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斩杀魏延后,马岱去哪了,为何后来突然消失了?

斩杀魏延后,马岱去哪了,为何后来突然消失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4489 更新时间:2024/1/21 6:00:41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上疏给刘备:表示自己全家都被曹操诛杀殆尽,现在就剩下从弟马岱,现在就把他托付给您了。同年十二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至于马超托付给刘备的马岱,则成为蜀汉中期的一位重要武将。

比如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杨仪争权,马岱奉杨仪命率军斩杀魏延。也即在诸葛亮去世后,马岱因为斩杀魏延,从而避免蜀汉大军出现危险,如果放任魏延领兵出击的话,显然会给曹魏带来可趁之机。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去世后,马岱凭一己之力斩杀魏延,后来他去了哪?为何马岱最终神秘消失了呢?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就马岱来说,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马超的从弟,也可以说两人是堂兄弟的关系,所以,马超的父亲马腾是马岱是伯父。虽然两人不是亲兄弟,但是,建安十六年(211年),马岱追随兄长马超逆战曹操于潼关。九月,马超兵败,马岱随马超退军回到陇上郡县。

也即早在公元211年,马岱就追随马超南征北战了,这促使两人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更为关键的是,马超的家人,已经被曹操诛杀殆尽了,这让马岱和马超的关系更加紧密了。基于此,马超在病逝前,就特别提到将马岱托付和刘备。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马超去世后马岱的事迹,并没有得到比较详细的记载。

不过,考虑到马岱在诸葛亮去世后斩杀魏延,这说明马岱显然跟随诸葛亮北伐中原。至少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曹魏的时候,马岱和魏延、姜维等人一样,都是跟随在诸葛亮左右的。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描述“马岱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临终授命于马岱,袭斩魏延。马岱成功的完成任务。”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表示马岱之所以斩杀魏延,是因为诸葛亮的临终命令。但是,这种说法显然缺乏《三国志》等正史的佐证,也即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认为马岱之所以斩杀魏延,是因为奉了杨仪的命令。

对此,陈寿在《三国志·魏延传》中记载: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杨仪争权。在双方僵持不下的背景下,杨仪派遣马岱去斩杀魏延,然后将魏延的首级交给了杨仪。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几个信息,一是诸葛亮没有在临终前下令要除掉魏延。二是在魏延和杨仪争权的时候,马岱站到了杨仪这一边。三是马岱斩杀魏延的过程比较顺利,这说明魏延很可能对同为武将出身的马岱没有什么防范,结果被后者成功斩杀了。

不久之后,杨仪、姜维、费祎等人成功率领蜀汉大军回到成都,对此,后主刘禅自然要论功行赏。其中,斩杀魏延的马岱,被封为平北将军、陈仓侯。就陈仓侯来说,应该是一个县侯,也即要高于乡侯和亭侯,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亭侯,这说明后主刘禅给予马岱的封赏,尤其是爵位的封赏是比较高的。

虽然马岱在这件事情上面,是杨仪阵营的大功臣,但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前,诸葛亮已经向刘禅推荐了蒋琬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因此杨仪回到蜀中的时候,早已经没有太大的权力了,相当于担任了一个虚职。在这样的情况下,杨仪自身都没有太大的成就了,又怎么可能提携马岱呢?

马岱在历史记载中出现的最后一次,是北伐撤回后的第二年,他带领军队向曹魏发动了一次进攻,但是却被司马懿手下的将领牛金所打败,军队死伤惨重。在这个短短的记载中,讲述了马岱对于自己事业的努力,但是可惜的是,他并没有获得好的成果,也因此失去了后面的机会。

而此时的蜀国,又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走向了休养生息之路,也没有太多打仗的机会,因此马岱虽然获得了比较高的职位,但是却因为这次的失败而彻底断送了未来的战争之路。而一个将领,倘若失去了战场,就好比马儿没有了奔跑的空间,又怎么可能在史书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马岱的年纪也越发大了,因此当姜维率军出击的时候,马岱已然过了上战场的最佳年纪,也并非是姜维的最佳选择。所以后续的事情,无论是辉煌亦或者是惨败,都与马岱没有了关系。而这,也注定了马岱很难继续出现在史书记载中。

更多文章

  • 马岱斩杀魏延后, 为何就此消失不见了! 你看看魏延背后站着谁

    历史解密编辑:胡文说科技标签:刘备,三国,明朝,诸葛亮,魏延后,曹操手下,马岱(成化进士)

    作为马超的堂弟兼副将,马岱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在五虎去世以后,马岱几乎可以算是蜀军中排得上号的猛将了,诸葛亮北伐时期,对马岱也非常器重。然而令人疑惑的是,自从马岱斩杀了魏延,他似乎就销声匿迹了,那么马岱究竟去哪里了呢?他的结局如何?马岱马岱和庞德一样,都是马超的副将,在和敌军作战期间,表现非常

  • 曹操为啥要杀了高顺,但却接受张辽臧霸投降,他们都是原吕布旧将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操,张辽,臧霸,吕布,高顺,陈宫

    既然说到高顺,还有点特殊,那就先了解一下高顺。 从《三国演义》看,高顺这个人,武力一般,只能算三四流将领。但据历史记载,高顺练兵有术,且有一定眼光,为人正直,作为武将,还不饮酒,不接受别人馈赠,脾气另类。对主子忠诚,看到不顺眼的事,经常给吕布提意见,最大缺陷是不善言词,但提意见却一针见血。高顺曾经给

  • 张郃不如颜良文丑,张辽不如臧霸高顺,为何投降曹操后成了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颜良,张辽,曹操,张郃,高顺,文丑

    曹魏五子良将中,以二张表现最为出色:孙权十万大军被张辽八百步卒击溃,诸葛亮首次伐魏,被张郃打了回去——司马懿当时正在荆州操练水军准备打孙权,根本就没去西城听诸葛亮弹琴。要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张郃在“河北四庭柱”中位列第三或第四,张辽位居“吕布八健将”之首。但是在正史中好像根本就没有“河北四庭柱

  • 吕布军中五大派系:张辽非嫡系,高顺不属于并州军,臧霸只是盟友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吕布,臧霸,高顺,张辽,刘备,陈宫,三国,汉朝,并州军,曹操手下

    吕布原本是并州刺史丁原麾下主薄,汉末风云际会之下,吕布先是杀丁原投靠董卓,接着又杀董卓出任朝廷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并进封温侯,执掌东汉朝廷军权,不过没多久又被反攻长安的董卓旧部李傕和郭汜赶出长安,离开长安无处可去的吕布先后投靠袁绍和张杨,接着陈宫和张邈趁曹操东征徐州之际迎吕布入主兖州,吕布席卷兖

  • 张辽奋战天柱山;臧霸威慑孙仲谋,聊一聊曹操扫平淮南山贼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张辽,曹操,臧霸,孙权,袁术,于禁

    张辽的“天柱山之战”应该算是汉末三国时期比较有名的战役(当然赶不上官渡、赤壁、南郡、汉中、夷陵这些影响深远的战役),是张辽作战勇猛的一个具体体现;臧霸有“臧传说”的外号,是说臧霸在舒县这里屯兵,就威慑孙权不敢出兵,也算是对孙权在江淮战场主动进攻的表现的一种调侃。这些都是发生在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

  • 受到臧霸敬重、与张辽先敌后友的武周,儿子死于''八王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臧霸,张辽,武周,曹操,曹魏,八王之乱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明星人物,也有很多名气不那么高的冷门人物。这些冷门人物是对于后世的人来说的,在当时则未必如此。比如说小编要介绍的这个人物——武周,他的名气在现在来说并不算高,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与臧霸、张辽这些明星人物有不小的瓜葛。武周的儿子在西晋也是重要人物,不过死于''八王之乱''的混乱当中。下

  • 谥号好食邑多:同为吕布八健将,臧霸降曹后地位为啥比张辽高?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吕布,张辽,臧霸,曹操,关羽,太守

    在《三国演义》中,吕温侯濮阳破曹操的时候,手下有八员健将,而大家熟知的高顺不知为什么不在其中,可能那时候他跟吕布已经产生了隔阂,被雪藏了。当年两军对垒,喜欢摆谱的吕布一字排开了八员健将,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在正史中,吕布部下内讧,郝萌曹性一死(高顺斩郝萌)

  • 曹操集团中一支独特的力量——徐州豪强臧霸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曹操,臧霸,吕布,曹丕,太守,孙权

    宿刘温书斋(张乔)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在曹操集团中,有一些强控性并不强的军队。臧霸以及他的部曲属于其中的一部分。臧霸在名义上服从曹操,并且其力量也被曹操所驱使,但是这股力量在曹操集团中的地位比较独特,有一定独立性和活动的余地

  • 曹操统治下半独立性质的青、徐二州臧霸集团势力的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操,臧霸,徐二州,刘备,袁绍,孙权,吕布,臧霸集团,三国,汉朝,艺术家,东汉,曹操麾下

    臧霸是三国时期曹操所任命的徐州刺史,在曹操集团之中臧霸与其生死之交青州刺史孙观所掌控着青徐二州,在曹操时代成为了曹魏集团内部的半独立的性质的羁縻州,很长时期有着高度自治权力,俨然是曹魏内部的独立小团伙——臧霸集团。臧霸集团在势力强盛之时,收容背叛过曹操的人,连曹操的命令都可以违背,曹操不能往青徐二州

  • 吕布手下有3大名将,曹操收了张辽和臧霸,斩了最厉害的高顺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吕布,曹操,张辽,臧霸,高顺

    文|飞鱼说史如果要在东汉末年,找出一位足够悲情的英人物雄,您会想到谁?吕布。想必这是不少人率先想到的名字,常言道: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一人一马,曾纵横天下,可是这只是被历史和演义美化了的吕布,而吕布能被人称道的或许只是一身的勇武罢了。吕布的人品在当时是被诟病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更是为他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