讲到,伯禽建立鲁国后做事较为刻板,不懂得因势利导,以至于花了三年时间才回到丰镐天子和周公回报成绩。为此,在众人听过他的汇报后,无论是周公还是姜太公,都只得以频频摇头来表达自己对伯禽做事死板的无奈。

那如此说来,伯禽会不会就是一位十分愚笨的诸侯国国君呢?其实,此话也得从多方面来讲,在礼法制度方面,伯禽是一位严格遵循周礼之人,因此在他的思维里会认为人人都必须遵循礼法,不应该通过修改礼法来适应当地习俗。这看上去是不懂得变通,但实际上也是他为人刚正的表现。事实上,伯禽不仅不愚笨,在他们这一代年轻的诸侯国君中,他还算得上是位佼佼者。这不,在三监及东夷诸国的叛乱中,他还作为父亲周公的得力助手,成了讨伐、淮等夷邦的先锋力量。

时间倒回到管、蔡叛乱之时,纣王的儿子武庚也想借这难得的机会恢复商国的势力,甚至有复辟商朝的野心。于是,武庚与管叔蔡叔商量过后,由他们去在朝中散布流言诋毁周公,引起众人对周公的不满,从而趁机起兵反叛。而武庚则去联络殷商旧势力,特别是中原及东夷等殷商遗民聚居的地方煽动叛乱,来呼应管蔡的举兵。

在东夷地区的诸夷之中,就有徐、淮二夷受到武庚的蛊惑,加入到叛军之中。而这两个邦国,特别是徐夷,又离刚刚建立起来的鲁国十分的近,所以伯禽面临着他建立鲁国以来的最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伯禽当机立断命人先封闭了王城的东城门,并把居住在东郊一带的百姓迁往他处,避免了位于鲁国东部的徐夷直接派兵袭扰鲁国东郊的可能性。

在做好了东郊的防护后,伯禽仍然不敢怠慢,通令全国做好准备,待到恰当的时机,对徐夷等予以反击。而这个恰当的时机便是周公率兵东征的时候,当这个消息传到鲁国后,伯禽明白是该自己行动了。他不仅要解除徐、淮等国对鲁国的威胁,还要在东部策应父亲的行动,阻止这两个夷国与中原的叛军会合。

于是,伯禽召集众人来到肸(音为bi,四声,鲁地地名)这个地方,发表了一次誓师讲话。在讲话中,伯禽命令所有人准备好各自的盔甲,打磨好各自的武器,准备出征。他还下令不得伤害牛马,不得擅自离队追逐跑散的牲口和奴隶,如果得到了别人的牲口和奴隶还要即刻归还,如果不听命令去追逐牲口和奴隶,或者不归还他人之物的,都要判以常刑。除此之外,伯禽继续规定,行军途中所有人不得侵扰民家、不得跨越围栏、不得偷盗劫掠、不得抢他人的奴隶,否则同样要受到常刑。

说完了规定,伯禽又提出要求了。他要求西、南、北三郊的人们备足粮草和修筑之材。等到甲戌日这天,资材送到这里修筑工事,粮草则供应大军去征伐徐夷。如果有不到的、不提供粮草的、不提供修筑材料的,或者提供了但没有达到要求,导致大军供应不足者,都将处以重刑甚至死刑。

这就是名为《费誓》誓师宣言,被收录在《尚书》之中,而同样的内容在司马公的《史记·鲁周公世家》中也有记载,只不过篇名被写作《肸誓》,就是取“在肸地誓师”的意思。因此《尚书》的这篇誓词名称中的“费”字,理应也读作bi。

誓师结束,鲁国全体军民为这一仗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大军也如期出发向徐夷叛军挺进。要问伯禽此次出征结果如?当然是取得了大胜,击败了徐夷叛军,成功地解除了鲁国的威胁,完美地在东部地区策应了王师的行动,为周公的东征平叛能在三年内便取得成功贡献了力量。这就是“鲁国史话”的开篇,也是诸侯各国史话的开篇,伯禽做出如此功绩,成为开篇文章的主角理应当之无愧。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鲁伐徐夷、史话开篇、伯禽、同代佼佼者、三监叛乱、徐淮同叛、伺机讨伐、肸誓、尚书费誓、取得大胜。

标签: 周公伯禽东征诸侯国徐夷商朝

更多文章

  • 西周历史人物:鲁国第一任国君“伯禽”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鲁国,伯禽,齐国,周成王,周王朝,诸侯国

    伯禽简介:伯禽,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周公的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尊称“禽父”或“鲁公”。主要事迹:1、治理鲁国周公受封鲁国,但由于周成王年幼,周公留在都城辅佐周成王,而派长子伯禽代替他治理鲁国。伯禽在鲁国治理三年,才到都城向周公汇报政绩。周公问他:“为什么报政如此缓慢?”伯禽回答说:“

  • 题目:《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泰,考试,公务员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题目:《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题目:《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今天()一带。(出题:无锡市新吴区委宣

  • 吴国是不是姬姓诸侯,《吴太伯世家》的真实性,到底有几何?

    历史解密编辑:任微言卿标签:吴太伯,吴国,吴太伯世家,诸侯国,商朝,周王室

    一直以来,春秋之世的吴国被看做是周王室后裔,属于姬姓诸侯国的一支。但问题是,灭商之前还在西岐之地积蓄力量的周人,有能力到江浙一带开拓势力范围吗?《史记》世家之首的《吴太伯世家》,里面的记载符合历史事实吗?按照《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国的祖先是周太王的两个儿子太伯、仲雍,为了给贤明的弟弟季历让位,两兄弟

  • 吴太伯与季札的让国,境界相差甚远,前者利国利民,后者洁身利己

    历史解密编辑:四冶读史标签:季札,吴王,齐国,吴国,姬昌,吴太伯,历史故事

    大家好,我是四冶读史。太伯和仲雍商量好之后,决定一起逃到“荆蛮”去。事情的起因是,周太王[1]的第三子季历很贤明,他的儿子姬昌又有圣人气象,周太王就想把王位传给季历,以便传给姬昌。太伯和仲雍了解了父亲的想法后,就商量一起逃到“荆蛮”,把王位让给季历。按照宗法制[2],王位应该是由太伯继承的。而为了把

  • 吴太伯让位,其实是一场祖父为了孙子逼走儿子的悲剧,真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吴太伯,司马迁,姬昌,吴国,史记,世家

    “重读史记”第一季第七期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世家”的起笔又是从谁开始的呢?是从《吴太伯世家》。这就很奇怪了。前面几讲我给你介绍过,“世家”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记录周代的诸侯,在这些诸侯里,吴国其实是一个非常边缘的存在,地位和影响力都有限,与齐国、鲁国、燕国比差

  • 就当时条件而言,吴太伯如何能迁徙千里之外的吴地?考古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吴太伯,考古,考古发现,吴山,太伯,青铜器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现在,江南一带的人毫无疑问是华夏。但是,在战国以前这儿的人曾被华夏称做“荆蛮”。春秋时期,苏南吴国的王室曾假借华夏祖先而成为华夏,这便是苏南地区人群华夏化的重要关键。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司马迁记

  • 舜帝后裔封国陈国25位国君简介一览,从陈胡公到陈湣公

    历史解密编辑:长安十三期标签:舜帝,国君,楚国,周朝,先秦,陈胡公,诸侯国,陈湣公,胡公满,陈国(东汉)

    陈胡公(在位时间:-1045~-986,60年)陈胡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亦称陈满、陈胡公满、虞胡公。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妫满为妻,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奉祀舜帝。妫满在位期间,修筑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以周朝的礼义德行

  • 姜子牙身份说法不一,一古墓推翻各种猜测,来历并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橘子爱生活标签:商朝,齐国,姬昌,山西,古墓,姜子牙,周文王,司马迁

    关于姜子牙的身份一直说法不一,他究竟是来自皇家贵族,还是出身平民百姓,一直都饱受猜测。如今一座古墓出现,专家考察直接推翻各种猜测。历史上出现很多名人,有些人对历史发展有推进作用,有些人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但凡是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姓名的人,他的身份必然不简单。作为商朝末期周朝初期的风云人物,姜子牙的

  • 72岁的姜子牙娶68岁的黄花闺女,许诺一品夫人,为何她还执意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一品,纣王,朝歌,许诺,姜子牙

    公元前1084年,72岁高龄的姜子牙经人介绍认识了68岁的马氏,两人互相喜欢,谈了没多久就闪婚了。洞房花烛夜时,姜子牙发现马氏竟然是个黄花大闺女,更是喜欢得不得了。姜子牙还许诺马氏,日后肯定让她当上一品夫人,风光无限。可是没过多久,马氏就一纸休书,执意离开了姜子牙,这究竟是为何呢?姜子牙与马氏新婚的

  • 难怪九尾狐妲己没被封神,你看纣王自焚前,她对姜子牙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垄疯堂主标签:妲己,纣王,王和,帝辛,先秦,姜子牙,九尾狐,太公望,元始天尊

    我们知道,元始天尊策划封神榜,挑选应劫人士时,制定了两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其一是背景,其二是战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战功又往往被忽略不计,或者说,名列封神榜不是靠战功,只有评定神职高低才参考战功。封神之战,战死的凡人将士不计其数,难道他们都没有战功吗?封神之战结束后,得以封神只有几个背景不凡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