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时,列国推崇周礼。虽说诸侯纷争,但在“礼”之一事上,大家还是很尊奉的。即便如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这样的霸主人物,在对外征战之中,也是要提出“尊王攘夷”的。
所谓周礼,即是以周天子为核心。所有的礼,皆自天子出,天下臣民皆要尊奉周礼。当时之列国诸侯,周礼乃是必须科目,很多诸侯国都曾派遣王族子弟到鲁国学周礼。
今天,我们要讲的,也是关于一段周礼故事的。
晋国有个国君晋景公,在位期间曾先后击败楚庄王,甚至曾带领晋国大军攻入楚国本土。这是晋国最著名的霸主晋献公、晋文公都不曾做到的功业。于是,这位晋景公在晋国历史上,也是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
晋景公,也是一位尊奉周礼的国君。
公元前589年,晋景公在晋齐鞍之战中打败了齐国,让晋国在中原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这个时候,晋景公想到的不是召开什么盟会来宣布晋国的霸权地位,而是派遣使臣到周天子王城献捷。
晋景公派出的使臣是谁呢?这个使臣叫巩朔,是晋国的六卿之一。晋国推行的是三军六卿之制,六卿是朝中最有权力的人物。因此,晋景公派遣权臣前往王城,说明还是非常重视这次献捷的。
此时之周天子是周定王。此时之周王室,已是相当衰微,列国相争,楚庄王、晋景公等有为君主数年征伐。但晋景公多年征伐,每次征伐也都向周天子献捷,至少说明在明面上晋景公还是尊敬周天子的。
可是,巩朔这次前往献捷,周定王却是不见,只是派了臣子单襄公接见。这是为什么呢?这得要从单襄公的言辞中来看。
单襄公说:“蛮夷戎狄,不式王命,淫湎毁常,王命伐之,则有献捷,王亲受而劳之,所以惩不敬,劝有功也。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已,不献其功,所以敬亲昵,禁淫慝也。今叔父克遂,有功于齐,而不使命卿镇抚王室,所使来抚余一人,而巩伯实来,未有职司于王室,又奸先王之礼,余虽欲于巩伯、其敢废旧典以忝叔父?夫齐,甥舅之国也,而大师之后也,宁不亦淫从其欲以怒叔父,抑岂不可谏诲?”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蛮夷戎狄,不用王命,沉溺酒色,毁坏法度,天王命令讨伐,这才有献捷。这样的活动,天子往往都会亲自参加加以慰劳、加以亲近,这是为了惩罚不敬,奖励有功。可是,现在晋国人与齐国人开战,晋国齐国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兄弟甥舅之国,可以说这种战争不是绝对的仁义之战。即便齐国人有错,晋国人征伐取胜,也只需要派遣以为王室任命的卿大夫来通告王室即可。
这样的说法的意思,就是晋国人打败齐国,不应该到周王室来献捷。即便是要献捷,晋国人也应该派遣王室任命的卿大夫。巩朔虽然在晋国位高权重,可是在周天子看来还是不够格。而周礼是最将就等级之说的,等级不够是不能用权位来凑的。因此,单襄公就是按照接待巩朔的等级来接待巩朔的。其实,这也正是周天子对晋景公的一种示威。在周礼体制之下,只有周天子是最权威的。
周天子爱面子,代代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