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王老师,您好!
为了方便孩子检查错题,我给孩子下了一个检查作业的软件,软件支持批改小学各年级数学作业,不仅可以帮忙找出错题,还给出解题思路和正确答案。本来我觉得挺好,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孩子为了“偷懒”,在题单上用铅笔写满了错误答案,他等着抄软件给出正确答案。当我批评他时,他跟我说同学都用百度抄作文、用电话手表查生字词、带词典笔做作业……这些孩子早早地学会了用电子产品偷懒,我该如何引导?
名师答疑
王纬虹: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首批人选。原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正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王纬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这位家长,您好!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让我很受启发,有一些想法和您分享,供您参考:
1
看见进步,看见亮点。
首先,孩子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信息素养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说明孩子踏准了数字化转型时代的节奏。他已经把这个软件当成了老师,他知道老师是擅于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人,他也许是想用自己错误的解答让老师来纠正,以误导正。其实也真是难为孩子了,毕竟故意想出一些错误的答案,也是一种思维尝试和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孩子的这个学习行为和过程至少具有试误学习、比较学习、求异思维、文献查阅、信息检索等学习思维的特征,具有脑力活动、脑力劳动的特点,不宜简单贴上一个“偷懒”的负面标签。
2
沟通交流,积极引导。
偶然发现孩子类似的行为,家长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此时,切不可急于批评和指责,而需要家长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交流。你不妨试试,先肯定你“看见”和“理解”孩子这样做的积极意义,然后再与孩子谈一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想到用错误的答案去让软件帮助自己纠正改错?为什么要编一些错误的答案,而不是去写出自己学习理解掌握的答案?问问孩子这样做对自己有哪些帮助和收获?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风险?……在充分了解孩子想法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软件,怎么使用这个软件助力学习和解题?家长试着与孩子建立一个软件使用的约定或者公约什么的。
3
力戒简单,探新向前。
从这个事例我们也可以看到,任何机械和简单的东西,小朋友们都能够找到应对的办法和工具。课本上的那些简单机械、重复记忆性的题目几乎都有软件可查。这也提示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应该进一步减少这一类题目的布置,而应该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更具启发性,探索性,需要实践实做、与人合作解决的综合性问题。
作为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当中要力戒简单重复,要更多地尝试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研究孩子,与小朋友们一道共同去面对世界、生活和人生当中真实的问题。如果的确像你孩子所说,使用电子产品来答题做作业的同学较多,也可以和老师沟通商量,由老师组织有关的班团队活动,帮助小朋友们解决这一共性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在信息化的时代,在数字化转型的今天,家长、孩子和老师都需要共同学习、探新向前。
老师们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家校共育工作?
家长们应该如何做好放学后的接力工作?
孩子们有哪些成长烦恼?
如果您有上述问题
欢迎私信我们
《新家长报》特邀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文:张晓宇 新媒体编辑:高原 本文选自《新家长报》1237~1238期《孩子用电子产品偷懒该如何引导?》
声明: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新家长报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新家长报。本公众号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新家长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