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瑾带兵必败,为何还能当上东吴大将军?只因他具备这三个优点

诸葛瑾带兵必败,为何还能当上东吴大将军?只因他具备这三个优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叔说历史 访问量:652 更新时间:2024/2/6 22:34:35

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望不及弟弟诸葛亮,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诸葛瑾也并非碌碌之辈,一路做到了东吴大将军的位置,而诸葛瑾一生带兵打仗,除了跟随吕蒙有一次躺赢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输了,孙权为何还如此重用他呢?

带兵必败的诸葛瑾

诸葛瑾带兵天分属实不高,但运气好,第一次就参与了吕蒙袭击荆州的军事行动,混了战功,被封为宣城侯。

但是之后独立带兵就彻底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第二次曹魏围攻朱然,诸葛瑾带兵去救,半路被人烧了船;第三次跟孙权到曹魏搞事情,被司马懿击败;第四次更是没交手就跑了;第五次又被司马懿锤了。

不过别看诸葛瑾这带兵必败的属性,那是丝毫没有影响孙权对其的信任,萌叔认为原因是诸葛瑾有三个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优点。

忠诚

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侍二夫”,诸葛家忠诚这个传统还是传承的很好的,当年诸葛亮跟随了刚起步的刘备,奉命出使东吴,孙权就有意让诸葛瑾将其留下,而诸葛瑾直言:“弟弟有了君主,就不会变节,弟弟是不会留下的,就像我不会跟他离去一样。”

正因为相信诸葛瑾的这份忠诚,即便刘备伐吴的时候,他守在南郡,有人进谗言说他通敌,孙权断然不信,因此有了和孙权“生死不易”的佳话。

不得不说,一个敢说一个敢信,结果两个人都还做到了言行一致,实在难得。

正直

诸葛瑾不仅忠诚,还正直,比如说帮翻求情的事,虞翻被孙权称为“东吴版的东方朔”,但是这人十分狂放,经常言语上得罪孙权,其实虞翻本身说的话没有问题,只是表达的过于激进,让人难以接受,也正因为言语问题得罪孙权,甚至差点被孙权杀掉,最后被流放交州。

即便虞翻并无大错,但满朝文武愿意为其说话的也是寥寥无几,有人是与虞翻有过节,有人是不愿与孙权作对,只有诸葛瑾不惜得罪孙权,为其多次求情,这让狂放不羁的虞翻也被这份真诚感动,给亲友写信中提到很是感激诸葛瑾的仗义执言。

试想,虞翻就好比一个能干又嘴毒的同事,平时就没什么人缘,最后得罪了领导而被处罚了,其他同事都在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会冒着被领导迁怒的风险去多次替他求情吗?并且这种求情是完全没有好处的那种,答案显而易见。

诸葛瑾为了虞翻进言,由此可以看出其为人正直的一面,对于不平事愿意直言进谏。

察言观色

都说“忠言逆耳”,但是逆耳的话大多数人都是不爱听的,更何况君主,虞翻就是因为所谓的“忠言逆耳”而被贬到了交州,而诸葛瑾则不然,他察言观色的功夫很是了得。

诸葛瑾做事风格和他弟弟诸葛亮有些相似,那就是十分的谨慎,他每当和孙权讨论问题的时候,都会照顾到孙权的情绪,知道点到为止。

如何有跟孙权意见相左的时候,他不会立马直言进谏,反而是将话题转移到别的问题上,再慢慢的通过引导将自己的观点不动声色地传达给孙权,而孙权也往往能够通过诸葛瑾的引导而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从而赞同诸葛瑾的观点。

比如孙权判校尉殷模死罪,很多人都为其求情,但是越求情,孙权就越生气,结果孙权发现和殷模关系不错的诸葛瑾始终保持沉默,就很奇怪的问诸葛瑾为何不说话。

诸葛瑾此时离席,神色伤感的说道:“我和殷模老家都沦陷了,生灵涂炭。我们抛弃祖坟,携一家老小,披荆斩棘的来到这里,在众多流民中能够得到主公赏识而受到庇护,不能相互监督鼓励,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如今殷模辜负了主公的恩惠,我反省还来不及,实在不敢说话。”孙权听完很是感动,就说:“我为你赦免了他。”

从这个是来看,我们就能看出诸葛瑾的情商有多高,当一个人处于负面情绪顶点的时候,你越跟他作对,他的负面情绪就越高涨,所以这些人越求情,孙权越生气,而诸葛瑾用一招以退为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引起孙权共情,反而化解了这次危机。

结语: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三个优点好像平平无奇,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忠诚的人不一定正直,正直的人不一定会察言观色,会察言观色的人不一定忠诚,而诸葛瑾却集三个优点于一身,试问哪个君主不爱这样一个会说话、会办事、又能放心使用的臣子呢?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何带兵必败的诸葛瑾在东吴可以当大将军?萌叔认为,首先,为将者不计一城一池之得失;其次,胜败乃兵家常事,且诸葛瑾吃的败仗也并非都要负主要责任;最后,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忠诚、正直又有头脑的臣子是难得的,孙权没用错人。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诸葛瑾孙权大将军诸葛亮东吴吕蒙

更多文章

  • 诸葛瑾去世后,他的后人都是什么结局?大多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诸葛瑾,诸葛恪,孙权,诸葛亮,蜀汉,丞相,孙峻,汉朝,三国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的东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建安五年(200年),为了躲避中原战乱,诸葛亮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开始辅佐孙权。诸葛瑾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后,诸葛瑾出任南郡太守。

  • 诸葛瑾在东吴的下场,诸葛亮早有预料,这就是他跟随刘备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诸葛瑾,诸葛亮,刘备,孙权,东吴

    诸葛亮是诸葛亮丰的后人郎邪阳都人,诸葛家门阀。虽然不是二袁家这种大门阀,孙权也不敢小视诸葛家地方势力。打个比方诸葛家不是袁绍这种级别大门阀,但也起码是曹操这种级别小门阀。诸葛家是可以利用来对付江东传统势力的,毕竟荆州和江东是两股不同的势力,在孙权重用诸葛瑾、诸葛恪之前,并没有看到他们在东吴有多大的势

  •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分别效力蜀吴魏,各自家族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恪,孙权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闻名天下,但其实诸葛世家不仅仅诸葛亮一人名扬四海,还有他的两位兄弟,诸葛诞与诸葛瑾。诸葛瑾乃诸葛亮的亲兄长,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同宗兄弟,但都是属于诸葛世家族人。诸葛世家真的是将整个三国都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三位诸葛先生,一人归蜀,一人投吴,一人为魏,三国鼎立,他们也三足鼎立。而且当时有句

  • 诸葛瑾官至大将军,仅次于陆逊,孙权为何如此信任“常败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陆逊,孙权,刘备,三国,东吴,诸葛瑾,大将军,常败将军,曹操手下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领荆州牧,这毫无疑问是吴国第一重臣。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这实在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纵观诸葛瑾领兵作战的经历,几乎没打过一场胜仗,却成为仅次于陆逊的武将。诸葛瑾的战绩有多惨?公元222年,曹丕大举征吴,曹真、夏侯尚等围朱

  • 诸葛瑾和诸葛均,作为诸葛亮的兄弟,为何不跟随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曹操,刘备

    在秦国之后隋朝之前这几百年时间里,中原王朝实际上是由门阀士族把持朝政,士族们相互联姻相互推荐,共同垄断了统治权,连皇帝都是他们的代理人。东汉末年这种情况更明显,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举荐曹操,曹操又反过来举荐司马懿、司马朗,司马懿又辅佐曹丕,曹叡又重用司马懿的两个儿子。诸葛亮也是出身于士族,祖父、父亲都

  •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后来跑哪去了?其实他才是诸葛家最大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刘备,徐庶,三国,诸葛亮,诸葛均,诸葛瑾,黄承彦,诸葛家,天文学家

    听闻弟弟诸葛均一家来访,诸葛亮激动不已,连忙跑出去迎接,对着诸葛均行礼作揖,诚恳道:“三弟大恩,兄长无以为报!”诸葛均吓了一跳,将儿子诸葛望拉到一边。诸葛均从未见二哥诸葛亮如此失态,不知他所说大恩何在,更不敢接受如此大礼。诸葛均赶忙行礼回敬,口中连呼:“二哥折煞小弟了!”看诸葛均一脸茫然,诸葛亮挽着

  • 烟台高新好人|程普杰:使命重在担当 实干铸就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烟台,征收,征迁,程普杰,高新区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4日讯程普杰同志,男,1999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烟台高新区工业设计小镇推进中心高级主办,主要分管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征迁等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不论白天黑夜,不论酷暑

  • 美国不与中俄交战, 却扶持英日韩当打手!

    历史解密编辑:王者峡谷风云榜标签:美国,日本,韩国,中俄,北约,乌克兰,英日韩,克里米亚大桥

    随着美国国际地位下降和美债危机加深,美国开始满世界煽风点火,其到处培养战争代理人,以应对中俄朝三国。但美国却不会与中国开战?近日英国前外交大臣西蒙·麦克唐纳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不会与中国开战。因为美国精英都十分清楚,与中国开战的后果将是世界性灾难。虽然,美国不会和中国打仗,但他还是在复制乌克兰模式,

  • 美国不与中俄交战,却扶持英日韩当打手?

    历史解密编辑:柒号观察室标签:美国,日本,韩国,中俄,北约,乌克兰,英日韩,克里米亚大桥

    随着美国国际地位下降和美债危机加深,美国开始满世界煽风点火,其到处培养战争代理人,以应对中俄朝三国。但美国却不会与中国开战?近日英国前外交大臣西蒙·麦克唐纳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不会与中国开战。因为美国精英都十分清楚,与中国开战的后果将是世界性灾难。虽然,美国不会和中国打仗,但他还是在复制乌克兰模式,

  • 提升全球价值链,中韩当有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商务新闻网标签:中韩,韩国,依赖度

    中国商务新闻网 长久以来,中国与韩国经贸关系紧密,形成了密切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助力双方诸多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数据显示,韩国从1998年到2021年连续24年实现贸易顺差。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1993年韩国即实现对华贸易顺差,且至2021年连年保持顺差。韩国建国大学经济学教授崔裴根表示,过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