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是三国时期曹操所任命的徐州刺史,在曹操集团之中臧霸与其生死之交青州刺史孙观所掌控着青徐二州,在曹操时代成为了曹魏集团内部的半独立的性质的羁縻州,很长时期有着高度自治权力,俨然是曹魏内部的独立小团伙——臧霸集团。
臧霸集团在势力强盛之时,收容背叛过曹操的人,连曹操的命令都可以违背,曹操不能往青徐二州派驻官员,甚至连军事指挥权曹操都调动不了臧霸和孙观。
那么雄心壮志的曹操为何会默认臧霸集团势力在在自己治下拥有如此高度自治的权力呢?
臧霸集团形成的时代背景
其实臧霸集团之所以能在青徐二州形成势力,这主要归结在曹操在徐州不得人心之上。曹操在徐州刺史还是陶谦的时代,曾对徐州地区的人民造成了很大伤害,所以曹操在徐州地区不得民心。
曹操与徐州地区人民结下仇怨还得从当初曹操之父曹嵩被徐州刺史陶谦部将张闿所袭杀说起,曹嵩被张闿杀害后,曹操以此为借口发兵攻打徐州,不顾陶谦再三求和,曹操在攻打徐州期间,曾经大肆屠城以宣泄杀父之恨,因此曹操在青徐二州一带名声非常差,不得人心。
而臧霸家族在徐州根深蒂固,一直是徐州的豪门大族,所以在徐州地区非常有话语权;臧霸集团二号人物孙观本是泰山四寇之一,与臧霸少年时期结为生死之交,所以说臧霸在徐州地区黑白两道都很有影响力。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未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所以他没有过多精力去对青徐二州进行管理,因此他只能全权委任在青徐二州黑白两道都很有影响力的臧霸总督二州事物,只要青徐二州在曹操对外征战期间不拖后腿就可以。
而臧霸、孙观常年在青徐二州地区经营自身势力,所以青徐二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际上是曹魏的羁縻州,是属于拥有高度独立自治权力的地区,曹操从大局出发对他们也无可奈何,从而在曹魏集团内部也形成了以臧霸、孙观为首的臧霸集团势力。
臧霸的发迹与崛起
臧霸家族本是泰山郡华县豪门大族,家里豢养死士很多,用当时的话说叫作: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
臧霸的父亲叫作臧戒,在臧霸少年时期,臧戒违背了泰山郡守的命令,被郡守羁押问罪,年仅十八岁的臧霸为了营救父亲,带领门下死士贡献府衙,袭杀了泰山郡守,杀了太守后,臧霸只得亡命四方。
臧霸因此就在徐州一带流窜为寇,孙观就是这时期与臧霸结为生死之交。孙观曾经是泰山四寇(四寇分别为孙观、尹礼、吴敦、昌豨)之一,后来在孙观的倡导下,泰山四寇与臧霸组合成一股武装力量。因此臧霸集团势力主要以当初的泰山四寇为主,都是青徐地区泰山附近的豪门大族。
再之后陶谦出任徐州刺史,而臧霸与孙观受徐州刺史陶谦招抚,就投降了陶谦,跟随陶谦讨伐徐州的黄巾军,从此臧霸和孙观从流寇洗白成了官军。
平定黄巾军以后,陶谦命臧霸与孙观屯兵开阳(现今山东省临沂市古称),于是臧霸就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陶谦死后刘备在徐州豪门麋竺等人的拥护下接任徐州刺史,臧霸默认了刘备的地位,但是实际来说当时的刘备也指挥不动臧霸,说白了臧霸这时期已经在开阳形成了类似独立王国性质的军阀。
后来刘备接纳吕布,反被吕布偷袭了下邳城,吕布开始统治徐州,臧霸再次默认了吕布在徐州的统治地位。
但是吕布也和刘备一样,指挥不动臧霸,所以吕布对臧霸很是不满,一直有心想吞并臧霸的势力。而不久之后,臧霸给了吕布借口,臧霸为了扩大地盘,攻灭了依附吕布的莒县萧建,吕布感到了臧霸对自己的威胁,同时也为了借口吞并臧霸势力,吕布出兵攻打臧霸。
结果很有意思,骁勇善战的吕布却多次被臧霸击退,吕布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攻打臧霸不成,反而还损失了不少兵马。但是臧霸没有得寸进尺,他胜利之后,主动与吕布讲和,名义上愿意归属于吕布。
所以从这也可以看出臧霸没有太大野心,他就是想称霸割据一方,不管是刘备也好,还是吕布也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刘备和吕布保证不碰臧霸地盘,那就都好说,名义上归属于谁都无所谓。
最后曹操和刘备联合军队攻打吕布时,臧霸为了确保自身割据利益,曾经发兵救援过吕布,但是臧霸和孙观也拯救不了吕布的败亡。
为了救吕布,臧霸得罪了曹操,因此臧霸集团整体都很害怕曹操的报复,他们都已经做好实在保不住地盘就继续流窜青徐地区为寇的打算了。
其实曹操实际上也拿臧霸没辙,虽然他占领了徐州,但是徐州军民都对他充满恨意,所以谁来安抚徐州是困扰曹操的一大问题,曹操的人肯定不行,那也不能再把徐州交给刘备啊。
所以曹操招抚了臧霸集团,默认臧霸集团对于徐州的统治存在,但是曹操不放心,于是又派了他的亲信车胄为徐州刺史,车胄虽为徐州刺史,但是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监视臧霸等人而已。
臧霸和广陵陈登这些常年割据青徐地区势力人物对于车胄统治徐州很不满意,但是很快他们机会就来了,车胄安抚徐州效果并不好,曹操只能又派刘备安抚徐州,而刘备趁机袭杀了车胄,臧霸和陈登乐于对刘备袭杀车胄坐山观虎斗,默认了刘备对于徐州的统治。
因为至少刘备势力不如曹操强盛,他对于徐州的统治不会像车胄那样处处监视这些地方割据势力,所以臧霸、陈登对刘备占领徐州还是比较认可。
但是没多久曹操再度攻破徐州,穷途末路的刘备只得败投河北袁绍,这样一来徐州几易其主,形势更加纷乱。而此时曹操最大敌人其实是河北袁绍,他实在没有精力再顾及安抚徐州。
所以顺势曹操默认了臧霸在徐州的统治权,委任臧霸为徐州刺史,委任孙观为青州刺史,青徐二州皆受臧霸节制,虽然在名义上曹操没有任命臧霸总督青徐二州,但是实际上臧霸就相当于青徐二州总督,只是曹操不想让臧霸名正言顺而已。
这样一来青徐二州军政大权都归臧霸管理,只要臧霸在青徐二州安安稳稳不闹事,主要不耽误曹操与袁绍官渡决战就行,所以曹操一直就默认了臧霸将青徐二州作为曹魏的羁縻州存在。
曹操在这一时期对青徐二州没有军事管理权和委任权,所有军事、人事、财政大权都在臧霸手里,臧霸集团至此也就成为了曹魏名义下的独立王国,这也是臧霸集团实力最巅峰时期。
臧霸的势力可以左右官渡之战的结局
从此之后臧霸一直盘踞在青州和徐州地区,他不像李典、李通等地方豪强,带队伍投降曹操以后,一直为曹操征战四方。归顺曹操的地方豪强势力唯独臧霸一直盘踞在徐州,从未动过地。虽然臧霸的军队未出过青徐地区,但是他的军队却足以左右当时的北方局势。
臧霸在势力巅峰时期可以违背曹操命令,收容背叛过曹操的人。当年兖州动乱时,曹操的部将徐翕、毛晖背叛了曹操,后来曹操平定兖州以后,徐翕、毛晖就逃亡了,最终二人逃到徐州,投奔了同乡好友臧霸。
曹操派人向臧霸索要叛将徐翕、毛晖,却被臧霸直接拒绝了。
《三国志》中臧霸传是这么记载: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
曹操得知消息后也拿臧霸无可奈何,只能装作大度,还夸赞了臧霸: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
事后背叛过曹操的徐翕、毛晖二人还在臧霸的地盘徐州出任了郡守,也成为臧霸集团的骨干力量,即便如此,曹操也是无可奈何。
看看臧霸违背了曹老板命令,曹老板不但不追究,还得夸奖一番,其实这就是政治现实,曹操为了稳定青徐二州,只能对臧霸进行包容。
曹操对臧霸的包容也确实比较有效果,曹操与袁绍对决时,虽然青徐二州离官渡主战场不是很近,但是东边的青徐二州也成为曹袁角力的地方,臧霸也展示出了他对曹操的忠心。
《三国志·臧霸传》记载: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
当然,臧霸率精兵进入青州,与其说是效忠曹操,不如说是臧霸集团为了保护自己地盘和利益而战,即使如此,臧霸率军进驻青州逼迫袁绍,也让曹操对东方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与袁绍官渡决战,所以官渡之战胜利,臧霸也是有很大功劳。也因此说,臧霸当时的实力足以影响官渡之战的结局。
臧霸集团势力的消亡
袁绍官渡之战后抑郁而死,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却陷入了内讧,所以给了曹操很快统一北方的机会。曹操利用二袁内讧之际,迅速攻占河北,吞并了袁绍的势力。
而曹操统一北方行动之迅速,用时之快,完全出乎了臧霸的意料之外,所以当曹操击溃袁谭和袁尚兄弟统一北方之后,臧霸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他只能臣服于曹操。
因为臧霸之所以能割据青徐二州成为曹操旗下的羁縻州,主要得益于当时北方格局的混乱,臧霸可以左右逢源。
但是当曹操统一北方,强盛一时的袁绍都败亡在曹操之手,一世枭雄刘备都被曹操逼迫得南下荆州避其锋芒,西北马腾入许昌中央任职,也代表着西北臣服于曹操了。所以基本当时北方格局已经完全在曹操掌控之下,再看当时北方还有谁是曹操对手。
臧霸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与刘备、马腾等相比,他的势力不堪一击,所以臧霸在袁谭和袁尚兄弟被杀后,主动向曹操表示臣服,要求去都城朝贺曹操,并主动将己方主要人物如孙观、吴敦、尹礼等以及自己的家眷全部迁往曹操所统治的北方核心邺城,算是向曹操贡献了家属为人质,以示忠心。
同时臧霸为了向曹操表示绝对的忠心,还与曹操心腹大将于禁联合剿灭本属于臧霸集团,与孙观同为泰山四大寇之一的昌豨。
这昌豨本来就是反复之人,他发展到后来,已经游离于臧霸集团之外,多次反复背叛曹操,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臧霸也为了向曹操表白忠心,执意彻底剿灭昌豨,最终昌豨向昔日同乡好友于禁投降,被于禁大义灭亲。
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臧霸虽然还是兼管青徐二州,但是实际上他的权势已经比以前弱了很多,基本他是非常听从曹操安排了,因为此时的臧霸已经失去了割据青徐二州作土皇帝的资本了。
后来曹操与孙权作战,曹操更是征发了臧霸集团的二号人物孙观率青州军队赴长江前线与孙权作战,孙观在与孙权作战时奋勇杀敌,身负重伤,仍坚持带伤作战,虽然孙观最后侥幸活了下来,但是没多久还是因为伤重而亡。
孙观去世后臧霸集团更是日益松散,臧霸等集团骨干力量此时也是年事已高,难有作为。但是随着曹操去世,臧霸集团再度掀起了一番小风浪。
曹操去世后曹丕篡汉立魏,没多久,臧霸所部青徐二州就发生了兵变,很多士兵认为曹操去世,曹丕篡汉,天下即将大乱,所以臧霸部队全部擅自逃散。
虽然部队逃亡和臧霸本人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也让曹丕大为震惊,加剧了曹丕对臧霸的不信任以及不满,但是曹丕在政治上面处理还是比较成熟,他没有直接责怪臧霸,而是走了曲线救国的路线。
曹丕称帝后,先是命宗室曹休总督青徐二州,然后曹丕借防备孙权之机东巡,随即征召臧霸入京,趁势夺取了臧霸兵权,从此臧霸失去兵权调进中央,被曹丕高官厚禄供养起来,臧霸集团的势力也随着臧霸进入中央任职而消散。
臧霸集团不过是借助战乱时机待价而沽的势力团伙,在北方局势不明朗之际,臧霸和孙观确实左右逢源,割地自据。但是当曹操真正统一北方之后,强盛如袁绍也败亡在曹操之手,枭雄如刘备都只得南下荆州远避曹操,所以臧霸和孙观在曹操统一北方后,立即表现出臣服曹操的态度,主动送家属入邺城就是向曹操表明了臣服态度。
现代有人认为臧霸和孙观统治的青徐二州实际是曹魏集团的羁縻州,其实这段羁縻州时期也只在曹操未统一北方之前,曹操统一北方,再无敌手,臧霸和孙观只得乖乖臣服,否则他们以青徐二州是根本抵挡不住曹操。
当臧霸和孙观臣服曹操以后,由于他们在青徐二州势力比较深厚,所以曹操没有把他俩调离青徐二州,而是依然由他俩统治。
直到曹操去世后,臧霸所部军队发生哗变,这才引起了曹丕的猜忌,其实在哗变之前,曹丕还是比较尊重和信任臧霸,很多军事问题他都会咨询臧霸的意见,直到哗变之后,曹丕猜忌臧霸,最终派曹休代替臧霸,彻底把曹魏内部的臧霸集团消散了。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