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中之战:曹操曾想和刘备拼儿子,手搏猛虎的曹彰和刘封谁更强?

汉中之战:曹操曾想和刘备拼儿子,手搏猛虎的曹彰和刘封谁更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来都很现实 访问量:761 更新时间:2023/12/8 20:54:51

公元218年,刘备与曹操迎来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战——汉中之战。

这一年距离刘备与曹操最初相识,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了,这对宿命冤家也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较量。

根据《魏略》记载,当年九月的时候,曹操屯兵在汉中,而刘备则驻扎在附近的一个山头上,派遣刘封到城下进行交战挑衅。

看到刘封,曹操可谓是气不打一处来:你这个卖草鞋的家伙,居然敢让自己的假儿子出来惹怒你爹!等我喊黄须儿过来,看不拿下这小子。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而曹操口中的黄须儿,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曹彰

刘封和曹彰都是当时有名的战将。曹操的意思很明显,喊曹彰来对战刘封,多少是带着点赌气的,就是想说明你刘备有能打的儿子,我曹操也有,而且还是亲生的。

只不过,临阵喊曹彰到来,多少是有些不理智的,史书上并未记载曹彰此时身处何地,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曹彰是不在汉中之战战场上的,甚至不在关中平原。

根据《魏略》记载,在接到曹操的口信之后,不敢耽搁,为了能够给父亲出一口恶气,曹彰可以说马不停蹄地就往战场上赶,星夜兼程好不容易赶到了长安,结果在长安城里撞见了曹操,原来,此时的曹操已经退兵从汉中返回。

最终这场来自三国两大势力“拼儿子”较量,最终没有展开。

这也让人不由得好奇,曹彰与刘封如果真的交手,孰强孰弱?

曹门虎子:曹彰

关于曹彰最为精彩的记载,出自于《拾遗记眠七》,文中提到:曹彰能左右开弓,剑术及其精湛,能够在百步之内,斩断人的胡须。

乐浪郡进献一只猛虎,曹彰敢抓住老虎的尾巴,将其缠在自己的胳膀上,猛虎不敢出声,南越国进献一头白象,曹彰敢捏住它的鼻子,使得大象匍匐在地。

曹丕即位以后,曾经铸造过一口万斤大钟,一百人也挪不动分毫,但曹彰一个人就把钟背起来就走,由于其神勇无敌,四方诸侯都畏惧他,进而不敢与魏国交恶。

《拾遗记眠》当然并不是严肃史料,百步之内断人胡子,压制猛兽,扛万斤大钟这种事情早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曹彰又不是绿巨人,大概是做不到的,但是在历史上的曹彰也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史书记载:曹彰“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曹彰从小武力出众,敢于空手与猛兽搏斗,每次作战都斗志高昂。

对于曹彰的表现,曹操最早并不是很满意,认为他不爱读书,只喜欢逞匹夫之勇。

但曹彰听说以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彻底颠覆了曹操的印象:“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大丈夫就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率领十万大军远征沙漠,怎么能够做一个读书的博士呢?

曹彰的志向是“好为将”,在这方面他的悟性还是很高的。有一次,曹操问曹彰:“为将奈何?”曹彰的回答是:“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听完这个回答,曹操十分开心地笑了起来。

曹操的确是不缺一个将军的,但是他更不缺继承人,曹彰排行老八,原本就不用继承事业,如果孩子愿意且有天赋,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因如此,在之后的日子里,曹操全力支持曹彰学习领兵打仗。

曹彰单纯、善战,既不需要与其他兄弟争权夺势,父子之间的相处也没有政治上的弯弯绕,多了一份军旅中的直爽。

正因如此,曹彰成为了曹操最喜欢的孩子。

曹彰的主要战绩是与北方乌桓人交战,建安二十三年的时候,代郡乌桓部落反叛,曹操派曹彰担任“北中郎将”进行讨伐。

曹彰第一次北征并不顺利,仅仅带了“步卒千人,骑数百匹”,便撞见了入“胡数千骑”。

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差距是极其巨大的。

曹彰在田豫的建议下,先是固守,稳固军阵,随后等到敌人稍显颓势,在亲自领兵追击,曹彰箭法了得,只要是他拈弓搭箭,胡人便一个个便应声坠落下马,这场战斗中,曹彰虽然兵力弱,但却“战过半日,乘胜遂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

虽然曹彰的铠甲上插满了箭,但是仍然意气益厉,最终斩首俘虏千人。

当时的鲜卑首领柯比能率领这数万骑兵在附近围观,看到曹彰的勇猛以后,心惊肉跳,最终选择向曹彰请和,于是北方得以平定。

正因如此,曹操才会有如此底气,认定自己的黄须儿能够轻易拿下刘封。

蜀中悍将:刘封

虽然曹彰勇猛 ,但刘封也并不是吃素的,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刘备来到荆州以后,收其为养子。

史书记载:“(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刘封武艺高强,有他在的战斗没有打不过的,而且刘封军事指挥能力也十分出众,虽然没有曹彰那般勇猛战例,但大战没有,小战无数。

在刘备攻略益州的过程中,刘封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被封为副军中郎将。

在公元219年的汉中之战里,刘封还独当一面,亲自率军攻下了上庸郡,此时的刘封,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刘备阵营中仅次于关羽张飞这些大将的新秀将领,被封为副军将军,短短几年间就立下如此战功,可以说,假以时日,刘封未尝不可能成为一方大将。

刘封为人勤俭,有一次和刘备一起吃饭,随军厨役上菜时,不小心将一块肉掉在了地上,看到这一幕,刘封居然直接把它捡起来吃了。

刘备问其何故,刘封回答道:“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卒厨役,终日劳累,爱之有余,偶有过失,安忍叱斥。”

因为这起事件,襄樊当地的百姓为了感谢刘封的体恤爱民,还特地用糖和豆沙夹在肉中,进行烹炸,成为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

但是刘封是有着明显弱点的,那就是性格不好,不会和其他将领处理关系。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以后,围樊襄,曾经向刘封求助,希望他能够发兵支援,但对于叔叔的求救,刘封置若罔闻,以上庸刚刚占领,急需稳固为由,拒绝了关羽。

从战略角度上来看,襄樊二地要比上庸高出不少的,这里时天下之中,只要关羽拿下这里,便能控制整个荆北,更好的稳固荆州防线。

但哪怕如此,刘封仍然不肯出兵,最终致使关羽因为兵力不济而失败,在这场战争之后,刘备对刘封的表现十分失望,史书记载:“先主恨之”。

哪怕是与自己同时镇守上庸战线的孟达,刘封也没有处理好和他的关系:“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

有一次,刘封因为小事与孟达发生争端,随后便直接夺走了孟达身边的吹拉弹唱的“响动班子”。

如今的人们或许很难理解为何刘封要抢人家的乐队,但不管夺走什么,刘封仗着自己是刘备义子的身份,对于同级别的将领欺凌是实打实的。

这起事件直接导致了孟达的反叛,带领自己的全部部队投靠了曹操。

孟达反叛之后,只剩下刘封一部人马负责防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曹操抓住机会派夏侯尚徐晃等人前去讨伐,刚开始刘封还是能够与对方打得有来有回的。但就在这时,当地官员申耽、申仪也背叛,最终迫使刘封丢失三郡,逃回蜀中。

诸葛亮此时担心刘封性格刚烈,在刘备死后难以驾驭恐生叛乱,于是劝刘备将其杀死。刘备最终同意了,下令让刘封自杀,就这样,刘封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三国演义》中的平行宇宙对决

真实历史上的刘封和曹彰是没有机会正面对决的,但是,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罗贯中却填补了这一千年遗憾。

小说里,曹操在怒骂完刘封以后,曹彰没用多久就赶到了现场,操见彰至,大喜曰:“我黄须儿来,破刘备必矣!”

刘备在听说曹彰赶到以后,询问众多将领,问曰:“谁敢去战曹彰?”

刘封曰:“某愿往。”

最终,刘备派了孟达和刘封一同迎战,还说道:“汝二人同去,看谁成功。”

可以说,从这时起,刘备心里就已经有点打怵了,果不其然,在接战以后,刘封率先冲上去与曹彰交战,没用三个回合就大败而归。

之所以罗贯中会如此安排剧情,想必多少是受到了刘封之后的拙劣表现影响的,两人同为悍将,应该不至于说三个回合都撑不下来。

但是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我们也能看出,历史上的曹彰名声是要比刘封好的多的。

曹彰不是圣人,肯定也有自己的缺点,但或许是因为曹操本人保护的好,曹彰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任何负面记载,一生安心作战,心无旁骛。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曹彰和刘封就是典型的“富养”和“穷养”的差别。

不过,曹彰的命运和刘封一样,也是早早去世。

在汉中之战后,曹操任命曹彰“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你就留在长安,要是刘封再来,你可得给为父出一口恶气。

但曹操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举动将使得自己再也见不到这位最爱的儿子。等到曹操返程前往洛阳的时候,突然患上重病,生命垂危之际,曹操急忙召见曹彰,结果这一次,曹彰还是没有来得及,尚未赶到,曹操就已经去世。

后来,曹丕即位的时候,对小兄弟曹彰还是不错的,跟他下诏说,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们要团结友爱,兄弟和睦,彰儿你又平定北方有战功,因此,我再给你增加五千户封邑,让你成为万户侯。

曹丕对于曹彰的封赏,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频繁的地步,次年便再次赏下公爵,到了第三年,干脆直接封王。

然而,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使得这对兄弟之间的感情变得诡异起来。

这一年,曹彰进京朝觐曹丕,结果原本生龙活虎的曹彰刚刚进城不久,就得了急病暴毙。

南朝时期的刘义庆在自己的《世说新语》里曾经记载,曹丕因为害怕曹彰威胁自己的地位,才在和曹彰下棋时,用毒枣将其毒杀。

《世说新语》本不是严肃历史,而其中的细节描写更是“漏洞百出”:曹丕为了不让曹彰怀疑,在其吃枣时,自己是陪着一起吃的。但上面的毒枣曹丕都做了记号,结果没一会儿曹彰便感觉头重脚轻,当场暴毙。

暂且不提曹丕能否在曹彰不察觉的情况下,轻易分辨每一个记号,单单是那个时候有没有能够让人瞬间毙命的毒药,都是一个问题。古代毒药大都是从植物和矿物中提取而出,由于提炼工艺粗糙,效果并不稳定,想要达到现代氰化物这样的水平是肯定不可能的。

但刘义庆的这一记载,倒也未必可以证伪,刘义庆所处的时代和曹彰去世时间,只相隔一百多年,刘义庆本人又担任秘书监和尚书左仆射(副宰相),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了解更多秘闻,未必不可能记载真实的历史。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千百年,关于曹彰的真实死因,我们已经无从可考,因此刘义庆的说法也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供后人分析。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什么要杀义子刘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刘备,刘封,关羽,诸葛亮,曹操,张飞

    其实从刘备杀刘封这一件事上,就暴露了刘备和诸葛亮集团的短板。从根本上揭示了刘备和诸葛亮不能统一三国的原因。可以说甚至关羽败亡和张飞被杀,跟刘备都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到刘封被杀,都没有点醒刘备和诸葛亮,来完善这个集团的天生缺陷。特别是刘封被杀,一个连地下掉的肉都捡起来吃掉的五好青年,最好被刘备假惺惺的杀

  • 刘备到死才发现:最可怕的人,其实就藏在身边,刘封是被冤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刘备,刘封,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可怕的人,曹操手下

    在古代蜀汉的征战中,有一个勇猛无敌的将领,他叫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他以其文武双全、骁勇善战的才能,一直备受刘备的喜爱和赏识。刘封与关羽、张飞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他们曾一同攻打益州,犹如三位猛虎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刘封的勇武和军事才华令人赞叹,无数敌军在他的剑下败走,战场上的声势也因他的

  • 220年,刘备赐死养子刘封。刘封后悔没听孟达之言,小命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小恩说历史官方标签:刘备,刘封,孟达,关羽,曹操

    220年,刘备赐死养子刘封。刘封后悔没听孟达之言,小命不保秋秋历史苑2022-09-1517:13湖南关注220年,刘备大义灭亲,赐死养子刘封。临死前,刘封悲痛万分,仰天长叹:“虎毒还不食子,没想到义父如此狠心,我真后悔没听孟达之言呀!”说罢,自刎而亡。刘备听闻,又悔又愧。众人皆知,刘备生有3子,其

  • 诸葛亮为何不放过刘封?作为刘备最早的嗣子,刘封的战功太耀眼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刘封,刘备,关羽,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刘封,刘备的干儿子。刘禅,刘备的亲儿子。如果是你,你会把江山交给谁?其实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当然是要传给亲儿子刘禅。这就是刘封悲剧出现的重要原因。一、刘封身份特殊。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好歹也是个贵族之后。当时住在荆州,恰好遇到了威名远播的刘备,所以就这么成了刘备的义子。那么刘备当时为啥要收刘封做义

  • 刘封的死因:真的是荆州之围吗?

    历史解密编辑:旧史新侃标签:刘封,刘备,刘禅,蜀汉,汉朝,三国,诸葛亮,荆州之围,曹操手下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他的名声和地位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然而,对于他的养子刘封,其死因在史书中争议较大。一种观点认为,刘封因为在荆州之围中不救荆州,而被刘备赐死。这个观点,不仅在民间流传,甚至在某些历史资料中也有记载。然而,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事情可能并非如此。诸葛亮,作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和朋

  • 关羽死后,刘备让儿子刘封自尽,刘封死前说出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共醉明月标签:关羽,刘备,刘封,刘禅,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关羽死后,刘备迁怒于儿子刘封,让他自尽。刘封死前说道:“后悔没听孟达之言,落到今天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刘封并不是刘备的亲儿子,不过在刘备稳定根基的阶段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刘备的前半生应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相继依附过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最后在攻取樊城后,总算是相对稳定

  • 诸葛亮为何要逼刘备赐死养子刘封?刘封临死前的8个字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诸葛亮,刘备,刘封,关羽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要逼刘备赐死儿子刘封,并非是因为刘封逼走了孟达,也不是因为刘备不救关羽,而是另有缘由!刘封临死前所说的8个字,其实已经道破玄机!刘封之死刘封乃是刘备的养子,刘备征战一生,老婆不少女儿不少,但就是比较缺儿子,而在古代,女儿的地位是比不上儿子的,儿子才是真正的继承人,所以刘备必须要有

  • 三国刘封的武功有多高,不救关羽,是他被养父刘备除掉的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绿野萍踪标签:关羽,刘备,刘封,曹操,徐晃,三国,汉朝,诸葛亮,五虎上将

    刘封是刘备、诸葛亮“隆中对策”宣告失败的标志性人物,也是这场战略性惨败的一大牺牲品。刘备杀刘封,既有个人意气,又深受诸葛亮对隆中对策的失利心有不甘的激情影响。杀刘封之后,刘备十分后悔与惋惜,刘封死后,蜀汉失去了一员大将。那么,刘备为何收刘封为养子,又为何要杀掉这员得力大将。刘封的武功有多高,如果活下

  • 关羽败走麦城,刘封却见死不救,赐死时,刘封说出了大实话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关羽,刘封,刘备,诸葛亮,司马懿

    三国时期中出现了很多精彩出众的英雄人物,而我们所熟知的想必就是蜀国的将领了,刘关张三兄弟,卧龙诸葛等,对于诸葛亮有着无限的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他真实的写照,公元223年,刘备兵败,只能白帝托孤,从此蜀国的重担就交到了诸葛亮的身上,用了5年的时间才把夷陵之战中的损失缓过来,在2

  • 鲍勋:我父曾救你父,杀我你不留情

    历史解密编辑:阿斗木标签:鲍勋,曹丕,曹操,丞相,司马懿

    鲍 勋,泰山平阳人,在今天的山东泰安新泰。 他祖上是汉代司隶校尉鲍宣,他父亲叫做鲍信,生前与曹操关系不错,青州黄巾军来战时,鲍信奋斗拼杀,曹操得以突围,他自己却尸体都下落不明。 曹操十分悲痛,特意命人刻木像以葬之,并且等他做了丞相后,把鲍勋封为丞相掾。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太子,鲍勋被立为中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