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你知道他摔的那把琴有多珍贵吗?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你知道他摔的那把琴有多珍贵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平凡世界无尽故事 访问量:4178 更新时间:2023/12/10 4:52:31

都说知音难觅、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巨著《警世通言》的第一篇,就以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把这个理说了通透。

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相国的俞伯牙,偶然邂逅隐居乡间侍奉父母的钟子期,二人以听琴结缘成为知音,并约定来年中秋再会于听琴之处。可惜造化弄人,第二年俞伯牙赴约之时,钟子期已不幸离世,伤痛不已的俞伯牙操琴一曲凭吊好友后,在祭台上把琴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以谢知音钟子期。

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但被俞伯牙摔破的是什么琴?这把琴到底有多珍贵?恐怕很少有人去关注这把琴,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把琴的珍贵之处。

其实,冯梦龙先生在故事中已经借钟子期之口告诉我们这把琴的来历,只是大多数读者都不太在意而已,今天我们就一道再来看看此琴的珍稀之处。

01、名人所琢、选材上乘

据说此琴乃伏羲氏所琢,用材为夺造化之精气的树中良材梧桐。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上一段其声太清、质过轻,下一段声太浊、质过重,只有中间一段,其声清浊相济,其质轻重相兼,才用作斫琴质良材。

至于此琴是否为伏羲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而成,我想大家意见肯定一致,基本上就是为了增加其神秘性而做的渲染。其中提到的三十三天之数和天地人三才,也是为它增加了文化内涵。

三十三天的说法来源于佛教,据说帝释天主所居住的须弥山顶中是善法堂天,也称为忉利天,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三天。虽说,战国时期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但冯梦龙所处的明代佛教已经十分兴盛,所以就有了此说。

天、地、人三才及其音清浊、其质轻重之说,则是古人对斫琴选材的考究。古人斫琴,通常用梧桐、杉木等较为松软的木材做成外弧内空的面板,利于琴音传导共振;用较硬的梓木做成底板,利于琴声的反射。而且还要讲究木材 “轻、松、脆、滑”四善齐备,达到“面以取声,底能匮声”的效果。

02、做工考究、内涵丰富

虽说此琴为伏羲氏所琢,但最终制成却经过了极为考究的工艺流程,赋予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要把选好的琴材在长流水中浸泡七十二日,以取按七十二候之数。取出阴干后选良时吉日,由制琴高手刘子奇斫成乐器,因为此琴音色极为高雅,而被认为是瑶池之乐,故名瑶琴,至此此琴才有了正式的名称。中国古代根据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以五日为一候,把一年分为七十二候,一候对应一个物象,植物的萌芽、开花、结果,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土地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等都与物候一一对应。

至于琴长三尺六寸一分对应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对应八节,后阔四寸对应四时,琴厚二寸对应阴阳两仪,总共十三个徽位分别对应十二个常规月和闰月,最早五条弦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宫、商、角、徵、羽五音。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等,都是对古琴形制和部件的雅称。

正是因为古人对琴赋予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让这种古老的乐器有了浓浓的高级感,成为中国最古雅的乐器之一。

03、传承明确、脉络清晰

按照文中的说法,此琴在、舜所操之时还是五弦琴,因弹唱“南风”诗歌以感化民众而天下大治。后周文王被囚羑里,因凭吊长子伯邑考而添弦一根,因其音清幽哀怨而为文弦。在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再添弦一根,因其音激烈张扬而为武弦,最终定型为文武七弦琴。

这一段描述的是古琴的发展史,可能和尧舜及文王、武王所处的时代一致,之所以把古琴的发展假于名人之手,这是中国文物界的传统,也是鉴赏文物的主要方法之一,冯梦龙这样写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加丰富的此文的信息量,增加故事传奇性和可读性。

04、清奇幽雅、悲壮悠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具有“平和雅正、至纯至清”的特点,正好契合了君子的情操,因此琴便成了文人们极为推崇的乐器,操琴也就成了文人们必修的一项技艺和修身养性的极致享受。

正因为如此,古人对操琴极为重视和讲究,通常在操琴前都要焚香沐浴,静心凝神,恐怕一不小心就让其沾染世俗的尘埃,于是就有了钟子期所说的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大雪等六忌和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等七不弹。这是我们常说的敬畏之心,既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也是应有的行为准则,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所谓八绝,是对瑶琴音色的描述,概括起来就是清、奇、幽、雅、悲、壮、悠、长八个字,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为世间雅乐至极也。后来,唐代韩愈作《听颖师弹琴》一首,更是古琴的绝妙抒写得极为传神,特录于此与诸位共享。

听颖师弹琴

唐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参考书目:

嵇康《琴赋》

沈括《梦溪笔谈》

更多文章

  • 瀚大黎众|今古奇观古代音乐家连环画《俞伯牙与钟子期》韦征绘画

    历史解密编辑:瀚大黎众连环画标签:绘画,韦征,连环画,音乐家,俞伯牙与钟子期

    点击瀚大黎众,免费关注,每天有不一样的连环画等着您!古代音乐家连环画《俞伯牙与钟子期》韦征绘画,新艺术出版社1956年8月出版,定价:一角四分,印数:1—85000册。

  • 寂寞音乐大师伯牙与知己钟子期:无眠之音,佳话永传。

    历史解密编辑:渤哥点评标签:伯牙,演奏,乐器,钟子期,音乐大师,寂寞音乐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乐器制造大师,他的名字叫做伯牙。伯牙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自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乐器的制造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不仅能够精湛地演奏乐器,还能够创造出许多新的乐器,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伯牙并不是一个愉快的人。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的音乐才能无人能敌,却找不到一个能够真正欣

  • 转型科技创新,刘烈宏有了钟子期!多位运营商CEO踌躇满志!

    历史解密编辑:运营商段子手标签:刘烈宏,运营商,中国电信,钟子期,中国联通,通信

    在国内,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不止一次表示,中国联通已从传统的管道运营商转型为先行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科技创新公司。如今,刘烈宏的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全球多位电信运营商领导们的认可。可谓“俞伯牙遇见了钟子期”。12月7日,由全球知名刊物Telecom Review杂志在迪拜举行的为时两天的全球电信领导人

  • 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之间的友情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非遗守艺人标签:俞伯牙,钟子期,知音,伯牙,子期,琴声

    11月20日,央视综艺《诗画中国》节目里,歌手沙宝亮、满江化身伯牙与钟子期,声情并茂地演绎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奇故事,令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人生之路漫漫,若幸逢一知己,互诉衷肠,是多么幸福啊。春秋战国时期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便是这样的人生知己。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现在的湖北荆州,他虽为楚国

  • 深刻剖析,秦国是如何走向巅峰?秦献公以战养战,秦孝公商鞅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秦国,魏国,齐国,秦献公,秦孝公,诸侯国,科学家,商鞅变法,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六国

    导语:深刻剖析,战国时代,秦国是如何走向巅峰的?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改革?秦献公以战养战,秦孝公商鞅变法,真是奋六世之余烈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国是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最大的胜利者,周平王东迁之后,我国古代的历史社会正式步入了春秋时段,春秋战国几百年以来的纷争正式拉开了序幕,在这样的纷争当中,无数的诸侯国曾

  • 秦献公为招揽人才发展生产废除人殉,但人殉直到清朝才彻底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秦献公,秦国,周幽王,殉葬,人殉

    无论何时,人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古代生产力低下,人口越多往往优势越多,人殉的存在是对各方面发展的极大阻碍。周安王十八年(前384年),秦献公废除了在秦国流传了300多年的人殉制度。秦献公是依靠奴隶主贵族的帮助才登上秦国国君之位的,为什么要冒着得罪这些贵族的风险,迫不及待地废除这项制度呢?因为殉葬制度已

  • 扭转乾坤的秦献公为什么相比秦孝公显得没有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秦献公,秦孝公,秦国,魏国,商鞅变法,商鞅

    秦献公接手的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经营,秦国国力缓慢恢复;秦孝公接手后,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好比一颗种子,从种下到生根发芽,秦献公时期相当于种下后慢慢的努嘴儿,刚刚钻出地面上,秦孝公时期相当于幼苗快速成长。秦献公扭转乾坤,扎好根基秦献公继位时,民生凋

  • 一个对秦国的崛起起了至关作用,常常被忽视的君王,秦献公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秦献公,秦国,魏国,诸侯国,嬴政,商鞅变法

    秦国是由秦非子建立的诸侯国,位于西北地区的边陲地区。从一个小小的边陲诸侯国一步一步发展成具有霸主实力的诸侯国,和各大诸侯国平起平坐,最后成为了灭其它诸侯国统一中原的赢家。这期间经历过三十八君主。对于秦国大家熟悉的是那一位君王呢? 毫无疑问肯定是秦始皇。秦始皇作为实现秦国最终目标的君王,很难让人们留不

  • 扭转乾坤的秦献公,发布了一道政令,改变了秦国的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秦国,秦献公,魏国,史记·秦本纪,秦穆公,国君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废除了在秦国流传了300多年的人殉制度。秦献公是依靠奴隶主贵族的帮助才登上秦国国君之位的,为什么要冒着得罪这些贵族的风险,迫不及待地废除这项制度呢?原因有三:一、秦献公曾长期流落民间,深知人殉制不得民心秦献公父亲去世后,叔祖父赢悼子篡位成功,害怕留下后患,将年仅10岁的秦献公逐

  • 秦献公, 秦国先驱者引领变革

    历史解密编辑:阿广搞笑动画标签:秦国,齐国,分封,嬴政,君主,先秦,周朝,秦献公,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献公是秦国历史中重要的一位君主,他的改革思想开创了秦国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的新纪元。在他的治理下,秦国开始向前迈进,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强国之一。秦献公出生于春秋末期的秦国,成年后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当时的秦国正处于分裂和动荡的时期,国内的贵族割据势力不断,国力衰弱。秦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