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商鞅之死实乃必然?这个细节很多人都忽视了

为什么说商鞅之死实乃必然?这个细节很多人都忽视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657 更新时间:2024/1/29 4:24:40

商鞅之死,于秦惠文而言,实乃必然。

先来说说商鞅必死的表面原因,当时的秦惠文王还未继承国统,不过当时公子嬴驷已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商鞅虽为重臣,但他却敢不给这位未来继承人的面子,对嬴驷的老师动了刑。得罪了储君,商鞅的悲剧收场只是时间问题,只待嬴驷继位,商鞅必将付出代价。

那么, 除开这个表面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吗?

实际上,商鞅得罪的,并不止公子驷一人,而是整个贵族集团。商鞅的变法,就像是集权制的先声。按照商鞅规划的蓝图,未来的贵族将失去实权,王权将成为政治场上至高无上的存在。贵族的利益遭到剥夺,但他们没办法将怒火发泄在统治者的身上,只能将一切都归咎于始作俑者——商鞅。所以,秦惠文王刚刚上位,弹劾商鞅的文书就恰逢其时地送到秦王手中。

这其中,最微妙的则是,扣在商鞅头上的罪名,是谋反。一个一心为秦国的士大夫,怎会搭上身家性命干这种亏本买卖呢?显然这就是有心人在捏造事实,将这顶“莫须有”的帽子扣在商鞅头上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根本不需要拿出什么证据,仅凭商鞅的身份——魏国人,就足以让他万劫不复。类似的情况,在后世的王朝中偶有发生,以谋反之罪除掉功臣也一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惯用手段。

那么,毕竟商鞅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杀掉他所带来的损失,秦惠文王能承受吗?其实,这个选择题在秦惠文王心中已思考许久。

商鞅的确是个人才,这一点是无需证明的。但是,如果商鞅活着,王权与贵族之间就会出现裂缝。留着商鞅,就意味着继续得罪贵族集团。秦惠文王刚刚继位,得罪贵族所带来的隐患,是他无法承受的。

况且,商鞅的作用已经被秦国榨干了,他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秦惠文王登位时,变法已全面开展,秦国的新政业已步入正轨,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秦惠文王要做的,就是沿着商鞅摸索出的路线,继续发展就可以了。至于商鞅,完全可以榨干他的最后一丝利用价值,安抚贵族。

很多人说,商鞅之所以招致不幸,是因为他刻薄的性格所致。

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

对于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

持这种说法的朋友,大多是因为《史记》中曾出现这样一句话:“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蓄祸也。”

从史料中关于商鞅其人的记叙,我们也能看出,他的性格与后世酷吏如出一辙,六亲不认,刻薄寡恩,缺乏人性,所以悲剧收场是必然结果。这种想法,看似很有道理,实际上却有破绽。透过《史记》,我们不难看出司马迁先生对酷吏颇为痛恨,这与他深受酷吏之害的个人经历有关。所以,商鞅的性格究竟是不是像《史记》中描写的那样,我们还需持保留态度。

其实,以商鞅当时的处境来看,他的死与性格关系不大。就算商鞅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圣人,他也必须死。因为,他已与强秦崛起的时代、王族与贵族的利益、剧变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

在改革之前,秦国的老贵族们可以混吃等死一辈子,死后还能将爵位传给子孙,世代享有这份荣誉和特权。然而,商鞅的新法却剥夺了贵族世袭的权力,但凡没在战场上建立过战功的贵族,一律除名。

而且,那些出身草根的“贱民”,如若能在战场上建功,则可获得贵族身份,取代那些无功受禄的旧贵族。此前,贵族们享有封地,自己就是这片土地上的“土皇帝”,商鞅废除分封制后,所有封地统一归国君管辖,贵族们失去了封地内的行政权。

在变法中,最大的获益人是谁呢?

是那些赌上性命换取功名利禄的老百姓吗?

非也。

是被强化了权力的国君。

显然,这一系列的改动,受益最大的就是国君。所以,商鞅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就是秦孝公本人。至于秦惠文王,自然也是受益人之一,但商鞅已经创造过价值,所以他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其实,早在秦孝公生前,商鞅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无法调和了。只不过,当时的变法还未成规模,所以有秦孝公从中周旋,保住了商鞅的性命。可想而知的是,如果秦孝公生前变法已完成,商鞅多半还会成为平息贵族愤怒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

【《史记》、《商鞅变法》】

标签: 商鞅秦国商鞅变法史记秦孝公

更多文章

  • 冷旅游| 商鞅纪念地行走手记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秦国,卫国,荆轲,吴起,冷旅游,科学家,商鞅变法,商山四皓,春秋战国

    商君之殇—— 商鞅纪念地行走手记◎陕西商洛市商鞅广场1商鞅,本名公孙鞅,卫国没落贵族,又名卫鞅,后在秦国受到重用,实行强国之法,得到商地的封地,故后世称之为商鞅。商鞅的母国卫国,其国都为帝丘,即今天的河南濮阳市,春秋战国时期,此地人才辈出,除商鞅外,还有著名军事家吴起,商人、思想家和政治家吕不韦,著

  • 商鞅的驭民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听哲学标签:法家,秦国,韩非,孔子,科学家,商鞅变法,驭民之术,春秋战国

    除了历史爱好者和专业学者,我们大部分人的历史知识可能来自课本和电视剧,由此形成了一些坚固却又不无片面的印象。比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孔子是个道德标准很高的严格的老师,而庄子则是个逍遥自在完全不care世俗标准的乐天派,商鞅是助力秦国一统天下“造福”后世的大功臣……但历史还有另一面。这那另一面中,有着更

  • 商鞅对秦国居功至伟,最终诬陷致死,为何历代秦王不给商鞅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商鞅,秦王,秦国,魏国,科学家,秦惠文王,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六国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使得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但最终却被秦国贵族诬陷谋反,最终战死并被处以车裂之刑和诛灭全家,商鞅可以说是被诬陷致死的,但是之后的秦国国君并没有为其平反,只因商鞅推行的变法虽强大了秦国,但也得罪了各个阶层,尤其是秦国贵族,为其平反需要承担风险,并且商鞅是被国君下令处死的,那么

  • 关于商鞅败亡的历史过程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秦国,秦孝公,科学家,商鞅变法,秦惠文王,商鞅败亡,春秋战国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它不仅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秦国最终一统天下开辟了途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持续十八年之久 ,秦国因此国富而民强,有了争霸天下的实力,可是为什么在秦孝公去世的当年商鞅就起兵造反,后兵败而被诛?今天我们就从商鞅个人因素、后

  • 为什么直到秦朝覆灭,秦国的历代君主都没给商鞅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商鞅,秦国,君主,商鞅变法,诸侯国,秦王

    秦国,从春秋后期一个逐渐衰败的小国,最终在商鞅变法的刺激下,国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最终,在秦王嬴政当政期间,秦横扫六国,第一次统一了中国。而商鞅变法的主持者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后,就被秦国的新君主秦惠文王处决。在秦惠文王之后,秦国历经秦武王、秦昭襄王等七位君主(包括了秦始皇父子以及秦王子婴)。但是

  • 商鞅被秦国追杀到无路可逃时,靠商鞅富起来的秦人,为何不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商鞅,秦国,商鞅变法,魏国,魏惠王,公叔痤

    秦国作为我国几千年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在当时那个时代,秦国可以说是当时经济、军事、法制都最强大最完善的国家。但是,在秦国创立之初,却并不是如战国末期那样威风八面的。秦国的崛起也是经历了前期的艰难起步和中期的持续衰落才成为了后来战国时期那样强大的秦朝,才打败了其他六国实现了中国第一次的大一统。让

  • 真实的商鞅,与历史教科书中的商鞅,相去多远?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商鞅,秦国,魏国,魏惠王,秦王,商鞅变法,科学家,春秋战国,艺术家

    自秦穆公之后,秦国经历了十五代国君,近260年的时间里,这15位君主一直碌碌无为。中间秦国还经常发生内斗、残杀手足的现象,把本就不强大的秦国搞的民不聊生支离破碎。秦孝公嬴渠梁继位时,中国已进入到战国时期,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当时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虽占一席之地,但实力并不强,随时都可能被其他国家吞

  • 一代名臣商鞅,最后为何惨死?商鞅的死对秦国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秦国,魏国,秦孝公,科学家,秦惠文王,商鞅变法,春秋战国

    公元前338年,秦国的老国君秦孝公,因病去世了。对于秦国来说,秦孝公无疑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国君。正是秦孝公在位期间,秦国大力进行变法,革新了社会体制,彻底扭转了自春秋中期以来,秦国的衰退趋势。而且,自此之后,秦国开始逐渐对外扩张。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终于彻底统一了天下。后世所谓的‘奋六世之余烈

  • 商鞅明明是含冤被杀,为何历代秦王都没想过要给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商鞅,秦王,秦国,魏国,吴起,公叔痤,秦孝公,科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商鞅明明是含冤被杀,为何历代秦王都没想过要给他平反?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先向大家解释一下商鞅的死因。商鞅并不是由大家认为的那样“车裂”而死的,受“车裂”刑罚的只是商鞅的尸体。商鞅是在郑县的渑池被秦国军队杀死的。作为大秦的商君,让大秦帝国由衰弱走向富强的他,为什么会被秦人恨之入骨呢?1.变革者的

  • 商鞅被处死后,他的后代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商鞅,秦国,魏惠王,魏国,公叔痤,商鞅变法

    商鞅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商鞅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和公孙鞅,后来因为秦孝公封商地,改名为商鞅。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商鞅也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负。早年间,商鞅从卫国来到了魏国,在宰相公叔痤门下当管家。公叔痤对商鞅很是重视,一心想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后来因为自己病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