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素书》是部托伪之书,不是黄石公送给张良的《太公兵法》

《素书》是部托伪之书,不是黄石公送给张良的《太公兵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老沈一 访问量:2399 更新时间:2024/1/11 6:14:52

在头条上,看到有官媒的官方账号发“软文”,推销《素书》。

官媒带货卖书未尝不可,但既然是受众信任度高的官媒,就更应该行文严谨、准确、客观,而不该夸大其词、以讹传讹。

不得不说,此篇推销文章,是比较令人失望的。

其开篇所说,如下图——

这也未免太不着边际了。

《素书》,大概率就是一部出自宋代张商英之手的托伪之书,没那么神奇!

张良熟读此书,成就大汉霸业”吗?

《史记·留侯世家》,确实有自称“谷城山下黄石”之“老父”,“出一编书”予张良的记载。然而司马迁也说得明白:“(良)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汉书·张良传》,亦载此事,所记与太史公完全一样,张良收受的也是《太公兵法》。

《汉书·艺文志》,曾收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含《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八十五篇,亦称《太公六韬》

《太公》的作者,指姜太公吕望。没听说黄石公有资格可以称“太公”。而且,关于他的记载,除上述二处外,并无另见。

《艺文志》之后,《隋书·经籍志》再次比较完整地收录了尚存古籍。《经籍志》中,首次将司马迁的《太史公书》改称《史记》。其书也收录了《太公兵法》,这大概是根据司马迁的《留侯世家》,把《太公六韬》改了名字。

关于《六韬》,南宋以后一直有人质疑其真伪,清代最甚。上世纪70年代的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太公(六韬)》竹简。学界认知终于基本统一——《太公》成书应在战国时期或更早。

史上,也再无汉之前由他人所著《太公兵法》的丝毫记载。同时,也没有任何有关《素书》的记载。

怎么能证明黄石公出予张良的是《素书》呢?又怎么证明“张良熟读此(素)书,成就大汉霸业”呢?

这是宋代,张商英编造的说法。

北宋人张商英,受王安石举荐,进入神宗朝为官,后来官至“尚书右丞”,又转“左丞”,官不小。他的哥哥张唐英,是个著名文人。张商英本人,喜欢佛教,有不少著作,还是书法家。不过,好像学问不十分扎实深厚。据说,他善写草书,可是竟然写完了自己也不认识。

张商英著有《素书考》,其云——

按黄石公《三略》三卷,《兵书》三卷,《三奇法》一卷,《阴谋军秘》一卷,《五垒图》一卷,《内记敌法》一卷,《秘经》一卷,《张良经》一卷,《素书》六编。《前汉列传》黄石公圮上所授《素书》,以《三略》为是,盖传闻之误也。晋乱,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戒云。

他说,人们都以为,《汉书·张良传》记载黄石公在圮上授予张良的是《三略》,这是误传,其实授予的是《素书》六编。

其实,他说人们误传黄石公授予张良的是《三略》,这番话就已经闹了一个大笑话。

史上确有《三略》一书,亦称《太公三略》。但此书,成书在汉中期之后。黄石公不可能将一百多年后才有的书授与张良,看来张商英的学识的确不咋地。

他所谓“晋乱,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戒云”,大概率亦属毫无证据地扯谎。

(汲冢竹书整理出最著名的两部书——穆天子传和竹书纪年)

西晋武帝年间(约公元280年),名为“不准”的汲郡(今河南卫辉)人盗战国魏襄王墓,发现了大量战国竹简,搬运时装满了几十车,后整理出先秦古书十余种,共七十五篇,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古籍大发现。这些古籍里面没有《素书》。

晋代,没有其他经盗墓发现古籍的任何记载;也没有任何盗发子房(张良)冢的记载。

进一步说,晋代发现的《素书》,间隔了近八百年不曾面试,最后终于被张商英“淘”到?

这也太不可置信。

实际上,张商英声称他“发现”《素书》不久,南宋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就已经考证过《素书》。

他在《直斋书录解题·十二》中得出结论说,《素书》原文与《注》出自一人之手,当为托伪。写《注》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商英自己。

后世的学者,基本赞成陈振孙的见解。所以,几乎从来没什么人把《素书》,当做一本先秦古籍,也不看作是“奇书”。

这篇官媒的“软文”中说到,《素书》“在清朝被收入《四库全书》”,似乎此可作为可视作“奇书”的证据。殊不知,现在各种版本《素书》所引“出自《钦定四库全书》”的一段话,其实是明弘治年间一张姓官员写的“序”或“跋”。

下面这段“注”,才是永瑢、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主编纂官的见解(节录)——

然观其(《素书》)后序所称圯上老人以授张子房,晋乱,有盗发子房冢,於玉枕中得之,始传人间。又称上有秘戒,不许传於不道不仁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尤为道家鄙诞之谈。故晁公武谓商英之言世未有信之者。至明都穆《听雨纪谈》,以为自晋迄宋,学者未尝一言及之,不应独出於商英,而断其有三伪。胡应麟《笔丛》亦谓其书中悲莫悲於精散,病莫病於无常,皆仙经、佛典之绝浅近者。盖商英尝学浮屠法於从悦,喜讲禅理,此数语皆近其所为,前后注文与本文亦多如出一手。以是核之,其即为商英所伪撰明矣。

说得很明白吧——《素书》“前后注文与本文亦多如出一手。以是核之,其即为商英所伪撰明矣。”

“晁公武”,亦为南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晁冲之的儿子。他同样认为,张商英的话,世间没谁相信。

那为何此书还被收入《四库全书》,此“注”注明,《素书》本,为江苏巡抚所“进”,而且书中一些话不无道理,且又是宋代以来相传旧本,“姑录存之,备参考焉”——姑且收录,万一可作参考呢?

依照上述说法,《素书》所不能说没有一些道理。

此书的六章,皆为“语录体”格言,从思想内涵讲,属道、释融合,很有“心灵鸡汤”味道,又不乏“厚黑”之劝解。

只不过,其确实与兵家无关。张良如何能靠这部书辅佐刘邦得天下?这倒很像“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有意思的是,《素书》的语言风格,像极了宋儒。儒学有两次大演变,一在西汉,二在宋朝,都是按照当时的需要来诠释“经典”。这种诠释,有时候还包含把自己的思想见解“混入”古人书中。再过分一点儿的,就是托伪了。

关于《素书》,所谓司马迁、苏轼等都给与了极高评价,其实是玩儿了“移花嫁木”的文字游戏。司马迁说,老头给张良赠书这件事很怪。很可能,司马迁寻访到这件事,如实记述,但他也感觉很怪。班固在《汉书》中同持前说。如此而已。

苏轼亦是,他顺着司马迁的话,说送书这件事很怪。如此而已。

《素书》是否神奇,是否比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墨子还要神奇,或许每个人有不同的阅读感受。但说比于诸子,那是万万不能的。

结论只能是,所有“以讹传讹”和“夸大其词”,无非都是商家的推销术而已。

诚恳建言这家官媒,这样以讹传讹的事情,是不好去做的。

更多文章

  • 真没想到传授给张良绝世兵法的黄石公,真实身份居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张良,黄石公,刘邦,赵括,白起,嬴政,兵法

    张良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刘邦手下的谋臣之首,号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大战略上规划了刘邦集团的前行方向。刘邦入关中后,张良即让刘邦约法三章,而后又在鸿门宴上救下刘邦。此后张良奇谋不断,终于帮助刘邦开两汉四百年之基业。其功劳之大,只有镇抚后方的萧何与百战百胜的韩信可媲美,三人被刘邦赞誉为

  • 传授张良兵书的黄石公,他最后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标签:张良,刘邦,韩擒虎,吕雉,史记,魏征

    读史有时候要抱着一种“娱乐”心态,毕竟对于有些确切记录在历史上的事,还是一笑了之为好。比如前面说过多次的刘邦的一些事迹,还有啥后来隋朝的大将韩擒虎在魏征的笔下,临死前被接走,那架势俨然就是死后成了“阎王”。这些都看看就得了,不必认真。因为对这类记录,只能是“领会精神”。那么严肃史料中为何出现这种奇幻

  • 黄石公:吉莫过于知足,苦莫过于多愿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陕北大叔标签:刘询,霍光,汉昭帝,刘弗陵,刘彻,刘贺

    今日中午晒太阳的时候,突然想起黄石公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吉莫过于知足,苦莫过于多愿,仔细想想,这句话是真有道理。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有关于西汉大臣霍光的,大叔想假如霍光也曾读过黄石公的著作,是不是就能够避免掉被灭族的命运。公元前八十七年,汉武帝刘彻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遗留之际,汉武帝刘彻立自己喜爱的

  • 避祸得书:张良为何会受到黄石公的青睐,传授张良太公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张良,刘邦,周处,黄石公,太公兵法,避祸得书,秦始皇嬴政

    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后,趁乱逃走。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拿,改名换姓,逃到了下邳。到了下邳后,张良闲游的时候碰到了隐居于此的黄石公。经过黄石公的三次试探,最终经过了黄石公的考验,被黄石公授予《太公兵法》这本书。张良获得此书后惊喜异常,经常阅读。后来辅佐刘邦夺得天下,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本书。张良一个

  • 俄专家建议核爆黄石公园,引发末日火山,这样真的能打败美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关先森故事标签:美国,核弹,俄罗斯,黄石公园,火山喷发,末日火山

    文|夜谈俄专家建议核爆黄石公园,引发末日火山,这样真的能打败美国吗?作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总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搅动风云,并且乐于制造一些惊世骇俗的毁灭性计划。然而,别的国家一般也那他们没有办法。不过最近俄罗斯专家倒是提出建议,往美国的黄石火山扔个核弹,引发火山爆发来毁灭美国。这真的可以做到吗?

  • 张良与黄石公桥上相遇是偶然还是预先谋划?《素书》密戒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张良,素书,刘邦,皇甫谧,嬴政,司马光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集谋略家与政治家于一身不仅成功跳出“狡兔死、走狗烹”的魔咒而且还赢得了青史留名、万世流芳的美誉宋代著名政治家、 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张良“生死是人的必然,从古到今却没有像子房一样超世独立的人”刘邦对周围的人都是直呼其名而唯独对张良是称呼“子房”这充分说明刘邦对张

  • 张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黄石公”,唤醒他,你也能成就“帝王师”

    历史解密编辑:齐文刀标签:张良,刘邦,韩信,萧何,灌婴,刘备

    我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 他项羽怎么就失了天下? 某年某日,刘邦已经君临天下功成名就,在洛阳召开酒会,喝高了之后心情奔放,向着群臣发了个世纪之问。 当然了,咱猜也猜得到,他这是明知故问,答案必须得由皇帝亲口说出来。 刘邦像 在否定了若干答案后,刘邦列举了三大功臣,称赞他们才是自己能夺取天下的根本原因

  • 名人风水之风水学开山鼻祖黄石公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的空间标签:张良,嬴政,刘邦,高祖,兵书,风水学,黄石公,太公兵法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

  • 重庆避暑房看这里,黄石公带您走进贵州黄石公园!

    历史解密编辑:白衣海盗标签:黄石公园,贵州,桐梓,避暑胜地

    一、避暑仙境,养生福地,黄石公园重庆避暑房就看这里,贵州桐梓避暑仙境:黄石公园。其成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已有较为久远的历史。黄石公园,位于革命老区、夜郎故地——桐梓县黄莲乡,据说在黄莲乡,一直流传着一个有关黄石公的古老传说。二、圯上老人、下邳神人——黄石公黄石公,究竟为何许人也?黄石公,秦汉时期思想

  • 秦始皇病逝后,他疼爱的女儿嬴阴嫚哪去了?2000年后考古揭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蒙毅,吕雉,蒙恬

    根据史料记载,嬴阴嫚又称为嬴阳滋,嬴姓,秦氏,生前花团锦簇、享尽荣华,是秦始皇最疼爱的女儿。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巡游天下途中病逝河北沙丘,赵高便勾结李斯纂改诏书,赐死太子扶苏与名将蒙恬,发动政变,令胡亥即位,那秦始皇死后,嬴阴嫚去哪了?2000年后考古发现真相大白。1976年,考古人员在陕西