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却拜他为师

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却拜他为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蔡建中说奇闻 访问量:418 更新时间:2024/3/12 8:18:55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是儒学大伽,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春秋战国百家思想争鸣时期,儒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后来汉武帝登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中的思想主流,在现代历史与明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被誉为一代圣人,他把只有贵族才能学习的诗、书、礼、乐普及到了民间,让普通百姓也有机会接受“高等”的教育,他手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只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孔子竟然会拜一个小孩子为师。一天,孔子问一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为师,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0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本是贵族出身,后来经历坎坷而自力为生,劳动的同时也不忘记学习,从小自律性极强的他立志要做学问之人。孔子在鲁国步入仕途之后,一边虚心求学,一边创办私人学校,当他三十岁时在社会上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三十而立大概也就源自于此。春秋时期诸国众多,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本土文化,这对于一心学的孔子来说是个极好的机缘。当孔子看到鲁国君臣沉迷于女色歌舞时就离开了鲁国,开了自己的周游列国之旅,可以说孔子的后半生都是在周游列国当中度过的,他带着自己的弟子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总结出了很多名言警句。

别看孔子学问高,但他却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都说谦虚使人进步,远在孔子时代他都已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走到哪里都会得到极高的待遇,拥有学问是一方面,他强大的人脉对于哪个国家都是有利可图。而孔子的心里却是无心政治,一心想做学问,当他知道莒国有个城池中的百姓都有着较高的学问与品行时,便决定带着弟子前往。02东游莒国,童子拦车东游路途漫长,孔子与弟子们游山逛水旅途也不是很枯燥,一路“点评”沿途风光,又产生了诸多的人生感悟。一天他们的车马走到莒国的城郊附近,远处的郁郁葱葱的麦田证明着当地人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正当众人准备感慨一番时,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原来是一帮小孩子在路上玩耍,小伙伴儿们看到来了马车纷纷躲避,只有一个孩童没有躲开反而拦在了路中间。马车上的众人感到不解,对孩童的拦路又有几分生气,于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质问他,看到马车不知道避让是什么意思?若是一般孩子早就跑开了,但这个孩童却不是一般的孩子,他就是历史中有名的神童项橐,别看他只有七岁,却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一向以做学问闻名于世的孔子这回遇到了这个“刺儿头”孩童,两人展开了一场不见刀枪的辩论。

03针尖麦芒,对答如流原来项橐和小伙伴儿们在路上精心搭建了一座城池,如果让孔子的车马过去,他们的“城池”就会被毁坏,项橐因此拦了下来。当项橐听到子路用不客气的语气问他为拦车时,就想戏弄一下这些“大人”们,便回答:“没看到有城池在此吗?”孩童大胆地不答反问成功激起了孔子的兴趣,就下车看着究竟,当他看到了“城池”之后就问:“如果我非要从这里过去呢?”项橐则回答:“都是车马绕着城墙走,哪有城墙给车马让路的道理。”孔子一听兴致来了,自认为是有学问之人,没想到在孩童面前竟然说不出反驳的道理。

孔子正在爱惜孩童的才华时,子路一看孩童对自己的老师不敬,就想帮老师“报仇”,就问孩童,“旁边的农夫天天在耕种,是不是应该知道自己每天挥了多少下锄头?”项橐听到后直接反问:“像你们天天坐马车出门之人,是不是也应该知道马蹄踩了多少下呢?”如此针尖对麦芒的交手,孔子看项橐对答如流,便有心考下项橐。04孔子重信,拜童为师孔子上前和项橐说,“我看你如此聪明,我们互相给对方出个题目,谁输了谁就拜对方为师。”孔子是喜爱项橐的聪颖才智,也是借机真心想收他为徒,项橐可不知道孔子的心思,害怕孔子骗他,就问了一句:“此话当真?”孔子答:“童叟无欺!”。于是两人开始了新一轮的脑筋急转弯问答。

孔子问项橐:“人之所以能够活在世上,是因为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五谷杂粮,我且问你,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谷物吗?”这样的问题就连大人都答不出,为难一个小孩子显然有几分难为之意,但项橐可不是一般的孩子。项橐听后从容回答:“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听到项橐如此完美的答案孔子心生欢喜,点头表示满意,这时他听项橐问道:“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为什么能鸣叫,松柏为什么能冬夏青?”

面对小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孔子思索了一下答道:“鹅鸭脚掌是方形可浮在水面,鸿雁是因为有脖子才会鸣叫,松柏是因为茎心坚实才会常青。”孔子自认为答案比较完美,未成想被项橐一一反驳了回去。项橐反问:“鱼鳖的脚不是方的也能浮在水面,青蛙没有脖子一样呱呱叫,竹子是空心却依然常青,显然你的回答都是错误的。”孔子一听项橐说得确实有道理,自愧不如,于是按照约定信守承诺,孔子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后被世人传为一段美谈,而项橐则被尊称为“圣人之师”、“圣公”。

05小结项橐如此机智聪慧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神童,只可惜天妒英才,项橐十三岁死于非命,具体如何死亡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传说是被齐国君主大卸八块,也有传说被活活烧死,总之小小年纪就英才陨落,实在可惜,如果他能活在世,想必以他的学问应该会有不弱于孔子的造诣。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项橐虽然早夭,但他的聪慧才智被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后代神童的“楷模”,甘罗以“项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作为偶像,后又有《三字经》中的“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广泛流传,桩桩件件都在证明:人的一生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参考资料:《论语》

更多文章

  • 麒麟出孔子降生,有史记载麒麟出现有五次,这种神兽它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探索视线标签:孔子,麒麟,神兽,神龟,孔丘,仲尼,汉武帝

    自古以来麒麟出现时必是祥瑞、太平的时代,麒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灵兽之一。除灵兽中的玄武神龟之外,剩下的龙、凤凰、麒麟我们都没有见过,而且我们所看见的龟背上并无石碑。传说里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怀孔子时,祈祷泥丘山的时候就遇见麒麟现世,不久便生了孔子。然而在孔子在去世的时候,有人目睹麒麟被杀,这段感人的故事

  • 读《论语》:孔子鄙视农民?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孔子,论语,子贡,夫子,子路,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傅安平一部《论语》,既可以说是一本人生修养与行为守则,也可以说是一碗古典风味的鸡汤。既然是鸡汤,我们在享受它的精神营养的同时,也要时刻明白它的害处:一小口喝着香气诱人,但大口大口地喝就会随同喝进超量的盐分和嘌呤等物质。我们既要带着思考的心去读,也要懂得浅尝辄止的妙处,即使是在读着觉得分外精彩的

  • 孔子,知识付费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东西大街标签:孔子,讲学,六艺,孟子,孙叔敖,井田制

    在人人精进的时代,知识付费成了最好的选择,都在孜孜不倦地解锁自己的成长勋章。然而,在千百年前,知识付费就已经悄然流行了。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茂盛的大树之下,群贤依次排开,一位老者娓娓道来天地真理,解惑弟子的疑虑。这就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孔子讲学的场景,经口口相传为“杏坛讲学”,这也是知识付费的最初场

  • 1938年,日军在曲阜与孔子后人的合影,孔令煜则恭恭敬敬淡定从容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遗失的真相标签:孔子,俊杰,日本,日军,乐器,孔令煜,曲阜市,中国传统音乐,1938年德国国会选举

    1938年,日军在孔子故里曲阜,与孔子后人留下的合影。镜头下的两个日本军官一脸笑意,并没有想搞破坏,可能是因为尊敬孔子。毕竟日本有一句古话,叫做:“上有天皇,下有孔坊”,足见他们的敬畏之心。孔子后人孔令煜则恭恭敬敬,淡定从容。还来还设宴款待日本首领,和日方交流密谋。有人认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太过复杂,识

  • 少正卯:学问比孔子高,还抢光孔子学生,孔子当权七天后就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孔子,子贡,鲁国,少正卯,科学家,拨弦乐器,儒家思想

    少正卯:学问比孔子高,还抢光孔子学生,孔子当权七天后就杀了他在鲁国,有一位学者名叫少正卯,此人能言善辩,知识渊博,几乎与孔子在同一时间开门收徒。由于少正卯的课程实在有趣,因此导致孔子之门三盈三虚。也就是说,少正卯三次抢光了孔子的学生。后来,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后的第七日,立即派人将少正卯诛杀于两观之

  • 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屏风,上面内容颠覆传统:孔子是一纤瘦的常人?

    历史解密编辑:有料史艾米标签:孔子,刘贺,史记,屏风,乐器,司马迁,科学家,海昏侯墓,历史学家,考古专家

    众所周知,无论是古代孔子画像,还是如今影视剧中的孔子形象,比如周润发扮演的孔子,身材特征都属于微胖,千百年来,人们对此坚信不疑。然而,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幅画像,或许就揭开了孔子的真面貌。2011年3月,江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的一座古墓遭到盗掘,随后文物部

  • Midjourney与GPT4联合打造的历史名人自拍爆火!夏娃猫王孔子都有

    历史解密编辑:量子位标签:民族乐器,拨弦乐器,自拍,孔子,名人,奥黛丽·赫本,埃及艳后,猫王,夏娃猫,齐特琴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假如古代有手机,假如爱因斯坦、莫扎特、孔子、成吉思汗……都是社交媒体重度用户,他们有事儿没事儿就爱网上发点自拍,popo日常。登登登,就让Midjourney帮我们脑洞大开,呈现一下可能的场景。以下这组照片就是在reddit社区被超1万人疯狂点赞的历史人物自拍图,从穴

  • 给山东人丢脸了,我竟然不知道孔子不姓孔

    历史解密编辑:橘色数码标签:孔子,塑像,山东人,齐特琴,我的妈呀,历史学家,民族乐器

    今天和同事外出,同事指着孔子塑像问我:孔子姓什么?我说:姓孔呀,孔子不姓孔姓啥?同事说:孔子还真不姓孔。我说:不会吧?同事说:不信你查查,这是一道考公题,我做过。我接着拿出手机查,我的妈呀,孔子竟然不姓孔,姓子!作为一名山东人我竟然不知道孔子姓子,真对不起他老人家啊。

  • “孔子姓什么”?公务员考试一道简单送分题,难倒了众多考生!

    历史解密编辑:山东教育标签:孔子,选调生,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公务员考试,中国传统音乐,国考笔试成绩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你知道孔子姓什么吗?说起孔子,相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都在学习孔子的作品,像六经,即便是没有读过,但六经是什么想必也都知道。特别是在初高中时期,这些知识点还是考试的必考内容。孔子的文中也经常出现在学生必读或者课外读物当中

  • 孔子问一个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其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孔子,项橐,莒国

    孔子是我国古代,颇负盛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智慧不仅对我们后代影响深远,在世界上也是广为流传。学习孔子思想的人们,无一不赞叹他的睿智。他还被世人誉为“一代圣人”,手下的众多弟子都是名不虚传的教育家。同时,他还把只有王族贵族才能学习到的诗、书、礼等知识普及到民间,让百姓家的孩子,也有机会享受高等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