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被杀后,蜀汉出现两个奇怪现象,杨仪被贬为庶人,马岱被雪藏

魏延被杀后,蜀汉出现两个奇怪现象,杨仪被贬为庶人,马岱被雪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3770 更新时间:2024/1/2 9:58:11

近几年在网络上面有一句网红语,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用到古代也是同样适用。就像三国时期的魏延、杨仪等人一样。在后世史料记载之中,明确明说魏延乃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有谋反之心。然而,魏延的下场却是非常惨,自己被冤杀不说,其三族还被蜀汉朝廷给灭尽!

诸葛亮去世,引起悲剧发生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了最后一次北伐。但是由于身体原因,虽然在五丈原占据上风,但是司马懿就是不跟他交手。最后,郁闷成疾,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可是千年难遇的大贤才,在他临死之前,便交带好自己所有的后事,包括:写诫子书给诸葛瞻,交办军事大权,为蜀汉后主指明用人标准,具体细化到该用什么样的人他都有所提及。除上述相关事宜交带之外,诸葛亮还特意交带了相关的退兵方法。

毕竟,诸葛亮这次出来是带上了蜀国的老本了,蜀汉精锐皆在五丈原,诸葛亮不得不为蜀汉所有精兵着想。为了让他们都能成功回到川蜀,诸葛亮让杨仪统兵,姜维、王平等人断后。但是最开始的计划是安排魏延断后的,诸葛亮担心魏延不服军令,因此才会想到用姜维断后。

果然,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不听杨仪调遣,拒不回汉中。因为,对于魏延来说此时在川蜀众将之中,以他的威望最高,能力也是最强的。用魏延的原说就是:“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此乃是魏延当时说给费祎的原话,意思就是说他魏延也可以代替诸葛亮北伐,川军的大权不应该交给一个小小的书生杨仪。

魏延这话,说得其实也挺有道理,毕竟此时的魏延已经是身经百战,此前在凉州地区打败费瑶、郭淮,让司马懿都开了眼界。况且,魏延还在汉中地区镇守长达10余年之久,期间一直没有让曹魏兵马踏进汉中一步!真正做到了当年对老主公刘备的承诺,分析到这里,也就是说明魏延的军事才能,还是不容小视的,他确实没有说大话。

但是魏延却忽视了,杨仪可不是像诸葛亮这样大度的人,杨仪率先向后主刘禅发了一封800里加急。在书信上杨仪称,魏延想要谋反。

魏延惨遭冤杀,死得非常窝囊。

在杨仪给刘禅打了小报告之后,魏延也坐不住了,他可是为了刘家连青春都给豁出去了,不能让杨仪给占了便宜。于是,魏延也迅速向刘禅递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之中,魏延称杨仪反叛,而且还诬告自己。一方面是诸葛亮丞相带起来的人,另外一方面是父亲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人,应该相信谁?这个害苦了刘禅。

于是刘禅召集众大臣前来商议,由于魏延平日自视甚高,跟很多同事关系都非常的僵,例如:刘琰、杨仪二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朝中将领如:高翔、吴班、廖化等皆不敢与魏延争执,或者是不想跟他为伍。因此,董允、蒋琬等大臣都认为是魏延谋反。

如此一来,刘禅便会支持杨仪,而对魏延则加以惩治。

魏延,起兵阻止杨仪大军回蜀,祸及三族家人。

为了出气,魏延带兵阻止杨仪回蜀,并且烧毁栈道,随后迅速派兵占据南谷口,向杨仪率领的军队发起进攻。杨仪便迅速派遣诸葛亮生前较为信任的大将王平前去阻止魏延,王平这个人虽然大字不认识几个,但是他却是忠实的蜀粉,王平跑到阵前,对魏延兵士一番劝解,纷纷都不听魏延调遣了,如此一来魏延也就成了孤军。

随后,马岱便追上了魏延,趁魏延不备一刀把魏延给秒了!如此,一代名将魏延也就稀里糊涂的走完了他的一生。

这还没完,蜀主刘禅听闻魏延事件之后。还下令将魏延的三族皆灭,这想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不是小小的参军杨仪可以做主的。

蜀后主刘禅,开始复盘魏延事件。

在斩杀魏延及其三族之后,刘禅似乎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第一如果是魏延真的反叛,为什么不直接投奔曹魏。其二,魏延为何还要傻乎乎的追上杨仪大军。要知道,双拳难敌四手,当时,姜维、王平、吴懿等人皆在,魏延再强,也敌不过这么多人。

再者,杨仪的表现让人不得不生疑。当时,魏延被马岱斩了之后,其首传至杨仪处,杨仪便大声怒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 ,从这段记载之中其实可以发现很多细节。庸奴,一般是主子吧奴才的。而杨仪他顶多算是魏延的同事,从层面上来说,杨仪是没有资格这么骂魏延的。

即使魏延做得有不妥的地方,他也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对于蜀国来说是有功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杨仪他是没有这么大的权利来如此惨骂魏延的。这相当于是扮演起了诸葛亮的角色,杨仪他这是“越权了”。

明知道魏延是被冤枉的,姜维为何在一旁看热闹?

从诸葛亮下令班师回朝算起,杨仪其实就在开始策划着谋权,想着早日取代诸葛亮的位置。此话怎讲呢?很简单,杨仪率军回到成都之后,已经做好了担任丞相的准备。然而,等来的却是蒋琬上位。杨仪对此非常无语,于是在背后开始骂刘禅。

这下子,刘禅才明白杨仪这个人的确是比较可恨。《三国志》记载: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看看杨仪这个人,性情急躁狭隘,如果再遇上性情孤傲的魏延,那肯定是要出事的。只不过呢,魏延付出的代价未免有些太高了。

但是,对于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姜维他可算是局外人,但同时他又是最清楚魏延确实是被冤枉的。但是姜维为什么在一旁看热闹呢?没有帮助杨仪攻打魏延,也没有去给魏延说话。姜维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坐视蜀中大将被害而不顾?

在《魏略》之中有明确的记载: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可以发现,魏延的确没有考虑过要反叛蜀汉,他的本意其实就是斩杨仪。不过,魏延当时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动用了部队力量,这一点是不应该的!

但是,让人想不通的是姜维竟然在一旁看戏。作为一名优秀的统帅,或者是军人,其实应该站出来主持公道的。为国家减少损失,为团队保持力量。但姜维呢,并没有这样做!具体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曹魏司马懿他最清楚的。

先来看看魏延死后,两个奇怪的现象!第一个现象,刘禅对于“所谓的大功臣”,杨仪。只是让他便宜行事,并没有对他进行大加封赐。不但如此,随后还由于几句牢骚,便把杨仪下狱,最后贬为庶人。

第二个奇怪的现象,在斩杀魏延之后,功臣马岱便从此再无音讯,就好像从人间消失一般。如果,把这两个现象整合到一起的话,你就会发现这其中其实是有问题的。

说白了,这一切就有点像是故意策划的事件。马岱除掉魏延,从此人间蒸发。而杨仪更是明显,他摆明了想做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或许杨仪一辈子都不知道,其实在诸葛亮生前,早就上报刘禅不要重用杨仪。他这个人,性格比较狭隘,而且做事急躁,无功。

而魏延又是一个拿战绩来说话的人,最要命的是魏延还敢和杨仪当着面来理论,甚至是直接在诸葛亮面前提刀跟杨仪讲道理。对于杨仪来说,魏延是一定要除掉的。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手段,对于杨仪来说是不重要的。

后主刘禅,迅速把整个事情复盘,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整个事件恐怕乃是由杨仪精心策划而成,最开始认为魏延反叛,可能只是考虑到魏延功高,而且他善于带兵。不过,现在来看恐怕是真的冤枉魏延了。因此,刘禅知道很有可能就是杨仪擅自杀害蜀中大将,其目的就是想把蜀中的权限尽揽其手。

而姜维早在事情暴发之初,便想到这个事情可能是杨仪布的局。如果姜维跟杨仪反杀魏延,那么自己便会背上擅杀大将的臭名,而且也会受到蜀中各方势力的人身攻击。如果,帮助魏延呢?那就更不用多说,小则是对杨仪不敬,大则是对整个蜀汉的法律进行挑衅。姜维他根本就吃不消啊。

在混乱的局面之中,姜维保持中立

从魏延带兵反叛到最后被杀、诛三族,再到杨仪被贬、最终自杀。姜维始终保持中立,从姜维的表现来看,他是完全参照曹魏司马懿当年的做法。先保住有用之身,再图事业之成。

姜维他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后国刘禅虽然被刘备在长阪坡重重摔过,但是经过多年的恢复,他已经完全没事,而且头脑十分灵活。如果,自己参与诛杀魏延的过程,日后一旦发现魏延是真的被冤枉,那么,姜维肯定是得不到重用,甚至是什么被处死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姜维帮杨仪,也会是被刘禅认为姜维是和杨仪一条心的,最终的结局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两不相帮,那么姜维便是名正言顺的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日后蜀国的排兵打仗的事情,还得由他来完成。

公元235年,也就是魏延被斩的一年之后。杨仪也被惩处,最终身死。而马岱亦被永远雪藏,从此再也不会在蜀汉的军事活动中出现。而姜维呢,逐渐被刘禅重用,在蒋琬、费祎相继去世之后,姜维便迎来了他如日中天的人生,带兵北伐,扫荡曹魏。

姜维后来被世人评为,“比干之心,七窍列角,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后来在剑阁阻挡钟会,若不是刘禅投降,蜀汉到底是不是第一个被灭的,还犹为可知…

而对于姜维当时的表现,司马懿他是最清楚的,可以说就跟他司马懿走的路是一模一样,能不感同身受吗?稍微走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

近几年在网络上面有一句网红语,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用到古代也是同样适用。就像三国时期的魏延、杨仪等人一样。在后世史料记载之中,明确明说魏延乃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有谋反之心。然而,魏延的下场却是非常惨,自己被冤杀不说,其三族还被蜀汉朝廷给灭尽!

诸葛亮去世,引起悲剧发生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了最后一次北伐。但是由于身体原因,虽然在五丈原占据上风,但是司马懿就是不跟他交手。最后,郁闷成疾,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可是千年难遇的大贤才,在他临死之前,便交带好自己所有的后事,包括:写诫子书给诸葛瞻,交办军事大权,为蜀汉后主指明用人标准,具体细化到该用什么样的人他都有所提及。除上述相关事宜交带之外,诸葛亮还特意交带了相关的退兵方法。

毕竟,诸葛亮这次出来是带上了蜀国的老本了,蜀汉精锐皆在五丈原,诸葛亮不得不为蜀汉所有精兵着想。为了让他们都能成功回到川蜀,诸葛亮让杨仪统兵,姜维、王平等人断后。但是最开始的计划是安排魏延断后的,诸葛亮担心魏延不服军令,因此才会想到用姜维断后。

果然,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不听杨仪调遣,拒不回汉中。因为,对于魏延来说此时在川蜀众将之中,以他的威望最高,能力也是最强的。用魏延的原说就是:“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此乃是魏延当时说给费祎的原话,意思就是说他魏延也可以代替诸葛亮北伐,川军的大权不应该交给一个小小的书生杨仪。

魏延这话,说得其实也挺有道理,毕竟此时的魏延已经是身经百战,此前在凉州地区打败费瑶、郭淮,让司马懿都开了眼界。况且,魏延还在汉中地区镇守长达10余年之久,期间一直没有让曹魏兵马踏进汉中一步!真正做到了当年对老主公刘备的承诺,分析到这里,也就是说明魏延的军事才能,还是不容小视的,他确实没有说大话。

但是魏延却忽视了,杨仪可不是像诸葛亮这样大度的人,杨仪率先向后主刘禅发了一封800里加急。在书信上杨仪称,魏延想要谋反。

魏延惨遭冤杀,死得非常窝囊。

在杨仪给刘禅打了小报告之后,魏延也坐不住了,他可是为了刘家连青春都给豁出去了,不能让杨仪给占了便宜。于是,魏延也迅速向刘禅递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之中,魏延称杨仪反叛,而且还诬告自己。一方面是诸葛亮丞相带起来的人,另外一方面是父亲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人,应该相信谁?这个害苦了刘禅。

于是刘禅召集众大臣前来商议,由于魏延平日自视甚高,跟很多同事关系都非常的僵,例如:刘琰、杨仪二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朝中将领如:高翔、吴班、廖化等皆不敢与魏延争执,或者是不想跟他为伍。因此,董允、蒋琬等大臣都认为是魏延谋反。

如此一来,刘禅便会支持杨仪,而对魏延则加以惩治。

魏延,起兵阻止杨仪大军回蜀,祸及三族家人。

为了出气,魏延带兵阻止杨仪回蜀,并且烧毁栈道,随后迅速派兵占据南谷口,向杨仪率领的军队发起进攻。杨仪便迅速派遣诸葛亮生前较为信任的大将王平前去阻止魏延,王平这个人虽然大字不认识几个,但是他却是忠实的蜀粉,王平跑到阵前,对魏延兵士一番劝解,纷纷都不听魏延调遣了,如此一来魏延也就成了孤军。

随后,马岱便追上了魏延,趁魏延不备一刀把魏延给秒了!如此,一代名将魏延也就稀里糊涂的走完了他的一生。

这还没完,蜀主刘禅听闻魏延事件之后。还下令将魏延的三族皆灭,这想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不是小小的参军杨仪可以做主的。

蜀后主刘禅,开始复盘魏延事件。

在斩杀魏延及其三族之后,刘禅似乎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第一如果是魏延真的反叛,为什么不直接投奔曹魏。其二,魏延为何还要傻乎乎的追上杨仪大军。要知道,双拳难敌四手,当时,姜维、王平、吴懿等人皆在,魏延再强,也敌不过这么多人。

再者,杨仪的表现让人不得不生疑。当时,魏延被马岱斩了之后,其首传至杨仪处,杨仪便大声怒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 ,从这段记载之中其实可以发现很多细节。庸奴,一般是主子吧奴才的。而杨仪他顶多算是魏延的同事,从层面上来说,杨仪是没有资格这么骂魏延的。

即使魏延做得有不妥的地方,他也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对于蜀国来说是有功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杨仪他是没有这么大的权利来如此惨骂魏延的。这相当于是扮演起了诸葛亮的角色,杨仪他这是“越权了”。

明知道魏延是被冤枉的,姜维为何在一旁看热闹?

从诸葛亮下令班师回朝算起,杨仪其实就在开始策划着谋权,想着早日取代诸葛亮的位置。此话怎讲呢?很简单,杨仪率军回到成都之后,已经做好了担任丞相的准备。然而,等来的却是蒋琬上位。杨仪对此非常无语,于是在背后开始骂刘禅。

这下子,刘禅才明白杨仪这个人的确是比较可恨。《三国志》记载: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看看杨仪这个人,性情急躁狭隘,如果再遇上性情孤傲的魏延,那肯定是要出事的。只不过呢,魏延付出的代价未免有些太高了。

但是,对于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姜维他可算是局外人,但同时他又是最清楚魏延确实是被冤枉的。但是姜维为什么在一旁看热闹呢?没有帮助杨仪攻打魏延,也没有去给魏延说话。姜维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坐视蜀中大将被害而不顾?

在《魏略》之中有明确的记载: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可以发现,魏延的确没有考虑过要反叛蜀汉,他的本意其实就是斩杨仪。不过,魏延当时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动用了部队力量,这一点是不应该的!

但是,让人想不通的是姜维竟然在一旁看戏。作为一名优秀的统帅,或者是军人,其实应该站出来主持公道的。为国家减少损失,为团队保持力量。但姜维呢,并没有这样做!具体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曹魏司马懿他最清楚的。

先来看看魏延死后,两个奇怪的现象!第一个现象,刘禅对于“所谓的大功臣”,杨仪。只是让他便宜行事,并没有对他进行大加封赐。不但如此,随后还由于几句牢骚,便把杨仪下狱,最后贬为庶人。

第二个奇怪的现象,在斩杀魏延之后,功臣马岱便从此再无音讯,就好像从人间消失一般。如果,把这两个现象整合到一起的话,你就会发现这其中其实是有问题的。

说白了,这一切就有点像是故意策划的事件。马岱除掉魏延,从此人间蒸发。而杨仪更是明显,他摆明了想做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或许杨仪一辈子都不知道,其实在诸葛亮生前,早就上报刘禅不要重用杨仪。他这个人,性格比较狭隘,而且做事急躁,无功。

而魏延又是一个拿战绩来说话的人,最要命的是魏延还敢和杨仪当着面来理论,甚至是直接在诸葛亮面前提刀跟杨仪讲道理。对于杨仪来说,魏延是一定要除掉的。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手段,对于杨仪来说是不重要的。

后主刘禅,迅速把整个事情复盘,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整个事件恐怕乃是由杨仪精心策划而成,最开始认为魏延反叛,可能只是考虑到魏延功高,而且他善于带兵。不过,现在来看恐怕是真的冤枉魏延了。因此,刘禅知道很有可能就是杨仪擅自杀害蜀中大将,其目的就是想把蜀中的权限尽揽其手。

而姜维早在事情暴发之初,便想到这个事情可能是杨仪布的局。如果姜维跟杨仪反杀魏延,那么自己便会背上擅杀大将的臭名,而且也会受到蜀中各方势力的人身攻击。如果,帮助魏延呢?那就更不用多说,小则是对杨仪不敬,大则是对整个蜀汉的法律进行挑衅。姜维他根本就吃不消啊。

在混乱的局面之中,姜维保持中立

从魏延带兵反叛到最后被杀、诛三族,再到杨仪被贬、最终自杀。姜维始终保持中立,从姜维的表现来看,他是完全参照曹魏司马懿当年的做法。先保住有用之身,再图事业之成。

姜维他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后国刘禅虽然被刘备在长阪坡重重摔过,但是经过多年的恢复,他已经完全没事,而且头脑十分灵活。如果,自己参与诛杀魏延的过程,日后一旦发现魏延是真的被冤枉,那么,姜维肯定是得不到重用,甚至是什么被处死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姜维帮杨仪,也会是被刘禅认为姜维是和杨仪一条心的,最终的结局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两不相帮,那么姜维便是名正言顺的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日后蜀国的排兵打仗的事情,还得由他来完成。

公元235年,也就是魏延被斩的一年之后。杨仪也被惩处,最终身死。而马岱亦被永远雪藏,从此再也不会在蜀汉的军事活动中出现。而姜维呢,逐渐被刘禅重用,在蒋琬、费祎相继去世之后,姜维便迎来了他如日中天的人生,带兵北伐,扫荡曹魏。

姜维后来被世人评为,“比干之心,七窍列角,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后来在剑阁阻挡钟会,若不是刘禅投降,蜀汉到底是不是第一个被灭的,还犹为可知…

而对于姜维当时的表现,司马懿他是最清楚的,可以说就跟他司马懿走的路是一模一样,能不感同身受吗?稍微走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

标签: 魏延杨仪马岱姜维诸葛亮

更多文章

  • 严颜能力不输于黄忠,马岱武力不弱于魏延,此二人都销声匿迹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严颜,黄忠,马岱,魏延

    三国演义中,刘备占据荆州,入主益州之后,兵强马壮,战将如云,除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黄忠五虎上将之外,还有许多大将,如魏延、王平、马岱、吴懿、廖化等人。其中有两员大将,一个能力不输于老将黄忠,一个武力不弱于魏延,他们都是谁呢?为何此二人都销声匿迹?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 马岱为何敢出风头,动手斩了蜀国军方二号人物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王嫂说事标签:马岱,魏延,蜀国,刘备,诸葛亮,蜀汉

    魏延,被屠三族,这可是刘备集团自起家到建国完全没开过的先河,好像直到蜀汉被灭也再没发生过。说起魏延升在蜀汉的迁之路也比较顺,人胆也大,建兴五年就晋升为相府司马,建兴八年破敌有功,马上就加封为南郑侯(真正的县侯),升征西大将军并假节,这可都是不掺水的实权,比什么驻守汉中没有作战机会的空职强多了。魏延为

  • 马岱在蜀汉官至“平北将军”,这到底是多大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马岱,平北,蜀汉,魏延,马超,刘备

    魏延,这是一个名气不输五虎上将的蜀国名将。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名默默无闻的向宠而非赵云、魏延、马岱?

    历史解密编辑:旧史新侃标签:魏延,赵云,诸葛亮,赵子龙,曹操手下,马岱(成化进士),出师表(韩国电视剧)

    诸葛亮,蜀汉丞相,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外交家,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中如雷贯耳。他才智过人,德行高尚,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然而,在他的《出师表》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让人颇为费解的问题:在列举可接任丞相职位的将领时,提到的并不是大名鼎鼎的赵云、魏延、马岱,而是相对默默无闻的向宠。这

  • 把马岱托付刘备,其实是马超一石三鸟之计,马超临死终于出了口气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马岱,刘备,马超,曹操

    提到三国时期西凉大将马超的故事,相信已经是人尽皆知,特别是对于三国历史爱好者来说。马超,像极了现代创业之人,有部分资金,但是缺乏头脑,为了就大事竟然连生父、妻儿都不顾。恶虎况且不食子,马超狠恶至此也算是人间难有。公元208年,曹操为了一统天下,率先把西凉的马腾接入许都为官,并且还带上了马超的两个弟弟

  • 马岱斩杀魏延,为蜀汉立下大功,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马岱,魏延,蜀汉,姜维,诸葛亮,曹魏,马岱(成化进士),三国,曹操麾下

    建兴十二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此战,诸葛亮出兵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同年秋天, 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对此,诸葛亮告诉李福,自己去世之后,蒋琬、费祎可以继任。同时,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

  • 一代猛将魏延惨死于马岱之手,这个马岱有多厉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魏延,马超,刘备,曹操,三国,明朝,马岱(成化进士)

    正史中,马岱这个人在蜀汉的待遇,和他哥马超是差不多的,属于那种永远进不了核心圈子的人物,尤其是当他杀了魏延之后,他的低情商足以令众人排斥。所以说,其实马岱在蜀汉是比较惨的,属于那种受人排挤,只能被迫归隐,混吃等死型的人物!马岱的尴尬身份马岱是马超的从弟,原本他们家族是凉州豪族,势力比较大,日子过的非

  • 诸葛亮的遗计为什么安排马岱斩杀魏延?马岱的结局到底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马岱,魏延,诸葛亮,马超,刘备,庞德

    在蜀军之中魏延的武艺略逊于五虎,凭着攻防兼备的刀法大战西川名将泠苞,在斜谷也与猛将庞德也有过一场较量,同在蜀军效力多年的老将马岱,他的实力远不如魏延,略强于张翼的他遇到二三流对手游刃有余,要想斩杀魏延凭着拼杀是没有把握的,弄不好还有被魏延斩杀的可能。身段高强的马岱为了诸葛亮遗计,沉着稳重的他把握了非

  • 难怪马岱杀掉魏延后就彻底消失了,你看马超死前,对刘备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魏延,马超,刘备,汉朝,蜀汉,明朝,曹操手下,马岱(成化进士)

    《三国演义》中的马岱,是蜀汉后期的一个重要将领,骠骑将军马超的从弟、副将,深得诸葛亮的信任。历史上真实的马岱,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只有寥寥数笔。马岱跟着马超来到蜀汉,除了斩杀魏延,以及参加北伐被牛金击败之后,就消失在历史中了。作为西凉五马之一,到了蜀国居然一点没有存在感,一名猛将在蜀国经历

  • 悲剧英雄马岱:两败魏延勇战牛金,他的武艺在三国是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马岱,魏延,武艺,马超,刘备,诸葛亮

    中国历史,纵贯上下五千余年,深远持久,源远流长,就像一盘长达数千年布局的星河日月棋,在这场旷古绝今的棋局之中,充满了跌宕起伏和坎坷不平,也恰到好处的对应了我国整个古代阶段的社会状态,其中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最为凸显。说道这两千多年,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江山易主,皇权更替,虽说在这段时间之内经历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