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色故事我来讲】吴子琳《曾昭铭烈士的钢笔》

【红色故事我来讲】吴子琳《曾昭铭烈士的钢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智慧红谷滩 访问量:3897 更新时间:2023/12/30 2:43:19

为深入学习宣传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要求,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红谷滩区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学‘四史’ 讲故事”为主题的“红色故事我来讲”短视频活动。这期,让我们来聆听由吴子琳小朋友带来的故事——《曾昭铭烈士的钢笔》

我现在是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一支钢笔的故事。在我身后有一支钢笔正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它笔身为黑色,笔帽上一圈圈金色的条纹,犹如年轮一般细细缠绕,好像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它是曾昭铭烈士用过的钢笔。

1940年,12岁的少年和母亲跟随新四军3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曾昭铭等干部从皖南到江北指挥部去寻找父亲。但是走到安徽无为县家渡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无理扣押。在狱中,敌人对新四军指战员动用酷刑,千方百计地想得到党内机密,战士们宁死不屈,与敌人作着最坚决的斗争。

在昏暗的牢房里,曾昭铭的心口却像是燃起了一团炽热的火:“我不怕死,只可恨死在光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刻,我是多么渴望光明啊,多想拥抱那灿烂美好的未来啊!可惜我是看不到了”。

在狱中,曾昭铭想到了这个12岁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未来的希望啊!更换牢房,在人流交汇的间隙,曾昭铭迅速地将钢笔塞到了少年的手上,这对母子经历了长达六个月的羁押后终获自由,而曾昭铭在内的23位新四军指战员却被敌人残忍活埋。曾昭铭送给孩子的派克钢笔就是化身为信念的传递员,少年从中汲取了继续前行的力量。这位少年就是开国大将云逸的儿子张远之,长大后张远之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替先辈完成未尽的事业。

70多年后,当小小少年已成为了一位耄耋老人。他来到这里来参观时,看到了曾昭铭烈士的照片,照片里的他英气勃发,上衣口袋里还插着那支心爱的派克钢笔。老人顿时泪流满面,随即将他珍藏了73年的钢笔捐赠给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一支小小的钢笔,凝聚着革命先烈殷切的希望、抗争的精神、不屈的血性。倒下的是血肉之躯,绝不是理想信念。战争的号角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尘封在岁月中的往事,不应该被遗忘。愿丰碑不朽,革命精神永存!

关注红谷滩

爱上红谷滩

供稿:区委宣传部

编辑:赵雅晴

校对:张子能

核发:郭彤烽

小编鸡腿靠你了,在看点这里

更多文章

  • 艺术之光闪耀舞台,传承之志照亮未来——吴子竞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话剧,吴子竞,儿童剧,戏剧节,表演艺术,京剧演员

    表演是贯穿吴子竞目前人生的事情,也是他生活的重心。当生命如同舞台,吴子竞选择在这个人生舞台上专注表演艺术,在表演中绽放自我的精彩。表演:人生的关键选择从青少年到行业内广受赞美的艺人,吴子竞在选择表演成为他的兴趣和热爱后,从未后悔,这条表演之路,他从最开始的初学者走到了纵深处,不回头,也不停止追求卓越

  • 吴子建鸟虫篆赏,极美品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国画,画家,悠然见南山,多宝

    败亦喜思不学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诚则灵驰豪骤墨从头越动如山多宝如来丰寿观其厚何如文化和敬清寂胡不敏家有诗书见识见诸己戒之在得近乎勇乐之者难得君子慎行宁拙清泉甚妙庶几思不学忘其难无中生有吾常于此得意焉知非我之不是子非鱼醉倒家门口一山飞峙以为得意悠然见南山有不欲常识征稿启事:坦腹斋公众平台常年向广大中

  • 献礼二十大——吴子英倾心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吴子英,绘画,艺术,画家,国画,陆俨少

    周桃华龍華軒画馆监制吴子英,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院南吴子英 1970年出生,原中央文史研书画院南方分院特聘研究员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艺术创作中心 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设计系国画专业客座教授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湖南省美协会员 广州市美协理事 广

  • 平生不识吴子建 凿穿山骨也枉然

    历史解密编辑:黔艺空间标签:吴子建,谢稚柳,朱新建,吴湖帆,陈佩秋,沈尹默,张伯驹,王世襄

    吴子建名建,室名长屋、从因楼,祖籍福建闽侯,1947年生于上海。1978年移居香港,1987年移居美国。后迁居上海。童年时,吴湖帆先生导之亲笔研,问业于张伯驹、叶恭卓、王世襄、容庚、顾廷龙、沈尹默、潘伯鹰、谢稚柳、陈佩秋、钱廋铁、来楚生、方介堪、方去疾、陈巨来、王壮弘等。1971~1990年间曾为谢

  • 吴子轩,才11岁,一路走好!

    历史解密编辑:海丰微闻标签:子轩,儿童医院,红十字会,监护室,池州市

    10月2日上午10时34分,11岁的小男孩吴子轩走了,他走得静悄悄但也轰轰烈烈。在生命之旅结束后,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共同努力下,献出了最珍贵的礼物——他的一对眼角膜、一对肾脏和一个肝脏,他把光明与生的希望作为最珍贵的礼物赠与需要的患者,同时他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用于医学研

  • 中国山水画——吴子英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吴子英,山水画,艺术,国画,绘画,画家

    周桃华龍華軒画馆监制吴子英,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院南吴子英 1970年出生,原中央文史研书画院南方分院特聘研究员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艺术创作中心 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设计系国画专业客座教授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湖南省美协会员 广州市美协理事 广

  • 家庭纷争奶奶喝药自尽,爷爷为报复儿媳摔死孙子,91年江苏杀孙案

    历史解密编辑:故史倾城标签:陆平,建华,小秋,奶奶,杀孙案,江苏省,家庭纷争,亲生父母

    浑浊的黄海浪涛,延绵的海堤尽端,秋风摇曳着那一片荒凉的青青草滩。一座孤寂的坟茔,面对潮涨潮落的滔滔大海,向人们低声泣诉着一个欢乐融合的家庭,在没有硝烟升腾的唇枪舌战中被击得支离破碎的惨痛故事。1991年早春二月,初潮起汛。正是渺茫大海托起一弯银月的时分,黄海边上的江苏启东市协兴闸村,泛起了星星点点的

  • 革命烈士江姐牺牲后,儿子定居美国,孙子的做法令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抗战,美国,革命者,女烈士,革命烈士,红色基因

    在一些人看来,英雄就应该无畏,英雄的后代就应该继承先辈的遗志,将英雄精神发扬下去,但这些人不曾想过英雄也是一位位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也会怕疼痛,也会怕离别。英雄后代的身份给一些人带来了无上的光荣,但也给一些人带来了烦恼。中国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可不必将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江姐

  • 老人的无奈:“不带孙子吧,会得罪儿媳,不工作女儿没钱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王小乖标签:保姆,女儿,婆婆,老人,无奈,儿媳,婆媳关系,没钱读书

    老人的无奈:“不带孙子吧,会得罪儿媳,不工作女儿没钱读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而为人,一定要懂得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光凭自己的喜好做事情。正如北野武曾说:“所谓规矩,从根本上考虑,其实就是为他人着想。一个差劲的人,是完全没有‘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这种想法的。”就拿婆媳关系来说,无论是做婆婆

  • 求求各位别再用剧照代替主席的影像了,孙子看到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老外视角评论标签:演员,先生,剧照,毛主席,诸葛亮

    近来涉及领袖的小视频很多,也深受老百姓欢迎。但一直有种十分别扭的感觉,每每点开主席的历史影像,映入眼帘的却是另一张脸。本来不是多大个事,但总担心,以后的孩子们说起毛主席,会不会首先想到的就是唐先生那张脸。不过,主席都自嘲自己长了一张大中华脸,我们做节目的就得为“大中华”三个字负责。虽然特型演员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