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公叔痤,许多人都不陌生,倒并不是因这位在魏国当了二十年相国的人物,有什么了不得事迹,而是因为他与两个不世出的大才之间的纠葛羁绊。史书上记录的关于公叔痤的第一个故事,是他在魏武侯时期,接替田文(非孟尝君)为相,娶了公主,却担心河西郡守吴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用计赶走了这个魏国的柱石,让人家跑到楚国去变法了。与公叔痤羁绊更深的是主持秦国变法的法家巨擘商鞅,这位魏国丞相,明明知道商鞅之才,却从不向魏王举荐,怕也是担心威胁到自己的相位。偏生公叔痤又害怕在后世留下嫉贤妒能的坏名声,在自己将死之时,又向魏王举荐,还说若不用他就杀他。事后,又怕落个不义的名声,又私下跟商鞅泄密,让人家快跑,可以说是矛盾虚伪到了极点了。
这位公叔痤大抵和齐国的邹忌属于同一类人,做官或许还算尽心,但做人的心胸就不敢恭维了,他们最见不得的就是,在朝堂之上出现比自己能力更强,名声更大的人,公叔痤之于吴起、商鞅,邹忌之于田忌,都是因着这份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心思。从魏武侯到魏惠文王,公叔痤在位大约有二十余年,而这段时间里,魏国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表面上霸权还在,其实内里已经越来越空虚了。既然如此,为何魏武侯、魏惠王两代,都对公叔痤信任有加呢?主要还是因为,这位老丞相实在是太会做人了,这一点在《战国策·魏策》中记录的一个小故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362年,魏国与韩、赵联军在浍北交战,领兵的大将就是公叔痤。或许因为此时魏国尚且十分强大,亦或是魏武卒战力尚存,当然也不排除公叔痤指挥得当,这一战魏国大胜,不仅生擒了赵国主将乐祚,还夺取了皮牢等地。待公叔痤带兵凯旋,魏惠王特地跑到城外去迎接他,还当面说要赏赐他一百万亩田地,而接下来公叔痤的反应,就显示出他会做人的一面了。
公叔痤听后,慌忙倒退两步,连连拜辞说,这场大胜可不是我的功劳啊,不能赏赐我。士兵作战勇敢,不畏生死,一往无前,是当年吴起练兵练得好,在战场上,察看地形,分析形势,使三军将士心明眼亮,目标明确,是将军巴宁、爨襄做得好,赏罚分明,让士卒百姓信服,提高士兵战斗的积极性,这是王上您颁布的法令好,而我找到了合适的机会,让将士们击鼓向前,不敢懈怠,这算得了什么功劳呢?然后向建议,找到吴起的后人,赏赐田地二十万亩,再分别赏赐巴宁、爨襄十万亩田地。
公叔痤的这一番说辞,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提吴起说明自己对吴起没有嫉妒之心,不居功又表现出自己的谦逊,为部下邀功,让自己更受拥戴,拍魏惠王马屁,让自己更受信重,一举多得。魏惠王听到这一番话后,对公叔痤更是大加赞赏,当中称他为长者,并说“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揜能士之迹,公叔何可无益乎”,除此之外,还在原先许诺的一百万亩田的基础上,再增加四十万亩,一并赏赐给公叔痤,这一次公叔痤接受了。
公叔痤能击败吴起,压制商鞅,在魏国做二十多年的太平宰相,足见其能,至少在做人说话这一方面,吴起、商鞅是比不了的。只是,想要让魏国长盛不衰,在战国那样的大争之世立足,光靠这点嘴上的小聪明,显然是不够的。作为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公叔痤保住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却将魏国带向黑暗,得也?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