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秦惠文王要车裂商鞅?从商鞅到李斯,法家人物为何下场悲惨?

为何秦惠文王要车裂商鞅?从商鞅到李斯,法家人物为何下场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罗sir职话 访问量:4584 更新时间:2024/1/24 22:42:25

在战国变法中,最成功的一次是商鞅变法。

秦国在当时是各大国中最落后的,秦人起源于甘肃天水一带,商鞅变法在各国变法中的时间排序也是比较靠后的,在此之前,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基本相似,商鞅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个抄袭者。

至于秦惠文王为何要车裂商鞅,我们接着往下看。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我们可以发现商鞅变法在许多方面几乎是吴起变法的翻版。

商鞅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是把全国土地重新划分为31个县,建立了郡县制,而这种郡县制改革其实是楚国最先实行的。

商鞅还取消了世卿世禄,奖励军功,鼓励耕站,发展生产等等,而这些措施都是吴起做过的。

而秦国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比楚国变法效果更强更大,其原因恰恰在于秦国的落后。

发家是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反叛者出现的,礼乐文化追求的是典雅、宽容、仁爱和稳定,这种文化性格适合和平年代,而在战国时期,法家更直接、高效,法家推崇制度理性,要用制度而不是道德来解决问题。

但法家文化也是有严重缺陷的,法家虽然精于算计但是不择手段,虽然高效但是残忍。

这也就为商鞅后来的悲惨下场,奠定了基础。

法家提倡的是赤裸裸的功利主义文化,围绕的是“君主利益”这个核心,而不会顾及其他阶层的利益,因此法家变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民众当成君主的工具,通过严刑峻法,把百姓都变成亦兵亦农的斯巴达式战士,把国家改造成一架高效的战争机器。

儒家认为有恒产才有恒心,“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无不为己”。

商鞅却说,治国之要诀是“弱民”和“胜民”,也就是打击、压制民众,削弱民众的力量,为什么呢?商鞅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意为只有民弱了国才能强,只有让民众既愚昧又贫穷,这个国家才能强大。

这是基于什么逻辑呢?

商鞅在《算地》中说:

技艺之士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故天下一宅。民资重于身,而偏托势于外。挟重资,归偏家,舜之所难也;故汤、武禁之,则功立而名成。

有手艺的人靠手艺致富,做生意的人靠经商发财,这样他们都有所依靠,不把官府当回事,国家就不好管理,只有先让他们穷下来,贱下来,弱下来,他们才会尊重权力,把官府当回事。

你看,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商鞅。

因此我们可以说,法家文化是完全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而在人类文化史上将人性恶推到极致的,正是法家。

法家这样的理论和贵族文化的性格反差太大,在有着礼乐文明基础的其他国家很难彻底推行。但秦国却没有这个障碍,秦国的民族性格与法家文化一拍即合,秦国的风气是贪婪、狠猛、残暴,所以才出现了商鞅之法。

商鞅在秦国打击商业,将山川湖泽等自然资源收归国有,并禁止农民以此谋生。

民众什么都不能做,只有两件事,那就是耕与战。

要么上战场为国家献出生命,要么努力种地,把收获的一大半粮食充作军饷。如果不想耕地也不想当兵,那么就隔鼻断脚。

这样的严苛法刑之下,商鞅为了统一思想,不仅烧书,还建立互相监视的“告奸”制,法家鼓励亲人之间相互揭发,秦律甚至规定妻子可以高发丈夫,妻子的财产可免遭抄没,丈夫高发妻子,妻子的财产可以用来奖赏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人人自危。

类似的规定在其他国家很难推行,但在秦国却很快落地生根,良好运转。

商鞅建立的秦国结构虽然在文化上落后、残酷,但在军事上的确很有效,秦国举国上下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也正是这样的“虎狼之国”,才能让秦一统天下,几乎没有对手。

而秦从最早建立邦国到最终统一天下,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但大秦只存在了15年的时间。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所谓的法家文化是有严重问题的。

而那些著名的法家人物的下场,也都极其悲惨。

这或许正好印证了那句话,六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法家吴起,通过杀妻求将把自己异化成了一只野兽,他精明至极,权倾朝野,吴起在楚国变法虽然风光一时,但是支持他的楚悼王一死,吴起就被射死在楚悼王的葬礼上,对他满怀仇恨的楚国贵族将吴起射成了一个刺猬。

从秦国商鞅变法的过程来看,商鞅也是一个手腕极其强硬的人,他把一切人都当成了他成功路上的棋子,结果在变法成功之后,他自己也成了众矢之的。

商鞅的复仇者杀掉了商鞅全家,包括他的老母亲。

商鞅本人被秦国贵族追得走投无路,出逃到一家客栈投宿,客栈主人却说:“商鞅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商鞅最后被捉住,车裂而死。

按理来说,商鞅对秦国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最后为何被秦惠文王车裂而死呢?

原因很简单,商鞅贯彻的那一套法家思想,虽然在军事上极其有效,但也得罪了贵族阶层,包括帝王在内的秦惠文王也不喜欢商鞅。

一方面,这些贵族包括帝王们得益于商鞅的法家思想,将秦国打造成了一台高效的战争机器,但因为商鞅的“弱民”、“愚民”等措施,也让许多人对商鞅并不喜欢,为了平息怒吼,商鞅本人自然充当了“出头鸟”。

韩非子也曾提醒秦王,不要相信任何人,任何人都是阴险、自私而贪婪的,秦王也确实贯彻了韩非子的思想,怀疑韩非子来到秦国是一个阴谋,因此把他投入监狱,后来韩非子被李斯毒死,也成了法家人物中另一个“死得其所”之人。

谁从法家思想中受益了呢?我想除了秦王之外,没有任何人从法家中受益。

所以秦末起义的时候,人们纷纷大喊天下“苦秦久已!”刘邦占领秦人故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商鞅之法。

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如下:

(刘邦)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久矣,诽谤者族,偶遇者弃市。吾与诸侯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结果,“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如今来看,虽然我们都知道秦始皇风光一时,但他的子孙后代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他的长子扶苏因“假圣旨”自杀,秦二世即位后,在咸阳杀死公子12人,在杜县车裂公主十人,继位的秦二世最后也被迫自杀。

帮助秦二世谋得皇位的李斯被处以极刑,赵高被扶苏之子子婴诛杀,子婴又被项羽诛杀。

在秦朝灭亡之后,秦王族子孙尽灭,也就是说,那个准备要一世、二世万代传承下去的帝国,就这样在短短几十年内,秦始皇所有的子孙后代,都被杀光了,断绝了血脉。

而从春秋战国传承下来活到今天的我们,反而是人生赢家。

在过去的数千年时间里,秦始皇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负面角色,一直被骂为暴君,但是他发明的始皇帝制,却得到了后世封建王朝一致的坚决拥护,在封建时代数千年时间里,一直都在经历“百代皆行秦政制,万年咸用始皇心。”

如今来看,法家人物们的悲惨下场,以及秦始皇后代的悲惨下场,都在向我们述说着一个浅薄的道理:六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标签: 秦惠文王商鞅李斯秦惠文秦国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商鞅之死实乃必然?这个细节很多人都忽视了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商鞅,秦国,商鞅变法,史记,秦孝公

    商鞅之死,于秦惠文王而言,实乃必然。先来说说商鞅必死的表面原因,当时的秦惠文王还未继承国统,不过当时公子嬴驷已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商鞅虽为重臣,但他却敢不给这位未来继承人的面子,对嬴驷的老师动了刑。得罪了储君,商鞅的悲剧收场只是时间问题,只待嬴驷继位,商鞅必将付出代价。那么, 除开这个表面原因,还有

  • 冷旅游| 商鞅纪念地行走手记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秦国,卫国,荆轲,吴起,冷旅游,科学家,商鞅变法,商山四皓,春秋战国

    商君之殇—— 商鞅纪念地行走手记◎陕西商洛市商鞅广场1商鞅,本名公孙鞅,卫国没落贵族,又名卫鞅,后在秦国受到重用,实行强国之法,得到商地的封地,故后世称之为商鞅。商鞅的母国卫国,其国都为帝丘,即今天的河南濮阳市,春秋战国时期,此地人才辈出,除商鞅外,还有著名军事家吴起,商人、思想家和政治家吕不韦,著

  • 商鞅的驭民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听哲学标签:法家,秦国,韩非,孔子,科学家,商鞅变法,驭民之术,春秋战国

    除了历史爱好者和专业学者,我们大部分人的历史知识可能来自课本和电视剧,由此形成了一些坚固却又不无片面的印象。比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孔子是个道德标准很高的严格的老师,而庄子则是个逍遥自在完全不care世俗标准的乐天派,商鞅是助力秦国一统天下“造福”后世的大功臣……但历史还有另一面。这那另一面中,有着更

  • 商鞅对秦国居功至伟,最终诬陷致死,为何历代秦王不给商鞅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商鞅,秦王,秦国,魏国,科学家,秦惠文王,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六国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使得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但最终却被秦国贵族诬陷谋反,最终战死并被处以车裂之刑和诛灭全家,商鞅可以说是被诬陷致死的,但是之后的秦国国君并没有为其平反,只因商鞅推行的变法虽强大了秦国,但也得罪了各个阶层,尤其是秦国贵族,为其平反需要承担风险,并且商鞅是被国君下令处死的,那么

  • 关于商鞅败亡的历史过程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秦国,秦孝公,科学家,商鞅变法,秦惠文王,商鞅败亡,春秋战国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它不仅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秦国最终一统天下开辟了途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持续十八年之久 ,秦国因此国富而民强,有了争霸天下的实力,可是为什么在秦孝公去世的当年商鞅就起兵造反,后兵败而被诛?今天我们就从商鞅个人因素、后

  • 为什么直到秦朝覆灭,秦国的历代君主都没给商鞅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商鞅,秦国,君主,商鞅变法,诸侯国,秦王

    秦国,从春秋后期一个逐渐衰败的小国,最终在商鞅变法的刺激下,国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最终,在秦王嬴政当政期间,秦横扫六国,第一次统一了中国。而商鞅变法的主持者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后,就被秦国的新君主秦惠文王处决。在秦惠文王之后,秦国历经秦武王、秦昭襄王等七位君主(包括了秦始皇父子以及秦王子婴)。但是

  • 商鞅被秦国追杀到无路可逃时,靠商鞅富起来的秦人,为何不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商鞅,秦国,商鞅变法,魏国,魏惠王,公叔痤

    秦国作为我国几千年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在当时那个时代,秦国可以说是当时经济、军事、法制都最强大最完善的国家。但是,在秦国创立之初,却并不是如战国末期那样威风八面的。秦国的崛起也是经历了前期的艰难起步和中期的持续衰落才成为了后来战国时期那样强大的秦朝,才打败了其他六国实现了中国第一次的大一统。让

  • 真实的商鞅,与历史教科书中的商鞅,相去多远?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商鞅,秦国,魏国,魏惠王,秦王,商鞅变法,科学家,春秋战国,艺术家

    自秦穆公之后,秦国经历了十五代国君,近260年的时间里,这15位君主一直碌碌无为。中间秦国还经常发生内斗、残杀手足的现象,把本就不强大的秦国搞的民不聊生支离破碎。秦孝公嬴渠梁继位时,中国已进入到战国时期,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当时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虽占一席之地,但实力并不强,随时都可能被其他国家吞

  • 一代名臣商鞅,最后为何惨死?商鞅的死对秦国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秦国,魏国,秦孝公,科学家,秦惠文王,商鞅变法,春秋战国

    公元前338年,秦国的老国君秦孝公,因病去世了。对于秦国来说,秦孝公无疑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国君。正是秦孝公在位期间,秦国大力进行变法,革新了社会体制,彻底扭转了自春秋中期以来,秦国的衰退趋势。而且,自此之后,秦国开始逐渐对外扩张。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终于彻底统一了天下。后世所谓的‘奋六世之余烈

  • 商鞅明明是含冤被杀,为何历代秦王都没想过要给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商鞅,秦王,秦国,魏国,吴起,公叔痤,秦孝公,科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商鞅明明是含冤被杀,为何历代秦王都没想过要给他平反?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先向大家解释一下商鞅的死因。商鞅并不是由大家认为的那样“车裂”而死的,受“车裂”刑罚的只是商鞅的尸体。商鞅是在郑县的渑池被秦国军队杀死的。作为大秦的商君,让大秦帝国由衰弱走向富强的他,为什么会被秦人恨之入骨呢?1.变革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