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后期的一位名将,曾跟随司马懿作战,却被司马师击杀!

曹魏后期的一位名将,曾跟随司马懿作战,却被司马师击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队友是羊 访问量:3190 更新时间:2024/2/11 15:30:13

毌丘俭(?~255年),复姓毌(guàn)丘,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一带)人。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文学家,毌丘兴的儿子。从时间上来看,毌丘俭可以说是曹魏后期的名将。景初末年,毌丘俭配合太傅司马懿,攻灭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进封安邑侯。从这一角度来看,毌丘俭可以说是司马懿的部下。不过,对于毌丘俭来说,却是心怀汉室。因此,等到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的时候,这位将领终于奋起反抗了。当然,在司马师的较量中,毌丘俭最终被击杀,这也让忠于曹魏的势力更加衰弱了。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毌丘俭这位将领文武双全,才识拔干,袭封高阳乡侯。魏文帝曹叡时期,毌丘俭担任平原侯(曹叡)文学掾,结下深厚情谊。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毌丘俭可以视为曹叡的心腹了,正如同司马懿是曹丕的心腹一样。

黄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毌丘俭因为深受曹叡信赖从而得到了提拔,仕途平步青云,先后任尚书郎及羽林监,洛阳典农中郎将。

青龙三年(23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曹魏在西线的防御压力得到明显减轻。于是,当时担任荆州刺史毌丘俭上书伐辽,提出详细的用兵方案,对此,卫臻等大臣觉得公孙渊实力强大,而毌丘俭的计划太过冒险,坚决反对。

但是,魏明帝早就不满公孙渊割据辽东,在魏吴之间反复暧昧的态度,已有伐辽之心。称赞毌丘俭有能力有策谋,欣然采纳,以“俭有干策”任命其为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桓)校尉。将幽州十郡的大小事务悉数交付这位心腹,以期伐辽,从此毌丘俭正式开武将生涯。

不过,对于毌丘俭来说,因为之前没有经过战场上的历练,所以,他第一次讨伐公孙渊的行动,并没有取得成功。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毌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

在击退毌丘俭率领的大军后,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绶,给游牧民族加封晋爵,并引诱鲜卑人去袭扰曹魏北方。并且,公孙渊又再次称臣于东吴,希望得到外援。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果坐视公孙渊壮大,自然会让曹魏彻底失去辽东地区。于是,魏明帝曹叡不得不让司马懿这位老将再度出场了。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召回太尉司马懿,令其率兵四万讨伐公孙渊。对此,毌丘俭与其会师,并率本部幽州兵马再度伐燕,司马懿、毌丘俭经过一年苦战,最终打败燕军,公孙渊为司马懿所杀。辽东郡光复。此战之后,魏明帝曹叡论功行赏,毌丘俭据此战役进封安邑侯,邑三千九百户。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年仅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对此,在笔者看来,魏明帝曹叡的病逝,自然让毌丘俭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正始五年(244年),高句丽对曹魏发起了进攻。对此,度辽将军、幽州刺史毌丘俭组织曹魏大军展开反击,亲率万余精锐步骑兵出玄菟郡讨伐高句丽,高句丽王位宫引两万军队应战。在这场战役中,毌丘俭身先士卒,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毌丘俭长期镇守幽州、辽东等地。所以,高平陵之变爆发的时候,毌丘俭自然没有机会干预司马懿的行动。在公元249年,司马懿起兵控制了曹魏都城,并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从而执掌曹魏大权。

高平陵之变后,毌丘俭受迁左将军,假节、领豫州刺史,转镇南将军。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马懿病重。八月戊寅(9月7日),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在司马懿病逝后,司马师接替他执掌曹魏大权。嘉平六年(254年)三月,夏侯玄、李丰等重臣密谋取代权臣司马师的地位。事情败露,司马师诛杀夏侯玄、李丰等人全族。同年九月,曹魏皇帝曹芳不甘大权旁落,想要利用司马昭因伐蜀被召见的时候反击,夺取司马昭所指挥的部队攻击大将军司马师,但事情败露。司马师再次发动兵变,逼迫郭太后废黜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师废黜皇帝的行为,直接突破了毌丘俭的底线。对于司马懿来说,虽然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但是,司马懿并没有直接废立皇帝,这其实还留有一定的余地,让毌丘俭对司马懿家族抱有幻想,认为其不会取代曹魏。但是,司马师现在的行为,已经暴露了他想要取代曹魏的意图了。在此背景下,毌丘俭因为曾经受到魏明帝曹叡的恩惠,不忍心见到这一结果的发生,从而决定起兵反抗司马师。

正元二年(255年),魏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决定提前举兵。二人调集大军辎重,将在屯驻淮南的大小将领、官吏悉数召集到寿春城内(安徽寿县),于城西筑坛,展示明元郭太后诏书(存疑),与诸将歃血盟誓,起兵勤王,讨伐篡夺大权的司马师。

最后,面对毌丘俭等人率领的大军,司马师采纳谋士建议,决心亲征。考虑到毌丘俭率领的将士久经沙场,拥有比较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司马师采取了消耗包围的策略,也即避免和对方进行决战,从而等到对方粮草耗尽,士气低落的时候再发动进攻。

在完成包围和消耗之后,司马师见时机成熟,便定下进攻计划,指使邓艾率乐嘉万余守军出城诱敌,司马师自统大军抵达乐嘉附近。对此,文钦、文鸯求战心切,果然上当,他们率领大军分两路进攻邓艾。虽然司马师当时已经病重,但是,司马昭命令军队反击。两军交战,实力悬殊,文鸯虽勇武善战,殊死拼杀,但仍无法扭转败势,终于崩溃。文钦父子力战突围,南逃东吴。至于毌丘俭这位将领,则被司马师的部下击杀。

总的来说,假如没有发起淮南三叛第二叛,假如没有淮南三叛的失败,曹魏后期文武兼备的毌丘俭毫无悬念就成为历朝历代帝王所树立所谓忠臣良将的楷模。但是,历史没有假如。对于毌丘俭这位曹魏后期的名将,为报答曹睿之恩,给魏国征战一生,结果是建功立业,封侯授爵;为诠释忠臣之义,替曹魏宗室反抗司马懿家族,后果是兵败被杀,告别了三国历史的大舞台。

更多文章

  • 司马家的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为啥没有争权夺利?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家,司马懿,曹爽,司马炎

    司马家的权力继承顺序必须是:司马懿传给嫡长子司马师,而司马师传给弟弟司马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司马懿和司马师都无法反驳。这时有人就问了,为什么司马师非要把大权传给司马昭?要是让司马师亲自回答,他只能咬牙切齿地回答:“因为我没有儿子,四十岁了都没有儿子”。是的,曹魏时代一个足以比拟曹丕的天才,他居然

  • 夏侯徽真的是被司马师谋害的?(魏国最顶级家族与司马氏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迪哥说娱乐标签:夏侯徽,司马师,司马氏,魏国,司马懿,曹叡

    丞相走后,魏国西线数年没有战事,对于功高震主的司马懿,曹叡早就对他有所防备。为啥呢?曹魏顶在国防前线的将领,没有一个是曹魏宗室子弟,军权不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对皇帝来说是一件极具威胁的事情。曹丕当皇帝时军权在这些人手里到了曹叡这一代,变成这样了曹叡心理也很明白,对于整个国策,他做了一个180度的大调整

  • 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被司马师重用,为何还要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诸葛亮,诸葛诞,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懿

    三国时期,诸葛亮三兄弟,在魏蜀吴都获得了重用。对于诸葛亮来说,在公元221年被刘备任命为丞相,执掌了蜀汉大权。对于诸葛瑾来说,则被孙权册封为大将军,同样拥有显赫的地位。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诸葛诞,按照辈分,他是诸葛亮的族弟。曹魏中后期,诸葛诞受到了重用,担任了征东大将军等官职。不过,诸葛诞却背叛曹魏,

  • 司马昭让司马炎继位,司马炎称帝,司马师养子司马攸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师,司马攸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曹魏大权,司马懿死前把大权交给了其长子司马师,司马师后因文鸯袭击大营,惊吓过度,因为他有眼疾,眼珠子崩出眼眶,不久就死了。司马师死前,养子司马攸年幼,还没成人,只有十岁,因此,司马师将大权交给了其弟司马昭,司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昭长子是司马炎,因司马师无子,便将司马攸

  • 晋世宗司马师:你们别光看我弟弟司马昭啊,也多关心关心我呗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司马师,司马昭,曹魏,诸葛恪,司马懿,曹芳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三国待机王”司马懿去世了。这位旷世名臣历仕四朝,终于在人生的尽头一举架空曹魏皇室,当上了曹魏王朝权力金字塔上的人物。小皇帝曹芳成了他的掌上玩物,朝政大权也被他悉数掌握。对给曹魏帝国打了一辈子工的司马懿来说,这无疑已经是他最好的结局。司马懿一死,权力就落到了他的长子,司马师的

  • 张春华被司马懿逼得自杀,夏侯徽被司马师毒杀。司马家的媳妇真难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汉朝,张春华,司马懿,夏侯徽,司马师,史说三国

    俗话说:祖上积德,福荫子孙。同样的还有:祖上无德,殃及子孙。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无疑都是冠绝一时之才,但是在私德上却一直为人诟病,所以这才让司马氏的晋朝惨遭胡人凌虐。在古代,讲究三纲五常,君为父,民为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华夏民族遭殃,晋朝百姓被胡人当做两脚羊,这是不是都是“君父”太过失

  • 司马师养了三千死士,史书上这么写说明什么,这些死士来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司马师,司马懿,司马昭,死士,曹操,曹爽

    司马师偷偷养士的事情,记载在《晋书》中:“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说的是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头天晚上把这件事给两个儿子说了。两个儿子是截然不同的反应,一整晚都没有睡觉。而司马师不但像平常那样呼呼大睡,而且第二天早上就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并且突然就冒出了三千

  • 曹操、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四人为何至死也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曹操,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史说三国

    三国时期,有四大权臣,分别是曹操、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俗称“三马一曹”。这四位权臣,每一个都是权倾朝野,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随时都能改朝换代,称帝的角色。那么他们四人为何至死也不称帝呢?曹操为何不称帝?有三个原因。其一,曹操不愿当一个篡位的奸臣。虽然许邵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

  • 边陲猛将选中司马昭,司马师遭遇最大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司马昭,司马师,毌丘俭,曹魏,蜀汉,曹爽

    曹魏舞阳侯、太傅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诛杀武安侯、大将军、侍中曹爽等人掌握朝政,司马懿死后,他的大儿子舞阳侯、大将军司马师又通过废立皇帝,来巩固地位。这引发了安邑侯、镇东将军毌丘俭,前将军、扬州刺史文钦等人的反叛,魏帝曹髦夹在中间,也有新的想法。曹髦评功封赏曹魏正元元年,蜀汉延熙十七年,东吴五凤

  • 司马懿一共有九个儿子除了司马昭和司马师外其他人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曹操,曹爽,三国,汉朝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因东汉朝廷被曹操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自此开始,司马懿成为曹操麾下的一位谋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开始对曹操存在抵触的情绪,但是,真正来到曹魏之后,司马懿不仅没有表现出来,反而支持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