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豫让为智瑶复仇的行为,究竟是“忠义”还是“权责对等”?

豫让为智瑶复仇的行为,究竟是“忠义”还是“权责对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顾道惊城 访问量:438 更新时间:2024/1/27 10:26:24

灭掉智氏以后,赵无恤干了一件挺不厚道的事:他将智瑶的头颅加工处理,变成了一个酒壶。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加工成了便器。

这种行为惹怒了智瑶的家臣豫让,于是决定刺杀赵无恤。

但豫让毕竟不是专业刺客,所以第一次行动不但没成功,反而被赵无恤活捉了。

抓住豫让之后,赵无恤劝他投降,但豫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表示自己生是智瑶的人,死是智瑶的鬼。

随从们劝赵无恤,杀掉这不知好歹的家伙,给那些心智瑶的孤魂野鬼们打个样。

但赵无恤想了想,还是决定放走豫让,因为忠诚是应该予以鼓励的,否则大家都当墙头草,这社会就乱套了。

被释放之后,豫让继续谋划行刺赵无恤,结果第二次又被抓了。

这一次,赵无恤终于生气了,认为自己第一次放人,是出于对豫让的尊敬,可豫让接二连三这么搞,显然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在临死前,豫让提了一个要求,希望赵无恤能把外衣脱下来,让自己砍几刀,也算对智瑶尽忠。

赵无恤同意了豫让的请求,于是脱下外衣,豫让冲着赵无恤的外衣狠狠地砍了几刀之后,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义务,然后拔剑自杀。

在后世,这个故事令不少史学家和小说家动容,觉得豫让不愧为忠诚的典范,小弟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对大哥尽忠。

于是,在他们的笔下,豫让不仅化身为“千古第一忠臣”,更是隐隐成为一种“悲壮美学”的化身。

实际上,豫让可没有大家想的那样忠诚,如果哪个公司老板用豫让做宣传,那必然要坏事。

最初,豫让是范氏家臣,后来又成为中行氏的家臣,最后才成为智瑶的家臣。

豫让为什么频繁跳槽呢?一种说法是因为,范氏和中行氏覆灭了,所以豫让才投靠智氏。

那么,豫让有没有为范氏和中行氏复仇呢?很抱歉,没有。

也有人问过豫让这样的问题,而豫让的回答很坦荡。

范氏和中行氏给我的待遇太差,不足以支撑我为他们复仇,而智瑶给我的待遇非常高,我当然应该为他复仇!

可在智瑶被杀的时候,豫让也只是痛哭一场,然后躲进了山里,并不准备出面为智瑶复仇。

但由于赵无恤太过分,居然侮辱智瑶的尸骨,豫让这才决定行刺赵无恤。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号召小弟们学习豫让,小弟们表面不说,心里自然也会想:你一个月才给我几个钱啊,就敢号召我学豫让?你把自己当智瑶,可在我心里,你连范氏和中行氏都比不上!

如果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赵无恤的说法恐怕更能引起共鸣。

周平东迁到现在,非正常死亡的大哥少说也有万儿八千了吧?他们的小弟大多也是换个场合,继续跟着其他大哥混,也没几个报仇的啊?

如果大哥死了,小弟一股脑地冲上去报仇,这天下还不乱套了?

当然了,我赵某人也不是说,大家就应该“有奶就是娘”,而是希望大家像豫让一样,大哥给你开多少薪水,你为大哥付出多少忠诚,不要认死理。

这也是赵无恤虽然讨厌豫让,但依然格外敬重他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案例啊。

把忠诚和物质挂钩,而且明晃晃地提出来,这恐怕是豫让行刺这个故事中最讽刺的事了。

毕竟,孔老夫子在提起自己身处的年代时,总会痛心疾首地表示“礼崩乐坏”,认为天下之所以纷乱,就是因为大家忘记了遵守礼法。

可是按照赵无恤和豫让的这套理论,那就是周天子这个大哥当得不到位,给小弟的工资越来越少,到后来甚至扭头找小弟借钱来运营公司。

就这么一副德性,大家还愿意在表面上尊重你,你就没事偷着乐吧,还有什么资格谴责“礼崩乐坏”呢?

也许用工资来表达,大家会觉得上不了台面,但人最擅长包装,所以这套理论,变成了两句鼎鼎有名的话: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其实吧,这种“国士论”听起来虽然不太入耳,但贵在真实。

到后来,一些有心人在“国士论”的基础上,包裹了国家、民族的外衣,效果立刻大不一样。

比如某些卖国求荣之辈,你问他为什么出卖自己的祖国,他绝不会告诉你,是因为敌人给得更多,而是会给你讲大道理。

总而言之,我这样做,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未来,只有这样做,才能以最小的伤亡结束战争啊。

然后,他给你摆事实讲道理:敌人的兵力比我们多,装备比我们好,后勤保障比我们优秀,反正各方面都比我们强,顽抗的结果必然是亡国灭种。

再比如某些一心抵抗的人,你问他为什么不投降,他也不会对你说什么利益之类的话,只是反复向你强调:正直的人,不就应该为国家和百姓付出一切吗?

这说法倒是没病,可为国家、百姓付出一切的前提是,你得身居其位啊。

换言之,国家和百姓没有对不起你,反而用自己的身躯,把你拱上了高位。

请注意,我所说的,都是那些“居庙堂之高”的大人物,千万不要拿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来抬杠。

毕竟,豫让虽然干着刺客的活,但人家跟着智瑶混的时候,那也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也正是有了这些变种,所以到北宋年间,对于这个瞎说大实话的豫让,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是横竖看不顺眼。

但豫让不能不说啊,因为歌颂豫让可是自古以来的政治正确。

于是,司马光玩了一个小花招,他把《史记》中豫让的名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给删除了。

然后,司马光也只是基本照搬了《史记》对豫让的记述,没做任何评论。

这恐怕就是士大夫们复杂心情的最真实写照了,这恐怕也是“牌坊”的最早具象了。

标签: 智瑶豫让赵无恤复仇周平王

更多文章

  • 豫让论——更像是一篇检讨书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智伯,国士,智谋,赵襄子,方孝孺,士大夫,豫让论,检讨书

    方孝孺〔明代〕明朝士大夫的文章真没法看,动不动就要“死谏”、死忠,大义凛然状;试以此篇之立意遍责明之士大夫,又有几人能做到?观孝孺之行,第一段恰像是在自己检讨自己啊。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

  • 士为知己者死——东周四大刺客之豫让

    历史解密编辑:过去的梦呀标签:赵襄子,豫让,士为知己者,智伯,中行氏

    春秋时期的刺客,与如今我们简单理解的杀手不同,那个时候,刺客们基本以“士为知己者死”作为信条,因此带有一些侠士的气息。有人曾说:刺客之道,以寡敌众,是勇气!刺客之道,杀身成仁,是忠义!刺客之道,三尺直剑,五步之内,血染金殿,王者畏惧,是勇气!刺客之道,舍身报恩,是忠义!本篇我们说说《史记·刺客列传》

  • 四年级语文上册42:第8单元 第26课《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微课视频、知识点、课件讲解、课课练~

    历史解密编辑:孩儿妈幸福生活标签:河神,官绅,百姓,魏文侯,西门豹治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 第26课《西门豹治邺》自学资料。——课堂笔记、微课视频、教材分析、课件讲解——课堂笔记微课视频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 第26课《西门豹治邺》微课:知识点一、人物介绍: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安邑 (今山西省运城市)人。魏文侯时任邺县县令,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

  • 重温小学课文《西门豹治邺》记忆暖暖,未知的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笙箫尽陌标签:西门豹治邺,魏文侯,子产,周文王,西门豹,治邺

    提起「西门」大官人,你首先想到谁?是那位勾搭潘金莲伙同王婆请武大郎「趁热喝了这碗药」的痞商西门庆?还是和叶孤城决战紫禁城之巅的西门吹雪?或许不一定有人知道三千年前西门氏之始的商汤之臣西门疵,但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西门子。可记否,曾经出现在小学课本启蒙故事中的战国魏臣西门豹?西门豹的

  • 《太平广记》志怪短故事:除妖罗生门,西门豹再世?西门庆早生?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西门庆,太平广记,西门豹,罗生门,信平君

    一兰阳太守张遣,被罢了官,回嫣城老家赋闲。宦海沉浮,心累得很;久不事农桑,颇觉技痒。正值春播,该种的地都种上了;只甩了一块地还荒着,四四方方的有两亩左右,正中间一棵大槐树,亭亭如盖,阴翳蔽日。张遣纳闷,召人来问。都说,有那棵树影着,四周寸草不生,种啥死啥,多少年了一直撂荒。张遣很不理解:“砍了,不就

  • 民间故事——西门豹赠驴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西门豹,民间故事,问道,掌柜,盐店

    永乐埔对岸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妇,没有田地,靠卖豆腐过日子。 有一天,夫妇二人推磨磨豆腐,手忙嘴不闲,崂叨起西门豹来。老婆说:“西门大夫可真好, 破除了河神娶妻的迷信,没收了神头社首骗的钱财,用到修渠上,引水浇地,算得个清官哪!” 老头一听:“咳!咱没儿没女,也没田地。他破除迷信也好,引水浇

  • 战国传奇:西门豹治理邺城,亲送河伯娶媳妇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西门豹,魏文侯,邺城,太守,吴起,世子

    战国传奇:西门豹治理邺城,亲送河伯娶媳妇魏文侯考虑中山地远,必得亲信之人防守方保无虞。于是派世子击为中山君,世子击受命而出,遇田子方乘破车而来。世子击慌忙下车,拱立道旁致敬。田子方驱车直过傲然不顾。世子击心怀不平,于是派人牵田子方车索上前道:“世子击想问汝,是富贵者骄人呢?还是贫贱者骄人呢?”田子方

  • 古代名人智慧:西门豹顺势为制惩巫婆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西门豹,河神,魏文侯,邺地,娶妇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魏文侯时,西门豹做邺地令。邺地处在黄河中游,本是历史上的富地,但西门豹到任一看,却见田园荒芜,百姓逃亡。他大惑不解,忙问缘故。当地百姓告诉他:“本地风俗,一年要为河神娶一个媳妇。选到谁家女子,便打扮起来,放到河中床上,行不太远就沉下去了。有女儿的怕被选成河伯妇,带女儿出逃。其

  • 《史记》故事“西门豹治邺”:治民能臣西门豹计除为祸乡里的女巫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西门豹,女巫,魏文侯,百姓,廷掾

    “西门豹治邺”是《史记·滑稽列传》中所记载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于战国初期,当时魏文侯任命西门豹为邺县令,面对当地因“河伯娶妻”而民不聊生的现状,为了解救当地百姓,西门豹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将主持此事的巫婆和三个弟子三后处死,最终破除了迷信。“河伯娶妻”之事导致邺县民不聊生战国初期

  • 京剧日历:2014年5月12日,京剧电影《西门豹》开机

    历史解密编辑:早安京剧标签:郑岩,艺术,西门豹,文化部,京剧电影,京剧演员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京剧日历》2014年5月12日京剧电影《西门豹》开机2014年5月12日,京剧电影《西门豹》在大连宏济大舞台隆重开机。该剧由杨赤担任主演及出品人,郑岩、石晓亮、窦晓璇参加演出。由文化部、广电总局和北京、上海、天津市委宣传部以及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复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