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庄子:活明白的人,都懂得这十句话!

庄子:活明白的人,都懂得这十句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 访问量:1245 更新时间:2024/3/5 6:10:18

一、不管不问,不计较

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不要跟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青蛙只见过眼前的一隅天地;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夏虫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四季;不要跟迂腐的人谈论道理,他们的教养和见识有限。

庄子了悟人生真谛,却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和别人过不去,也不和自己过不去,这样就不会生闲气。假如事事与人计较,处处不能容人,是对自己的折损。

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略带三分拙,兼存一线痴,微聋与暂哑,均是寿身资。”劝人放下心中挂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缘法,务必守好自己的本分。该糊涂时就糊涂,对于层次不同的人,不必跟他计较。不管不问,不计较,方能保持身心舒畅、心情愉快。

二、换位思考,尊重不同

庄子说:“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悠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不遣是非,与世俗处。庄子不是要人们是非不分,而是说要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懂得尊重不同。

有的人很喜欢吃榴莲,有的人就觉得榴莲臭不可闻。有的人喜欢吃香菜,有的人觉得香菜奇臭无比。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面对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或事,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看别人不顺眼,可能只是理解不同,角度不同。境界低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标准当成唯一的标准,和自己不同的就是错的。

境界高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不同,尊重不同。所以,他们很少评判别人,指摘别人。尊重不同,换位思考,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三、大道至简,懂得知足

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在山林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占了其中一根枝条;偃鼠到黄河饮水,黄河再大,也只不过灌满自己的肚子。

人生又尝不是如此?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

古人说“大道至简”,生活亦应该主张“简”,舍去不必要的多之物,以便心不为物所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人生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所谓“做减法”,是指凡事看得开、放得下,懂得知足。

“放下”不是放弃,任何东西都不要,而是要有所选择,放弃多余之物,卸掉背上沉重的负担,舍去可有可无的,留下最重要的,这既是一种解脱的心态,豁达的修为,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四、利用外物,不被物役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怎会受到牵累呢!

“物”本来就是用来“物”的,人要主导、驾驭、使用“物”,而不是被“物”所“累”、所“役”。如果“物于物”,“物”反而成了负担、累赘,人也就成了“物”的“奴”。心为物役,是一件可悲的事。

功名利禄也是“物”,骄奢淫逸、弄权贪赃则是“物于物”的一种病症。古今中外,物噬主、钱吃人、人为物役的事例不胜枚举,被名缰利锁捆绑、被欲望蒙着眼睛、被权力牵着鼻子、被“孔方兄”抽打着推磨的人何其多也,被所谓的“功劳簿”绊倒、被享乐主义吞噬、被奢靡之风吹翻的悲剧也频频上演。兴亡更替、沉浮载覆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不物于物,方能乐。

五、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庄子说:“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知道时序是无终止的,洞察事物盈虚的道理。所以得而不自喜,失而不自悲,因为知道得失是无常的。

人要有平常心,自心如水,自性清净,以平常心看世事纷纭,看人生得失。

人都希望十全十美。其实,“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万事如意、一帆风顺、一路平安是一种良好的祝愿,只有怀着一颗平常心、抱着一种平常心态,才是人活世间的至高境界。

不如人意,就是人生。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事实往往未必。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

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还无法人诉苦,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体验。又有两句说:“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这也代表个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

人生天地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保持平常心态,看淡得失。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人生天地间,心态要宽松、从容、大度、豁达,坦然地面对人生,淡泊地看待荣辱得失。

六、两面三刀,警惕防范

庄子说:“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

生活中常常遇到一种人,每次见面永远都摆出一副笑脸迎人的样子,当面可以把你夸上天。这种人要格外注意,因为在你背后捅刀子的人很可能就是他。

俗话说“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他们当着人的面总是捡着最优美动听的话说,让听者飘飘欲仙;可是一转身就会是另一副嘴脸。

两面三刀、左右逢源的人可以在短时间里如鱼得水,混水摸鱼,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种人终究会被唾弃,让人“敬而远之”。

七、物质简单,精神富足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在庄子看来,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简单质朴。一个人的境界越高,越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而非物质上的享受。

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试图在物质上满足自己,只能不断滑向深渊,难以自拔。控制自己的物欲,学会享受精神的富足。少一些欲望,少一些心机,多一些灵魂的自得其乐。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是匮乏的,那么即便他拥有非常丰裕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幸福,相反,如果这个人精神非常富足,那么即便物质上不很充裕,依然可以怡然自乐、处事不惊。

八、人贵自知,方得富贵

庄子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螳螂用力去挡车,但是却挡不住,它不知道自己挡不住,这主要是因为它过分高估自己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分本事一分银,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自己心里要清楚。当下的境遇是自己的能力使然?还是同行的吹捧?还是平台的高度?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到自己的长处短处,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不会误判形式,遭遇人生的滑铁卢。

狂妄自大不可取,妄自菲薄也不能有。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九、事不可为,顺其自然

庄子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内心修养很高的人,不管什么境遇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境;如果事情无法挽回,他们总能安于天命,这是德性修养的极点。

人力有时尽,有时候,人生总会遭遇难以掌控、无可奈何的事情。这时候,不要求全责备。尽人事,听天命。

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应该坦然接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要学会改变心境,随遇而安。

十、看轻自己,方不迷失

庄子说:“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

当一个人用瓦做赌注时,技艺可以发挥得相当好,而用钩之类价值较大的东西下注时,就缩手缩脚了,一旦改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

庄子用赌博来说明道理,在赌博的过程中,如果用砖瓦等贱物作为赌注,因为赌注小,所以心里轻松,因此能正常发挥,常能巧中。

以带钩为赌注的,赌注稍微贵重了,就会患得患失,也就难免被自己的得失心所干扰,因怕输掉而担心,所以处处缩手缩脚。

当以黄金为赌注的时候,因金价昂贵,得失心已经被抬到了最高处,这就会惶惶不可终日,心中便很慌乱无主,屡屡出现昏招,甚至有可能崩溃。

人生也是如此,当你把自己看的太重,对自己要求太高的时候,其实你心里就非常紧张,害怕出错,这时候一个小错误可能就让你不知所措,最终败下阵来。

当你把自己看轻,告诉自己,只要尽力就好,反而没有了压力,更能灵活自如,更自由地表达自我,甚至有可能超常发挥,效果反而超出自己的预期。

生活中,只有把自己看轻,才能卸下枷锁,轻装上阵。正如一首小诗所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标签: 庄子外物物役老子说

更多文章

  • 孟琢:《庄子》“吾丧我”思想新诠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庄子,齐物论,大宗师,孟子

    人物关系是《齐物论》的核心议题,人对于万物的态度,又与其对“自我”的理解方式密不可分。因此,“吾丧我”作为《齐物论》的开篇命题,实统领了庄子的齐物之思。“吾丧我”的语义内涵和哲学寓意是丰富而模糊的,对它的解释吸引着大量学者;新世纪以来,仅《哲学研究》就发表了陈静、罗安宪、陈少明三位先生的专题论述。前

  • 庄子的离愁

    历史解密编辑:冷月哲思录标签:庄子,儒家,富贵,哲学,离愁,陶渊明,科学家,艺术家,数学家,春秋战国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庄子曰:“逍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往今来,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脱离不了名利二字,正如今天有朋友问我《止学》应该如何看待的时候,我说这本书、这个人,还有他们所代表的一切,通通都可以用一首诗来形容:“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儒家的虚伪由是可见一

  • 庄子:40岁以后,人生最上乘的境界是......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天地标签:道家,明镜,庄子,苏轼

    岁月在轮转,光阴在更替,而人之境界,也一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年轻人的火热,而立之年的冷热交织,中年之后的淡然。道家的庄子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大致意思是,恬淡、独处、不争,都是天地的本质。而对于人到中年的我们,做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恬淡做人、豁达看事

  • 压力空前!泰山队代理主帅法比奥社媒引用庄子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直播吧标签:庄子,鲁能,郝伟,泰山队,数学家,科学家,沧州雄狮,山东泰山,主力阵容,香港体育联赛,法比奥·卢比斯

    直播吧5月15日讯 中超第7轮山东泰山客场1-1战平沧州雄狮后,泰山队代理主帅法比奥更新社媒,他引用了著名哲学家庄子的名言。本轮战平沧州雄狮后,泰山队本赛季目前仅取得了1胜4平2负的战绩,因而舆论中换帅的呼声也愈发高涨。加之主教练郝伟以及多名球员被带走调查,一时间泰山队队内也人心浮动。战平沧州雄狮后

  • 文化讲座 | 巴坛第一讲“漫谈庄子”

    历史解密编辑:重庆华岩寺标签:巴坛,道家,哲学,讲座,逍遥游,数学家,科学家,漫谈庄子,春秋战国

    讲hua yan座第一讲漫谈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蒙人也。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诸子百家中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追求“至人无己”的绝对自由境界。庄子一生隐没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哲学、文学史以及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代

  • 黄勇:《庄子》中的良好生活:形式与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庄子,孔子,道家,齐物论,中国足球,儒家思想,黄勇(足球运动员)

    黄勇,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美国宗教学会儒学传统组共同主任摘 要:美德伦理学在当代西方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复兴。与此同时,从事比较哲学研究的学者也往往从各自熟悉的非西方传统中寻找美德伦理学的资源。其中,有学者根据“庖丁解牛”等寓言故事所推崇的轻松自在的生活而认为,《庄子》中蕴含美德伦理学思想,

  • “别人家的孩子”屈原 VS “摆烂”的庄子

    历史解密编辑:意外艺术标签:庄子,屈原,对立面

    高考成绩一出来,又到了毕业生纠结志愿要填清华还是填北大的时候了回想当年我填志愿的时候,所有大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我安排得明明白白:学IT,以后工作好找;学软件,以后工资高;读师范,以后工作稳定……但从来没人问过我,你喜欢这个学校/专业吗?人生好像总会遇到这样的分岔路,当你选择了正确的路,那这条路

  • 庄子假死试探妻子,妻子却为了给新欢治病,刀劈庄子棺椁取他脑髓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庄子,楚王,孙和,棺椁,脑髓,假死,春秋战国,数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这是庄子在临死前,学生们表示要厚葬他时,他所说的话,意思是说,没必要厚葬于我,天地为棺椁,日月星辰为珠宝,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陪葬品已经够多了。对于身后之事庄子淡然视之,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庄子这位大思想家道法自然的浪漫情怀。

  • 伴君如伴虎,庄子教你如何养老虎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庄子,老虎,活物,动物,伴虎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他从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扑杀活物会激起老虎凶残的本性;他也从不敢用整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撕裂动物也会诱发

  • 荐读 | 庄子:世道再坏,人也可以追求内在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读行者标签:庄子,孟子,孔子,墨子,老子,齐物论,应帝王,数学家,科学家,内在超越,春秋战国

    “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时间、天地、万物,人存在于宇宙之中,经历着真实的痛苦,唯有承认这种有限,承担痛苦,方能触摸到内心的自由和自性。庄子的文字虽然汪洋富丽,读时极易迷失其中,但跟其他诸子文章比,有一点是明显的,他的文字念兹在兹于人的内在超越,念兹在兹于人的自由。他让人相信,与如此瑰丽的人性极境相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