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为什么说元代“庸医泛滥”?

揭秘:为什么说元代“庸医泛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04 更新时间:2024/1/5 14:01:29

揭秘:为什么说元代“庸医泛滥”?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

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史料称,关汉卿曾任“太医院尹”,但元代无此官,或“太医院户”之误,即关汉卿出身医户,熟悉行内事。

赛卢医之外,还有“糊突虫”(元杂剧《降桑椹》),给富豪诊病时,“他有一分病,俺说做十分病。有十分病,说做百分病。到那里胡针乱灸,与他服药吃。若是好了,俺两个多多的问他要东西钱钞;猛可里死了,背着药包,望外就跑”。

元代是中医史上的黄金期,一扫宋代医学陈陈相因、只论“伤寒风冷”的旧格局,医生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且是儒医定型期,为何元杂剧中医生的形象如此不堪?

艺术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元杂剧忠实地再现了当时“庸医泛滥”的窘况。

明刻本《感天动地窦娥冤》绣像

分不清儒学与医学

“自昔帝王勃兴,虽星历医卜方术异能之士,莫不过绝于人,类非后来所及,盖天运也。”在《元史》中,这样总结道。

中原自古以文明自豪,士大夫无法解释蒙元为何成功,因而提出,元朝善用“星历医卜方术异能之士”,实天运所归。

元朝确实很重视技术,尤重医学。

散曲大家张养浩曾说:“我元以好生有天下,世祖皇帝招太医院视三品,寻登二品,无所于统。为其学者,不揉诸民而殊其籍;又例儒学官置提举、教授、正、录、教谕,俾理其户而训迪其生徒。岁上能者,不于铨曹于太医院听差,其上而官之。”

唐代太医署仅正五品,金代也是正五品,乃至后来明清,都是正五品。元朝一开始便三品,又升为二品,高于历代。在太医院,采取儒学教育方式,设不同教师职位,学生毕业后不经吏部铨选,可直接在太医院上岗,进而当官。

可见,宪宗过去一直把儒家当成了医学。

儒生多以医上位

元朝统治者有这种误会不奇怪,因早期被重用的儒生多以医上位。

窝阔台灭金时,欲屠汴京,郑景贤力谏乃免,“所全无虑数十万人”。窝阔台一度想让郑当中书令,总领百官。中书令是最高行政官员,与枢密院(掌军事)、御史台(掌监察权)并列,一般由太子兼任。不过,中书令下有左右宰相(元朝以右为尊),实际掌权的是右宰相,中书令多属虚衔。

在郑景贤推荐下,耶律楚材受重用。耶律楚材精通医术和占卜,得忽必烈信任。忽必烈身边还有另一位儒医许国祯,征云南时,许国祯追随谋划。

至于蒙哥身边,也有儒医颜天翼。未登基前,蒙哥“素闻其名,因来朝奏请与俱还”。登基后,“日侍左右,凡有事于诸神、降香、岳渎,辄使代行。”颜天翼性谨慎,皇帝“问天下利疚,知无不言;问以国政,则谢不能”。

理学名臣窦默也因医入仕,窦默善针灸,传给女婿刘执中,刘后来也当上少中大夫(从三品)。此外还有韩公麟、汪斌等。

不仅能当文官,元朝医生还能当武将。刘哈喇八都鲁,汉人,出身世医之家,以军医身份参加征讨昔里吉之战,卒因军功,官至御史中丞。

儒医有了发挥空间

元代医生厉害,由二元管理体制决定。

蒙元高官出身二途:一是那彦,即部落贵族;二是怯薛,又称“大根脚”,即亲兵,多由贵族子弟充任。那彦似诸侯,皇帝有圣旨,那彦有“令旨”。在税收上,民户交给皇帝“两户丝”,即每户半斤,交给那彦“五户丝”,即每户0.2斤。正税之外,皇帝与那彦都可随意加税。

在古代,从医颇受歧视。魏晋时期葛洪是名医,却“夜辄写书诵习,以儒学知名”。唐代孙思邈有文名,魏征奉诏修史,多次拜访孙。只因当过医生,史籍将孙思邈列入方技,不入儒林。孙思邈说:“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宋代朱熹也感慨道:“思邈为唐名进士,因知医贬为技流,惜哉!”

唐代还有一恶习,即杀医。868年,同昌公主病逝,唐懿宗杀医生及其亲属300余人,连宰相都罢免了。

直到元代,儒医才真正走向实践。

没有科举 儒不如医

为什么元代儒医能脚踏实地?因为元代儒生无发展空间,转去行医。

元代采取“诸色户计”制度,此词唐代已有,元代正式推行,即将民户分为军户、站户(负责驿站接待)、匠户、屯田户、打捕户、灶户、矿户、儒户、僧户、道户等几十种,子承父业,不得更改,不得移动,有专人负责(僧户、道户除外)。

“诸色户计”是从军事组织中发展出来的管理方式。不同户的税收不同,医户较优惠。除“两户丝”“五户丝”外,每年另交3两包银,以纸钞支付。如是医学教授,丝银皆免。

儒生上位,只能靠科举。耶律楚材曾建议“用儒术选士”“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但这类考试很快停止。忽必烈和他的太子真金赞成恢复科举,却一直没执行。

忽必烈可能是对宋代因读书人过多,造成社会危机,有所顾虑。宋代重文教,出现了大量乡村知识分子,学者贾志扬推算,宋代可参加科举的男性占20%,其中3.2%的人每年参加乡试,造成巨大社会浪费。

没有科举,儒不如医。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之说,医排在第五,儒排在第九。

当官容易开始钻空子

元仁宗时,正式恢复科举,但终元之世,总共只有16次科举,收进士1139人,相当于同时期官员的4%左右,且“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

相比之下,从医入官更容易,元代不歧视医生,在修《宋史》中便明确提出:“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汉严君平、唐孙思邈、吕才,言皆近道,孰得而少(轻视)之哉?”

此外,医户包银在太医院系统内收取,太医院在各地设管理者,组织医户每逢朔日和望日拜三皇庙(定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为初祖,始于元),探讨医术,并缴包银。可太医院无执法能力,管不住江湖游医。

“庸医猛于苛政也”

元至大四年(1311年),刑部呈文:“比年来,一等庸医不通《难》《素》,不谙脉理,至如药物君臣佐使之分,丸散生熟炼之制,既无师傅,讵能自晓。或日录野方,风闻谬论,辄于市肆,大扁‘儒医’,以至闾阎细民,不幸遭疾……似此致伤人命,不可缕数。”

据任冰心在《元代“庸医泛滥”之历史解读》中统计: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震亨,5位亲人死于庸医之手;医学教授李君之父被庸医治死;《抱一翁传》中,记庸医案例12个,《沧州翁传》中13个,《撄宁生传》中15个……

百姓受害,贵族也难免。至元七年(1270年),元帅也速歹儿的夫人因医生针灸失误而死。元世祖忽必烈以下,9任元朝皇帝均短寿,平均寿命仅26.9岁,平均在位时间仅2.9年,与医术差应有一定关系。

问题关键在于,二元管理体制造成政出多门,随着“诸色户计”崩溃,社会陷入无序,元朝气数已尽。明明是医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却搞成历史上庸医最泛滥的时代,令人唏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子刘荣含冤自杀,满朝文武官员没一人为伸冤?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荣,汉朝,野史秘闻

    我们可别觉得这是一个小事情,在一个封建王朝里面,虽然草菅人命的现象是有的,但是只要是身处在皇家贵族里面,就不可能随便的出现草菅人命。更为重要的是,被害死的对象是前任的太子,这里面牵涉到了太多的政治利益。因为太子这个词,背后就代表着整个利益集团,太子的母亲,太子母亲背后的外戚,还有辅佐支持太子的一大帮

  • 套头活埋前,太监为什么要向苏麻喇姑头上浇石灰?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麻喇姑,清朝,风云人物

    《康熙王朝》被很多人视为经典,伴随康熙皇帝成长的“苏麻喇姑”也深受大家喜爱,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是蒙古人,最开始叫苏茉儿,到了顺治晚期的才有了现在我们知道的这个名字,意思就是“半大口袋”。苏麻喇姑是跟随孝庄一起陪嫁进入“后金宫廷”的,她经历了五朝,不仅设计那时候清国的开国冠服,更是康熙的启蒙老师。电视剧

  • 西汉皇位的继承人是轮不到刘贺的,但为何却是他当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海昏侯刘贺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其长期以来也不被史学家所承认。在西汉所有的皇帝当中,也数刘贺最为悲催,就算和末代皇帝刘婴相比较,刘贺也是有名无实。那么,海昏侯刘贺是如何继位得呢?他又是怎样迅速被权臣废黜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昌邑王刘贺是汉武帝的庶孙,按道理,西汉

  • 珍宝岛事件中苏联一坦克损坏,苏军为何要想尽办法夺回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联,战史风云

    1969年3月2日,在我国的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苏军出动了约70人武力干扰我军边防士兵对固有领土珍宝岛巡逻,虽在我军的反击下苏军撤出珍宝岛,但是苏军并没有死心。同年3月15日苏军又派出小股部队侵入珍宝岛,由于当时苏军准备充足交火尤为激烈,最后还是我军取得了胜利,苏军丢下一辆损坏的坦克狼狈后撤。这辆瘫

  • 揭秘:周公曾经践位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武王,周朝,历史解密

    西周周武王去世之后,由其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幼,不能主持朝政,便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摄政。关于周公“摄政"一事,历史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周公只是辅政,并未践位称王; 一种现点则认为周公一度践位,实行王权。《左传》中的周公是“股肱周室,夹辅成王”之人,”相王室以尹天下;《史记 · 周

  • 匈奴单于真的向吕后写情书“求爱”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雉,汉朝,吕后,野史秘闻

    老丈人刚死,女婿就给丈母娘写情书,这是最早的性骚扰短信吧,字不多,赤裸裸的挑逗,玩的是政治、生活双重流氓。其实刘邦、吕后先耍流氓,冒顿不过是在报复。冒顿单于写得很直白冒顿单于写给吕后的短信非常直白:“你死了老公,一个人住那么大的房子,很寂寞吧,一个人玩多没意思,我愿意用我的长处,弥补你的短板。”“陛

  • 明末大臣陈奇瑜简介:因镇压农民起义军甚力,名噪关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嘉庆皇帝在处置了和珅之后,内心真的萌生出悔意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嘉庆,和珅,文史百科

    虽然皇帝是一朝天子,但是天子毕竟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很多皇帝不仅会听信奸臣,还会对他们纵容,而这些人之所以可以获得皇帝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对皇帝的心思非常了解。乾隆时期可以说和珅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和珅平时会想各种方法来讨皇帝的欢心,乾隆作为一国之君对于和珅的巴结和奉承也很是受用,因此明知

  • 高楼寨之战农耕兵战斗力有多强?远高于清政府草原兵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高楼寨之战,清朝,战史风云

    高楼寨之战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今高庄集)歼灭僧格林沁部的一次著名战役。参战双方:清政府军由僧格林沁指挥。僧格林沁: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26世孙,科尔沁左翼后旗第10代札萨克,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晚清名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

  • 揭秘:透过历史背景和结局,了解大汉十三将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近日看到新闻,说《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网络电影即将上线,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开始有影视作品反映耿恭等人激越壮烈、感人肺腑的事迹,毕竟影视剧的受众要远大于历史爱好者群体,这会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历史故事;忧的是不知道这部片子能不能真实反映那段历史,害怕看了让人失望。所以在此,唐封叶想把“十三将士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