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史称三家分晋。至此七雄并立,进入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在我国古代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水岭。
但在秦国强大之前,魏国无疑是战国初期的强国。在魏文侯时期,魏文侯重用李悝进行变法,
01三家分晋后的魏国
春秋末年晋国三大家族韩、赵、魏将晋国裂土而分。形成了战国七雄的雏形。在这场三家分晋的计划中赵国大约分的晋国二分之一的土地,魏国次之,韩国最小。
从战国初期的地图不难看出魏国的地缘性危机。魏国的西是秦,北是当时实力强大的赵,东边韩国,南边是秦国、楚国、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所以说无论是从地缘位置,或是当时的军事,经济,政治实力,魏国在建立之初都不算强大。
这样的地缘危机下,魏文侯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被其他国家吃掉,然后向外发展。面多当时的局势。魏国、韩国、赵国三家达成共识进行结成联盟,形成肝胆相照的相互照应相互依赖的关系。
战国前期三家在相互依赖的前提下各自向西、南、东扩张,目标分别是秦国、郑国、中山国。魏国,韩国,赵国三国在达成结盟的这段时,共同扩张。这段时间的结盟也为魏国的国力增强和国家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02变法增强国力
魏文侯在位期间除了对外和三家分晋的另外两家结成军事联盟。对内他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魏文侯成为了战国时期最早实行变法强国的国君。魏文侯在位50年,任人唯贤,内修德政,成为战国时因强大而称霸的第一个国家。
农业方面在天然的地缘位置基础上由于三家分晋时魏国分得的是晋国腹地,相对应的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得多,李悝在变法中实行立体式耕种方法看利用平原和山地的的地势差距进行农副业的开发,提高了魏过农业的土地利用率。
同时为了平衡粮价,实行了“平籴法”。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粮食价格平衡的方法。就是在在丰年的时候,高于市价收购粮食,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在欠收时,把国家粮仓的粮食以适当的价格出售民,保证国家的百姓在欠收的年份也有粮食可吃不至于饥荒遍野。
“平籴法”让魏国很好地平衡了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储备粮充足,国家抵抗天灾的能力也有所提高高,增加了社会的稳定行,子民也可以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也为国家的军事力量的争强奠定基础。
贸易方面 魏文侯根据地缘性,鼓励国民与邻国国民进行贸易往来。不仅使得国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是促进了相关技术的交流,而且魏国从国民对外的贸易中获得了税收,大大的充盈了国库。
法律方面李悝著
国家经济实力争强,国民拥戴。政治稳定后。魏文侯在军事方面也加大力度若任用吴起为将,建立魏武卒。这只队伍也成为魏文侯称霸战国早期的强大力量。
魏国在公元前419年向秦国发动战争以5万的新军魏武卒大败秦国历经多次战役的军队。使得秦军节节败退魏国占领了秦国在黄河西岸的部分领土。在魏国修正后又向秦国腹地出发再次击败秦国于韩城附近。
此时秦国也没有坐以待毙联合齐楚攻打魏东部,但现实情况是并未成功。而是让魏国拿下了西河。让魏国在关中的到了稳固的地位。在拿下西河后魏国没有继续进攻而是在西河实施仁政,将魏国当时的政策到西河施行改变秦国腐败产生的颓势,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
03文化助力霸业
魏文侯请到当时著名的大儒,子夏到西河讲学,由于当时子夏已经是百岁的老人家了已经不亲自讲学了。魏文侯为了可以请子夏到西河讲学亲自拜子夏为师。帝王之师是在战国时期是非常高的荣誉了。鉴于魏文侯的尊重才决定亲自打西河进行讲学。
子夏亲自到西河进行讲学,收学徒的标准也根据魏国的标准收学徒不以身份贵贱作为标准,践行了孔子的有
西河文化对于魏文侯来讲将战国时期华夏文化的重点就转到了魏国,对秦楚赵这三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十分的明显。换言之也就是魏国的文化渗透到其他国家影响其他六国上至官员下至平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将魏国思想渗透于其他国的国民心中。
04总结
魏文侯能在战国初期成就霸业,得益于当时任用当时并非贵族的李悝进行变法,增强了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魏国的经济,政治,文化 ,军事实力。使得国民可以安居乐业,得到了国民的支持和拥护。为国土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利用文化这项“软武器”不断的进行文化渗透,形成了以西河文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并且影响深远。为当时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添加了强大的助力。哪怕秦王嬴政在同一六国时无论是从变法改革或是军事战略都可以看到魏文侯时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