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矫诏
秦始皇去世前,让赵高通知扶苏:把部队交给蒙恬,赶往咸阳参与葬礼。
信还没发出时,秦始皇就驾崩了。
此时,只有李斯、赵高及少许几个幸宦知道此事。
由于秦始皇没有正式立太子,李斯担心消息传出,诸皇子争位,破坏稳定,因此,绝对保密,“百官奏事上食如故”。
李斯采取保密,客观上确实有利于当时错综复杂的局势,其本心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这却给了阴谋家赵高机会。
在赵高的“积极工作”下,李斯“加入”了胡亥、赵高的“三人帮”。
最后,他们一起假做诏书,以胡亥做皇帝,并矫诏除掉了公子扶苏、蒙恬等人。
在“三人帮”中,赵高是策划者,胡亥是“偶像”,李斯则是“实力担当”。
正如赵高所说:“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李斯是政府首脑,百官之首,影响力极大,他的立场,在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人帮”中,胡亥,是要做皇帝的;赵高,很早就“私事公子胡亥”,早已是胡亥的人,且正要靠拥戴之功飞黄腾达```
而李斯呢?此时已经位极人臣,且此前与胡亥、赵高并无什么故交。
如此李斯,为何又要被“拉下水”呢?
李斯与扶苏的关系
赵高认为必须拉李斯下水,遂直接找到李斯,开始“工作”。
赵高开门见山:始皇帝要立扶苏。现在书还没有发出去,还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给扶苏的信及玉玺都在胡亥那里。定谁做太子,就看你我二人啦!你怎么考虑的?
赵高是个人狠话不多的狠角色,他的“开场白”可不是为了给李斯做“背景介绍”,而是直接点出了李斯最大的担忧:李斯与扶苏的关系。
李斯与扶苏,看起来似乎没有私人恩怨。
不过,扶苏的治国理念与他父亲是完全不同的。
扶苏“以数直谏上”,多次对始皇帝的政策提出劝谏,其中,扶苏对秦始皇“皆重要法绳之”表达过“恐天下不安”的担忧。
而秦始皇的“严法”治国思想中,曾任廷尉、丞相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斯,正是其最重要的支持者。
显然,扶苏、李斯,都是有强烈政治理念的人。
由于政治理念不同,扶苏上位后,李斯不可能继续得到重用。
与之相对应的,在赵高口中,胡亥“学以法事数年,未尝有过失”,看起来与李斯的政治主张还比较接近。
因此,胡亥上位,李斯作为当时法家第一代表人物,似乎还能继续收到重用。
相位
此时,已经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蒙恬,已经成了大秦的英雄。
无论是战功、威望,还是手中的枪杆子,蒙恬都已在李斯之上。
而扶苏与蒙恬共镇边疆,有战友之情,秦始皇要求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正说明:蒙恬是扶苏的绝对死党!
如此,一旦扶苏上位,李斯丢掉相位是毫无悬念的事情了!
身家性命:大秦的“光荣传统”
赵高不忘“提醒”:兄弟我在秦二十余年,从没有见过被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
其实,何只是赵高所说的这二十多年呢?
在大秦的“六世余威”中,又有哪位曾经身居高位者得善终呢?
李斯的法家先辈商鞅,被“车裂”;魏冉,“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吕不韦,都已经远避外地了,还是一杯毒酒···
只是,此时,大秦已经一统,哪里还有“国外”可逃呢?难道要逃到匈奴、南越不成···
就大秦“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来看···李斯一单失相位,身家性命就都可忧啦!
交易
此时,赵高给的承诺是,(一单拥立胡亥)“及长有封君,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
其实,李斯并非政治菜鸟,政治承诺可不可信,他自然是清楚的。
然而,就情势而论,这看起来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可能。
胡亥集团,没有蒙恬这样德高望重的人物。
赵高的政治地位、资本,与蒙恬、李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胡亥上位后,自然有很大概率只能借重李斯。
如此,李斯继续堡有现有的地位,看起来是概率不低的事情。
老鼠哲学
李斯年少时,就已经树立了自己的价值观:老鼠哲学。
厕所的老鼠,吃不饱,见人就逃;仓中老鼠,吃得肥头大耳,看到人连躲都不躲。
由此,李斯得出结论:人与老鼠一样,处境如何,完全取决于你处于什么位置。
后来,李斯在回应赵高的劝说时,提出了“非人臣所当议也”、“奉主之诏,听天之命”、“忠臣不避死而庶己,孝子不勤劳而见危”等道理来进行抗辩。
然而,再多的道理,也终究抵不过自己“老鼠哲学”的影响。
即便“学会了很多道理”,但是,在关键时刻,决定一个人选择的,往往还是其骨子里的价值观。
聪明反被聪明误
李斯“聪明”地站队胡亥,除掉了公子扶苏和蒙恬。
然而,最终,他又被赵高所害,下狱,“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显然,李斯虽然站队胡亥,但胡亥最依赖者,乃是赵高。
赵高虽基础薄弱,最初不得不借李斯之力,但权力的欲望哪里有止境?李斯反倒成了赵高“用事”最大的障碍!
谁不想去仓库做大老鼠呢?凭什么就你李斯能做?
有朋友问:如果胡亥是明主,能开创一个“二世之治”,那“矫诏”的李斯、赵高,是不是就类似于后来玄武门之变中的房玄龄、长孙无忌了呢?
所以,批判李斯,不过是后人马后炮罢了。
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
房玄龄、长孙无忌,追随秦王创立基业,知秦王雄才,才拥护秦王!实际上,大部分秦王故人,都被太子挖过墙角,投靠太子,他们照样能有富贵!
赵高拥护胡亥,是因为他“私事公子胡亥”早已是胡亥的亲信,算是“护主”;而李斯则完全是出于个人权力、利益的角度考虑而拥护胡亥。
如此,二者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商鞅、李斯,是大秦强势前后一头一尾两位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即便他的政敌也赞其“尽公不顾私”。
李斯,即便是自己也毫不隐晦自己的“老鼠哲学”,自私自利。
如此,大秦因商鞅而崛起,遇李斯而沉沦,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