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公孙瓒为何不攻打公孙度,反而和袁绍争地盘呢?

东汉末年,公孙瓒为何不攻打公孙度,反而和袁绍争地盘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4604 更新时间:2023/12/21 21:11:27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一作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一带)人,东汉末年武将,汉末群雄之一。公孙瓒出身贵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后逐步做到中郎将,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手过程中,公孙瓒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策略的幽州牧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执掌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公孙瓒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锐气顿减,采取自保的策略,渐失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高楼,选择自尽。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和袁绍争地盘,成为公孙瓒走向灭亡的直接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公孙瓒来说,除了和袁绍交手,其实完全可以向辽东一带扩张。那么,问题来了,东汉末年,公孙瓒为何不攻打公孙度,反而和袁绍争地盘呢?

首先,在公孙瓒割据幽州的时候,公孙度已经占据了辽东等地。公孙度 (?-204年),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一带)人,东汉末年辽东郡的太守。初平元年(190年),因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他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公孙度得知中原一带正处于动乱之中,他便有割据辽东,不听朝廷号令的打算了。

于是,公孙度分辽东郡为辽西郡和中辽郡,分设太守之职,渡海收取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孙延为建义侯。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公孙瓒完全可以起兵攻打公孙度,如果可以顺利攻占辽东的话,那么,公孙瓒的地盘,实际上和战国七雄中的燕国比较一致了。换而言之,拿下辽东之后,公孙瓒不仅疆域更加辽阔,也具备足够的战略纵深,这有助于其和曹操、袁绍、袁术、吕布等中原诸侯的较量。但是,公孙瓒显然没有这一打算,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右北平郡治所土垠(今河北丰润)到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宁辽阳)的距离,大约有一千里。在千里之遥的背景下,公孙瓒想要征讨公孙度,还要路过辽西的狭长地形,这可以说是行军不易了。在三国后期,曹魏直到公孙渊称王之后,才决定由司马懿来讨伐辽东,也是因为行军不易。况且,对于强大的曹魏来说,这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当时连幽州都没有完全站稳脚跟的公孙瓒了。

相比之下,公孙渊和袁绍之间距离更近,威胁更大。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帮助燕国讨伐孤竹,差点绕晕在那里,后来还是靠老马识途才救回来。孤竹国遗址位置在辽西,尚且如此,更何况更远的辽东?所以,对于公孙瓒来说,想要讨伐辽东,很可能在半路上就士气低落,行军困难了,更不说和对方交战了。

另一方面,冀州和幽州之间唇齿相依,对于当时冀州的袁绍来说,同样对公孙瓒虎视眈眈,这成为二者爆发冲突的重要原因。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对于袁绍来说,在东汉末年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纵观袁绍的一生,在公元191年得到冀州之后,显然不会止步于此。换而言之,即便公孙瓒不主动出击,南下进攻冀州的袁绍,后者也会北上攻打幽州的。因此,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袁绍来说,冀州北面有公孙瓒,南面有袁术,这是袁绍的两个劲敌。袁术虽然是袁绍的弟弟,但兄弟二人向来不和。初平二年(191年)冬,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屯兵阳城。在孙坚出兵攻打董卓的时候,袁绍借机会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派兵袭取了阳城。袁术派遣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协助孙坚回救阳城,公孙越在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身亡。当时,正在青州镇压黄巾军的公孙瓒怒不可遏地说:“我弟弟的死是袁绍惹出来的。”

于是,公孙瓒举兵攻打袁绍。公孙瓒攻势凌厉,威震河北。对此,在笔者看来,袁绍击杀了公孙瓒的弟弟,这更加给了公孙瓒出兵攻打袁绍的借口。况且,公孙瓒还和袁术结成了联盟,二者联合起来,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压缩袁绍的生存空间。对于公孙瓒来说,袁术和袁绍兄弟之间的矛盾,也是自己必须利用的机会。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镇守辽东的公孙度,和公孙瓒无冤无仇,这让公孙瓒根本没有起兵攻打辽东的借口。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个诸侯之间的较量,往往还是需要师出有名的,比如曹操在公元194年攻打徐州,就是因为徐州牧陶谦杀了自己的父亲曹嵩,所以,曹操出兵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再比如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话,则是打着曹操篡夺汉室大权的旗号。

最后,除此之外,在汉末三国时期,辽东一带人口相对稀少,没有太多的争夺价值。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征乌桓。八月,于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及袁尚军。辽东单于速仆丸(一作苏仆延)与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孙康,跟随他们的还有数千名骑兵。有人劝曹操乘势追击,曹操说:“我将让公孙康送来袁尚、袁熙的人头,不必再劳师动众。”便从柳城班师。相对于中原之地,在曹操心目中,辽东一带确实没有劳师远征的必要。换而言之,以当时曹操的实力,是完全可以消灭割据辽东的公孙康。但是,曹操却没有这么做。

因此,对于公孙瓒来说,富饶的冀州和贫瘠的辽东,二者该如何选择,自然是不需要多想的事情了。在东汉末年,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了,比如曹操击败袁绍之后,就将魏国的都城,设立在冀州的邺城。所以,公孙瓒对于袁绍麾下的冀州,同样虎视眈眈,如果真让公孙瓒占据了冀州,或许他就要取代袁绍,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了。当然,公孙瓒从公元191年和袁绍作战,虽然他坚持了八年之久,但是,到了公元199年,公孙瓒还是被袁绍消灭了。而在消灭公孙瓒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的袁绍,得以发动官渡之战,将矛头对准了曹操,至于割据辽东的公孙度,则继续不掺和中原诸侯的较量。

更多文章

  • 详解割据辽东50年的公孙家——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公孙渊,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辽东,孙权,曹魏,毌丘俭,公孙家,三国,汉朝

    三国之所以精彩绝伦,是因为有魏蜀吴三国鼎立,各方都是人才汇聚,所以上演了一幕幕精彩大戏。但有人提出观点,认为应该是四国鼎立,因为辽东公孙家割据政权存在了50年的时间。历来大家看《三国演义》小说也好,或者影视剧也好,总是分不太清楚公孙家的情况,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一大堆名字,很容易混淆。今天

  • 公孙度:东汉末年的辽东之王,曹操送上侯爷绶印,却被他直接丢掉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曹操,辽东,董卓,太守,袁绍,汉朝,三国,东汉,曹魏,公孙度,公孙瓒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赦封公孙度为永宁乡侯,并送上印绶。公孙度哈哈大笑:“老子都是辽东王了,还需你来封?”就将印绶丢进仓库。大家都知道三国是指魏蜀吴,却常常忽略了,在地图的右上角还有第4国——辽东!公孙家族割据辽东长达50余年,其创始人就是公孙度!公孙度,原名公孙豹,字升济,辽东襄平人(今辽宁辽阳),

  • 三国志11官渡之战:刘表、刘璋、张鲁、张绣、公孙度势力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张鲁,刘表,刘璋,张绣,公孙度,袁绍

    前文先介绍了三国志11“200年官渡之战”剧本中,势力较强的五个势力,袁绍、曹操、孙策、刘备、马腾。三国志11官渡之战:天下第一势力你觉得是谁?本篇,咱们来聊聊其他的五个势力。六、刘表势力强度:A破局难度:2星刘表占据荆襄及江夏。虽然地处地图靠近中间的位置,实际上周边却是大片的空城,除了与江东孙策接

  • 欧阳文忠公,一生注重名节,为何晏殊、苏东坡对他褒贬不一?

    历史解密编辑:水晶面包标签:晏殊,苏轼,韩琦,宋朝,欧阳修,宋仁宗,宋英宗,苏东坡,欧阳文忠公,中国音乐家

    公元1072年9月22日,北宋诗文革新领导者欧阳修,在家中赋闲十四个月后病逝,谥号“文忠”。为何欧阳修大限将至的时候,特意嘱咐儿子,把自己的墓志铭托付给老领导韩琦撰写呢?这是因为欧阳修为人,最注重的就是名节。然而在欧阳修心中一直有个隐痛,他担心这件事会成为他人生的污点。《清平乐》中的欧阳修公元106

  • 不是张绣婶婶或何晏母亲曹操当年偷的新娘子后来生了两个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张绣,何晏,袁绍,东汉,汉朝,秦宜禄,艺术家,曹操麾下

    在正史记载中,曹操年轻的时候是个调皮捣蛋的“官三代”——祖父是四朝元老宦官(据说名声还不错)、秩比二千石的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父亲是位列三公之首的太尉曹嵩。这个小名阿瞒和吉利的小家伙和司空袁逢的儿子袁绍这对街头霸王几乎“无恶不作”,但是人们还真拿他们没办法,因为曹操他爹管军队,袁绍他爹管监察(司空相当

  • 日本学者犀利评价何晏和竹林七贤:一个嗑药者和七个“家里蹲”

    历史解密编辑:家庭主妇小黑标签:何晏,日本,曹操,竹林

    说到三国时代,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英雄、豪杰、智谋之士。?乱世正是以统一天下为目标群雄展开激烈搏斗的状态,虽然这状态利于后世作为故事的题材,但对平民来说却是地狱。?“如果你出生在那个时代?”?“如果穿越时空的话会怎么样?”?对不起,答案很简单。只是死吧。实际上,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口急剧减少,仅仅是生存

  • 三国十大神童(下):曹操想认何晏做干儿子,诸葛恪从小爱怼人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曹操,何晏,诸葛恪,三国十大神童,诸葛瑾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我们书接上回,接着聊《三国十大神童》中的下面五位人选。前文请您参阅:冷知识:三国最有名的十大神童,他们后来命运如何?(上)前面说的五位神童可以说是东汉末年的神童,而后面五位神童则是三国两晋时期的神童,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一、何晏何晏据说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也有说

  • 深得曹操喜爱的干儿子何晏,为何曹丕、曹叡都不喜欢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曹操,何晏,曹丕,曹叡

    作为曹操养子的何晏,一直不得曹丕及曹叡的喜爱和重用。曹芳继位后,曹爽专权,何晏靠依附曹爽,有了极大的存在感。可惜后来曹爽败给了司马懿,何晏也跟着倒霉,被夷三族。何晏,出生时间不详,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魏略》认为是何进弟弟何苗之孙),曹操养子及女婿。生父何咸,

  • 爱穿“女装”的何晏,究竟是嗜好特殊,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阔落标签:何晏,曹丕,曹操,曹叡,皇帝,曹魏,魏明帝,史说三国

    何晏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人。何晏的祖父是东汉末年的大将军何进。何进在权力斗争中被宦官所杀,而何晏的父亲也死的早。照理说,何晏面临的应该是家道中落的成长环境。不过,幸运的是,何晏的母亲尹氏被“未亡人收割机”曹操看中(具体原因可能是她姿色好,也可能是门第原因),然后成为曹操的妾室之一。就这样,何晏成了曹操

  • 魏晋时举国名士服毒成风:服药第一人何晏靠“嗑药”御女数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何晏,曹爽,曹操,曹丕,司马懿,曹叡

    道不尽三国英雄,数不清魏晋风流。他生性不羁,随性而为,不但才学无双,还是魏晋玄学的创世者之一;他风度翩翩,聪明好学,不但旷达雅远,还是后世潮流的引导者之一。曾有诗赞曰:“为郎容貌粉如玉,自古难有相似人。”这个人就是何晏,一个以才学惊艳曹魏,又以容貌闻名后世的奇男子。今天让我们一起看传奇美男子何晏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